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级下学期物理《9.2 液体的压强 》 同步练习卷 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八年级下学期物理《9.2 液体的压强 》 同步练习卷 含答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575.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1-07-20 07:25:2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9.2 液体的压强
一.选择题(共33小题)
1.把装有适量水的量筒倒置的烧杯里的水中,量筒口未接触烧杯底部,量筒中的水面高于烧杯中的水面,且水面是静止的,如图所示。将量筒缓慢向下压(量筒口未触碰到烧杯底部),则在这个过程中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烧杯底内表面受到的压强逐渐变大
B.烧杯对桌面的压强逐渐变小
C.量筒内、外水面的高度差变小
D.量筒内气体的压强逐渐变大
2.如图,同一个密封的圆台形容器装满水,放在水平桌面上。放置方式由甲变为乙,下列关于水对容器底的压强p1以及整个容器对水平桌面的压强p2,说法正确的是(  )
A.p1 不变,p2 变小 B.p1不变,p2 变大
C.p1 变小,p2 变小 D.p1变大,p2 变大
3.深水炸弹是一种入水后下潜到一定深度自动爆炸的水中兵器,主要用于攻击潜艇,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与潜艇撞击而爆炸
B.水是导体可以接通电路,引发爆炸
C.采用了定时爆炸系统
D.炸弹在水中下潜越深,所受压强越大;炸弹在一定压强下才能自动爆炸
4.小明在学习液体压强时,用压强计做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获得的数据如表。据表中信息判断小明研究的问题是(  )
序号 液体 深度/cm 橡皮膜朝向 压强计液面高度差/cm
1 水 3 朝上 2.8
2
6 朝上 5.6
3
9 朝上 8.4
A.液体向各个方向压强的大小关系
B.液体压强与液体深度的关系
C.液体压强与液体密度的关系
D.液体压强与容器形状的关系
5.下列图象中,能表示液体的压强随深度的变化关系的是(  )
A. B.
C. D.
6.下列是燕子姐姐在生活中联想到的物理知识,错误的是(  )
A.生活在深海里的带鱼不能在浅水中生活,是因为深海中压强远大于浅海中的压强
B.跳远运动员快速助跑后,飞身鱼跃,由于惯性在空中继续前进
C.用高压锅煮饭,饭更容易熟,是因为气压越高,沸点越高
D.当汽车后轮陷入泥坑时,司机会找石块垫到车轮下,是为了减小摩擦
7.如图甲所示,密闭的容器中装有一定量的水,静止在水平桌面上,水对容器底的压力为F甲,对桌面的压强为P甲;若把该容器倒放在该桌面上,如图乙所示,水对容器底的压力为F乙,对桌面的压强为P乙,则(  )
A.F甲<F乙 p甲>p乙 B.F甲=F乙 p甲=p乙
C.F甲>F乙 p甲<p乙 D.无法确定
8.如图所示,盛有水的薄壁杯子静止在水平桌面上,杯子重1N,高10cm,底面积30cm2;杯内水重2N,水深6cm,水的密度为1.0×103kg/m3,g取10N/kg下列选项中正确的是(  )
A.水对杯底的压强为800Pa
B.水对杯底的压力为1.8N
C.水杯对桌面的压强为1050Pa
D.水杯对桌面的压力为3.2N
9.如图所示,容器下部横截面积为S2上部横截面积S1的3倍,当由管口注入重为20N的某种液体时,上部液体与容器的下部等高,则液体对容器底部的压力为(  )
A.20N B.25N C.30N D.15N
