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4.4 一亿有多大苏教版

文档属性

名称 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4.4 一亿有多大苏教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26.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苏教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21-07-20 07:21:0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教学内容 一亿有多大

教学目标 1、通过“数一数”“量一量”“称一称”的实践活动,丰富学生的数学经验,提升数学素养,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感受一亿有多大,加深对“亿”的认识,进一步发展数感。
2、在探究过程中,培养学生解决数学实际问题的能力,增强主动参与和乐于合作的意识,渗透勤俭节约、团结力量大等的方面的思想教育。
教学重点 组织探究活动,引导学生感知和体验一亿有多大。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的数感。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修注栏
一、知识链接 1、课件展示:在大屏幕依次变幻出示1—10—100—1000—10000—100000—1000000—10000000—100000000
学生随着数字的变化读数,教师板书:1亿。
2、谈话:你对亿有哪些了解?学生围绕“亿”自由发言。
在学生发言过程中,引导学生回顾“亿”和其他计数单位的关系,从概念上初步感受“亿”有多大:由10个千万组成、由100个百万组成、由1000个十万组成、由10000个万组成……由100000000个1组成。
【设计说明:犹如“倒计时”一样的动态多媒体展示,增强了数学活动的“现场感”,在发言中突出“亿”和其他计数单位的关系,符合学生认知特点,既是对新课的自然导入,更是对旧知的唤醒,还是对学习兴趣的激发,体现了数学教学“活”与“实”的统一。】
二、自主探究,在操作实践中培养数感
1、教学“数一数”
(1)谈话,激发想象:我们班的数学课代表每天收完大家的作业,都要数一数,再交给老师。(教师展示一本数学练习本)同学们猜想一下,数完1亿本练习本需要多少时间?学生发挥想象,自由发言。  
(2)探究方法.
启发:同学们的想象力可真丰富,不知我们的猜想是否正确?有什么好方法进行验证吗?组织小组讨论,各组代表发言。
引导归纳:先看数出一部分练习本需要多少时间,再推算出数一亿本练习本的时间。板书:推算
进一步启发:那“一部分”应该取多少呢?为什么不选102本.159本呢?(整十整百方便计算。)
(3)实践操作
组织小组合作:按小组数50本练习本,每组有一学生计时。
小组汇报、交流。
启发:数50本大约需要45秒,照这样的速度数下去,数100本、1000本、……一亿本需要多长时间?把你的推算结果填写在46页的表格里。
(4)转换计算
提出要求:90000000秒太大,我们还是想不出来它有多大,请同学们借助计算器把时间单位一步步进行转化,并把结果填写在书上。
(5)交流感想:看着这么漫长的时间,你有何感想?
【设计说明:围绕“数完1亿本练习本需要多少时间?”设计了四个环节,由浅入深、由感性到理性,步步深入,环环相扣,通过想象猜测、实践操作、转换计算等探究活动,使学生在具体情境中体验一亿的大小。同时,在探究过程中,怎样解决数1亿本练习本的实际问题,渗透由“局部”推算“整体”是一种重要的解决问题的策略。】
2、教学“量一量”
1.猜测测量。
引导:我们在认数时,已经推算过1亿枚1元硬币有多重,还记得吗?1亿枚这么小的硬币却又600吨,要用150辆载重4吨的卡车才能一次运走。那你想过没有,如果把1亿枚1元硬币摞在一起会有多高吗?一般30层楼大约高100米,猜猜看,会比30层楼还高吗?会有它的多少倍高?
(2)探究办法
启发:大家可以取几枚硬币摞起来量一量有多高,再推算出1亿枚1元硬币的高度。
(3)实际测量
将10枚硬币摞在一起量一量。(取整米数)
(4)列表进行推算。
出示表格,根据表格形式,各小组也依据刚才的测量数据列表格填一填,并反馈推算结果。(如果刚才量得10枚1元硬币的高度大约是2厘米,再推算100枚,10000枚,10000000枚,100000000枚,记录在47页的表格里。)
交流:1亿枚1元硬币摞在一起的高度大约是多少米?大约是30层楼房高度的几倍?
(5)体验1亿。
3、教学“称一称”
(1)多媒体出示:据最新一次人口普查,我国广东省人口大约1亿人,是全国人口最多的省。如果广东省每人每天节约1粒米,一天大约能节省多少千克粮食?
引导:1亿人每人每天节约1粒米,就是节约1亿粒米,怎么才能知道1亿粒米是多少千克?
组织讨论、归纳方法:用天平称出100粒(或1000粒)大米大约有多重,再推算出1亿粒米是多少千克、
(2)小组合作,用天平称出100粒大米大约有多重。
启发:各组测出的数字存在一些差异,怎样才能减少误差,使我们的计算更准确呢?得出小组平均数。
根据100粒大米大约重2.5克,依次推算,得出一亿粒大米的重量。
1000粒呢?——25克
10000粒呢?——250克  
100000粒呢?——2500克  
1000000粒呢?——25000克 
10000000粒呢?——250000克  
100000000粒呢?——2500000克
引导:把单位换算成千克,2500000克即2500千克
(3)提问:1亿粒米约2500千克,以全国13亿人计算,全国一天大约能节省多少千克粮食?如果每人每天吃400克大米,这些节省下来的大米可供一个人吃多少天?大约合多少年?
学生利用计算器独立计算。然后交流答案。
a 要让学生对1亿粒大米重2500000克(即2500千克或2.5吨)这一事实,在轻重上感受“一亿有多大”。
b 还要让学生体会到节约粮食的重要性,以养成自觉勤俭节约的习惯。
(4)多媒体图文出示:
1亿张纸叠在一起,约有10000米高,比世界第一高峰珠穆朗玛峰还要高。
1亿滴水大约可以汇成3333升水,能够装四辆大型运水车。
一亿枚一角币的高度是240,000米,也就是24万米,240公里。
2010昆山笔记本电脑产量达到1亿台,成为“世界笔记本电脑之都”。
启发:通过上面的计算,和刚了解到的这些信息,你有什么话想说吗?
【设计说明:数学来源于生活,通过第六次人口普查的数据,巧妙地把1亿与13亿联系起来,使这段学习成为完整的探究活动。由于这段探究性学习建立在解决前两个问题基础之上,教师更多的是放手,点拨启发在关键处,体现了教学的渐进性。通过精心选择的一组信息作为补充,更加。同时,注重了学生勤俭节约良好习惯的培养。】
三、拓展延伸,在引导探究中走向生活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还想研究哪些有关1亿的问题呢?先说说你初步设想的研究方法。课后一定要亲自去试一试。
回忆旧知,导入新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丰富了学生的数学经验,深化了对1亿有多大的认识,也感受到生活的趣味、丰富和奇妙,加深了对社会、对生活的了解
把学生放飞出去,让他们用数学知识、数学方法,数学思想认识生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板书设计 一亿有多大
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