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3 探究熔化和凝固的特点
第1课时 熔化和凝固
知识点
1 熔化和凝固
1.物理学中,把物质由 态变为 态的过程,叫做熔化;把物质由 态变为 态的过程,叫做凝固。冬天屋顶上冰挂的形成属于 (填物态变化名称)现象。?
知识点
2 探究熔化和凝固的特点
2.如图所示,在“探究冰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实验中:
(1)安装实验器材时,应按照 (选填“自上而下”或“自下而上”)的顺序。实验宜选用
(选填“较大的冰块”或“碎冰”)。?
(2)为了使试管中的冰受热均匀,且便于记录各时刻的温度值,小明应选用 (选填“甲”或“乙”)装置来进行实验。用此装置进行实验时,冰的温度上升较 (选填“快”或“慢”)。?
(3)如图所示是小明根据实验数据作出的冰熔化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分析图像可知,冰开始熔化时的温度是
℃,第 min时全部熔化成水,熔化过程持续了 min。?
(4)通过实验可知,冰熔化过程中温度 ,但要继续 热。?
3.如图所示是某种物质的凝固图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这种物质在BC段吸热
B.这种物质在60
℃时开始凝固
C.在第6
min时,这种物质为固液共存态
D.在第2
min时,这种物质已全部凝固
4.[2020·襄阳]
下列选项中属于凝固现象的是
( )
A.水烧开后,壶口冒出“白气”
B.隆冬季节,河面上结薄冰
C.湿衣服在太阳下被晒干
D.初春季节,冰雪消融
5.在0
℃的环境中,把一块0
℃的冰投入0
℃的水中,将会发生的现象是( )
A.冰全部熔化
B.冰有少部分熔化
C.水有少部分凝固
D.冰和水的多少不变
6.在用水浴法做“探究海波熔化和凝固特点”的实验时,绘制了如图所示的图像。
(1)海波的熔化过程是 (用图中字母表示)段,此过程中海波
(选填“吸”或“放”)热。海波的凝固过程是 (用图中字母表示)段,此过程中海波 (选填“吸”或“放”)热。?
(2)海波在D点是 态,在G点是 态。(均选填“固”“固液共存”或“液”)?
(3)若在“探究海波的熔化特点”实验中,小明发现海波熔化过快,应采取的操作是
。?
7.[2020·吉林]
在“探究冰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的实验中:
(1)图甲中,实验器材的合理安装顺序是
(选填“从上至下”或“从下至上”)。?
(2)某时刻温度计的示数如图乙所示,为 ℃。?
(3)由图丙可知,冰在熔化过程中吸收热量,温度 。?
第2课时 固体分类及熔化和凝固的应用
知识点
1 晶体和非晶体
1.固体有两类。一类固体像海波那样, 固定的熔化温度,叫做晶体;另一类固体像石蜡那样, (前两空均选填“有”或“没有”)固定的熔化温度,叫做非晶体。晶体熔化时的温度,叫做 ,物质由液态凝固为晶体时的温度,叫做 。同一种晶体的凝固点跟它的熔点 。物质在熔化过程中要 热,在凝固过程中要 热。?
2.如图所示是A、B两种物质熔化时的温度-时间图像,其中 物质是晶体,它的熔点是 ℃;在第8
min时,这种晶体处于 态。?
3.有一种乳白色的固体物质,在250
℃时开始熔化,直到温度升高到300
℃时,熔化结束,这种物质一定是
(选填“晶体”或“非晶体”),此物质在熔化过程中
(选填“吸热”或“不吸热”)。?
4.下列各组物质的分类正确的是
( )
A.玻璃、冰、铝都是晶体
B.石蜡和冰都是晶体
C.松香、玻璃都是非晶体
D.海波和铜都是非晶体
知识点
2 熔化和凝固的应用
5.市场上人们为了给海鲜保鲜,常在上面放上冰块,这是利用了冰块
(填物态变化名称)时会 热的特点。?
6.北方冬天天气寒冷,人们为了不让菜窖里的菜冻坏,常常在菜窖里放几桶水,这是利用水 (填物态变化名称)时会 热,从而使菜窖里的温度不会太低。?
7.关于晶体和非晶体,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晶体和非晶体在熔化过程中温度都会升高
B.晶体有固定的熔点,非晶体没有固定的熔点
C.晶体熔化时吸热,非晶体熔化时不吸热
D.天上飘落的雪花是非晶体
8.[2020·泰安]
某晶体熔化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如图所示,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
A.第5
min时,晶体开始熔化
B.晶体熔化过程持续了20
min
C.晶体在熔化过程中不吸收热量
D.晶体的熔点是80
℃
9.根据下表中所列出的几种物质在1个标准大气压下的熔点,以下判断错误的是
( )
物质
固态汞
钨
铜
铝
锡
固态酒精
固态氢
熔点/℃
-39
3410
1083
660
232
-117
-259
A.在-265
℃时,氢是固态
B.可用铝锅炼锡
C.在很冷的地区要使用酒精温度计
D.1083
℃的铜一定是固态
10.你喜欢吃冰糖葫芦吗?你知道怎么制作冰糖葫芦吗?将洗净的山楂穿在竹签上,然后将一定量的白糖放入锅中加热,待白糖 (填物态变化名称)为糖浆后,将山楂蘸上糖浆,等山楂上的糖浆 (选填“吸收”或“放出”)热量变成固态,令人垂涎欲滴的冰糖葫芦就做好了。在熬制糖浆时,温度不能过高,否则糖浆的温度不断升高会熬焦熬煳。根据以上现象可知:白糖应该是 (选填“晶体”或“非晶体”)。?
