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人教版七上:皇帝的新装 (教案+课件)

文档属性

名称 语文人教版七上:皇帝的新装 (教案+课件)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4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2-05-17 20:19:39

文档简介

《皇帝的新装》 课型:讲读课。
学习目标:
1、掌握字词、了解作者及其主要作品和童话的有关知识,学习通过人物描写、合理的想象揭示作品主题。
2、训练想象能力,培养创新精神。培养学生合作意识与能力。
3、通过人物的心理和语言体会封建统治者的愚蠢和虚伪。 注入无私无畏、敢于说真话的精神养料。
学习重点:学习通过人物语言、动作、心理等描写及合理的想象突出作品主题。
学习难点:训练想象能力,培养创新精神。
课时:三课时。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1、初步感知课文,掌握字词。
2、了解作者及其主要作品和童话的有关知识。
3、整体感知课文情节脉络。
学习重点:1、了解作者及其主要作品和童话的有关知识。
2、整体感知课文情节脉络。
学习难点:整体感知课文情节脉络。
学习过程:
一、课前预习:
1、童话知识了解:
童话是儿童文学的一种。这种作品通过丰富的想像、幻想和夸张来塑造形象,反映生活,对儿童进行思想教育。语言通俗、生动,故事情节往往离奇曲折,引人入胜。童话又往往采用拟人的方法,举凡鸟兽虫鱼,花草树木,整个大自然以及家具、玩具都可赋予生命,注入思想感情,使它们人格化。
2、作家作品
安徒生(1805~1875),19世纪丹麦文学的代表作家。生于鞋匠家庭,童年生活贫苦。早期写有诗歌、剧本和长篇小说《即兴诗人》等。1835年开始写童话,共写了一百六十余篇。在《丑小鸭》《海的女儿》《皇帝的新装》《夜莺》《卖火柴的小女孩》等篇中,作者揭露了当时社会的黑暗和金钱支配一切的罪恶,讽刺统治阶级的专横愚昧,反映贫富之间的悬殊,同情下层人民的苦难。作品想像丰富,情节生动,语言朴素。
3、写作背景:这篇童话写于1837年。18世纪末19世纪初,西欧资本主义得到迅速发展,而处于北欧边陲的丹麦却还是个君主立宪国家。拿破仑战争最激烈的时候,丹麦统治阶级利用英法矛盾,以中立地位大搞海上粮食贸易,引起英国不满,英国要求丹麦交出从事贸易的舰队和商船,成为英国的附庸国。丹麦拒绝这一要求,英军于1807年炮击哥本哈根,摧毁了丹麦的舰队,丹麦便由中立倒向拿破仑一边,成为交战国。8年后,拿破仑战败,丹麦也成为战败国而失去广大领土,耗尽了钱财,银行倒闭,农村萧条,刚刚兴起的小型工业也全部破产,丹麦最终成了英国的附庸国。丹麦人民身受本国封建阶级和英国资产阶级的双重剥削,过着饥寒交迫的贫困生活,而封建统治阶级则穷奢极欲,挥霍无度。
面对这样的社会现实,安徒生根据西班牙一则民间故事改编了《皇帝的新装》,把揭露的锋芒直指封建统治阶级的头子,并无情地嘲讽了贵族、宫廷的丑恶行径,深刻地解剖了当时社会的病状。
4、给加点字注音:
炫耀( ) 称职( ) 滑稽( ) 赏赐( ) 爵( )士 御聘( ) 骇人听闻( ) 随声附和( ) 勋( )章 钦差( ) 妥当( )
5.根据意思写词语
A.(语言、动作)引人发笑。( )
B.使人听了非常震惊。( )
C.别人说什么,自己也说什么。形容没有主见。( )
D.病重得无法医治,比喻人或事无法挽救。( )
二、自学,读课文,整体感知,完成下列问题。
1、这篇课文围绕 中心,以 为中心人物展开故事情节。
2、理清思路,分析故事情节是如何展开的?(每空填一个字)
故事情节一般可分为:开端、发展、高潮、结局。有的开头有引子,结尾有尾声。
引子 皇帝 新装
开端 骗子 新装
发展 君臣 新装
高潮 皇帝 新装
