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2021学年湖南省永州市宁远县八年级(下)期末数学试卷
一、选择题(每题4分,共40分).
1.直角三角形的斜边长为10,则斜边上的中线长为( )
A.2 B.3 C.4 D.5
2.如图,将一直尺与一块三角板按如图放置,若∠1=36°,则∠2的度数为( )
A.126° B.136° C.120° D.144°
3.下列图形中,既是轴对称图形又是中心对称图形的是( )
A. B.
C. D.
4.若平行四边形两个内角的度数比为1:2,则其中较大内角的度数为( )
A.100° B.110° C.120° D.135°
5.一个角的平分线的尺规作法,其理论依据是全等三角形判定定理( )
A.边角边 B.边边边 C.角角边 D.角边角
6.某班50名学生的身高被分为5组,第1~4组的频数分别为7、12、13、8,则第5组的频率是( )
A.0.4 B.0.3 C.0.2 D.0.1
7.若k>4,则一次函数y=(4﹣k)x+k﹣4的图象可能是( )
A. B.
C. D.
8.在平面直角坐标系内,将点M(3,1)先向上平移2个单位长度,再向右平移3个单位长度,则移动后的点的坐标是( )
A.(6,3) B.(6,﹣1) C.(0,3) D.(0,﹣1)
9.如图,依次连接第一个矩形各边的中点得到一个菱形,再依次连接菱形各边的中点得到第二个矩形,按照此方法继续下去.已知第一个矩形的面积为1,则第n个矩形的面积为( )
A. B. C. D.
10.八年级某生物课外兴趣小组观察一植物生长,得到植物高度y(cm)与观察时间t(天)的关系如图所示,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该植物从观察时起60天以后停止长高
B.该植物最高长到16cm
C.该植物从观察时起50天内平均每天长高1cm
D.该植物最高长到18cm
二、填空题(每小题4分,共32分)
11.已知10个数据:0,1,1,2,2,2,3,3,3,8,其中3出现的频数是 .
12.一个多边形的内角和是外角和的2倍,则这个多边形的边数为 .
13.已知△ABC的周长是2,连接△ABC三边中点构成第二个三角形,再连接第二个三角形三边中点构成第三个三角形,以此类推,第2021个三角形周长是 .
14.把直线y=﹣x﹣1沿x轴向右平移2个单位,所得直线的函数解析式为 .
15.在正方形ABCD的内部作等边△MAB,连接MC、MD,则∠MDC= .
16.已知一次函数y=﹣2x+1,若﹣2≤x≤1,则y的最小值为 .
17.在菱形ABCD中,∠ABC=80°,E是线段BD上一动点(不与点B、D重合),当△ABE是等腰三角形时,∠DAE的度数为 .
18.将一次函数y=﹣2x+4的图象绕原点O顺时针旋转90°,所得图象对应的函数解析式是 .
三.解答题(本大题8个小题,共78分,解答题要求写出说明步骤或解答过程)
19.如图,在四边形ABCD中,AB=CD,AB∥CD.求证:∠1=∠2.
20.某校举行了“文明在我身边”摄影比赛.已知每幅参赛作品成绩记为x分(60≤x≤100).校方从600幅参赛作品中随机抽取了部分参赛作品,统计了它们的成绩,并绘制了如下不完整的统计图表.
“文明在我身边”摄影比赛成绩统计表
分数段 频数 频率
60≤x<70 18 0.36
70≤x<80 17 c
80≤x<90 a 0.24
90≤x≤100 b 0.06
合计 1
根据以上信息解答下列问题:
(1)统计表中c的值为 ;样本成绩的中位数落在分数段 中;
(2)补全频数分布直方图;
(3)若80分以上(含80分)的作品将被组织展评,试估计全校被展评作品数量是多少?
21.甲、乙两个工程队同时开始维修某段路面,一段时间后,乙队被调往别处,甲队又用了3小时完成了剩余的维修任务,已知甲队每小时维修路面的长度保持不变,乙队每小时维修路面50米,甲、乙两队在此路段的维修总长度y(米)与维修时间x(时)之间的函数图象如图所示.
(1)乙队调离时,甲、乙两队已完成的维修长度为 米;
(2)求甲队每小时维修路面多少米?
(3)求乙队调离后y与x之间的函数关系式.
22.如图,在正方形ABCD中,E是AB上一点,F是AD延长线上一点,且DF=BE.
(1)求证:∠BCE=∠DCF;
(2)点G在AD上,连接GE,GC,若GE=GD+DF,求此时∠GCE的大小.
