氧气的实验室制取与性质练习 
一、单选题 
如图实验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A. 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 
B. 探究分子运动 
C. 排水法收集并测量O2的体积 
D. 用排水法可以收集到干燥的氧气 
下列实验现象描述正确的是(????) 
A. 木炭在空气中燃烧发出白光 
B. 光亮的铜丝在空气中灼烧后表面变黑 
C. 蜡烛在足量氧气中燃烧,产生大量黑烟 
D. 硫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蓝紫色火焰 
实验室制取氧气时,必须满足的条件是(????) 
A. 必须用含氧元素的物质做反应物 
B. 必须用排水集气法 
C. 发生装置中必须在试管口塞一团棉花 
D. 必须使用催化剂 
用“W”型玻璃管进行微型实验。将注射器中的过氧化氢溶液推入管中与二氧化锰接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若a处粉末是红磷,能看到有白雾生成 
B. 若a处粉末是木炭粉,观察到有二氧化碳生成 
C. 若a处粉末是硫粉,b处应接有尾气处理装置 
D. 过氧化氢分解能生成氢气和氧气 
下列实验目的与实验操作一致的是(????) 
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操作 
A 
检验氧气是否收集满 
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集气瓶内部 
B 
收集较纯净的氧气 
导管口冒气泡时,立即开始收集 
C 
检验蜡烛燃烧后的白烟是否为可燃物 
用燃着的火柴去点白烟 
D 
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用木炭代替红磷,点燃后迅速伸入集气瓶中 
 A. A B. B C. C D. D 
下列有关实验操作的“先”“后”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 用托盘天平称量10g固体样品时,先放药品,后放砝码 
B. 点燃氢气等可燃性气体前一定要检验其纯度,验纯后才能点燃 
C. 用胶头滴管取细口瓶内的液体时,先将其伸入液体内,后挤压胶头取液 
D. 加热高锰酸钾并用排水法收集O2的实验结束时,先熄灭酒精灯,后从水槽中移出导管 
对下列物质燃烧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 
A. 蜡烛燃烧生成水和二氧化碳 
B. 木炭在氧气中燃烧放出白烟 
C. 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白色浓雾 
D. 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 
化学实验操作的“先”与“后”,对化学实验结果、师生安全等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下列有关的实验先与后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 给试管中的药品加热,必须先预热,后集中加热 
B. 制取氧气时,要先检查装置气密性,然后再装入药品 
C. 用高锰酸钾加热制取氧气,并用排水法收集氧气。实验结束时,为节约能源应先移去酒精灯,再将导管移出水面 
D. 使用氢气时,先检验氢气的纯度,再点燃 
下列关于产生氧气方法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 用含有氧元素的物质反应才有可能产生氧气 
B. 空气中的氧气主要来自于植物的光合作用 
C. 工业上用分离液态空气的方法制取氧气是分解反应 
D. 实验室常用加热高锰酸钾的方法制取氧气 
如图为验证水的组成的简易实验装置,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 产生的氧气和氢气的质量比为1:2 
B. 用燃着的木条检验B试管中的气体,气体可以燃烧 
C. 该实验证明水是由氢气和氧气组成的 
D. 该实验证明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 
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 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氧气时,应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集气瓶内,检验氧气是否集满 
B. 导管口有气泡冒出时,应立即收集氧气 
C. 从水槽中取出集气瓶,拿出水面,盖上玻璃片后正放在桌上 
D. 用排水法收集氧气,水槽中导管口气泡快速均匀冒出时就开始收集氧气 
下列有关实验现象说法正确的是(????) 
