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课 鸦片战争 课时练 (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课 鸦片战争 课时练 (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34.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1-07-20 06:47:1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1课鸦片战争课时练
一、选择题
1.林则徐集句联:为学日益,为道日损;大勇若怯,大智若愚。林则徐的“大勇”之举是
A.虎门销烟
B.坚守虎门炮台
C.吴淞率众抗敌
D.领导三元里乡民抗敌
2.为了寻找查禁鸦片的国际法律依据,林则徐请人翻译了《各国律例》,了解外国对走私与偷渡的处理办法,从而使查禁鸦片“人即正法,货尽入官”有理有据。由此可见林则徐的做法
A.适应了对外交涉需要
B.丰富了中国法学内容
C.维护了国家领土主权
D.打击了国际贩毒集团
3.每年的6月26日是“国际禁毒日”,某校计划开展禁毒宣讲活动。以下能列入宣讲内容的是
A.林则徐虎门销烟
B.左宗棠收复新疆
C.邓世昌黄海御敌
D.聂士成保卫天津
4.他受命钦差大臣,后赴广东虎门销烟。“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是他爱国情怀的真实写照。他是
A.林则徐
B.关天培
C.陈化成
D.邓世昌
5.下图所示雕塑取材于
A.销烟壮举
B.签约误国
C.焚园暴行
D.海战成仁
6.对中国人来说,这场战争是块界碑。它铭刻着中世纪古老的社会在炮口下赶往近代的最初一步。下列有关“这场战争”发生前200年的西方国家的说法正确的是(

A.第一次工业革命完成
B.启蒙运动达到高潮
C.美国确立了共和体制
D.英国开始资产阶级革命
7.19世纪,洋人苦于无法找到改变贸易困境的商品,在他们看来,“中国拥有一切东西,世界上最好的食物:米,最好的饮料:茶,最好的衣物:棉花、丝绸”。“幸运的是一种新的商品出现了”。“新的商品”指的是(

A.棉纺织品
B.机器
C.枪械
D.鸦片
8.四十中学八年级同学在讨论“为什么说鸦片战争的爆发是必然的?”这一问题时各抒己见。关于其爆发根本的原因,正确的是
A.清政府腐朽落后
B.英国迫切需要打开中国市场
C.林则徐虎门销烟
D.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历史的开端
9.欧美的历史学家曾说,如果没有林则徐的虎门销烟,英国政府也会找另一个借口来发动侵略中国的战争,这是可以断言的。材料说明了鸦片战争的
A.偶然性
B.侵略性
C.必然性
D.必要性
10.有历史学家说:“如果不是林则徐禁运鸦片,英国资产阶级也会找另一个借口来发动战争。”英国发动战争更深层次的意图是
A.争取同清政府建立平等的贸易关系
B.用武力保护鸦片走私的公正合法性
C.变中国为商品销售市场和原料产地
D.将先进的工业文明成果推广到中国
11.《义律致巴麦尊私人机密信件》中说到:“(中国禁烟运动)是把我们和这个帝国(中国)的商务安放在稳固与广阔基础上的最有希望的机会。”义律这句话的意图是(

A.挑起战争
B.扩大贸易
C.抵制鸦片
D.建立外交
12.《重寻近代中国》一书中写道:“这个条约对中国的最大影响不是赔款,不是割让香港(岛),而是五口通商。”据此可知列强发动这场战争的根本目的是
A.打开中国市场,谋求在华权益
B.教训清朝使其顺应要求
C.获取巨额赔款
D.维护鸦片贸易的合法化
13.英国在清末和中国一共打了三仗:一次是“全仗”,两次是和其他列强合伙来打的“半仗”。材料中的一次“全仗”使
A.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化程度加深了
B.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了
C.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D.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14.下列不平等条约中,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是
A.《南京条约》
B.《北京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
15.下表为鸦片战争前后英国输华商品总值变化表。造成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清政府割香港岛给英国
B.清政府赔款2100万银元
C.中国丧失关税自主权
D.中国完全丧失了主权
16.中国近代史以鸦片战争为开端主要是因为(