10.如图,装有两种不同液体的烧杯置于水平面上,两液体没有混合。上层液体的高度为
h,密度为0.8ρ;下层液体的高度为2h,密度为ρ.则液体对烧杯底部的压强为(  )
A.2.4ρgh B.2.7 ρgh C.2.8 ρgh D.3 ρgh
11.可燃冰是海洋深处甲烷与水形成的固体,如图表示不同深度不同温度下甲烷与水存在状态情况。已知深度每增加10m海水的压强增加1atm(1atm为1标准大气压)下列情形中,甲烷与水能形成可燃冰的有(  )
A.压强为50atm,温度为15℃
B.压强为100atm,温度为5℃
C.压强为200atm,温度为20℃
D.压强为300atm,温度为25℃
12.如图所示,盛有水的杯子静止在水平桌面上。杯子重1N,高9cm,底面积30cm2;杯内水重2N,水深6cm,水的密度为1.0×103kg/m3.下列选项中正确的是(  )
A.水对杯底的压强为900 Pa
B.水对杯底的压力为2 N
C.水杯对桌面的压强为1 000 Pa
D.上述说法均不对
13.如图所示,容器内装有水,A点水的压强是(  )
A.980Pa B.5880Pa C.2940Pa D.以上都不对
14.如图所示,小明将压强计的金属盒分别放入甲、乙两种液体中,从图中可以得到的结论是(  )
A.甲液体的密度小于乙液体的密度
B.甲液体的密度等于乙液体的密度
C.甲液体的密度大于乙液体的密度
D.以上说法均不正确
15.如图所示,玻璃管下端扎有橡皮膜,管里装有某种液体,把玻璃管缓慢地竖直放入盛有水的容器,当管内液面低于管外水面时,橡皮膜变平,则管内装的液体可能是(  )
A.盐水 B.酒精 C.水 D.煤油
16.下图中,利用连通器的特点来实现自己的功能的是(  )
①水壶的壶嘴与壶身②液体压强计的U形管③排水管的U形“反水弯”④地漏的存水杯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17.图中的下列物品,应用了连通器原理的是(  )
A.活塞式抽水机 B.吸盘挂钩
C.茶壶 D.高压锅
18.连通器在日常生活,生产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如图所示的事例中利用连通器原理的是(  )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19.下列设备没有利用连通器原理的是(  )
A.盆景自动供水装置 B.茶壶
C.下水道存水管 D.乳牛自动饮水机
20.下列工具或设备中,利用连通器原理工作的是(  )
A.高压锅 B.热气球 C.三峡船闸 D.飞机升力
21.如图所示,是一个装水的连通器,现在往左边放入一个木球(ρ木<ρ水)后,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两边的液面不会一样高
B.水对容器底的压强和压力没有变化,但两边液面一样高
C.水对容器底的压强增大,但水对容器底的压力没有变化
D.水对容器底的压强和压力都增大了,同时两边液面一样高
22.下列设备利用了连通器原理的是(  )
A.活塞式抽水机
B.船闸
C.微小压强计
D.盆景的自动给水装置
23.下列生活实例中利用连通器原理工作的是(  )
A.用吸管喝汽水 B.洗手盆的排水管
C.注射器吸取药液 D.活塞式抽水机
24.小聪对连通器有以下理解,正确的是(  )
A.下端相连的容器是连通器
B.船闸的闸室与上(下)游水道构成了连通器
C.连通器内装同种液体时各个容器的液面一定相平
D.连通器内各个容器的液体对容器底的压力一定相等
25.在探究“影响液体内部压强因素”的实验中,小华实验时的情形如图所示,四幅图中烧杯内的液面相平。下列说法不合理的是(不考虑实验结论的偶然性:压强计密封性良好(ρ盐水>ρ水)(  )
A.比较图甲、乙,可以初步得出:在同种液体中,液体内部压强随深度的增加而增大
B.比较图乙、丙,可以初步得出:在同一液体同一深度,液体内部向各个方向的压强相等。
