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学年人教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17课 国家出路的探索与列强侵略的加剧 课件(共20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2021-2022学年人教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17课 国家出路的探索与列强侵略的加剧 课件(共20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9.5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1-07-20 22:27:2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西洋势力侵略起始的时候,正是我们抵抗力量薄弱的时候。到了道光年间,我们的法制有名无实,官吏腐败,民生痛苦万分,道德已部分地失其维系力。我们一面须接受新的文化,一面又须设法振兴旧的政教。中华民族在近代所遇着的难关是双层的。”
——蒋廷黻《中国近代史》
中华民族在近代遇到了哪双层难关?
中国社会各阶层是如何克服这些难关的?
第17课
国家出路的探索与列强侵略的加剧
内忧外患 自强中兴
课程标准
1.认识列强侵华对中国社会的影响,概述晚清时期中国人民反抗外来侵略的斗争事迹,理解其性质和意义。2.认识社会各阶级为挽救危局所作的努力及存在的局限性。

天国之梦
——太平天国的兴起与衰落
农民阶级自救
太平天国运动 1851—1864年
1. 原因: 鸦片战争后, 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激化
2. 口号:“灭清妖”,反封建为主
3.过程: 1851金田起义-----1853定都天京, 颁布<天朝田亩制度>------1856天京变乱-----1859颁布<资政新篇>-----1864天京陷落
4.性质: 是一场由农民阶级领导的反侵略反封建的民主革命运动的先声
5. 颁布的两个文件:
(1) 《天朝田亩制度》 反映农民阶级迫切要求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的愿望,具有反封建的革命性.绝对平均主义违背社会发展规律,具有空想性,无法真正调动农民积极性,加上处于战争环境,无法真正实施
(2) 《资政新篇》是中国第一个主张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具有时代进步性. 未反映农民最迫切的愿望和要求,缺乏相应的社会基础和实施条件。
分析以下材料并结合教科书第96页,分析太平天国何以“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
时代的局限是真正的局限…… 当封建制度还没有东西能够取代的时候,太平天国不能不回到封建制度……反封建的人没有办法洗净自己身上的封建东西。 ——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太平天国失败的根本原因, 在于农民小生产者阶级的局限性使革命队伍日益受到封建主义的侵袭, 滋长了保守、迷信、享乐、皇权等封建思想意识。历史告诉我们,旧式农民战争推翻不了封建制度。
——钟康模《农民战争的命运和农民的局限性—太平天国及义和团运动失败的教训》
①时代的局限;②农民阶级的局限性;
③清政府与外国侵略者的“会剿”。
参考答案:
结合以下材料及教科书第96页-97页,思考太平天国带来了的改变是什么?
1864年时 ,清政府的10名总督中汉人占9名,15名巡抚全部由汉人担任。从1861年至1890年之间,清廷任命的44个总督中,汉人占34个 ;挑选来担任巡抚的117个人中,汉人占104个。
——张海鹏《中国近代通史》
财权和兵权渐渐地落到了地方督抚手中,朝廷的权力也慢慢只剩下了任官命将一项(这一项权力后来也受到了侵蚀)……兵要自己调,勇要自己募,响要自己筹。
——茅海建《苦命天子:咸丰皇帝奕詝》
太平天国与清王朝的对抗是一场异常严酷的阶级斗争……对灭亡的恐惧,对胜利的渴望,迫使各集团不同程度的借鉴先进,促使各派政治力量开始分化,从不同营垒中走出的开明之士不约而同地迈开了走向新时代的步伐,开始了顺应历史方向的新竞争。
——姜新《太平天国运动是中国现代化的助产士—兼论特殊环境下阶级斗争的历史作用》
影响:
①沉重打击了清王朝的统治,引起了政治和权力结构的变化(汉人权力增长、湘淮系官僚集团的崛起、中央权力下移);②推动了中国的现代化;