23.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中,A(﹣3,4),B(﹣4,1),C(﹣1,1).
(1)在图中作出△ABC关于x轴的轴对称图形△A′B′C′;
(2)直接写出A,B关于y轴的对称点A″,B″的坐标.
24.如图,点B、F、C、E在同一直线上,且BF=CE,点A、D分别在直线BE的两侧,AB∥DE,∠A=∠D.
(1)求证:△ABC≌△DEF;
(2)连接AD交BE于点O,若AO=BO,请补全图形并证明:四边形ABDE是矩形.
25.如图所示,在四边形ABCD中,AD∥BC,∠B=90°,AD=24cm,BC=26cm动点P从点A出发沿AD方向向点D以1cm/s的速度运动,动点Q从点C出发沿着CB方向向点B以3cm/s的速度运动.点P,Q分别从点A和点C同时出发,当其中一点到达端点时,另一点随之停止运动.
(1)经过多长时间,四边形PQCD是平行四边形?
(2)经过多长时间,四边形PQBA是矩形?
(3)若AB=8,如果Q点的移动速度不变,要使PQBA是正方形,则P点移动速度是多少?
26.如图,在平行四边形ABCD中,∠BAD的平分线交C于点E,交DC的延长线于F,以EC、CF为邻边作平行四边形ECFG.
(1)求证:四边形ECFG是菱形;
(2)连接BD、CG,若∠ABC=120°,则△BDG是等边三角形吗?为什么?
(3)若∠ABC=90°,AB=10,AD=24,M是EF的中点,求DM的长.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每题4分,共40分.将答案填在表格内)
1.直角三角形的斜边长为10,则斜边上的中线长为( )
A.2 B.3 C.4 D.5
解:∵直角三角形斜边长为10,
∴斜边上的中线长为5.
故选:D.
2.如图,将一直尺与一块三角板按如图放置,若∠1=36°,则∠2的度数为( )
A.126° B.136° C.120° D.144°
解:∵∠1=36°,
∴∠3=90°﹣36°=54°,
∵AB∥CD,
∴∠4=∠3=54°,
∴∠2=180°﹣54°=126°,
故选:A.
3.下列图形中,既是轴对称图形又是中心对称图形的是( )
A. B.
C. D.
解:A、是轴对称图形,不是中心对称图形,故此选项错误;
B、是轴对称图形也是中心对称图形,故此选项正确;
C、不是轴对称图形,是中心对称图形.故此选项错误;
D、不是轴对称图形,也不是中心对称图形,故此选项错误.
故选:B.
4.若平行四边形两个内角的度数比为1:2,则其中较大内角的度数为( )
A.100° B.110° C.120° D.135°
解:∵平行四边形两个内角的度数比为1:2,
∴设较大内角为2x,较小内角为x,
∴2x+x=180°,
∴x=60°,
∴2x=120°,
故选:C.
5.一个角的平分线的尺规作法,其理论依据是全等三角形判定定理( )
A.边角边 B.边边边 C.角角边 D.角边角
解:如图所示:
作法:①以O为圆心,任意长为半径画弧,交AO、BO于点F、E,
②再分别以F、E为圆心,大于EF长为半径画弧,两弧交于点M,
③画射线OM,
射线OM即为所求.
由作图过程可得用到的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方法是SSS.
故选:B.
6.某班50名学生的身高被分为5组,第1~4组的频数分别为7、12、13、8,则第5组的频率是( )
A.0.4 B.0.3 C.0.2 D.0.1
解:∵某班50名学生的身高被分为5组,第1~4组的频数分别为7、12、13、8,
∴第5组的频数是:50﹣7﹣12﹣13﹣8=10,
故第5组的频率是:=0.2.
故选:C.
7.若k>4,则一次函数y=(4﹣k)x+k﹣4的图象可能是( )
A. B.
C. D.
解:∵k>4,
∴4﹣k<0,k﹣4>0,
∴一次函数y=(4﹣k)x+k﹣4的图象经过第一、二、四象限,
故选:D.
8.在平面直角坐标系内,将点M(3,1)先向上平移2个单位长度,再向右平移3个单位长度,则移动后的点的坐标是( )
A.(6,3) B.(6,﹣1) C.(0,3) D.(0,﹣1)
解:3+3=6,
1+2=3.
故点M平移后的坐标为(6,3).
故选:A.
