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09张PPT)
选修六
世界文化遗产荟萃
第一、二单元教学分析
为什么要学习
《世界文化遗产荟萃》这门课程
特点和目的
新《课标》规定了六个选修模块: 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2.《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
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5.《探索历史的奥秘》 6.《世界文化遗产荟萃》
其内容特点:体现历史特性、现实特征并在学生已经学习必修课的基础上:
1、向深度发展《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
2、向宽度发展《探索历史的奥秘》《世界文化遗产荟萃》
开设目的: 1、国家规定内容,升学考试的需要。 2、发展学生的兴趣、爱好和培养能力、特长。
3、实现中学教育与大学教育的衔接,夯实专业功底。
4、《世界文化遗产荟萃》认知世界文化遗产的丰富多彩,开阔国际视野。
5、接受优秀文明熏陶濡染,提高人文素养,传承人类文明,保护文化遗产。
认知世界文化遗产的丰富多彩,
开阔国际视野
通过教学使学生认识到:
世界上的文化是丰富多彩的。
各地区的文化有其独特价值。
文化遗产是人类的共同财富。
学习《世界文化遗产荟萃》不是仅介绍几个古迹、遗址,而是要从历史上遗留下来的文化遗产,了解人类创造的文明财富,从历史的角度看文化遗产的价值,增强对人类文化遗产守护与继承的意识。保护文化遗产是我们的职责。
传承人类文明,保护文化遗产
让历史来敲响人类的警钟!
用世界遗产来点亮我们的心灵!
传承人类文明 保护文化遗产
“世界遗产不仅是我们从祖先手中继承的稀世珍宝,更是我们从子孙后代手中暂借来的后世财富。保护好遗产是我们上对祖先,下对后代的光荣而艰巨的责任。”
--中国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全国委员会副秘书长杜越
学校作为一个文化遗产学习地,让学生全面参与到遗产的保护工作当中,这是保护世界遗产的一支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
可能存在的问题
1.资料匮乏
2.实地考察很难
3.没有活动时间
4.学生探究问题的能力是否具备
5. 教师的知识储备是否适合
教材分析及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1
指导意见解读
2
教学设计思想
3
知识结构
4
教学设计片段
5
第一单元 全人类共同的宝贵财富
——世界文化遗产
课标内容
①了解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通过的“世界遗产公约”的主要内容,知道世界文化遗产登录的标准,认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这一举措的重大意义。
②简介世界文化遗产名录,认识世界遗产是全人类共同的宝贵财富。
③了解文化与自然协调一致的思想是确认世界遗产的重要原则,认识保护文化环境和保护自然环境对世界遗产保护的重要性。
第1课 世界文化遗产的由来
【教材分析】
第一单元阐述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通过的《世界遗产公约》的主要内容、世界遗产登录标准和价值、分布状况和保护原则,是学习《世界文化遗产荟萃》的基础和钥匙。
本课教材分为三个子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重大举措;《世界遗产名录》和登录标准;中国丰富的世界文化遗产。本课内容概念多,比较抽象,理论性强,理解难度较大。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重大举措:通过介绍了世界文化遗产的由来,血的教训揭示了人类与环境的依存关系,文化与自然协调一致的原则,说明保护遗产的迫切性。《世界遗产公约》的内容主要有规定缔约国职责、《世界遗产名录》设立、成立遗产委员会。遗产委员会的职能是审定《名录》名单、监测各国工作、确定《濒危世界遗产清单》、管理基金和实施援助。
《世界遗产名录》和登录标准:介绍世界遗产的分类和登录标准以及对世界遗产申报和认定的规定和步骤。《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主要介绍其内容好形式,它使遗产的保护范围更加广泛和有效。中国丰富的世界文化遗产一目虽然是学生阅读内容,但在介绍世界遗产的分类和登录标准时可结合具体案例帮助学生进行理解。