11.为了更快地使路面上坚硬的冰熔化,向冰面上撒盐成为有效的辅助手段,其原因主要是冰与盐混合后,能降低冰的 。?
12.[2020·济宁]
生产和生活中使用的某些合金,是不同种金属经过 (填物态变化名称)再冷却后得到的。下面表格中的几种金属,难以与其他金属形成合金的是 。?
金属
铁
铜
银
金
钨
铝
熔点/℃
1525
1083
962
1064
3410
660
沸点/℃
2750
2596
2212
2707
5627
2327
教师详解详析
1.有 没有 熔点 凝固点 相同 吸 放
2.B 80 固液共存
3.非晶体 吸热
4.C [解析]
铝和冰有固定的熔化温度,是晶体,玻璃没有固定的熔化温度,是非晶体,故A错误;石蜡没有固定的熔化温度,是非晶体,冰有固定的熔化温度,是晶体,故B错误;松香、玻璃、沥青都没有固定的熔化温度,是非晶体,故C正确;海波和铜都有固定的熔化温度,是晶体,故D错误。
5.熔化 吸
6.凝固 放
7.B [解析]
晶体在熔化过程中温度保持不变,非晶体在熔化过程中温度不断升高,故A错误;晶体有固定的熔点,非晶体没有固定的熔点,故B正确;晶体与非晶体熔化时都需要吸热,故C错误;天上飘落的雪花在熔化过程中不断吸热,但温度保持不变,所以雪花是晶体,故D错误。
8.D [解析]
由图可知,第10
min时,晶体开始熔化,故A错误;
晶体熔化过程持续的时间:
t=25
min-10
min=15
min,故B错误;
晶体在熔化过程中,不断吸收热量,故C错误;
由图可知,图像中呈水平的一段所对应的温度(80
℃)就是物质的熔点,所以晶体的熔点是80
℃,故D正确。
9.D [解析]
铜的熔点是1083
℃,晶体处于熔点时可能是固态,可能是液态,也可能是固液共存态。
10.熔化 放出 非晶体 [解析]
白糖放入锅中加热,由固态变成液态,叫做熔化;山楂上的糖浆由液态变成固态,发生凝固现象,凝固放热;在熬制糖浆时,糖浆的温度不断升高,说明它没有固定的熔化温度,是非晶体。
11.熔点 [解析]
向冰面上撒盐,使冰中混入杂质,冰在0
℃以下也可熔化,即降低了冰的熔点。
12.熔化 钨 [解析]
生产和生活中使用的某些合金,是不同种金属经过熔化变成液体后,再冷却后得到的;从表中数据可知,钨这种金属,当温度达到它的熔点时,它会熔化,但是其他金属会熔化并且沸腾,所以钨难以与其他金属形成合金。
教师详解详析
1.固 液 液 固 凝固
2.(1)自下而上 碎冰
(2)乙 慢
(3)0 10 6
(4)不变 吸
3.C
4.B [解析]
水烧开后,壶口冒出的“白气”是水蒸气遇冷液化而形成的,故A不符合题意;
隆冬季节,河面上结薄冰,冰是水凝固形成的,故B符合题意;
湿衣服在太阳下被晒干,是湿衣服中的水蒸发,由液态变成气态,故C不符合题意;
初春季节,冰雪消融,这是冰雪的熔化现象,故D不符合题意。
5.D [解析]
冰熔化时的温度是0
℃,达到该温度后继续吸热才能熔化,0
℃环境中,0
℃的冰投入0
℃水中,冰和水的温度相同,无法从周围吸收热量,因此冰不熔化,水也不凝固。
6.(1)BC 吸 EF 放
(2)液 固
(3)增加海波的质量(或改用小火加热)
7.(1)从下至上
(2)3
(3)保持不变
[解析]
(1)在使用酒精灯时,需要用其外焰加热,所以要先根据酒精灯确定铁圈的位置。又因为使用温度计时,温度计的玻璃泡要完全浸在液体中,但不能触碰到杯底和杯壁,所以要根据温度计的长度确定横杆的位置,因此按照从下至上的顺序安装实验装置。
(2)由图乙可知,温度计的分度值是1
℃,温度计的读数为3
℃。
(3)由图丙可知,冰在熔化过程中,吸收热量,温度保持不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