A. 铁丝在空气中燃烧火星四射,放出热量,生成黑色固体 
B. 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烟雾,放出热量 
C. 硫在氧气中燃烧,产生蓝紫色火焰,生成刺激性气味的二氧化硫气体 
D. 镁条在空气中燃烧产生耀眼白光,放出热量,生成白色粉末状固体 
下列归纳和总结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 ?? ) 
???????? A.排列顺序 
?????? B.?? 性质与用途 
①节水程度由低到高:漫灌、滴灌 
②地壳中元素含量由低到高:硅、氧 
③一个分子中原子总数由大到小:NH3、CH4 
①氧气能供给呼吸:医疗急救 
②氮气化学性质稳定:做保护气 
③稀有气体通电发不同颜色的光:电光源 
??????? C.? 化学史 
??????? D.?? 物质的鉴别 
①最早用定量方法研究空气成分:拉瓦锡 
②发现元素周期律:张青莲 
③相对原子质量测定:门捷列夫 
①蒸馏水和酒精:闻气味 
②双氧水和蒸馏水:用二氧化锰 
③二氧化碳和氮气:用燃着木条 
 A. A B. B C. C D. D 
如图所示,过氧化氢在催化剂二氧化锰的作用下,迅速分解放出大量氧气。下列现象正确的是: 
A. 气球胀大,红墨水左移 
B. 气球缩小,红墨水右移 
C. 气球胀大,红墨水右移 
D. 气球缩小,红墨水左移 
氧气的化学性质比较活泼,能与多种物质反应。下列对有关反应的描述正确的是(????) 
A. 在点燃的条件下,细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的三氧化二铁 
B. 在点燃的条件下,硫在氧气里燃烧,发出蓝紫色火焰,生成无色无味的气体 
C. 铁、硫、酒精在氧气中的燃烧都是化合反应 
D. 物质与氧气发生的反应属于氧化反应,氧气具有氧化性 
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自然资源,下列气体中既能支持燃烧又能供给呼吸的是(????) 
 A. 氧气 B. 氮气 C. 二氧化碳 D. 稀有气体 
 二、填空题 
工业上制取氧气主要有如图步骤。 
(1)从步骤②可以得出氮气的沸点比氧气的沸点______(填“高”或“低”)。 
(2)贮存在蓝色钢瓶里的“工业液氧”是______(填“纯净物”或“混合物”)。 
(3)工业上这种制取氧气的方法属于______(填“物理变化”或“化学变化”),因为______。 
(4)液氧和氧气都能支持燃烧的本质原因______。 
(5)下列属于纯净物的是______(填序号,下同),属于混合物的是______。 
①冰水混合物,②空气,③液氧,④石灰水,⑤二氧化碳,⑥稀有气体,⑦蒸馏水,⑧五氧化二磷,⑨自来水,⑩0.5%的食盐水。 
?在实验室中,常用________取用块状固体;在做硫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中,集气瓶中常常放少量水,则本实验中水的作用是________;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实验中,试管口放一小团棉花的作用是________。 
猜化学谜语,可以增加学习化学的乐趣和增强记忆。现有谜语“说是宝,真是宝,动物植物离不了;看不见,摸不着,越往高处越稀少。”请打一物质的名称________;谜语中反映该物质的物理性质是________;该物质的用途有________。 
三、实验题 
氧气是一种化学性质比较活泼的气体,它可以和许多物质发生化学反应。下图是硫粉、红磷、光亮的细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装置: 
(1)小明是个善于思考、善于总结的学生。做完三个实验后,他发现了一些共同点:在反应条件方面,三个实验都要________,在能量变化方面,三个实验都________(填“吸热”或“放热”),在反应基本类型方面,三个反应都是____________。 
(2)小明同时也总结出生成物的种类、生成物的状态和观察到的实验现象三个方面存在的不同。请你替小明同学填写空格: 
乙中生成物的化学式________。? 丙中观察到的反应现象是______________。 
(3)小明还总结出:三个实验的集气瓶底部都放有少量水。其中甲集气瓶底部放少量水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操作:(1)图1所示是实验室铝热反应装置 
①A、B、C仪器组装的步骤是:________(填字母)。 
②仪器组装完毕,引燃镁条,反应剧烈进行,放出大量的热,并发出耀眼的白光。纸漏斗A的下部被烧穿,有高温熔融物落入C仪器中。回答下列问题: 
承接生成物的C中铺上适量_______,一是防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是防止高温熔融物溅出伤人:氯酸钾的作用是___,使深入混合物内部的镁条继续燃烧。 
(2)图2是硫在氧气中燃烧的反应,仪器D的名称是___________,实验现象是:剧烈燃烧,_________,产生刺激性气味,放出大量的热。图中水的作用是________。 
现有下列实验装置示意图,结合实验装置图回答有关问题: 
(1)写出标号①的仪器名称:__________。 
(2)若在装置A中加入高锰酸钾来制取氧气,则要将一团棉花放在试管口,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装置B和装置C也可以用于实验室制取氧气,其中需要加入的固体物质是_______,它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 
(4)某同学用装置D收集满一瓶氧气后,将红热的铁丝伸入装置D中进行实验,实验完毕后,发现瓶底炸裂,试分析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和解析 
1.【答案】B 
【解析】解:A、为了把装置中的氧气耗尽,红磷应该足量,该选项不能达到实验目的; 
B、过程中,酚酞试液变红色,是因为氨分子是不断运动的,运动到酚酞试液中时,和水结合生成氨水,氨水使酚酞试液变红色,该选项能够达到实验目的; 
C、排水法收集并测量O2的体积,左边导管应该刚露出橡皮塞,右边导管应该接近瓶底,该选项不能达到实验目的; 
D、利用排水法收集的气体中含有水蒸气,该选项不能达到实验目的。 
2.【答案】B 
【解析】解:A、木炭在空气中燃烧,只能烧至红热,不会发出白光,故选项说法错误. 