重点:《 世界遗产公约》的主要内容、世界文化遗产登录的标准
难点:世界文化遗产登录的标准
【教材分析】
本课是学习以后内容的基础,对于一些重要的概念及其关系一讲清楚
1.对重要的概念及内涵必修交代清楚。如世界遗产、文化遗产、自然遗产、双重遗产、非物质文化遗产等概念。世界遗产是一个新的文明概念,它是指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它所属的世界遗产委员会确认并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物质的或非物质的遗产。它是人类罕见的、目前无法代替的财富,是全人类公认的具有突出意义和普遍价值的文物古迹和自然景观,它分为文化遗产、自然遗产、双重遗产(文化遗产与自然遗产)三类,在文化遗产中还有文化景观、人类口头及非物质遗产等概念。而文化遗产具体是:①文物:从历史、艺术或科学角度看,具有突出、普遍价值的建筑物、雕刻和绘画,具有考古意义的成分或结构,铭文、洞穴、住区及各类文物的综合体;②建筑群:从历史、艺术或科学角度看,因其建筑的形式、同一性及其在景观中的地位,具有突出、普遍价值的单独或相互联系的建筑群;③遗址:从历史、美学、人种学或人类学角度看,具有突出、普遍价值的人造工程或人与自然的共同杰作以及考古遗址地带。
2.对一些概念之间的关系也必修有所交代。如世界遗产与文物个关系,真实性和完整性的关系。 建议:由于本册教材为新的内容,因而开始教学时应设一导论课,介绍本模块学习的目标、基本内容等,以统领本模块教学,明确学习的意义。
【教学指导意见】
基本
要求 知道世界遗产的三大类别;了解世界文化遗产重要概念;了解《 世界遗产公约》的主要内容;知道世界文化遗产登录的标准;了解文化与自然协调一致的思想是确认世界遗产的重要原则;理解《世界遗产公约》和《世界遗产名录》对文化遗产的保护作用。
发展要求 了解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世界文化遗产的重大举措及其意义;简介世界文化遗产名录,认识世界遗产是全人类共同的宝贵财富。
说
明 教学中要重视结合具体的案例,帮助学生了解“世界文化遗产”等重要概念。
“中国丰富的世界遗产”一目为学生课外阅读内容。
基本要求 识记层次:知道世界遗产的三大类别;
了解世界文化遗产重要概念;
重点解读 1.知道世界遗产的三大类别
物质遗产有文化遗产、自然遗产、双重遗产。 非物质遗产有人类口头与非物质等形式,它属于文化遗产。案例分析。
2.了解世界文化遗产重要概念
世界遗产: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它所属的世界遗产委员会会确认并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物质的或非物质的遗产。
文化遗产:是指历史、艺术或科学的角度看具有突出的普遍价值的文物、建筑或遗址。
自然遗产:是指从审美或科学的角度看具有突出的普遍价值的天然名胜、动植物景观或自然景观。
双重遗产:是指既具有突出文化价值又具有突出自然价值的景观。
非物质文化遗产:被各群体、团体、有时为个人视为其文化遗产的各种实践、表演、表现形式、知识与技能及其有关的工具、实物、工艺品和文化场所。
【指导意见解读】
【指导意见解读】
基本要求 识记层次:了解《 世界遗产公约》的主要内容;知道世界文化遗产登录的标准;
理解层次:了解文化与自然协调一致的思想是确认世界遗产的重要原则;理解《世界遗产公约》和《世界遗产名录》对文化遗产的保护作用。
重点解读 3.了解《 世界遗产公约》的主要内容
主要包括缔约国职责、设立《世界遗产名录》、成立遗产委员会。
4. 知道世界文化遗产登录的标准
结合世界文化遗产的具体实例,帮助学生了解登录世界文化遗产名录的标准。
5.了解文化与自然协调一致的思想是确认世界遗产的重要原则
在过去相当长的时期里,人们对文化与自然及二者关系缺乏足够的认识,或是把二者相互对立起来,同时人类自身也在不断地破坏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和历史遗留的文化成果。深刻的教训使人类确定了在人类生存的环境里文化与自然融合为一的思想观点。文化与自然协调一致的观点是关于世界遗产的重要原则,加强了文化遗产和自然遗产保护间的联系,使文化与自然合为一体,和谐共存,在学习过程中应始终坚持以这一观点来看待世界文化遗产和分析其中的问题。
6.理解《世界遗产公约》《世界遗产名录》对文化遗产的保护作用
统一标准与思想,提高公众遗产保护意识 ,促进成员国对遗产的保护,评估遗产保护情况督促改进,各国出现“申遗”热,现纳入《世界遗产名录》的遗产有851项。
