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1光的直线传播同步测试2021-2022学年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
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8小题)
1.
关于光的传播规律,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光只有在真空中才能沿直线传播
B.
光在同一种介质中沿直线传播
C.
光在同一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
D.
光在任何条件下都能沿直线传播
2.
关于下列诗词中的物理现象,说法错误的是( )
A.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以“帆”为参照物“山”是运动的
B.
“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高”是指声音的音调高
C.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霜”是凝华现象
D.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影”是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
3.
鸳江春泛为梧州市八景之一,被宋代大诗人苏东坡盛誉为“鸳鸯秀水世无双”。秋夜在鸳江春泛上散步,①明亮的路灯;②耀眼的车灯;③鸳鸯桥灯在江面上闪烁的倒影,都尽收眼底,不时抬头看看;④皎白的月亮,是一件多么舒心的事。下列物体中都属于光源的是( )
A.
①③
B.
②③
C.
②④
D.
①②
4.
下列关于光线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光源能射出无数条光线
B.
光线就是很细的光束
C.
光线是看不见的,人们用一条看得见的实线来表示光线,用到理想模型法
D.
光线是用来表示光传播方向的直线,常用虚线表示
5.
根据你的经验,下列图中情景与客观实际相符的是( )
A.
B.
C.
D.
6.
学习“光的直线传播”时,老师做了如下演示实验:①用激光笔射向水中,观察到光线是一条直线(如图);②在A点处用漏斗向水中慢慢注入海波溶液,观察到光线发生了弯曲;③经搅拌后,观察到光线又变直.
根据上述现象可得出的结论是( )
A.
光的传播需要介质
B.
光只有在水中才能沿直线传播
C.
光在海波溶液里不能沿直线传播
D.
光在均匀介质中才沿直线传播
7.
在甲、乙两图中( )
A.
甲图表示月食的成因,乙图表示日食的成因
B.
甲图表示日食的成因,乙图表示月食的成因
C.
两图都表示日食的成因
D.
两图都表示月食的成
8.
大伟同学用点燃的蜡烛做小孔成像实验时,如果易拉罐底部有一个很小的三角形小孔,则他在半透明纸上看到的是()
A.
烛焰的正立像
B.
烛焰的倒立像
C.
三角形光斑
D.
圆形光斑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8小题)
9.
排纵队时,如果你看到自己前面的一位同学挡住了所有的人,队就排直了,这可以用______来解释;雷雨时,先看到闪电,后听到雷声,是由于______。
10.
2019年1月6日,新年第一场天文奇观——“日偏食”如约而至,如图是东营市民拍摄的日偏食照片。形成这种奇观是由于光是沿??????????传播的,也说明光??????????(填“能”或“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11.
如图所示,“我”看不见“美景”的原因是??????????。
12.
小明在湖边树荫下乘凉时,发现树下有很多圆形的光斑,这是由于光的??????????现象而形成的。
13.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是我国唐代大诗人李白的千古名句。从物理角度来看,月亮______(选填“是”或“不是”)光源;他在地上的影子是光的______形成的。李阳同学很喜欢这两句,于是画出了诗中的情景,如图所示。同学们看了他的画,指出其中有一处违背了物理规律你能找出图中的错误吗?______。
14.
“喜鹊立于梅梢,湖畔垂柳成荫,水面倒影如镜”,从物理学的角度看,喜鹊的鸣叫声主要是通过______
传播到人耳,“垂柳成荫”是由于光的______
形成的。
15.
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为______
km/s,地球跟太阳的距离约为1.5×1011m,那么太阳光从太阳传到地球需要______
s。
16.
2020年6月21日出现的罕见日环食现象,在我国多地都可以看到。从物理学的角度来说,日食属于光的______
现象;下图中,能描述其形成原因的是______
(选填“甲”或“乙”)图。
三、作图题(本大题共2小题)
17.
如图甲所示,路灯下站着小明和小红两人,地上留下了他们的影子,请通过作图确定路灯灯泡S的位置.
“坐井观天,所见甚小”,请在图中用光路图作出井底之蛙“观天”的最大范围(用斜线标出)。
18.