A.社会性质发生了变化
B.长期闭关锁国状况被打破
C.第一次被西方国家战败
D.民族矛盾取代了阶级矛盾
17.“鸦片战争之后,中国在外来军事的挑战下开始向近现代社会艰难转型。"理解正确的是
A.外来侵略使中华民族空前团结
B.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C.鸦片战争促使清政府统治瓦解
D.战争没有改变中国的社会性质
18.在评价某一历史事件时有人说,“这是天朝体系崩溃的开始”:有人说,“这是中国融入世界体系的开始”,从世界发展的潮流来看,这一历史事件对中国社会最根本的影响是
A.自然经济开始解体,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B.是中国近代化的开端
C.思想界出现了“向西方学习”的热潮
D.开始进人民主革命时期
19.1842年,鸦片战争清政府战败后,签订了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不平等条约
A.《南京条约》
B.《天津条约》
C.《辛丑条约》
D.《北京条约》
20.1840年,直隶总督琦善应英国远征军司令之邀前往英军军舰谈判。当他看到军容整齐的英国海军学院实习生在列队时,摇头叹息道;“这样的年轻才俊,为什么不读书做官,而是来当兵呢?”该材料可用于说明(

A.中英舰员数量的差距
B.清朝的官员素质优势
C.鸦片战争战败的原因
D.琦善看到科举制弊端
21.《南京条约》规定:英商进出口货物应缴纳的税款,必须经过中英双方协商。这导致(  )
A.中国丧失关税自主权
B.中国半殖民地化的程度大大加深
C.外国势力侵入内地
D.清政府沦为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
22.“19世纪40年代初,区区一万多英国远征军的入侵,竟然迫使有80万军队的清政府割地赔款。”材料中“清政府割地赔款”的条约是(

A.《南京条约》
B.《北京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
23.“中国皇帝陛下同意,英国臣民及家人仆从,从今以后获准居住广州、厦门、福州府、宁波和上海的城市或镇,以进行通商贸易,不受阻挠和限制…材料中描述的内容还有(

A.割九龙司给英国
B.割让台湾全岛给英国
C.与英国协定关税
D.改总理衙门为外务部
24.1840年爆发的第一次鸦片战争,当时中国投入陆军兵力约10万人,水师约1万人,船只多系木制铁皮,铁炮质差,杀伤力小;英军约2万人,直接参战的陆海军约0.6-0.7万人,出动战舰20艘,其结果以中国惨败和英国胜利而结束。材料表明造成“中国惨败”的原因是(

A.军备落后
B.官员腐败
C.决策失误
D.兵力不足
25.19世纪30、40年代,面对来自东南海上的鸦片流毒和英军入侵,把皇帝搅扰得寝馈不安。他何尝不严厉禁烟,何尝不决心抗英,无奈禁不成,抗不利,最终只能在无可奈何的忍痛中接受英国的城下之盟。这个“城下之盟”是(