结局 小孩 新装
3、再用一句简洁的话浓缩故事情节。
4、主人公——皇帝已粉墨登场,让我们走近他,了解他,请大家用“一个-----的皇帝”的句式,为这篇文章加一个副标题(板书)并陈述理由。
(要求自由朗读,独立思考并完成,然后小组成员相互交流。)
三、你认为哪个情节最精彩?为什么?选择这个情节组内分角色朗读。分角色朗读:让不同角色粉墨登场,在学生们有声有色的角色朗读中,文中丑角们的嘴脸暴露无遗,孩子们的个性得以彰显。旁白一人、皇帝一人、老大臣一人、诚实的官员一人、小孩一人,其余所有角色一人。(注意提醒童话的旁白不仅叙述事情的经过,而且能体现作者对人物的态度。引导学生从字里行间寻找根据,如:第27节“腰肢”一词就很明显地表露出作者对皇帝的嘲笑、讽刺。)
如 旁白:自然、平缓
皇帝:傲慢、自负
骗子:油腔滑调、阿谀奉承
大臣们:语调迟缓,故作镇定,毕恭毕敬
小孩:天真
四、合作探究(先独立完成,再小组合作探究)
(1)、一个无比威严的、至高无上的皇帝精光光地、一丝不挂地走到大街上游行,是什么神奇的力量在背后起着推波助澜的作用呢?
(2)、老百姓在这场闹剧中既不象皇帝那样身居高位,又没有必要如大臣般讨好皇帝,况且又没亲见奇特的新装,怎么也陷进去了?
(3)、是谁又将这根丝线剪断了?难道只有小孩知道事情的真相?
六、成果展示
七、写作(写出500字左右的想象作文)
请同学们就下面设定的情境,展开大胆想像,对故事情节进行既在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的合理增补,体会童话想像丰富、情节生动的特色。
(1)有一天,皇帝在更衣室里,有个大臣来报重要军情 (想像一下,皇帝的反应)
(2)老大臣走后,两个骗子 (想像一下骗子会说什么)
(3)城里的人们都在怎样讨论这种神奇的布料,说什么,想什么?
(4)皇帝看到新装后,回到宫里 (想像皇帝想什么,做什么)
(5)游行大典后,皇帝回到宫中 (想像他会怎么做)
(6)假如孩子没有把真话说出来,事情会怎样发展?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进一步感知课文情节。
2、分析人物形象。
学习重点:分析人物形象。
学习难点:进一步感知课文情节,分析人物形象。
学习过程:
交流想象作文
自学研读
1、阅读第一段:用一句话概括第一部分的内容。 “每一天每一点钟都要换一套衣服”这可能吗?这是什么写作手法?有什么表达效果? 由此见出皇帝是个怎样的人?
2.引导学生阅读第二部分。
(1)第二部分写骗子向皇帝行骗。骗子怎样诱使皇帝上当?
(2)皇帝听了骗子的话产生了什么样的反应?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心理?
三、合作探究(先独立完成,再小组合作探究)
阅读第三部分。
(l)骗子在装模作样地“织布”,皇帝也一心惦记着那衣料。他为什么先派大臣去看衣料?为什么“心里的确感到有些不大自然”?
(2)课文怎样描写老大臣看衣料?老大臣为什么不说真话?
(3)课文描写另一位官员看布料,和描写老大臣看布料有什么异同?为什么?
(4)课文写出皇帝怎样去看布料和看布料的情景?他为什么这么做?皇帝心里想的和嘴上说的完全不同,这表现了他怎样的心理?(他为什么心口不一? )
四、成果展示(小组推荐回答)
五、课堂小结
六、课堂练习
第三课时
学习目标:
1、进一步感知课文情节,分析人物形象。
2、理解童话主题,特色写法
3、分角色朗读加深体悟。
学习重点:分析人物形象。
学习难点:
1、进一步感知课文情节,分析人物形象。
2、理解童话主题,特色写法
学习过程:
一、自学
引导学生阅读“穿新装”、“展新装”部分。
(1)课文写出骗子装模作样地忙了一个整夜,“缝好”了那根本不存在的“新衣服”以后,怎样写出皇帝换上“新衣”?
(2)皇帝在大群官员的陪同下,穿着“新衣”——赤裸全身游行起来了,老百姓的反应如何?
