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人类的起源和发展》
说课稿
一、说教材
(一)、说教材内容的地位、作用和意义:
《人类的起源和发展》是人教版《生物学》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一章第一节的内容。在《生物课程标准》中属于“生物圈中的人”这一主题。绿色植物和人是生物圈中作用最大的两类生物,本单元承接七年级上册最后一单元“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贯彻了以人与生物圈为主线构建框架体系的思路,向学生介绍生物圈中另一类生物——人,有利于突出人与生物圈的关系,更好地体现课程标准突出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要求。
本节力求引导学生在生物圈和生活环境的背景中了解人的起源和发展,认识人类与环境的关系是相互影响、发展变化的。对于培养学生观察思考、资料分析、科学探究的能力和树立辩证唯物主义观点、人类应与自然和谐相处及科学是不断发展的观点都非常重要。
(二)、说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
(1).说出人类起源于森林古猿;
(2).通过资料分析,了解人类是在与自然环境的斗争中逐渐进化而来。
2、过程与方法目标:
(1).通过观察比较四种类人猿,概述类人猿和人类的异同点,了解在科学研究中通过比较找出事物异同点的方法;
(2).通过进行资料分析和角色扮演,了解森林古猿进化到现代人类的过程;
(3).收集整理资料,参加讨论和交流,培养学生主动获取知识的能力,提高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加强学生热爱生命、保护生物圈的意识,树立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观点;
(2).通过技能训练,培养学生树立科学是不断发展的观点,学会区分事实和观点;
(3).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学生交流与合作、团结与互助精神。
(三)、说教学重难点
(1)、运用比较法找出人类与类人猿的异同点
(2)、人类起源于森林古猿,人类是在与自然环境的斗争中逐 渐进化来的
(3)、对比观察人类起源和发展示意图,概述人类在起源和发展过程中自身形态和使用工具等方面的变化
(4)、认同人类应与自然和谐发展的观点
二、说教法
根据本节教材的特点和学生情况主要采用了以下几种教学法。
讨论法、 创设情境法、 提问法、 小组合作学习法、归纳总结法等
三、说学法
教学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组成双边活动,在新教材中,更注重促进学生自主学习方式的转变。因此在教学中要注意对学生进行学法的指导,教会学生学习。我主要从以下方面进行指导。
1、要运用辩证唯物主义观点来学习。
有关人类的起源和进化的观点虽然有多种争论,但归根结底人是从古猿进化而来的,而绝不是如神创论中所说的人是由神创造而来的(例如女娲造人、亚当夏娃的例子等等);另外生物的进化是由于环境的改变而引起的(生物适应环境),且是经过极其漫长的过程;观点要通过证据、事实来说明……总之,课文这方面的例子很多,要注意引导学生用科学的辨证唯物主义观点来分析。
2、善于运用不同的方法来解决不同的问题。
本节内容涉及的问题较多,因此要根据不同的问题,要运用不同的方法来解决。如分析人与现代类人猿的相似之处、人类的起源及发展过程中人发生了哪些变化等问题,要用观察比较法;而研究人的起源和发展的知识则要通过分析资料、地质考察、寻找证据、观察阅读、思考讨论法;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方面可以采用情景模拟等方法。
3、重视对课文的阅读和理解。
本节教材的篇幅不大,但内容丰富且高度概括。本节前后有近8面的内容,不仅资料图片多,且活动也多,初看起来很繁杂。因此在注重营造活跃的课堂气氛及学生能力培养的同时,还要注意知识的梳理,这样才能对整节内容有一个清晰的轮廓。而通过阅读理解课文就是一个极好的方式。
四、说教学过程:
人类进化视频
19世纪进化论的建立者达尔文提出人类和类人猿的共同祖先是森林古猿,神创论已不足以支撑人来自于哪里这一观点。
联系人类进化的视频和已有的知识说出人进化的时期?
角色表演、合作学习:
1、分角色演艺森林古猿、类人猿、古人类、现代人,(例如:我们是森林古猿,我们生活在哪里,我们能做什么等等)找出四种动物的特点;
2、归纳总结四种动物的异同点,总结人在进化过程中的变化。
{5940675A-B579-460E-94D1-54222C63F5DA}特点
森林古猿
类人猿
古人类
现代人
栖息地
运动方式
?
能力
(取食)
?
?
树栖
树栖
地面
地面
臂行(四肢)
臂行(四肢)
直立行走
直立行走
使用自然工具
使用自然工具
制造使用简单工具,用火
制造使用复杂工具,用火,大脑发达,产生语言
少女“露西”
人类骨骼
科学家以什么为证据去研究从森林古猿到人的进化?
露西和人类骨骼有什么共同特点使之能直立行走?
露西髋骨较宽阔,上肢细小、下肢粗壮发达,和人类骨骼相似,有利于直立行走
1.古人类使用石器做什么,体现出了什么?
石器
用石器砍砸、切割物体,体现出古人类能使用制造简单工具
小组讨论学习:
1、找出森林古猿为什么会像人类方向进化原因?
2、总结归纳人类进化过程中在形态、使用工具、能力等方面的变化。
森林古猿进化成人类的原因:
(1)、森林大量消失,森林古猿不得不下地生活;
(2)、环境的改变、自身形态的改变;
(3)、猿一代代向直立行走方向发展,前肢解放,使用自然工具,并学会制造工具,臂和手变得灵巧。
森林古猿
森林消失,环境、自身变化
树栖生活
现代类人猿
下地生活
直立行走
制造使用简单复杂工具
用火烤食物
大脑发达产生语言
改变生物圈面貌
直
立
行
走
使
用
和
制
造
工
具
能
够
用
火
大
脑
发
达
产
生
了
语
言
越 来 越 强 大
人类进化的过程示意图:
是人类进化最重要原因
猿和人根本的区别:从历史角度看猿和人的本质区别是人能够制造工具,从政治角度看,人与猿的本质区别是人能产生思想;从生物学角度来看,人类的进化工程中猿和人最本质的区别是人能够直立行走(人类区别于猿的其他都是在直立行走后产生的,制造使用简单复杂工具,大脑发达,产生语言思想)。
?
人类的起源和发展
现代类人猿和人的相似与不同——共同的祖先是森林古猿
森林古猿
地球环境
发生变化
生活在森林
生活在稀树草原
现代类人猿
人类
人类的发展:
露西时代的古人类(直立行走)
东非人时代的古人类(使用制造工具)
用火、大脑发达产生语言,工具复杂
现代人类
课堂小结
六、课堂反馈检测:
1、19世纪著名进化论的建立提出了人类和类人猿的共同祖先是一类古猿 ( )?
A.恩格斯 B.罗伯特·虎克 C.达尔文 D.施莱登?
2、直立行走对人类进化的意义是 (??? )
①产生语言 ②视野扩大 ③前后肢明确分工 ④促进脑的发育.?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3、从森林古猿进化成人类的过程中,具有决定性意义的是 ( )
A.古猿的树栖生活
B.学会制造和使用工具
C.古猿从树栖到地面,四肢行走转变为直立行走
D.产生了语言
?
C
B
C
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