C.比较图甲、丁,两次U型管液面高度差相差不大,可以得出液体内部压强与液体密度无关
D.比较图乙、丁,两次U型管液面高度差相等,可以初步得出液体内部压强与液体密度有关
26.小华同学通过实验探究某液体内部的压强与深度的关系根据实验数据绘出了如图所示的图象,则错误的说法是(  )
A.同一种液体中,液体内部压强跟液体的深度成正比
B.距离液面50cm深处的压强是6×103Pa
C.该液体的密度是1.2×103kg/m3
D.距液面10cm处方向向下的压强与距液面30cm处方向向上的压强之比小于1:3
27.在探究“液体内部压强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中,利用两端开口的玻璃管、橡皮膜、盛水容器、塑料片、烧杯等进行实验。在玻璃管一端扎一块橡皮膜,将玻璃管扎膜端竖直插入盛水容器中,分别如图所示。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比较图甲和图乙的实验现象,可知同种液体深度越大液体内部压强越大
B.比较图甲和图丙的实验现象,可知深度相同的液体密度越大液体内部压强越大
C.三个图中的玻璃管侧壁都没有明显的凹陷,说明水对侧壁没有压强
D.图丙中,顺着管壁向玻璃管注入清水,当管内外液面向平时,橡皮膜仍向内凹陷
28.如图所示,是小红将两端开口的玻璃管一端扎上橡皮膜,倒入如图液体时,观察到的现象。针对这一现象,同学们经过讨论形成了下面四个问题,你认为最有探究价值且易于探究的科学问题是(  )
A.为什么试管底部橡皮膜突起程度不同?
B.试管底部橡皮膜突起程度与液体的密度有什么关系?
C.液体的压强与液体的密度有什么关系?
D.液体的压强与液体的密度和深度有什么关系?
29.在学习液体的压强知识时,老师使用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容器中间用隔板分成左右两部分,隔板下部有一用薄橡皮膜封闭的圆孔。实验时在左右两侧倒入同种或不同种液体。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在两侧倒入不同深度的水(如图),通过观察橡皮膜向左侧凸起,可以判断右侧水的压强较大。这种研究方法叫控制变量法
B.探究“液体压强与液体密度的关系”时,应保持容器中A,B两侧液体的深度相同
C.若左侧注入的是水,水面距离橡皮膜8cm,右侧注入酒精,酒精液面距离橡皮膜10cm,此时橡皮膜向右侧凸起
D.若左侧是水,右侧是酒精,橡皮膜破裂后,经过一段时间,左右两边液面不会相平
30.如图,弹簧测力计上端固定,下端挂一底面积已知的圆柱体(带有纵向刻度,零刻度在底端),盛有适量液体的透明玻璃杯置于升降台上,调节升降台高度从而改变圆柱体底面在液体中的深度。利用该装置探究圆柱体底面处液体压强与深度的定量关系,实验中不需要测量(或读出)的是(  )
A.液体的密度 B.底面所处深度
C.圆柱体重力 D.测力计的示数
31.在“探究液体内部压强特点”的实验中,将压强计的探头放入水中,如图所示,下列操作能使U形管两边液面的高度差增加的是(  )
A.将探头放在同样深度的酒精中
B.将探头在原位置转动180°
C.将探头向下移动一段距离
D.将探头向上移动一段距离
32.在“探究液体压强”的实验中,小丽将压强计的探头放在水中,情景如图所示。关于此实验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若增大橡皮膜到容器底部的距离,可以使U型管左右两侧液面的高度差增大
B.将压强计的探头在原位置转动,改变橡皮膜的朝向,U型管左右两侧液面的高度差不变
C.U型管左右两侧液面的高度差能反映探头上橡皮膜所受液体压强的大小
D.将压强计的探头放入浓盐水中,不改变探头所处深度,可以使U型管左右两侧液面的高度差增大
