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0张PPT)
一、世界遗产公约
(一)历史背景
1954年,埃及决定在阿斯旺修建高坝蓄水。但如果高坝建成,则
要淹没大面积遗址和几十座古代神庙。为解决该难题,埃及政府一方面制定了抢救努比亚古迹的计划,一方面于1959年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交涉,请求教科文组织对抢救古迹计划的制定和实施,在物资、技术和科学方面予以大力的支持。
阿斯旺水库
一、世界遗产公约
(一)历史背景
“埃及政府难以全部承担意外,努比亚古迹虽然是在埃及境内,但也是整个人类遗产的一部分,因而抢救它是全球都应该关注的问题。”
阿斯旺水库
一、世界遗产公约
(一)历史背景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为此呼吁国际援助:保护阿布辛拜勒神庙和菲莱神庙。
多国积极响应,认为重要遗产需要要集体承担责任,努比亚的抢救古迹运动得以顺利的开展。
制定公约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1.二次大战后由于经济发展,文化遗产和自然遗产越来越受到破坏的威胁。速度加快
2.许多国家保护遗产的工作不很完善,主要指发展中国家,财力、技术不够。
3.世界遗产是全人类的财富
4.整个国际社会有责任提供集体援助。
1972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大会于1972年10月17日至11月21日在巴黎举行第十七届会议,注意到文化遗产和自然遗产越来越受到破坏的威胁,一方面因年久腐变所致,同时变化中的社会和经济条件使情况恶化,造成更加难以对付的损害或破坏现象。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于1972年11月16日通过本公约。
一、世界遗产公约
(二)公约颁布30年来的状况:
《世界遗产公约》自1972年通过后,2005年以来,有180多个国家加入公约。《世界遗产公约》是加入国家最多的国际公约之一,是遗产保护领域最具普遍性的国际法律文书。
它象征着文化遗产和自然遗产之间相互依存的关系。中央的正方形是人类创造的象征,圆圈代表大自然,两者密切相连。这个标志呈圆形,既表示全世界,也表示着它需要人类给予保护。
一、世界遗产公约
(三)关于中国:
1985年,成为缔约国;
1986年,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交了28项文化遗产作为“预备名单”
1987年,长城,北京故宫,敦煌莫高窟,秦始皇陵及兵马俑坑,周口店北京猿人遗址,泰山,列入名录;
2003年,29处遗产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世界遗产的多样性和标准
(一)多样性
文化遗产的多样性
1、历史文化名城
2、城堡和要塞
3、宫殿和园林
4、宗教建筑
5、陵墓与墓地
6、遗址和岩画
7、特殊建筑、巨型雕塑
8、乡村田园与环境
……
二、世界遗产的多样性和标准
(二)标准
凡被推荐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文化遗产,须至少符合下列一项标准,并同时符合真实性及完整性的要求:
①文物:从历史、艺术或科学角度看,具有突出、普遍价值的建筑物、雕刻和绘画,具有考古意义的成分或结构,铭文、洞穴、住区及各类文物的综合体;
②建筑群:从历史、艺术或科学角度看,因其建筑的形式、同一性及其在景观中的地位,具有突出、普遍价值的单独或相互联系的建筑群;
③遗址:从历史、美学、人种学或人类学角度看,具有突出、普遍价值的人造工程或人与自然的共同杰作以及考古遗址地带。
二、世界遗产的多样性和标准
(二)标准
凡被推荐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自然遗产,须至少符合下列一项标准,并同时符合真实性及完整性的要求:
①从美学或科学角度看,具有突出、普遍价值的由地质和生物结构或这类结构群组成的自然面貌;
②从科学或保护角度看,具有突出,普遍价值的地质和自然地理结构以及明确划定的濒危动植物物种生态区;
③从科学、保护或自然美角度看,只有突出、普遍价值的天然名胜或明确划定的自然地带。
世界遗产的保护原则
(三)真实性
德国柏林帕加马博物馆中的
巴比伦门
位于伊拉克巴比伦遗址的
巴比伦门
世界文化遗产的保护原则
(三)真实性
“伊斯塔尔门”身处异地
1887年开始,德国考古队在该遗址上整整挖了20年,稀世珍宝的巴比伦门竟被德国人生生拆卸了下来,分成小块的大理石运回了德国。原真的巴比伦门现存于德国柏林帕加马博物馆,而现在的伊拉克的巴比伦门原址上却建造有一座照原样复制的赝品。无奈的赝品。赝品当然不能成为世界遗产。历史的玩笑,也是文化的悲哀。
世界文化遗产的保护原则
(三)完整性
科隆大教堂
与巴黎圣母院、梵蒂冈的圣彼得大教堂并称欧洲三大宗教建筑,是世界最完美的哥特式建筑。但不远处密布着正在建造着的和已经建造完成的高于科隆大教堂的现代建筑,城市灵魂的核心作用不复存在,视觉神秘感被抵消和损伤,和谐感荡然无存。
世界文化遗产的保护原则
(三)完整性
黄石国家公园
世界上最大、最悠久的国家公园。1872
间歇泉集中地带,占全球2/3,
整年不断的旅游活动,污水、废物污染,外来鲑鱼非法引进
世界文化遗产的保护原则
(三)完整性
巴米扬大佛
炸药、火箭筒等战争武器,现所有遗迹都处于极其易碎状态,佛像剩余部分随时坍塌,洞穴内壁画剥落
世界文化遗产的保护原则
(三)完整性
伊拉克
其所拥有的遗产资源丰富无比,全境遍布,90%的美索不达米亚文明遗址埋在地下,如果5分钟的地毯式轰炸,就会把5000年埋在地下数以万计的遗址毁于一旦。
世界文化遗产的保护
(三)世界遗产遭破坏的原因
1.掠夺
2.战争
3.蓄意破坏
4.采矿
5.未受限制旅游发展
6.工业污染
7.失控的城市化
8.自然灾害
世界文化遗产的保护原则
(四)中国境内的世界遗产
1、文化遗产多,自然遗产相对较少,且内涵单薄;
2、缺少大的历史文化名城;
3、对世界遗产的价值观与世界遗产委员会的价值观有些
地方不尽相同;
4、还没有管理世界遗产的专门法律;
5、重利用,轻保护;
6、重申报,轻管理。
世界文化遗产的保护原则
(五)中国政府保护遗产的方针和指导思想:
方针:保护为主,抢救第一
指导思想:有效保护,合理利用,加强管理
《世界遗产公约》
自然和文化景观的破坏
联合国教科文的举措
自然遗产
文化遗产
《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
双重遗产
人类口头与非
物质文化遗产
物质遗产
世界遗产
背景:
人类生存受到威胁
世界文化遗产的由来
知识结构
保护措施
合理利用——充分保护和适度利用(注重人类的可持续发展)
严峻形势
《世界遗产公约》
成立世界遗产委员会
颁布《世界遗产名录》和登录标准
世界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利用
保护原则
真实性
完整性
范围的完整性
文化概念上的完整性
(自然灾害;战争;过度开发;工业化和城市化)
保护的理由
“具有突出的普遍价值”
人类的共同财富
不可再生性
知识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