B、光亮的铜丝在空气中灼烧生成氧化铜,会观察到表面变黑,故选项说法正确。 
C、蜡烛在足量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不会产生大量黑烟,故选项说法错误. 
D、硫在空气中燃烧,发出淡蓝色火焰,产生一种具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故选项说法错误. 
3.【答案】A 
4.【答案】C 
【解析】解:A、若a处粉末是红磷,能看到有白烟生成,不能生成白雾,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B、若a处粉末是木炭粉,有二氧化碳生成,由于二氧化碳是无色气体,观察不到,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C、若a处粉末是硫粉,b处应接有尾气处理装置,是因为硫燃烧生成二氧化硫,二氧化硫有毒,扩散到空气中污染环境,该选项说法正确; 
D、过氧化氢分解生成水和氧气,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5.【答案】C 
【解析】解:A、验满要放在集气瓶口,故A错; 
B、待气泡连续均匀冒出再收集,否则收集到的气体不纯,故B错; 
C、蜡烛燃烧后的白烟是蜡烛固体颗粒,可以用燃着的火柴去点白烟,检验是否具有可燃性,故C正确; 
D、木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瓶内压强不变,水不会进入瓶内,故D错。 
故选:C。 
6.【答案】B 
【解析】解:A、用托盘天平称量10g固体样品时,先放砝码,后放药品,至太平平衡即可,故选项说法错误。 
B、点燃氢气等可燃性气体前一定要检验其纯度,为防止发生爆炸,验纯后才能点燃,故选项说法正确。 
C、使用胶头滴管时,伸入液体前,应捏紧胶头,排出里面的空气,再伸入试剂中吸取液体,故选项说法错误。 
D、高锰酸钾制O2并用排水法收集氧气结束时,先把导管移出水面,再熄灭酒精灯,以防止水槽中的水倒吸入试管,使试管因骤然冷却而炸裂,故选项说法错误。 
7.【答案】D 
【解析】解:A、蜡烛燃烧生成水和二氧化碳,是实验结论而不是实验现象,故选项说法错误。 
B、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而不是放出白烟,故选项说法错误. 
C、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的白烟,而不是白雾,故选项说法错误. 
D、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产生一种具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故选项说法正确. 
