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省名校新初一分班考试真题汇编(古诗文)(学生版+答案版)

文档属性

名称 五省名校新初一分班考试真题汇编(古诗文)(学生版+答案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6.3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1-07-20 09:14:09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五省名校新初一分班考试真题汇编
02
古诗文
一.阅读短文,回答下列问题。
顾荣施炙①
顾荣在洛阳,尝应人请②,觉行炙人③有欲④患之色,因辍己⑤施焉。同坐嗤之。荣曰:“岂有终日执之而不知其味者乎?”后遭乱渡江,每经危急,常有一人左右相助。顾荣异之,问其所以⑥,乃受炙人也。
【注释】①炙(zhì)烤肉;②应人请:赴宴;③行炙人:端送烤肉的侍者;④欲:想要;⑤辍己:自己不吃,让出;⑥所以:原因。
1.解释下列各句中加点字的意思。
1.顾荣施炙
2.欲炙之色
2.下列句子中“之”字的用法与其他不同的一项是
A.欲炙之色
B.回坐嗤之
C.终日执之
D.钟子期听之
3.“岂有终日执之而不知其味者乎?”翻译成现代汉语,正确的一项是
A.怎么会有人拿着烤肉却没有闻到味道呢?
B.哪有整天端着烤肉却不知肉味的人呢?
C.公有到晚上还不知道肉味这样的人吗?
D.是什么人整天端着烤肉却不知肉味呢?
4.下列哪句格言形容顾荣的做法最恰当
A.无心插柳柳成荫
B.投之以桃,报之以李
C.赠人玫瑰,手有余香
D.滴水之恩,涌泉相报
5.对于顾荣和受炙人,你更欣赏谁?请结合文章内容说说你的看法。
二.文言文阅读,回答问题。
郑板桥开仓济民
郑燮,号板桥,清乾隆元年进士,以画竹、兰为长。曾任范县令,爱民如子。室无贿赂,案无留牍。公之余辄与文士畅饮咏诗,至有忘其为长吏者。迁潍县,值岁荒,人相食。燮开仓赈济,或阻之,燮曰:“此何时,若辗转申报,民岂得活乎?上有谴①,我任②之。”即发谷与民,活万余人。去任之日,父老沿途送之。
【注释】①谴:谴责,责备。②任:承担责任。
1.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室无贿赂,案无留牍(牍:写字用的木片)
B.或阻之(或:有的人)
C.值岁荒,人相食(值:遇到)
D.公之余辄与文士畅饮咏诗(辄:就)
2.翻译下面的句子。
去任之日,父老沿途送之。
从文中可以看出郑板桥是一个怎样的人?
三.阅读古诗,完成题目。
观书有感
(宋)朱熹
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注】鉴:镜子。
1.诗句“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展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请用简洁的语言进行描绘。
2.诗句“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表达效果?