9.如图,依次连接第一个矩形各边的中点得到一个菱形,再依次连接菱形各边的中点得到第二个矩形,按照此方法继续下去.已知第一个矩形的面积为1,则第n个矩形的面积为( )
A. B. C. D.
解:已知第一个矩形的面积为1;
第二个矩形的面积为原来的( )2×2﹣2=;
第三个矩形的面积是( )2×3﹣2=;
…
故第n个矩形的面积为:( )2n﹣2=()n﹣1=.
故选:B.
10.八年级某生物课外兴趣小组观察一植物生长,得到植物高度y(cm)与观察时间t(天)的关系如图所示,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该植物从观察时起60天以后停止长高
B.该植物最高长到16cm
C.该植物从观察时起50天内平均每天长高1cm
D.该植物最高长到18cm
解:由图象可知从第50天开始植物的高度不变,故A说法错误;
设0≤x≤50时的解析式为y=kx+b(k≠0),
∵经过点A(0,6),B(30,12),
∴,
解得.
所以,解析式为y=x+6(0≤x≤50),
当x=50时,y=×50+6=16cm,故B说法正确,D说法错误;
平均每天长高(16﹣6)÷50=(cm),故C说法错误;
故选:B.
二、填空题(每小题4分,共32分)
11.已知10个数据:0,1,1,2,2,2,3,3,3,8,其中3出现的频数是 3 .
解:10个数据:0,1,1,2,2,2,3,3,3,8,其中3出现了3次,
故3出现的频数是3.
故答案为:3.
12.一个多边形的内角和是外角和的2倍,则这个多边形的边数为 6 .
解:∵多边形的外角和是360度,多边形的内角和是外角和的2倍,
则内角和是720度,
720÷180+2=6,
∴这个多边形的边数为6.
故答案为:6.
13.已知△ABC的周长是2,连接△ABC三边中点构成第二个三角形,再连接第二个三角形三边中点构成第三个三角形,以此类推,第2021个三角形周长是 .
解:∵D、E、F分别为AB、BC、AC的中点,
∴DE=AC,DF=BC,EF=AB,
∵△ABC的周长是2,
∴AB+AC+BC=2,
∴△DEF的周长=EF+DE+DF=×(AB+AC+BC)=1=2×,
同理可得:第三个三角形的周长=2×,
……
则第2021个三角形周长=2×=,
故答案为:.
14.把直线y=﹣x﹣1沿x轴向右平移2个单位,所得直线的函数解析式为 y=﹣x+1 .
解:把直线y=﹣x﹣1沿x轴向右平移2个单位,所得直线的函数解析式为y=﹣(x﹣2)﹣1,即y=﹣x+1.
故答案为y=﹣x+1.
15.在正方形ABCD的内部作等边△MAB,连接MC、MD,则∠MDC= 15° .
解:如右图所示,
∵△MAB是等边三角形,四边形ABCD是正方形,
∴∠BAM=60°,∠BAD=∠ADC=90°,BA=BM=AD,
∴MAD=30°,∠AMD=∠ADM,
∵∠MAD+∠AMD+∠ADM=180°,
∴∠ADM=75°,
∴∠MDC=∠ADC﹣∠ADM=90°﹣75°=15°,
故答案为:15°.
16.已知一次函数y=﹣2x+1,若﹣2≤x≤1,则y的最小值为 ﹣1 .
解:∵k=﹣2<0,
∴y随x的增大而减小,
∴当x=1时,y取得最小值,此时y=﹣2×1+1=﹣1.
故答案为:﹣1.
17.在菱形ABCD中,∠ABC=80°,E是线段BD上一动点(不与点B、D重合),当△ABE是等腰三角形时,∠DAE的度数为 30°或60° .
解:如图,
在菱形ABCD中,∠ABC=80°,
∴∠ABD=∠ABC=40°,AD∥BC,
∴∠BAD=180°﹣∠ABC=100°,
∵△ABE是等腰三角形,
∴AE=BE,或AB=BE,
当AE=BE时,
∴∠ABE=∠BAE=40°,
∴∠DAE=100°﹣40°=60°;
当AB=BE时,∴∠BAE=∠AEB=(180°﹣40°)=70°,
∴∠DAE=100°﹣70°=30°,
综上所述,当△ABE是等腰三角形时,∠DAE=30°或60°,
故答案为:30°或60°.
18.将一次函数y=﹣2x+4的图象绕原点O顺时针旋转90°,所得图象对应的函数解析式是 y=x﹣2 .
解:在一次函数y=﹣2x+4中,令x=0,则y=4,令y=0,则x=2,
∴直线y=﹣2x+4经过点(0,4),(2,0).