答案和解析
1.【答案】C
【解析】
【试题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光的直线传播,相对比较简单,属于基础题。
光在同一种均匀介质中才是沿直线传播的,光进入不同的介质或介质不均匀时,传播方向会发生变化。
【解答】
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介质不同或同种介质但介质不均匀,光不会沿直线传播,故ABD错误,C正确。
故选C。??
2.【答案】B
【解析】解:A、“孤帆一片日边来”,以“帆”为参照物“山”是运动的,故A错误;
B、“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高”是指声音的响度大;故B正确;
C、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结成的小冰晶,属于凝华现象,该C错误;
D、当光遇到不透明物体时,在物体的后方形成一个暗区,这就是所谓的影子;对影成三人中的“影”是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故D错误;
故选:B。
(1)研究物体的运动情况时,需要先选取一个标准做为参照物,物体与参照物的位置发生了变化,物体就是运动的;物体与参照物的位置没有发生变化,物体就是静止的。
(2)音调指声音的高低,响度指声音的强弱;
(3)物质由直接变为气态叫升华,由气态直接变为固态叫凝华;
(4)影子是光照在不透明的物体上,由于光是沿直线传播的,不能照到物体的背面,就在物体的背面形成一个黑暗的区域。
此题考查了光的直线传播、声现象、物态变化和机械运动,应用所学物理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物理现象,理论联系实际,体现了物理与生活的联系,是一道好题。
3.【答案】D
【解析】解:①明亮的路灯自身能够发光,是光源;
②耀眼的车灯自身能发光,因此是光源;
③鸳鸯桥灯在江面上闪烁的倒影自身不能发光,只能反射光,不是光源;
④皎白的月亮自身不能发光,只能反射太阳光,不是光源;
故选:D。
自身能够发光的物体是光源,自身不能发光的物体不是光源
本题考查了光源与非光源的判断,知道光源的概念是正确解题的关键
4.C
【解析】
【试题解析】
【分析】
?知道光的传播方向是确实存在,但难以分析探究,于是用一条有方向的直线表示,这种用一个抽象的“模型”来形象地突出事物的主要特征的方法。
解决此题要知道常用的物理学研究方法有:模型法、等效替代法、比较法、分类法、类比法、控制变量法等。
【解答】
A.光源是能发光的物体,故A错误;
B.光线只是表示光传播方向的一条直线,并不是很细的光束,故B错误;
CD.因为光的传播方向是确实存在,为了分析探究,于是用一条有方向的实际直线表示,即光线,所以光线是看不见的,人们用一条看得见的实线来表示光的传播路线,用到理想模型法。故C正确,D错误。
故选C。
??5.【答案】C
【解析】解:光在直线传播的过程中遇到了不透明的人,在人后面光照不到的区域形成了人的影子,图C符合实际。
故选:C。
影子是光在直线传播的过程中遇到了不透明的物体,在物体后面光照不到的区域形成的。
此题通过日常生活中的现象考查了对光的直线传播的理解,在学习过程中要善于利用所学知识解释有关现象,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6.【答案】D
【解析】解:从①中我们发现光在水中沿直线传播;而②中的光线不再沿直线传播,不同于①的是介质不再均匀,③现象中的光线又沿直线传播,是由于经搅拌后,介质又变得均匀,故可以得出,光在同一种均匀介质中才沿直线传播.
故选D.
由现象①可得,光在水中可以沿直线传播;由现象②可得,光在水和海波的不均匀混合物中,光的传播路径发生弯曲;由现象③可得,光在水和海波的均匀混合物中光又沿直线传播;分析三种情况得出实验结论.
本题通过实验验证光沿直线传播的条件,通过此题提高自己分析实验和解答实验的能力.
7.【答案】B
【解析】解:
甲图中,月球转到地球和太阳之间,月球挡住了太阳照向地球的光,我们就看不到太阳,这就是日食,所以甲图表示日食的成因;
乙图中,地球、太阳、月亮在同一直线上,地球在月球和太阳的中间,太阳光无法射到月亮上面,所以我们就看不到月球,这就是月食,所以乙图表示月食的成因,故B正确。
故选:B。
首先要明确日、月食是一种影子现象,由于光在同种均匀物质中沿直线传播,当光遇到不透明物体时,在物体的后方形成一个暗区,这就是所谓的影子,然后再对日月食的成因进行分析。
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利用这一特点,人们可以看到许多现象,例如日食、月食、影子、小孔成像、激光准直等。
8.【答案】B
【解析】?烛焰上部发出的光经小孔后射到半透明纸的下部,烛焰下部发出的光经小孔后射到半透明纸的上部,则烛焰经小孔成的是倒立的实像,像的形状与烛焰的形状相同,与孔的形状无关。
9.【答案】光沿直线传播?