【指导意见解读】
发展目标 情感态度价值观:
了解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世界文化遗产的重大举措及其意义;
简介世界文化遗产名录,认识世界遗产是全人类共同的宝贵财富。
重点解读 1.认识保护世界文化遗产的重大意义。
世界遗产概念的确立和文化遗产、自然遗产的遴选,是作为一种榜样,以鼓励各缔约国采取积极措施、制订保护政策,并起到教育人民树立全面的环境保护意识的作用。 同时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及其所属的世界遗产委员会会对缔约国的遗产的保护也起到了监督和积极的推动作用。
2.认识世界遗产是全人类共同的宝贵财富。
世界上各地区各民族都创造有自己的文明成果,这才造就了世界文化的多元性,正是在这个意义上我们说“越是民族的,就越是世界的”。世界遗产都具有超越时空的意义,因为它是人类罕见的、目前无法代替的财富,是全人类公认的具有突出意义和普遍价值的文物古迹和自然景观,因而必因该为世界全人类所共同拥有,共同保护,并将交付给未来。我们对于世界文化遗产,从任其遭受损害和破坏,到一国一地区有限范围的自发性保护,直至进行全球性的国际间协作和共同保护,其在观念认识上的发展主要是确立了世界遗产是全人类共同财富的理念。
知识结构
世界文化遗产的由来
自然和文化景观的破坏,人类生存受到威胁
联合国教科文的举措
重大举措:
《世界遗产公约》
问题提出
自然遗产
文化遗产
双重遗产
物质遗产
世界遗产
《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
人类口头与非
物质文化遗产
登录标准
世界遗产特点:
具有普遍价值、不可再生、人类共同财富
创造性的天才杰作
对建筑艺术产生过重大影响
存在或消失文明的特殊见证
重要阶段的建筑范例
居住地或使用地的杰出范例
产生联系的东西
【教学设计思想】
本课内容概念性、理论性强,标准文字阐述比较抽象,理解有难度。应根据学生的认知能力和水平,遵循学生认知规律由表象到抽象,由具体到概念,由表及里,由此及彼的引导学生认识、理解。
整合教材:由文物与遗产的区别 世界遗产的概念 为什么要把好遗产
怎样才能成为世界遗产 《名录》与标准。
表象
实质
概念
观察阅读
解读信息
探究归纳
形成认识
理性升华
形成概念
【教学流程设计】
提供资料
设计问题
点拨引导
强化矫正
师
生
应用
【教学流程设计】
表象
实质
概念
观察阅读
解读信息
探究归纳
形成认识
理性升华
形成概念
提供资料
设计问题
点拨引导
强化矫正
师
生
应用
【教学流程设计】
本专题的内容与现实联系密切,应多使用图片、视频等直观的课程资源,让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受。采取案例教学的方式给出实例调动主动参与探究和认知过程,并学会学习的过程。
主要方法是师生收集有关的图片影像资料及文字资料,通过对图片影像资料的观察、赏析,及对文字资料的研究,去认识问题、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
表象
实质
概念
观察阅读
解读信息
探究归纳
形成认识
理性升华
形成概念
提供资料
设计问题
点拨引导
强化矫正
师
生
应用
【教学片段1 】世界遗产概念探究
下列哪些是文物?哪些是世界遗产?
2.天童禅寺
1.宁波鼓楼
3和4的特点:
罕见的、无法代替的,人类公认的、具有突出意义
3.
4.
文物与世界遗产
文物:
《现代汉语词典》的解释:“历史遗留下来的在文化发展史上有价值的东西,如建筑、碑刻、工具、武器、生活器皿和各种艺术品。”
《辞海》的解释:“遗存在社会上或埋藏在地下的历史文化遗物,一般包括: (1)与重大历史事件、革命运动和重要人物有关的、具有纪念意义和历史价值的建筑物、遗址、纪念物等:(2)具有历史、艺术、科学价值的古文化遗址、古墓群、古建筑、石窟寺、石刻等;(3)各时代有价值的艺术品、工艺美术品,(4)革命文献资料以及具有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的古旧图书资料;(5)反映各时代社会制度、社会生产、社会生活的代表性实物。
世界遗产:
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它所属的世界遗产委员会确认并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物质的或非物质的遗产,称之为世界遗产。它是大自然和以往人类留下的最珍贵的财富,是世界人民共享并传给子孙后代的人类共有的宝贵遗产。
问题:文物与世界遗产有什么区别?