将一次函数y=﹣2x+4的图象绕原点O顺时针旋转90°,则点(0,4)的对应点为(4,0),(2,0)的对应点是(0,﹣2).
设对应的函数解析式为:y=kx+b,
将点(4,0)、(0,﹣2)代入得,
解得,
∴旋转后对应的函数解析式为:y=x﹣2,
故答案为:y=x﹣2.
三.解答题(本大题8个小题,共78分,解答题要求写出说明步骤或解答过程)
19.如图,在四边形ABCD中,AB=CD,AB∥CD.求证:∠1=∠2.
【解答】证明:∵AB=CD,AD=BC,
∴四边形ABCD为平行四边形,
∴AD∥BC,
∴∠1=∠2.
20.某校举行了“文明在我身边”摄影比赛.已知每幅参赛作品成绩记为x分(60≤x≤100).校方从600幅参赛作品中随机抽取了部分参赛作品,统计了它们的成绩,并绘制了如下不完整的统计图表.
“文明在我身边”摄影比赛成绩统计表
分数段 频数 频率
60≤x<70 18 0.36
70≤x<80 17 c
80≤x<90 a 0.24
90≤x≤100 b 0.06
合计 1
根据以上信息解答下列问题:
(1)统计表中c的值为 0.34 ;样本成绩的中位数落在分数段 70≤x<80 中;
(2)补全频数分布直方图;
(3)若80分以上(含80分)的作品将被组织展评,试估计全校被展评作品数量是多少?
解:(1)本次调查的作品总数为18÷0.36=50(幅),
则c=17÷50=0.34,a=50×0.24=12,b=50×0.06=3,
其中位数为第25、26个数的平均数,
∴中位数落在70≤x<80中,
故答案为:0.34,70≤x<80;
(2)补全图形如下:
(3)600×(0.24+0.06)=180(幅),
答:估计全校被展评作品数量是180幅.
21.甲、乙两个工程队同时开始维修某段路面,一段时间后,乙队被调往别处,甲队又用了3小时完成了剩余的维修任务,已知甲队每小时维修路面的长度保持不变,乙队每小时维修路面50米,甲、乙两队在此路段的维修总长度y(米)与维修时间x(时)之间的函数图象如图所示.
(1)乙队调离时,甲、乙两队已完成的维修长度为 270 米;
(2)求甲队每小时维修路面多少米?
(3)求乙队调离后y与x之间的函数关系式.
解:(1)乙队调离时,甲、乙两队已完成的维修道路长度为270米,
故答案为:270;
(2)乙队调离之前,甲、乙两队每小时的维修总长度为(米),
∵乙队每小时维修50米,
∴甲队每小时的维修长度为90﹣50=40米;
(3)由题意,m=270+40×3=390.
∴此次任务的维修总长度为390米.
∴点B的坐标为(6,390),
设乙队调离后y与x之间的函数关系式为y=kx+b(k≠0),
∵图象经过点A(3,270),B(6,390),
∴,
解得:,
∴乙队离队后y与x之间的函数关系式为y=40x+150.
22.如图,在正方形ABCD中,E是AB上一点,F是AD延长线上一点,且DF=BE.
(1)求证:∠BCE=∠DCF;
(2)点G在AD上,连接GE,GC,若GE=GD+DF,求此时∠GCE的大小.
【解答】(1)证明:在正方形ABCD中,
∵BC=CD,∠B=∠CDF,DF=BE,
∴△CBE≌△CDF(SAS).
∴∠BCE=∠DCF.
(2)解:∵△CBE≌△CDF,
∴CE=CF.
∵GE=GD+DF=GF,GC=GC,
∴△ECG≌△FCG(SAS).
∴∠GCE=∠GCF,
∵∠ECF=∠ECD+∠DCF=∠ECD+∠BCF=90°,
又∵∠ECF=∠GCE+∠GCF=2∠GCE,
∴∠GCE=45°.
23.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中,A(﹣3,4),B(﹣4,1),C(﹣1,1).
(1)在图中作出△ABC关于x轴的轴对称图形△A′B′C′;
(2)直接写出A,B关于y轴的对称点A″,B″的坐标.
解:(1)如图所示,△A′B′C′即为所求;
(2)∵A(﹣3,4),B(﹣4,1),
∴A″(3,4),B″(4,1).
24.如图,点B、F、C、E在同一直线上,且BF=CE,点A、D分别在直线BE的两侧,AB∥DE,∠A=∠D.