8.【答案】C 
【解析】解:A、给试管中的药品加热,必须先预热,后集中加热,操作正确; 
B、制取氧气时,要先检查装置气密性,然后再装入药品,操作正确; 
C、用高锰酸钾加热分解制取氧气,并用排水法收集氧气的实验结束时,应先把导管从水中拿出,防止水倒吸炸裂试管,然后移去酒精灯,操作错误; 
D、使用氢气时,先检验氢气的纯度,再点燃,操作正确; 
9.【答案】C 
【解析】解: 
A、根据质量守恒定律,用含有氧元素的物质反应才有可能产生氧气,故选项正确; 
B、空气中的氧气主要来自于植物的光合作用正确,因为二氧化碳和水在光照的条件下在叶绿体内生成有机物和氧气,故选项正确; 
C、工业上用分离液态空气的方法制取氧气是物理变化,而分解反应属于化学变化的一种类型,故选项错误; 
D、实验室常用加热高锰酸钾的方法制取氧气,故选项正确; 
10.【答案】D 
【解答】 
A.电解水时,正极产生的是氧气,负极产生的是氢气,A、B试管中产生的气体分别是氢气和氧气,氧气和氢气的体积比为1:2,不是质量比,故错误; 
B. 由电解水的装置可知,B试管中收集的气体较少,是氧气,具有助燃性,不能燃烧,故错误; 
C.该实验证明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故错误; 
D.该实验证明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故正确。 
11.【答案】D 
【解析】解: 
A、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氧气时,将燃着的木条伸到集气瓶口检验氧气是否收集满,故错误; 
B、排水法收集氧气时,不能有气泡冒出立即收集,刚开始冒出的是空气,而是要等到气泡冒出均匀后再收集,故错误; 
C、先盖上玻璃片,再从水中取出集气瓶正放在桌面上,可以避免进入空气,故正确; 
D、排水法收集氧气时,不能有气泡冒出立即收集,而是要等到气泡冒出均匀后再收集,故正确。 
12.【答案】D 
【解析】解:A、铁丝在空气中只能烧至发红,不会剧烈燃烧、火星四射,故选项说法错误。 
B、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的白烟,而不是烟雾,故选项说法错误. 
C、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生成刺激性气味的二氧化硫气体是实验结论而不是实验现象,故选项说法错误。 
D、镁条在空气中燃烧,产生耀眼的白光,放出热量,生成一种白色粉末状固体,故选项说法正确. 
13.【答案】B 
【解答】 
A.一个分子中原子总数由大到小:CH4、NH3,故A不符合题意; 
B.①氧气能供给呼吸用于医疗急救,②氮气化学性质稳定用做保护气,③稀有气体通电发不同颜色的光用作电光源,都正确,故B符合题意; 
C.②发现元素周期律的是俄国的门捷列夫,③相对原子质量测定的是张青莲,故C不符合题意; 
D.二氧化碳和氮气都不能支持燃烧,都能使燃着的木条熄灭,不能用燃着的木条鉴别二氧化碳和氮气,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14.【答案】D 
【解答】 
过氧化氢在催化剂二氧化锰的作用下,迅速分解放出大量氧气,则瓶内的压强变大,充气的气球缩小,红墨水向左移动。 
故选D。 
15.【答案】D 
【解析】解:A、在点燃的条件下,细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的四氧化三铁,故选项说法错误。 
B、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产生一种具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故选项说法错误。 
C、铁、硫在氧气中燃烧,生成物分别是四氧化三铁、二氧化硫,均属于化合反应;酒精在氧气中燃烧,生成物是二氧化碳和水,该反应的生成物是两种,不符合“多变一”的特征,不属于化合反应,故选项说法错误。 
D、物质与氧气发生的反应属于氧化反应,氧气在反应中提供氧,具有氧化性,故选项说法正确。 
16.【答案】A 
【解析】解:空气中含量居第二位的气体是氧气,氧气既能支持燃烧又能供给呼吸。 
故选:A。 
根据气体的性质和用途分析回答。 
通过回答本题知道了氧气的用途,要熟记常见气体的性质和用途。 
17.【答案】低? 混合物? 物理变化? 没有新物质生成? 同种分子的化学性质相同? ①③⑤⑦⑧? ②④⑥⑨⑩ 
【解析】解:(1)由图示可知,氮气先从液态空气中蒸发出来,说明氮气的沸点比氧气的沸点低;故填:低; 