33.把两端开口的玻璃管的下方用薄塑料片托住(不计塑料片质量),竖直放入水面下16cm处,然后向管内缓慢注入煤油,当煤油在管内的高度为20cm时,塑料片刚好下沉,则煤油的密度是(  )
A.1.25g/cm3 B.1.0g/cm3 C.0.8g/cm3 D.0.4g/cm3
二.多选题(共1小题)
34.用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来测量液体的密度,将一个带有阀门的三通U形管倒置在两个装有液体的容器中,用抽气机对U形管向外抽气,再半闭阀门K,已知左边液体的密度为ρ1,左右两边液柱与液面的高度差分别为h1、h2,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实验中必须将U形管内抽成真空
B.若将U形管倾斜,左右两边液柱高度差减小
C.右边液体的密度ρ2=
D.右边液体的密度ρ2=
三.实验探究题(共3小题)
35.旦增同学利用图的装置探究“液体内部压强的特点”。
(1)在实验探究过程中,用到的科学探究方法有:   和转换法。
(2)分析比较图A、B、C,可以得出结论:在液体内部的同一深度,向各个方向的压强都   。
(3)分析比较图C、D,可以得出结论:液体内部压强与液体的   有关。
(4)分析比较图   ,可以得出结论:液体内部压强与液体的密度有关。
36.同学们在“探究液体内部的压强”时,进行了如下探究。
(1)如图所示,小聪将塑料袋套在手上,然后伸入盛有水的容器中,感受到塑料袋紧紧的贴在手上。根据小聪的感受,你认为液体内部压强有什么特点:   。
(2)在实验室里,同学们利用水、烧杯和微小压强计等器材进行了如图所示的实验。
①实验中同学们通过观察   来判断液体压强的大小。
②如甲图,当用手指按压(不论轻压还是重压)橡皮膜时,发现U形管两边液柱的高度几乎不变化,则实验装置可能出现了   问题。
③排除故障后,把探头浸没于水中,使压强计的探头没入水中的深度增大,如图乙、丙所示,是想探究:   。
④对比丙、丁两图,控制探头在水、盐水中的深度相同,可得到的结论是:   。
37.如图所示,小雨同学用U型管压强计探究影响液体压强的因素。
(1)实验前先检查U型管压强计左右两液柱是否   ,然后用手轻轻按压橡皮膜,如果两液柱没有出现高度差,说明U型管压强计存在   问题。
(2)实验1可以探究   相同时,液体的压强与   的关系。
(3)实验2可以探究   相同时,液体的压强与   的关系。
四.计算题(共3小题)
38.如图,学生课桌质量为10kg,桌子与地面有四个接触面,每个接触面的面积为4×10﹣4m2;某同学将底面积为2×10﹣3m2、质量为200g,容量为1L、装满水后水深为15cm的塑料水杯放在课桌的桌面上。(取g=10N/kg)求:
(1)水对塑料水杯底部的压强;
(2)塑料水杯对桌面的压强;
(3)课桌对地面的压强。
39.如图是一个液压秤的示意图:A是活塞,上方固定了一个秤盘,活塞可以在装有水的容器中无摩擦上下移动,容器的右下方与一根粗细均匀的细管连通,测量时通过细管中液柱升高的高度来显示盘中物体的质量:已知活塞底面积为0.2m2,盘中没放物体时容器内液面与细管内液面的高度差h为2cm。求:
(1)盘中没放物体时,活塞下表面处液体的压强为多少?
(2)活塞和秤盘的总重力为多少?
(3)如果细管的横截面积为20cm2,盘中没放物体时,活塞下表面到容器底部的距离为1cm,细管足够长,则此秤能称量出的最大质量是多少?
40.如图所示,足够高的圆柱形薄底容器A、B置于水平地面上,分别盛有水和液体乙。水的深度为0.08米,两容器底部受到液体的压强相等。
①若水的质量为2千克,求水的体积V水。
②求水对容器A底部的压强p水。
③在容器A中注入水,使两容器中液面相平,此时水对容器A底部的压强增加了196帕。求液体乙的密度ρ乙。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共33小题)
1.
B。
2.
B。
3.
D。
4.
