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4 升华和凝华 课时作业--2021-2022学年沪粤版物理八年级上册(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4.4 升华和凝华 课时作业--2021-2022学年沪粤版物理八年级上册(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67.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粤沪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1-07-20 08:54:5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4.4 升华和凝华
知识点
1 升华和凝华
1.如图所示,把少量碘放入锥形瓶中,瓶口加盖玻璃片。微微加热,瓶中充满紫色的碘蒸气,此过程中碘发生的物态变化是    。停止加热,碘蒸气凝华,看到的现象是 ? 
。?

2.如图所示,即使在0
℃以下的冬天,室外冰冻的衣服也能晾干,这是    现象,在此过程中需要    (选填“吸热”或“放热”);寒冷的冬天,清晨起床可以看到窗户玻璃上出现漂亮的冰花,这是    现象,冰花出现在玻璃    (选填“内”或“外”)侧。?

3.[2020·牡丹江]
下列物态变化中,属于升华的是
(  )
A.初春,冰雪消融汇成溪流
B.深秋,清晨草叶上出现白霜
C.夏天,冰箱里取出的饮料瓶“出汗”
D.冬天,背阴处的雪没熔化却变少
4.小丽在家里帮助妈妈打扫卫生,她取下白炽灯擦干净灰尘,发现白炽灯玻璃泡的下面比新灯泡变黑了一些。她通过上网查阅,发现这是灯丝发生物态变化形成的。你认为下列关于灯丝发生物态变化过程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先升华,后凝华
B.先升华,后凝固
C.先汽化,后液化
D.先熔化,后凝固
知识点
2 升华和凝华的应用
5.人工降雨时,飞机向云层中喷撒干冰,干冰    吸热,使高空温度降低,水蒸气    成小冰粒,小冰粒逐渐变大而下落,遇到暖气流就    为雨点降落到地面上,在一定条件下就形成降雨。(均填物态变化名称)?
6.王哲发现妈妈炒菜时,总是最后才放盐。妈妈告诉他食用盐中加有碘,最后才放盐是为了防止碘在高温下发生    现象。?
7.如图所示,将冰块放于易拉罐中并加入适量的盐。用筷子搅拌大约半分钟,用温度计测量罐中冰与盐水混合物的温度,可以看到冰水混合物的温度低于0
℃,这时观察易拉罐的下部和底部,就会发现白霜,白霜是空气中水蒸气    (填物态变化名称)形成的,它在形成过程中要    热量。?

8.冻肉刚出冷库时比进冷库时重,这是由于
(  )
A.空气中的水蒸气凝华成霜所致
B.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成水所致
C.冻肉中的冰熔化成水所致
D.冻肉中的水凝固成冰所致
9.如图所示的物态变化中,需要放热的是
(  )

10.谚语是我国民间文化的一部分,其语言简练、含义深刻。有句谚语说“霜前冷,雪后寒”,其中“霜前冷”说明霜是由于气温骤然    而使空气中的水蒸气发生    形成的;“雪后寒”是因为雪在熔化时需要    热,因而气温降低,使人感到寒冷。?
考|题|展|示
11.[2020·齐齐哈尔]
下列物态变化现象中,属于升华的是
(  )
A.天气热的时候,从冰柜中拿出的冰,一会儿就变成了水
B.夏天在教室地面上洒的水,过一会儿就会变干
C.北方的冬天,可以看到户外的人不断呼出“白气”
D.衣柜里防虫用的樟脑片,过一段时间会变小
4.5 水循环与水资源
知识点
1 水循环
1.自然界中的云、雨、雪、雾、露、霜等现象,都是水的物态发生变化形成的。对图中的物理现象理解正确的是
(  )

2.[2020·河北]
江、河、湖、海及大地表层中的水不断蒸发变成水蒸气,升入高空的水蒸气温度降低凝成小水滴或凝成小冰晶悬浮在空中,这就是云。两个“凝成”所指的物态变化分别是
(  )
A.汽化 升华
B.液化 凝华
C.凝固 凝华
D.升华 熔化
3.如图所示为水循环示意图。图中过程①发生的物态变化是汽化,同时伴随着    热;过程②发生的物态变化是凝华和    ,同时伴随着放热。?