(2)“工业液氧”中含有氧气、稀有气体等多种物质,所以属于混合物;故填:混合物; 
(3)空气中含有氧气,所以工业制氧气的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发生的属于物理变化;故填:物理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 
(4)液氧和氧气都是由氧分子构成的,同种分子的化学性质相同,所以液氧和氧气都能支持燃烧;故填:同种分子的化学性质相同; 
(5)①冰水混合物是由一种物质,属于纯净物;②空气是由多种物质组成的,属于混合物;③液氧是由一种物质,属于纯净物;④石灰水是由氢氧化钙和水组成的,属于混合物;⑤二氧化碳是由一种物质,属于纯净物;⑥稀有气体包括氦气、氖气、氩气等多种气体,属于混合物;⑦蒸馏水是由一种物质,属于纯净物;⑧五氧化二磷是由一种物质,属于纯净物;⑨自来水中含有水、可溶性杂质等,属于混合物;⑩0.5%的食盐水是由氯化钠和水组成的,属于混合物;故填:①③⑤⑦⑧;②④⑥⑨⑩。 
18.【答案】镊子;吸收反应生成的有害气体二氧化硫,防止污染空气;防止高锰酸钾粉末进入导气管 
【解答】 
在实验室中,常用镊子取用块状固体;在做硫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中,集气瓶中常常放少量水,水的作用是吸收反应时生成的有害气体二氧化硫,防止污染空气;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实验中,试管口放一小团棉花的作用是防止高锰酸钾粉末进入导气管。 
19.【答案】氧气;无色无味的气体;供给呼吸 
【解答】 
氧气无色无味的气体,动植物呼吸需要氧气,看不见,摸不着,越往高处氧气越稀少,氧气能供给呼吸。 
故答案为:氧气;无色无味的气体;供给呼吸。 
20.【答案】(1)点燃;放热;化合反应 
(2)P2O5;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 
(3)吸收二氧化硫,防止污染空气 
【解答】 
(1)硫粉、红磷、铁丝在氧气中燃烧都需要点燃,反应都放出热量;硫和氧气点燃反应生成二氧化硫,磷和氧气点燃反应生成五氧化二磷,铁和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反应生成四氧化三铁,三个反应均是由两种物质反应生成一种物质,属于化合反应;故填:点燃;放热;化合反应; ?? 
(2)红磷燃烧生成五氧化二磷,根据氧化物的命名方法以及化学式写法可知,五氧化二磷的化学式为P2O5;铁丝燃烧的反应现象是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故填:P2O5;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 ? 
(3)硫燃烧生成的二氧化硫气体是一种有毒气体,会污染空气,甲集气瓶底部放少量水的目的是吸收生成的二氧化硫,防止污染空气;故填:吸收二氧化硫,防止污染空气。 
21.【答案】(1)①BCA;②细沙;高温熔融物溅落炸裂仪器C;分解产生氧气 ? 
(2)燃烧匙;产生明亮的蓝紫色火焰;吸收生成的二氧化硫,防止造成空气污染 
【解答】 
(1)根据仪器的组装顺序可知,先放好铁架台,然后放置C,最后放置A;承接生成物的C中铺上适量细沙,一是防止高温熔融物溅落炸裂仪器C,二是防止高温熔融物溅出伤人:氯酸钾受热会分解生成氧气,使深入混合物内部的镁条继续燃烧。故填:①BCA;②细沙;高温熔融物溅落炸裂仪器C;分解产生氧气; 
(2)仪器D是燃烧匙,硫在氧气中燃烧产生明亮的蓝紫色火焰;水可以吸收生成的二氧化硫,防止造成空气污染;故填:燃烧匙;产生明亮的蓝紫色火焰;吸收生成的二氧化硫,防止造成空气污染。 
22.【答案】(1)酒精灯 
(2)防止加热时高锰酸钾粉末进入导气管 
(3)二氧化锰;作催化剂(或加快反应速率) 
(4)未在集气瓶底部放少量的水或未铺一层细沙 
【解答】 
(1)由图示可知,标号①的仪器名称为酒精灯; 
(2)若在装置A中加入高锰酸钾来制取氧气,则要将一团棉花放在试管口,原因是防止加热时高锰酸钾粉末进入导气管; 
(3)装置B和装置C也可以用于实验室制取氧气,其中需要加入的固体物质是二氧化锰,它的作用是作催化剂,加快反应速率; 
(4)某同学用装置D收集满一瓶氧气后,将红热的铁丝伸入装置D中进行实验,实验完毕后,发现瓶底炸裂,原因是:未在集气瓶底部放少量的水或未铺一层细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