3.下面关于本诗的赏析,错误的一项是
A.这是一首借景喻理的名诗,全诗以方塘作比喻,形象地表达了作者微妙难言的读书感受。
B.作者强调要保持思想的进步和知识的更新,必须不断学习,接受新事物。
C.这首七言律诗,通过描写池塘、蓝天、白云,给我们描绘了一幅令人心旷神怡的秀丽的风景画。
四.文言文阅读
石崇与王恺争豪,并穷绮丽①,以饰舆服②。武帝③,恺之甥也,每助恺。尝以一珊瑚树高二尺许赐恺,枝柯扶疏,世罕其比。恺以示崇。崇视讫,以铁如意④击之,应手而碎。恺既惋惜,又以为疾己之宝,声色甚厉。崇回:”不足恨,今还卿。”乃命左右悉取珊瑚树,有三尺、四尺,条干绝世、光彩溢目者六七枚,如恺许比甚众。恺惘然自失。
【注释】①绮丽;泛指华丽的物品。②奥服:车辆,冠冕和服装。③武帝:晋武帝。④铁如意:搔背痒的工具,因能解痒如人意,故名。
1.解释句中加点的字。
1并穷绮丽。
2以饰舆服。
3尝以一珊瑚树高二尺许赐恺。
4恺以示崇。
5不足恨。
6乃命左右悉取珊瑚树。
2.翻译下列句子
1枝柯扶疏,世罕其比。
2恺既惋惜,又以为疾己之宝。
3.短文写了石崇和王恺“争豪”的两件事,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来。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五省名校新初一分班考试真题汇编
02
古诗文
一.阅读短文,回答下列问题。
顾荣施炙①
顾荣在洛阳,尝应人请②,觉行炙人③有欲④患之色,因辍己⑤施焉。同坐嗤之。荣曰:“岂有终日执之而不知其味者乎?”后遭乱渡江,每经危急,常有一人左右相助。顾荣异之,问其所以⑥,乃受炙人也。
【注释】①炙(zhì)烤肉;②应人请:赴宴;③行炙人:端送烤肉的侍者;④欲:想要;⑤辍己:自己不吃,让出;⑥所以:原因。
1.解释下列各句中加点字的意思。
1.顾荣施炙
2.欲炙之色
2.下列句子中“之”字的用法与其他不同的一项是
A.欲炙之色
B.回坐嗤之
C.终日执之
D.钟子期听之
3.“岂有终日执之而不知其味者乎?”翻译成现代汉语,正确的一项是
A.怎么会有人拿着烤肉却没有闻到味道呢?
B.哪有整天端着烤肉却不知肉味的人呢?
C.公有到晚上还不知道肉味这样的人吗?
D.是什么人整天端着烤肉却不知肉味呢?
4.下列哪句格言形容顾荣的做法最恰当
A.无心插柳柳成荫
B.投之以桃,报之以李
C.赠人玫瑰,手有余香
D.滴水之恩,涌泉相报
5.对于顾荣和受炙人,你更欣赏谁?请结合文章内容说说你的看法。
答案
1
施,给予。色,神色,脸色。
2.A
3.B
4.C
5.示例:欣赏顾荣。顾荣心思细腻、善于观察、平等待人,不因对方是仆人而轻视他,更能为别人着想,是一个善良的人。
译文
顾荣在洛阳的时候,曾经应人邀请赴宴,发现端烤肉的佣人显露出想吃烤肉的神情,顾荣于是就停下吃肉,把自己那一份让给了他。同座的人都讥笑顾荣,说:“这是个仆人,怎么施舍给他?”顾荣说:“哪有成天端着烤肉却不知肉味的人呢?”后来顾荣遇上战乱过江避乱,每逢遇到危急,常常有一个人在身边护卫自己。顾荣觉得很奇怪,便问他原因,原来他就是当年接受烤肉的人。
【题型】「文言文」看法评价题
【知识点】主要人物
二.文言文阅读,回答问题。
郑板桥开仓济民
郑燮,号板桥,清乾隆元年进士,以画竹、兰为长。曾任范县令,爱民如子。室无贿赂,案无留牍。公之余辄与文士畅饮咏诗,至有忘其为长吏者。迁潍县,值岁荒,人相食。燮开仓赈济,或阻之,燮曰:“此何时,若辗转申报,民岂得活乎?上有谴①,我任②之。”即发谷与民,活万余人。去任之日,父老沿途送之。
【注释】①谴:谴责,责备。②任:承担责任。
1.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室无贿赂,案无留牍(牍:写字用的木片)
B.或阻之(或:有的人)
C.值岁荒,人相食(值:遇到)
D.公之余辄与文士畅饮咏诗(辄:就)
2.翻译下面的句子。
去任之日,父老沿途送之。
3.从文中可以看出郑板桥是一个怎样的人?