B。
5.
A。
6.
D。
7.
C。
8.
B。
9.
C。
10.
C。
11.
B。
12.
C。
13.
B。
14.
C。
15.
A。
16.
B。
17.
C。
18.
C。
19.
A。
20.
C。
21.
D。
22.
B。
23.
B。
24.
B。
25.
C。
26.
D。
27.
C。
28.
D。
29.
B。
30.
A。
31.
C。
32.
A。
33.
C。
二.多选题(共1小题)
34.
BC。
三.实验探究题(共3小题)
35.
(1)控制变量法;(2)相等;(3)深度;(4)D、E。
36.
(1)在液体内部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2)①U型管两边液面的高度差;②漏气;③液体内部压强和深度的关系;④在同一深度,液体密度越大,液体内部压强越大。
37.
(1)等高; 漏气; (2)深度; 液体密度; (3)液体密度;深度。
四.计算题(共3小题)
38.
解:(1)水对塑料杯底的压强:
p水=ρgh=1.0×103kg/m3×10N/kg×0.15m=1.5×103Pa;
(2)装满水后水的体积:
V=1L=1×10﹣3m3,
由ρ=可得,水的质量:
m水=ρV=1.0×103kg/m3×1×10﹣3m3=1kg,
杯对桌面的压力:
F=G杯+G水=(m杯+m水)g=(0.2kg+1kg)×10N/kg=12N,
杯对桌面的压强:
p===6×103Pa;
(3)课桌的重力:
G桌=m桌g=10kg×10N/kg=100N,
课桌对地面的压力:
F′=G杯+G水+G桌=12N+100N=112N;
课桌对地面的压强:
p′===7×104Pa。
答:(1)水对塑料杯底的压强为1.5×103Pa;
(2)杯对桌面的压强为6×103Pa;
(3)课桌对地面的压强为7×104Pa。
39.
解:(1)根据托盘中无物体时平衡,活塞对下方的压强与h段水柱的压强相等,
则活塞下表面处液体的压强:p=ρgh=1×103kg/m3×10N/kg×2×10﹣2m=200Pa;
(2)活塞对下方的压强与h段水柱的压强相等,
即p1=p=200Pa=,
F=p1S=200Pa×0.2m2=40N,
活塞和秤盘的总重力:G=F=40N;
(3)不放物体时,活塞下方的水的体积V=Sh1=0.2m2×1×10﹣2 m=2×10﹣3 m3,
这些液体压到细管处上升高度h2===1m=100cm,
此时两侧液面差h′=2cm+1cm+100cm=103cm=1.03m,
活塞底部受到压强:p′=ρgh′=1×103kg/m3×10N/kg×1.03m=10300Pa,
活塞底部受到向上的压力等于重力:G总=F′=p′S=10300Pa×0.2m2=2060N,
此时物体的重力G物=G总﹣G=2060N﹣40N=2020N,
则称量的最大质量:m===202kg;
答:(1)盘中没放物体时,活塞下表面处液体的压强为200Pa;
(2)活塞和秤盘的总重力为40N;
(3)此秤能称量出的最大质量是202kg。
40.
解:
①由ρ=可得,容器中甲水的体积为:V===2×10﹣3m3;
②容器甲中水对容器底部的压强:p水=ρgh=1.0×103kg/m3×9.8N/kg×0.08m=784pa。
③当容器甲内加水至于容器乙相平时,设此时水深为h1,
此时水对容器底部的压强:p1=p水+△p=784pa+196pa=980pa;
由p=ρgh可得此时水的深度:h1===0.1m;
由题知,原来容器甲、乙底部所受液体的压强相等,即:p乙=p水=784pa;
由p=ρgh可得,液体乙的密度:ρ乙===800kg/m3。
答:①水的体积为2×10﹣3m3;
②容器甲中水对容器底部的压强为784pa;
③液体乙的密度为800kg/m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