(1)求证:△ABC≌△DEF;
(2)连接AD交BE于点O,若AO=BO,请补全图形并证明:四边形ABDE是矩形.
【解答】证明:(1)∵AB∥DE,
∴∠B=∠E,
∵BF=CE,
∴BC=EF,
在△ABC与△DEF中,
,
∴△ABC≌△DEF(AAS);
(2)由(1)知,△ABC≌△DEF,BC=EF,
∴∠BAC=∠EDF,AC=DF,
∵AO=BO,
∴∠OAB=∠OBA,
∵AB∥DE,
∴∠ODE=∠OAB,∠OED=∠OBA,
∴ODE=∠OED,∠CAO=∠FDO,
∴OD=OE,
∴AD=BE,
在△ACO和△DFO中,
,
∴△ACO≌△DFO(AAS),
∴AO=DO,CO=FO,
∴BO=EO,
∴四边形ABDE是平行四边形,
∴四边形ABDE是矩形.
25.如图所示,在四边形ABCD中,AD∥BC,∠B=90°,AD=24cm,BC=26cm动点P从点A出发沿AD方向向点D以1cm/s的速度运动,动点Q从点C出发沿着CB方向向点B以3cm/s的速度运动.点P,Q分别从点A和点C同时出发,当其中一点到达端点时,另一点随之停止运动.
(1)经过多长时间,四边形PQCD是平行四边形?
(2)经过多长时间,四边形PQBA是矩形?
(3)若AB=8,如果Q点的移动速度不变,要使PQBA是正方形,则P点移动速度是多少?
解:(1)当PD=CQ时,四边形PQCD是平行四边形,设运动时间为ts.
∴24﹣t=3t,
解得t=6.
∴6s时,四边形PQCD是平行四边形.
(2)当AP=BQ时,四边形PQBA是矩形,设运动时间为ts.
∴t=26﹣3t,
解得t=,
∴s时,四边形PQBA是矩形.
(3)设运动时间为ts.当BQ=AB=8时,26﹣3t=8,
∴t=6,
∵PA=6?VP=8,
∴VP=cm/s.
26.如图,在平行四边形ABCD中,∠BAD的平分线交C于点E,交DC的延长线于F,以EC、CF为邻边作平行四边形ECFG.
(1)求证:四边形ECFG是菱形;
(2)连接BD、CG,若∠ABC=120°,则△BDG是等边三角形吗?为什么?
(3)若∠ABC=90°,AB=10,AD=24,M是EF的中点,求DM的长.
【解答】证明:(1)∵AF平分∠BAD,
∴∠BAF=∠DAF,
∵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
∴AD∥BC,AB∥CD,
∴∠DAF=∠CEF,∠BAF=∠CFE,
∴∠CEF=∠CFE,
∴CE=CF,
又∵四边形ECFG是平行四边形,
∴四边形ECFG为菱形;
(2)△BDG是等边三角形,
理由如下:∵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
∴AB∥DC,AB=DC,AD∥BC,
∵∠ABC=120°,
∴∠BCD=60°,∠BCF=120°,
由(1)知,四边形CEGF是菱形,
∴CE=GE,∠BCG=∠BCF=60°,
∴CG=GE=CE,∠DCG=120°,
∵EG∥DF,
∴∠BEG=120°=∠DCG,
∵AE是∠BAD的平分线,
∴∠DAE=∠BAE,
∵AD∥BC,
∴∠DAE=∠AEB,
∴∠BAE=∠AEB,
∴AB=BE,
∴BE=CD,
∴△BEG≌△DCG(SAS),
∴BG=DG,∠BGE=∠DGC,
∴∠BGD=∠CGE,
∵CG=GE=CE,
∴△CEG是等边三角形,
∴∠CGE=60°,
∴∠BGD=60°,
∵BG=DG,
∴△BDG是等边三角形;
(3)如图2中,连接BM,MC,
∵∠ABC=90°,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
∴四边形ABCD是矩形,
又由(1)可知四边形ECFG为菱形,
∠ECF=90°,
∴四边形ECFG为正方形.
∵∠BAF=∠DAF,
∴BE=AB=DC,
∵M为EF中点,
∴∠CEM=∠ECM=45°,
∴∠BEM=∠DCM=135°,
在△BME和△DMC中,
∵,
∴△BME≌△DMC(SAS),
∴MB=MD,
∠DMC=∠BME.
∴∠BMD=∠BME+∠EMD=∠DMC+∠EMD=90°,
∴△BMD是等腰直角三角形.
∵AB=10,AD=24,
∴BD===26,
∴DM=BD=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