答案
1.A
2.(郑板桥)离任的时候,当地百姓沿途送他。
3.郑板桥是一个有才、清廉、勤政、爱民的好官。
【参考译文】
郑燮,号是板桥先生,清朝乾隆元年科举得中进士,擅长画竹和兰花,当时的人们称他为扬州八怪之一。曾经在范县做县令,爱护百姓就像爱护自己的孩子一样(其实可以直接说爱民如子)。为官清廉,不受贿赂,兢兢业业,案件处理的很快,没有积压。郑公空闲的时间经常和文人们喝酒诵诗,文人们经常忘记他是一县的长官。后来调任到潍县做官,恰逢荒年,百姓饥饿的吃人。郑燮开官仓放粮赈济灾民,有人阻止。郑燮说:“都到什么时候了,要是向上申报,辗转往复,百姓怎么活命?要是上边降罪,我一力承担。”于是开官仓赈济灾民,上万人得以活命。任命到期的时候,潍县的百姓沿路相送。
三.阅读古诗,完成题目。
观书有感
(宋)朱熹
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注】鉴:镜子。
1.诗句“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展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请用简洁的语言进行描绘。
2.诗句“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表达效果?
3.下面关于本诗的赏析,错误的一项是
A.这是一首借景喻理的名诗,全诗以方塘作比喻,形象地表达了作者微妙难言的读书感受。
B.作者强调要保持思想的进步和知识的更新,必须不断学习,接受新事物。
C.这首七言律诗,通过描写池塘、蓝天、白云,给我们描绘了一幅令人心旷神怡的秀丽的风景画。
答案
1.半亩大的方形池塘的池面映着蓝天白云。
2.运用了设问的修辞,写出了方塘水清澈的原因,是有那永不枯竭的“源头”,源源不断地给它输送了“活水”,所以它永不枯竭,永不陈腐,永不污浊,永远清澈。
3.C
参考译文
半亩大的方形池塘像一面镜子一样展现在眼前,天空的光彩和浮云的影子都在镜子中一起移动。要问为何那方塘的水会这样清澈呢?是因为有那永不枯竭的源头为它源源不断地输送活水啊。
四.文言文阅读
石崇与王恺争豪,并穷绮丽①,以饰舆服②。武帝③,恺之甥也,每助恺。尝以一珊瑚树高二尺许赐恺,枝柯扶疏,世罕其比。恺以示崇。崇视讫,以铁如意④击之,应手而碎。恺既惋惜,又以为疾己之宝,声色甚厉。崇回:”不足恨,今还卿。”乃命左右悉取珊瑚树,有三尺、四尺,条干绝世、光彩溢目者六七枚,如恺许比甚众。恺惘然自失。
【注释】①绮丽;泛指华丽的物品。②奥服:车辆,冠冕和服装。③武帝:晋武帝。④铁如意:搔背痒的工具,因能解痒如人意,故名。
1.解释句中加点的字。
1并穷绮丽。
2以饰舆服。
3尝以一珊瑚树高二尺许赐恺。
4恺以示崇。
5不足恨。
6乃命左右悉取珊瑚树。
2.翻译下列句子
1枝柯扶疏,世罕其比。
2恺既惋惜,又以为疾己之宝。
3.短文写了石崇和王恺“争豪”的两件事,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来。
答案
1.尽,用尽;装饰;曾经;给……看;憎恨;全。
2
这棵珊瑚树枝条繁茂,世上很少有和它相当的。
王恺既惋惜,又认为石崇是妒忌自己的宝物。
3.饰舆服;比珊瑚。
参考译文
石崇和王恺比阔斗富,两人都用尽最鲜艳华丽的东西来装饰车马、服装。晋武帝是王恺的外甥,常常帮助王恺。他曾经把一棵二尺来高的珊瑚树送给王恺,这棵珊瑚树枝条繁茂,世上很少有和它相当的。王恺把珊瑚树拿来给石崇看,石崇看后,拿铁如意敲它,马上就打碎了。王恺既惋惜,又认为石崇是妒忌自己的宝物,说话时声音和脸色都非常严厉。石崇说:“不值得发怒,现在就赔给你。”于是就叫手下的人把家里的珊瑚树全都拿出来,三尺、四尺高的,树干、枝条举世无双,光彩夺目的有六七棵,像王恺那样的就更多了。王恺看了,自感失落。
【知识点】写景/游记类;实词词义;写作内容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