在空气中光速大于声速的缘故
【解析】解:排纵队时,如果你看到自己前面的一位同学挡住了前面所有的人,说明队就排直了,这是因为光是沿直线传播的,当队伍排直的时候,该同学就会挡住前面所有同学射向自己眼中的光;
发生雷电时,闪电和打雷总是同时发生的,但我们总是先看到闪电,后听到雷声,这是由于在空气中光速大于声速的缘故。
故答案为:光沿直线传播;在空气中光速大于声速的缘故。
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且在空气中,光速约是3×108m/s、声速约是340m/s。
本题考查了光的传播和速度,考查的内容都是我们生活中常见的现象,体现了物理和生活的紧密联系。
10.【答案】直线
能
【解析】略
11.【答案】光沿直线传播
【解析】略
12.【答案】直线传播
【解析】略
13.【答案】不是?
直线传播?
影子的位置错误
【解析】解:本身能发光的物体叫光源,月亮本身不能发光,是靠反射太阳光,故月亮不是光源;
在地面上形成人的影子,它是沿直线传播的光被不透明的人挡住,在人后面的地面上光照不到的地方形成影子;
由图可知,影子的位置错误,应该在人的右面。
故答案为:不是;直线传播;影子的位置错误。
“举杯邀明月,对饮成三人”中一人是本人,其中另外两人是本人的影子,根据影的形成原因分析解答本题。
注意光的直线传播可形成影,光的反射和折射可形成像。
14.【答案】空气?
直线传播
【解析】解:空气是传播声音的一种介质,我们平时听到的声音都是通过空气传播到人的耳中的;
“垂柳成荫”就是柳树的影子,它是由于光的直线传播,在遇到不透明的柳树时,光就无法传播过去,于是就在柳树的后面形成一个黑暗的区域,便是影子。
故答案为:空气;直线传播。
(1)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空气可以传声;
(2)“柳荫”是柳树的影子,影子是由于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
本题综合考查了声音的传播、光的直线传播,都是属于对基础知识的考查。本题的最大特点就是,有一定的综合性,以生活环境为背景,紧密联系生活。
15.【答案】3×105?
500
【解析】解: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是3×108m/s=3×105km/s;
根据v=可得:太阳光从太阳传到地球上的时间t===500s。
故答案为:3×105;500。
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光在真空的传播速度最大,是3×108m/s;
根据太阳到地球的距离利用速度变形公式t=可求出太阳光从太阳传到地球上的时间。
学好物理很重要的一个基础是背诵基本规律、基本常数。此题就是一个很好的应用,此题中的已知条件题目已给出,代入公式即可,比较简单,属于基础题。
16.【答案】直线传播?
甲
【解析】解:因为光是沿直线传播的。当月球转到太阳和地球之间并且三者在一条直线上时,月球挡住了太阳照射在地球上的光线,地球处在月球的影子里,这就形成了日食,所以图甲是日食的成因图。
故答案为:直线传播;甲。
光是沿直线传播的。当太阳光、月亮、地球在同一条直线上,月亮转动到太阳和地球之间,太阳光有一部分被月亮阻挡,地球上出现月亮的影子,地球上有一部分地区不能看到完整的太阳或看不到太阳,就形成日食。
此题综合了光的直线传播,同学在学习中要联系生活中的实例现象,会区分各种光现象。
17.【答案】如图所示.
???????
【解析】略
18.【答案】
【解析】
【解答】
图中圆点是青蛙的位置,将圆点与井口左边的端点相连成一直线,将圆点与井口右边的端点相连成一直线,然后在直线上标出箭头,即得到两条射向青蛙眼睛的光线,这两条光线就决定了青蛙的观察范围。
【分析】
因为光是沿直线传播的,所以光线要进入青蛙的眼中,最大范围就是从枯井的边缘处射过来。考查的是光的直线传播,是一道应用题。我们学习物理知识就是为运用物理知识来解释现象或改变我们的生活,此题有一定的意义。??
第8页,共10页
第7页,共1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