(3)为什么小孩子能说实话,老百姓先说假话最后也能说出实话?
(4)裸体游行的皇帝听到老百姓真话以后的反应如何?他为什么要“摆出一副更骄傲的神气”?他为什么不将游行结束呢?
二、合作探究
1、从全文来看,皇帝是个怎样的人?而大臣和一般老百姓呢?从他们身上可以看出当时的社会怎样?
2、作者想通过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什么?作者对当时那个社会,那个时代的态度怎样?
三、拓展训练(1、2题任选一题,3题必做)
1、说真话需要勇气,有时还要付出代价。如果你当时也在场,会怎样做?试结合生活经验,讨论有关说真话的问题。(第一问重点说说自己选择做法的制约因素。第二问,可让大家先列举现实生活中明知是假,偏要说真的现象,然后分析其原因)可能有同学说自己会站出来说真话,有可能有同学会说不敢。多数同学肯定都会遇到“说还是不说”的情况。至于如何做,可能有些同学不会讲真话,这一问题重点在于鼓励学生站出来说实话。
2、有人认为课文中的骗子也有值得肯定的地方,有人不同意,试就这个问题展开辩论。(从骗子的动机和客观效果上分析认识)
四、课堂小结
一篇《皇帝的新装》,一场欺骗的闹剧,在嘲讽、讥笑过后,总觉诙谐中寄寓着严肃的主题,催促我们去思考人性中那份脆弱的、易受社会浸染的纯美,如诚信、无私,该怎样去呵护、去坚持,让心灵家园永远烂漫、秀美。愿这不会只是善良的翘盼。
五、给本文写一续篇,大胆想象,合理夸张,且能自圆其说。
叶圣陶续写
那个光着身子的皇帝在游行受到嘲笑后恼羞成怒,当场宣布:“谁再说坏话,立即处决!”结果四五十人被就地处死。从此,皇帝再不穿别的衣服。有一次,他的爱妃陪他喝酒,无意间讲了一句:“啊呀,把胸膛弄脏了!”另一次,一位大臣辞职后说:“再不用看不穿衣服的皇帝了。”都因犯了皇帝的禁令而被杀。有一次皇帝巡行京城,因为经过的街道多,说笑的老百姓也越多,皇帝竟杀了一千多老百姓。有一个慈心的老大臣为了改变这种状况,想了一个办法,去对皇帝说:“您向来喜欢新衣服,还是另做一套新的换上吧!”可是皇帝硬说这套神奇的衣服永远不会旧,把他关进了监狱。终于有一天,皇帝要杀老百姓时,大家一起扑上去打皇帝,兵士和大臣也倾向了人民那一边,皇帝身体一软就瘫倒在地上。
于是大家就推举那个天真无邪的孩子就当上了皇帝,造福于民!
你的续写:(共13张PPT)
皇帝的新装
这样一个几乎透明的谎言,为什么能够畅行无阻呢?
快速阅读课文,找出文中的“假”。
这样一个几乎透明的谎言,为什么能够畅行无阻呢?
骗子太多!
1.明明没有看见新装,为何还要大肆称赞呢?
2.为什么小孩儿一说真话,你们就跟着说真话了呢?
1.你为何要向皇帝谎报说自己看见了新装?
2.最后,小孩儿、百姓们都说了真话,为何你还不说实话呢?
2.当你在游行中,最后听到百姓都说你没有穿衣服时,你抖了一下,但你仍然摆出一副更骄傲的神情走下去,为什么?
1.为什么漂亮的“新装” 能骗到你?如果有其他好吃的、好玩儿的你还会上当吗?
骗子们的“罪状”
百姓:虚荣、畏惧、从众......
大臣:虚荣、畏惧、追名逐利......
皇帝:爱慕虚荣、故作姿态、
固执、专制......
这样一个几乎透明的谎言,之所以能够畅行无阻,根本原因是什么?
作者为什么安排一个小孩来说真话?
假如你是安徒生
呼唤真诚,以质朴的灵魂对待他人,对待生活。
真诚回归,必然能扫去心灵上的尘埃,人与人之间,也必定会架起一座心灵的桥梁,耀眼而珍贵!
皇帝的新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