A.鸦片战争
B.《南京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
二、综合题
26.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19世纪中期,完成工业革命的英国,生产效率和质量大大提高,强大的工业生产能力需要寻找广阔的海外市场和原料产地。为此,英国把侵略矛头指向中国,借口林则徐的虎门销烟发动了鸦片战争。
(1)鸦片战争后,中国的社会性质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2)鸦片战争后签订的第一个不平等条约是?
(3)中国近代民族英雄,也是“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是哪位历史人物?
2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1841年12月,曾担任过美国总统的亚当斯在马萨诸塞州历史协会发表演说,为应该挑起侵华战争辩解,称“战争的原因是叩头”,即“中国妄自尊大”,不愿与西方国家平等交往。
(1)材料一中亚当斯的论调是否符合历史事实?为什么?
材料二:“马克思曾说英国的大炮首先破坏了中国皇帝的权威,迫使天朝帝国与地上的世界接触。与外界完全隔绝曾是保存旧中国的首要条件,而当这种隔绝状态在英国的努力之下被暴力所打破的时候,接踵而来的必然是旧制度解体的过程。正如小心保存在密闭棺材里的木乃伊一接触新鲜空气便必然要解体一样,”
——《马克思思格斯选集》
(2)材料二中“旧制度”指什么制度?造成中国与世隔绝的主要原因是当时统治者实行了什么政策?“英国的大炮首先破坏了中国皇帝的权威”具体是指什么战争??这次战争使清政府被迫签订的不平等条约,使中国丧失了哪些主权?(至少列举2点,2分)?
材料三:“帝国主义列强侵略中国,在一方面促使中国封建社会解体,促使中国发生了资本主义因素,把一个封建社会变成了一个半封建的社会;但是在另一方面,它们又残酷地统治了中国,把一个独立的中国变成了一个半殖民地和殖民地的中国。”
——《毛泽东选集》
(3)请根据材料三概括说明帝国主义入侵对中国的影响。
2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鸦片战争前处于封闭状态的中国,通过瓷器及茶叶贸易每年都有大量的贸易顺差,而西方廉价的纺织品、工艺品却无法进入中国市场,这显然无法满足西方列强对中国市场的需要,因此鸦片战争无法避免地发生了。
——摘编自李事明《鸦片战争对沿海居民生活的影响》
(1)根据材料,简述西方列强(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的原因。
材料二
见下图
(2)根据图示,指出位于福建的“被迫开放的通商口岸”名称;概括图示被迫开放的通商口岸地理位置的共同特点。
材料三
茶的出口,1843年大致是1300多万斤,1855年,是8400万斤。茶的出口,刺激了国内茶的生产。湖南、福建、浙江等地开始大规模种茶,还设立茶厂专门加工制作适合外国人口味的茶叶。这样,从事小生产的中国农民被强性拽入资本主义市场,并成为它的附庸。
——摘编自黄婷《浅析鸦片战争对中国近代化的影响》
(3)根据材料三,概括1843年前后中国茶出口数量的变化特点。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出现该变化特点的主要原因。
(4)根据上述材料,概括鸦片战争前后中国对外政策的变化趋势。
29.阅读林则徐大事记(部分),回答下列问题。
请回答:
(1)依据大事记,概括林则徐一生集中领导、参与的重大事件。这些事件分别对中国社会产生了怎样影响?
(2)依据大事记,指出道光帝将林则徐革职的理由。革职理由充分暴露出清政府的何种本质?
(3)依据大事记,林则徐抵达伊犁时清政府发生了哪一重大事件?此时林则徐又开始重点关注国家的什么问题?
(4)依据大事记及以上问题,请用一句话评价林则徐?
30.根据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欧美的历史学家曾说过,如果不是林大人禁烟,英国也会找另一个借口来发动战争,这是可以断言的。英国资产阶级政府发动这场战争,除了保护鸦片走私以外,其实还有着更深层次的意图。???
材料二:“这场战争,自西方人1514年到中国起,是他们积325年窥探之后的一逞。对于中国人来说,这场战争是一块界碑。它铭刻着中世纪古老的社会在炮口逼迫下赶往近代的最初的一步。”
(1)上述两则材料中所说的“战争”,指得是哪一场战争?
(2)材料一中“林大人禁烟”指得是哪一事件?分析,“英国发动战争更深层次的意图”是什么?之后哪一不平等条约的哪一条款体现了这一意图?
(3)阅读材料二,运用所学知识谈谈为什么“对于中国人来说,这场战争是一块界碑”?
(4)这场战争给你带来了怎样历史思考?
参考答案
1--10AAAAA
DDBCC
11--20AACAC
ABAAC
21--25AACAB
26.(1)中国由封建社会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南京条约》
(3)林则徐
27.(1)不符合历史事实。原因:英国发动战争是蓄谋已久的,是资本主义发展和殖民扩张的需要或英国完成工业革命,迫切需要海外市场和原料产地。
(2)封建制度、封建专制制度或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均可。闭关锁国政策。鸦片战争。领土主权、贸易主权、关税主权。任意列举2点
(3)帝国主义列强侵略中国,打破了清朝闭关锁国的状态,促使中国封建经济解体;促使中国产生了资本主义因素;把中国变成了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
28.(1)原因:中国保持对西方的贸易顺差;西方为打开中国市场。
(2)名称:福州、厦门;地理位置特点:位于东南沿海地区。
(3)变化特点:大量增加。主要原因:鸦片战争之后,被迫签订《南京条约》,中国社会自然经济遭到破坏,被迫卷入资本主义市场。
(4)变化趋势:由闭关锁国到被迫对外开放。
29.(1)领导虎门销烟、参与鸦片战争中抗英。虎门销烟显示了中华民族反抗外来侵略的坚强意志。鸦片战争使中国从封建社会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在广东办事不力(或鸦片战争中清政府军事失败)。清政府腐败无能(或腐朽没落)
(3)清政府签订了近代中国第一个不平等条约——中英《南京条约》。边疆防务问题。
(4)林则徐是中国历史上当之无愧的民族英雄。
30.(1)鸦片战争
(2)虎门销烟。目的:掠夺原料,打开市场。条约:《南京条约》条款:开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通商口岸。
(3)鸦片战争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4)落后就要挨打等(意思接近就可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