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40张PPT)
第四单元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
第15课 九一八事变和抗日救亡运动
歌曲《松花江上》
点击画面
播放视频
1.简述九一八事变的史实,知道九一八事变后中国开始了局部抗战。
2.了解西安事变的概况,认识西安事变和平解决的历史作用。
一、点击课程标准,明确学习重点
二、漫步历史长廊,汲取知识精华
1.九一八事变
3.西安事变
2.抗日救亡运动的高涨
1.九一八事变
1929年经济危机对日本的影响:对经济有重大影响的对外贸易,出口下降76.5%,进口下降71.7%。工业总产值下降32.9%。1931年,失业人数近300万。
1931年8月22日,蒋介石在南昌讲话时说:“中国亡于帝国主义,我们还能当亡国奴,尚可苟延残喘;若亡于共产党,则纵肯为奴隶亦不可得。”
“攘外必先安内”
1927年田中内阁召开《东方会议》
惟欲征服支那,必先征服满蒙;
如欲征服世界,必先征服支那。
根据以上材料分析日本帝国主义为什么会制造九一八事变?
国际因素:为摆脱经济危机
最终目的:把中国变成日本的殖民地
点击画面
播放视频
为给侵略战争制造借口,欺骗世界舆论。另外,柳条湖距离东北军驻地北大营和东北重镇沈阳很近,便于日军在事变后迅速对这两个战略要地进行攻击。
日本侵略中国东北,为什么先制造柳条湖事件呢?
被炸毁的柳条湖路段
柳条湖事件中被炸死的中国人
这说明蒋介石对日本的侵略采取什么政策?产生了什么后果?
不抵抗政策
“高粱叶子青又青,
九月十八来了日本兵!
先占火药库,
后占北大营,
杀人放火真是凶!
中国军队好几十万,
‘恭恭敬敬’让出了沈阳城。”
《九一八小调》
“士兵各持枪实弹,怒眦欲裂,狂呼若雷,
群请一战,甚有持枪痛哭者,挥拳击臂者。”
1931年日本骑兵进入沈阳
结果:(1)不到半年,日本完全占领了中国东北。
(2)1932年,日本挟持溥仪在长春建立伪满洲国。
万人坑
刺杀我幼童之后,集薪待焚。
731部队拿活人做试验
影响:中国与日本之间的民族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
“九·一八”事变博物馆
“九一八”事变炸弹碑位于柳条湖望花立交桥北侧
2.抗日救亡运动的高涨
九月十八又来临, 东北各地起了义勇军; 铲除卖国贼, 打倒日本兵; 攻城夺路杀敌人, 游击抵抗真英勇! 日本的军队有好几十万, 消灭不了铁的义勇军!
九一八小调
1935年2月在血与火的洗礼中,一首鼓舞全国人民抗日热情的歌曲诞生了。
华北危急!!!
1935年,日本侵略势力进一步向关内扩张,华北危急,全国抗日救亡运动进一步高涨。
全国抗日救亡运动的高涨:
1.大城市:建立抗日救国会,开展抗日募捐,举行反日游行。
2.工商界:对日经济绝交,开展抵制日货运动。
3.学生:掀起“一二·九运动”。促进了民众的觉醒,掀起了全国抗日救亡运动的高潮。
4.东北军和民众:组织了抗日义勇军,进行抗日。
5.中共:组织抗日游击队。
九一八事变
一·二八事变
察哈尔民众抗日民众同盟军
中华共和国人民革命政府
伪满洲国
中国民权保障同盟
抗日救亡运动的高涨
在中华民族生死关头,中共提出什么主张?蒋介石执行什么政策?
中共要求停止内战,一致抗日;主张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蒋介石仍然坚持“攘外必先安内”的主张。
1936年,蒋介石(右一)到西安督战,张学良、杨虎城与其合影。
通电全国,要求停止内战,联共抗日。
3.西安事变
时间:1936年12月12日
目的:逼蒋抗日
国民政府东北军将领张学良
十七路军将领杨虎城
西安事变爆发后的复杂形势
日本 :企图挑拨亲日派扩大内战,以便扩大侵略中国。
美英:担心亲日派乘机掌权,日本扩大侵华,排挤美英在华势力,支持和平解决。
南京国民政府:掌握实权的亲日派何应钦主张“讨伐”张、杨,企图置蒋介石于死地,取而代之。亲美英派宋美龄等竭力主张和平解决。
中共赴西安代表:博古、叶剑英、周恩来(右)
西安事变后宋美龄飞赴西安
西安事变的解决
点击画面
播放视频
活动与探究
讨论:在十年内战中,蒋介石杀害了成千上万的共产党人和革命群众,西安事变捉住了蒋介石,中国共产党不仅主张不杀他,反而主张和平解决,释放他。说说这是为什么?
如果杀掉蒋介石,当时中国会……
蒋介石的军事实力很强,共产党不敢杀他。
西安事变和平解决的意义?
1.十年内战基本结束。
2.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
2001年10月14日张学良逝世,江泽民总书记在唁电中称张学良:“是伟大的爱国者,是中华民族的千古忠臣!”作为国家主席,江泽民为什么给予张学良如此高的评价
因为张学良是名垂史册的爱国将领,他发动的西安事变和平解决后,中国十年内战基本结束,国共两党第二次合作初步形成,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也初步形成。
你怎样看待这两件事?
九一八事变三一年,
日占东北我们家园;
中共要建统一战线,
张杨二帅实行兵谏;
共产党派周去斡旋,
和平解决西安事变。
三.本课小结
四.达标训练
1.中国人民的局部抗日战争开始于1931年的( )
A.九一八事变 B.北伐战争
C.红军长征 D.西安事变
2.某历史博物馆一展厅的主题词是:“发动‘兵谏’,逼蒋抗日”。与该展厅主题相对应的事件是( )
A.九一八事变 B.西安事变
C.卢沟桥事变 D.台儿庄战役
A
B
3.东方会议后,日本首相田中义一向天皇密奏:“按明治大帝遗策,第一期征服台湾,第二期征服朝鲜等,皆已实现。唯第三期之灭亡满蒙,以便征服中国领土尚未实现。”为“灭亡满蒙”,日本( )
A.发动甲午中日战争 B.制造九一八事变
C.和平解决西安事变 D.制造卢沟桥事变
B
4.九一八事变后,国民党政府“严格命令全国军队,对日避免冲突,对于国民亦一致告诫,务必维持严肃镇静之态度”,而东北军民和中国共产党则采取了积极的应对措施,打击了日本侵略者。
请回答:(1)根据材料指出当时国民政府处理九一八事变的政策,并分析由此导致了什么后果?
答:政策:不抵抗政策。
后果:①东北三省沦陷。②助长了日本侵略者侵华 的嚣张气焰。
(2)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部分东北军民和中国共产党采取的“积极的应对措施”各有什么表现?
答:表现:部分东北军民组织抗日义勇军。中国共产党派杨靖宇等在东北组织抗日游击队。
(3)国共两党采取不同的对策说明了什么本质问题?
答:本质:国共两党代表的根本利益不同或国共两党性质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