中兴之路
——洋务运动的进步与局限
洋务运动
1、背景:清朝面临内忧外患
2、目的:利用西方先进技术,维护清朝统治。
3、实质:洋务派发动的一场地主阶级自救运动
4、指导思想:中体西用
5、内容:
⑴以“自强”为口号,创办近代军事工业
⑵以“求富”为口号,兴办近代民用工业
⑶建立近代海军(北洋、南洋、福建)
⑷创办新式学堂,选派留学生(詹天佑)
6、结果:
(1)破产:甲午战争的惨败宣告洋务运动的破产
(2)破产原因:没有彻底变革封建制度(根本原因)
7、影响:
政治:引进了西方技术,培养了技术人才,一定程度上抵制了列强的军事侵略和经济扩张.
经济:促进了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
思想:学习西方先进科学技术,迈出了中国近代化历程第一步。
局限:只引进西方军事和生产技术,不改变封建制度,失败是必然的

——边疆危机、甲午中日战争与瓜分狂潮
外患之忧
(一)边疆显危机
1.“塞防” 与“海防” 之争
根据教材和地图,归纳19世纪中后期中国哪些地区遭遇边疆危机?
左宗棠
李鸿章
新疆不复,于肢体元气大伤;海疆不防,则腹心大患愈棘。
重新疆者,所以保蒙古,保蒙古者,所以卫京师。
“塞防”
“海防”
(一)边疆显危机
2.左宗棠收复新疆
1864年 新疆爆发内乱
1865年 阿古柏入侵新疆
1878年收复新疆南北路
1884年 在新疆设行省
(一)边疆显危机
3.中法战争
1883年8月 法国控制越南,1883年12月 中法战争打响
1884年8月 法军偷袭马尾军港,炮毁福州造船厂
1885年3月 镇南关大捷
1885年6月签订中法《越南条款》,承认法国占领越南
刘铭传
(二)甲午战之殇
1.甲午战争的背景
“强兵为富国之本……开拓万里波涛,布国威于四方。”——1868明治天皇《亿兆安抚之宸翰》
根本原因:明治维新后,日本急需向海外扩张,中国成为其大陆政策既定目标
日本
台湾
朝鲜
中国
亚洲
世界
大陆政策
直接原因:朝鲜东学党起义爆发,日本借口出兵朝鲜
阅读教材相关内容,了解甲午中日战争爆发的直接原因和过程。
(二)甲午战之殇
2.甲午战争的过程
4.辽东陆战
5.威海卫之战
2.平壤之战
1.丰岛海战
3.黄海海战
(二)甲午战之殇
3.《马关条约》
赔偿日本兵费白银2亿两;
割让辽东半岛、台湾全岛及附属岛屿、
澎湖列岛给日本;
开放重庆、沙市、苏州、杭州为通商口岸;
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等。
主要内容
辽澎台
二亿两
沙重苏杭
开工厂
影响:
1、进一步把中国社会推向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宣告洋务运动破产。
2、客观上促进中国人民民族意识的觉醒
3、是传统中国与近代中国的分水岭
“平壤有若是战焉,高丽盖可不失;鸭绿江有若是战焉,辽东亦可不失;而何有割辽、割台之事也哉!”
——洪弃生《台湾战纪序》
“一律预备与倭人决一死战,不愿将全台归于倭人,众志成城,有死无二。”
——《申报》1895年5月15日
(二)甲午战之殇
4.反割台斗争
邱逢甲
刘永福
(三)瓜分狂潮痛
1.瓜分狂潮兴起
开端:三国干涉还辽
表现:
①政治:划分势力范围,强租租借地
②经济:争相成为中国债主;抢夺路权、工矿利权
划分势力范围
{21E4AEA4-8DFA-4A89-87EB-49C32662AFE0}
国别
沙俄
英国
德国
法国
日本
强租海湾及地区
“势力范围”
旅大租借地
九龙 威海卫租借地
胶州湾租借地
广州湾租借地
长城以北、
新疆、东北
长江流域
山东
广东广西云南
福建
(三)瓜分狂潮痛
1.瓜分狂潮兴起
内容:①承认各国在中国的“势力范围”和即得特权;
②要求在各国租借地和“势力范围”内享有均等贸易机会。
门户开放(美国)
太平天国失败
洋务运动破产
农民阶级的局限性
地主阶级洋务派的局限性
又将如何探索?
寻找出路
列强侵略加剧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