4.自然界里的水是这样“旅行”的:太阳照射使地面水温升高,含有     的热空气快速上升,在上升时,空气逐渐冷却,水蒸气变成    或小水珠,形成了云。当云层中的小水珠合并成大水珠时,便形成了雨;假如上空的温度较低,小水珠   ,水便以雹的形式降落到地面。?
知识点
2 合理利用水资源
5.下列有关地球上水的分布、循环、利用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水循环的环节只有蒸发和降水
B.人类直接利用最多的是海洋水和冰川水
C.水是生物生存所需的最基本的物质之一
D.陆地淡水约占地球总水量的96.53%
6.关于节约用水,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
A.节约用水是每个中学生应尽的责任
B.节约用水应从我们身边做起
C.节约用水要尽可能不用水
D.节约用水是全世界达成的共识
7.关于自然界中云、雾、霜、露的形成原因,下列解释中不正确的是
(  )
A.云是空气中的水蒸气在高空遇冷时,液化成小水珠及凝华成小冰晶形成的
B.雾是空气中的水蒸气在地面附近遇冷液化成小水珠,悬浮在地面附近形成的
C.露是空气中的水蒸气在地面附近遇冷液化成小水珠,附着在花草上形成的
D.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再凝固成固体冰粒,附着在花草树木上形成的
8.水是生命的乳汁、经济的命脉,是自然界奉献给人类的宝贵资源。下列关于地球上的水循环和水资源认知正确的是
(  )
A.水循环的过程伴随着水的物态变化过程
B.水循环按照固态→液态→气态的固定顺序循环进行
C.地球上的淡水大约占地球总水量的3%,淡水资源丰富
D.大量开采地下水,对环境不会造成危害,可以解决部分地区饮水问题
9.水是生命之源,水还是神奇的“魔术师”。冬天“滴水成冰”,春天“冰雪消融”,从物态变化的角度看,水分别经历了    和    的变化过程;这两个过程分别伴随的吸、放热情况是
    和    。?
10.[2020·荆州]
歌曲(云在飞)唱道:“水是流淌的云,云是飞翔的水”“水是前世的云,云是来生的水”歌词描绘了大自然美丽的轮回。下列关于“水循环”中的物态变化,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阳光晒暖了海洋,海水吸热蒸发成为水蒸气上升到空中
B.云中的小水滴是水蒸气上升到高空遇冷液化形成的
C.小水滴如果在高空遇到更加寒冷的气流,就会凝固成小冰珠,有可能形成冰雹落到地上
D.冬天,水蒸气在寒冷的高空急剧降温,从而凝固成微小的冰晶,这些冰晶聚集起来形成雪花飘落大地
教师详解详析
1.C 
2.B [解析]
水蒸气的温度降低凝成小水滴是液化;水蒸气的温度降低凝成小冰晶是凝华,故B正确。
3.吸 液化
[解析]
过程①中水变成水蒸气,由液态变成气态,是汽化过程,汽化需要吸热;过程②中水蒸气变成小水滴和小冰晶,由气态变成液态和固态,是液化和凝华过程,而液化和凝华都要放热。
4.水蒸气 小冰晶 凝固
5.C 
6.C [解析]
节约用水是缓解缺水问题的有效途径之一,是每个中学生应尽的责任,故A正确;
节约用水是缓解缺水问题的有效途径之一,应从我们身边做起,故B正确;
节约用水不是尽可能不用水,必要的生活用水还是要用的,故C错误;
节约用水是缓解缺水问题的有效途径之一,是全世界达成的共识,故D正确。
7.D [解析]
高空中水蒸气遇冷液化成小水珠或凝华成小冰晶,悬浮在空气中,形成云,故A正确;
水蒸气液化成小水珠附着在浮尘上面,悬浮在空气中,形成雾,故B正确;
水蒸气在夜间较冷的地面、石块及植物的叶片上液化成小水珠,形成露,故C正确;
水蒸气直接在地面、花草、石块上迅速凝华而形成固态的小晶体,形成霜,故D错误。
8.A [解析]
水循环的过程伴随着六种物态变化,故A正确、B错误;地球上的淡水大约占地球总水量的2.8%,淡水资源匮乏,故C错误;大量开采地下水能解决部分地区饮水问题,但对环境会造成危害,故D错误。
9.凝固 熔化 放热 吸热
10.D [解析]
海水吸热蒸发成为水蒸气上升到空中,故A正确,不符合题意;
云中的小水滴是高空中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故B正确,不符合题意;
小水滴如果在高空遇到更加寒冷的气流,就会凝固成小冰珠,有可能形成冰雹落到地上,故C正确,不符合题意;
冬天,水蒸气在寒冷的高空急剧降温,从而凝华成微小的冰晶——雪花,故D错误,符合题意。
教师详解详析
1.升华 紫色碘蒸气消失,瓶内出现固态碘
2.升华 吸热 凝华 内
[解析]
室外冰冻的衣服也能晾干,冰由固态直接变成了气态,属于升华现象,升华需要吸热;寒冷的冬天,室内温度远高于室外温度,所以室内的水蒸气遇到温度低的玻璃会凝华成小冰晶,附着在玻璃的内侧形成冰花。
3.D [解析]
冰雪消融汇成溪流,是冰雪的熔化现象,故A错误;
清晨草叶上出现白霜,是水蒸气的凝华现象,故B错误;
冰箱里取出的饮料瓶“出汗”,是水蒸气的液化现象,故C错误;
背阴处的雪没熔化却变少,是雪直接升华为水蒸气,故D正确。
4.A [解析]
钨丝在高温下直接升华为气态,气态的钨遇到温度低的灯泡壁后凝华,所以灯泡壁变黑。
5.升华 凝华 熔化 6.升华
7.凝华 放出 [解析]
易拉罐中冰与盐水的混合物温度低于0
℃,所以易拉罐的温度也低于0
℃。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温度很低的易拉罐,由气态直接凝华成为固态的霜,同时放出热量。
8.A [解析]
冻肉刚出冷库时比进冷库时重,这是由于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华为小冰晶,附着在冻肉的表面,所以冻肉出冷库时会变重。
9.B 
10.降低 凝华 吸 
11.D [解析]
天气热的时候,从冰柜中拿出的冰,一会儿就变成了水,是由固态变为液态,属于熔化现象,故A不符合题意;
夏天在教室地面上洒的水,过一会儿就会变干,属于汽化现象,故B不符合题意;
北方的冬天,可以看到户外的人不断呼出“白气”是空气中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小水滴,就形成了我们看到的“白气”,故C不符合题意;
衣柜里防虫用的樟脑片,过一段时间会变小,是樟脑片直接由固态变为气态的过程,属于升华现象,故D符合题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