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水资源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三节 水资源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8.6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粤教版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12-05-17 17:39:2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8张PPT)
水是一切生命之源
水是我们宝贵的自然资源
张开群
八年级二班
地球的水资源到底有多少?
海洋水96.53%
海洋水
湖泊咸水和地下咸水
淡水
1.74%
0.3%
0.76%
冰川
地下淡水
其他淡水
0.94%
陆地淡水2.53%
湖泊淡水
土壤水
大气水
沼泽水
河水
生物水
永冻土底冰
各种水体所占比例
陆地占 29%
海洋占 71%
中国也是一个多湖泊的国家。
我国是世界上中低纬度山岳冰川最多的国家之一。
中国冰川储量占亚洲冰川总量的一半以上。
我国江河众多,但受气候和地形的影响,
河流分布很不均匀,绝大部分河流分布在
我国的东部湿润、多雨的季风区,西北内
陆气候干燥、少雨,河流很少。
一、 我国水资源数量
1、总量:我国总的水资源约有2.8万亿m3,占全球的6%,世界第六位。
河流
冰川
湖泊
一、 我国水资源数量
2、人均量:人口众多,人均占有量只有2400立方米,约为世界人均水量的1/4,在世界排第110位后,已经被联合国列为13个贫水国家之一。
二、水资源的特征
一般来说,降水量多的地方,径流量大,水资源就比较丰富
我国水资源
空间分布不均衡,
东部多,西部少。
南部多,北部少。
二、水资源的特征
1、空间分布差异大
地区
耕地面积
径流量
北方
60%
18%
南方
38%
80%
人均水资源量
2400 M3/人年
  要说北京缺水程度与地处沙漠的以色列一样,你相信吗?北京水资源有36亿-40亿立方米,人均不足300立方米,世界人均量的1/30。北京市区日需水量约250万立方米,而供水能力仅240万立方米,缺10万立方米,一遇少雨年份,缺口更大。郊区用水情况也不容乐观。
二、水资源的特征
哈尔滨
上海
广州
2、不同季节变化大
在一年之中,夏秋多、冬春少
长江武汉段(左)和黄河花园段径流量的逐月变化
一般来说,夏半年连续4个月径流量占年径流量的60%-80%
南方河流径流集中在5-10月
北方河流径流集中在6-9月
二、水资源的特征
2、不同年际季节化大
年际变化大,易造成干旱或洪涝等灾害
1、在我们家乡,河流径流的季节变化情况如何?
2、你对家乡的水资源的合理利用有什么好的建议?
符文河
三、水与人的关系及利用状况
1、生活用水
2、生产用水
3、生态用水
农业用水
工业用水
城市缺水
生态缺水
生产缺水
面对水危机我们该怎么办?
开源、节流、治污、管理
合理利用每一滴水
开源、节流、治污、管理
开源
水利工程措施
空间调配
调水工程
时间调配
兴修水利
雨水收集、海水淡化、再生水利用
其它措施
江都引水点
丹江口水库
引滦入津工程
中线工程先期从丹江口水库引水,利用地形向华北送水,三峡工程完工后,可利用三峡大坝的蓄水向北方大量输水。
东线的地形以黄河为脊背向南北倾斜,引水口比黄河处地面低40余米。从长江调水到黄河南岸需设13个梯级抽水泵站,总扬程65m,穿过黄河可自流到终点。
黄河与长江之间有巴颜喀拉山阻隔,黄河河床高于长江相应河床80~450m。调水工程需筑高坝壅水或用泵站提水,并开挖长隧洞穿过巴颜喀拉山。引水方式考虑自流和提水两种。无论采取哪种引水方式,都要修建高200m左右的高坝和开挖100km以上的长隧洞。工程难度极大。目前难于实施。
调水工程 - 南水北调工程
调水工程 - 其他调水工程
水利工程——三峡工程
具有防洪,发电,灌溉,城市供水等功能
水利工程——小浪底工程
具有泥沙控制、发电、灌溉等功能
“国家节水标志”
由水滴、人手和地球变形而成。
绿色的圆形代表地球,象征节
约用水是保护地球生态的重要
措施。标志留白部分像一只手
托起一滴水,手是拼音字母 JS
的变形,寓意节水,表示节水
需要公众参与,鼓励人们从我
做起,人人动手节约每一滴水;
手又象一条蜿蜒的河流,象征
滴水汇成江河。
节流
世界水日的主题 ( World Day for Water ) 1996年 为干渴的城市供水
1997年 水的短缺 1998年 地下水--看不见的资源
1999年 我们(人类)永远生活在缺水状态之中
2000年 卫生用水 2001年 21世纪的水
2002年 水与发展 2003年 水--人类的未来 2004年 水与灾害
中国水周 时间为每年的3月22日至28日
节流
治污
源头控制
工业废水
清洁生产,就地处理,达到污水排放标准
生活污水
公众教育
污水集中处理
城市污水处理厂
综合管理
水价上涨增加了开支,但也促进了人
们节约用水
核心:提高用水效率
第三节 中国的水资源
一、我国水资源数量
总量丰富,人均量不足。
二、水资源的特征
空间分布悬殊
时间分配不均
三、合理利用每一滴水
开源、节流、治污、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