范围上:实物、非实物,人类的、自然的。
层次上:人类罕见的、无法代替的,公认的、具有突出意义和普遍价值的。
了解世界的多姿多彩
了解人类的历史文化
研究吸收
产生新创造
对文化遗产的普遍价值的理解
世界遗产公约中关于文化遗产的定义:
①文物:从历史、艺术或科学角度看,具有突出、普遍价值的建筑物、雕刻和绘画,具有考古意义的成分或结构,铭文、洞穴、住区及各类文物的综合体;
②建筑群:从历史、艺术或科学角度看,因其建筑的形式、同一性及其在景观中的地位,具有突出、普遍价值的单独或相互联系的建筑群;
③遗址:从历史、美学、人种学或人类学角度看,具有突出、普遍价值的人造工程或人与自然的共同杰作以及考古遗址地带。
文化遗产的普遍价值
(记录着历史文化信息)
例:长城的普遍价值
了解与长城有关的历史文化(历史的见证)
修建的时间:从秦到明,时间长;
地域:绵延万里,空间跨度长;
修建概况:秦、汉、明长城修建情况;
作用:军事上复杂完备立体的防御体系;
经济上,农耕经济与游牧经济分界线;
文化上,农业文明与游牧文明分水岭;
了解世界的多姿多彩(交流资的源)
建筑艺术:结构,独特的建筑风格、构筑方法、建筑样式,由关隘、城堡、墙体、烽燧等子系统构成庞大的军事防御体系整体的雄浑和个体的和谐、长城作为军事工程与周围环境如地形、耕地、水源构成的和谐关系等。
科学性:长城地址选择涉及的地理和科学知识、结构体现出的科学知识、建筑材料因地制宜,人民共同劳动和智慧的结晶。
文化内涵:修建长城体现的军事思想、长城与前方、后方构成关联体系、长城反映出的古代民族关系、修建原则体现出的实用性与多样性、建筑长城体现出的中国古人聪明和智慧、与长城有关的文学艺术作品构成的长城文化、长城的魂魄体现出的民族精神等。
研究吸收,产生新创造(研究的资源)
关于长城的研究“长城学”、长城被不断赋予时代精神和内涵。
【教学片段2 】遗产类型探究
九寨沟 武陵源 黄龙 三江并流
曲阜三孔 故宫 敦煌莫高窟 皖南古村落
Ⅰ+Ⅱ=
Ⅰ类自然
Ⅱ类
文化
Ⅲ类
双重
武夷山 峨眉山和乐山大佛 黄山 泰山
由了解遗产认识世界文化的:
多样性、独特性
希腊巴特农神庙
日本屋久岛和白神山地
澳大利亚大堡礁
智利复活岛巨石
印度泰姬陵
美国黄石公园
中国布达拉宫
张家界
中国乐山大佛
埃及阿布辛拜勒神庙
世界上的文化是丰富多彩的
各地区的文化有其独特价值
世界文化多样性、独特性的印记
17届罗马奥运会会徽
27届悉尼奥运会会徽
28届雅典奥运会会徽
29届北京奥运会会徽
24汉城届奥运会会徽
认识世界文化的:多元性、独特性
认识升华:
文化遗产,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
它不仅对研究人类文明的演进具有重要意义,而且对于展示世界文明的多样性具有独特作用,是人类的共同财富。
在全球化的浪潮中,不同民族文化相互交融,既要认同本民族文化,又要尊重其他民族文化,促进文化的多样性。
【教学片段3】如何理解《世界遗产名录》的登录标准?
难点
被登录的遗产必须具备真实性和完整性,必须至少符合下列标准中一项:
①表现出人类创造才能和智慧的天才杰作;(创造性的天才杰作)
②能在一定时期内或世界某一文化区域内,对建筑艺术、纪念物艺术、城镇规划或景观设计方面的发展产生过重大影响;(对建筑艺术产生过重大影响)
③目前仍存在着、或已消失、或还存有少量证据的、带有独特色彩的传统文明或传统文化;(存在或消失文明的特殊见证)
④显现了人类历史发展中某一重要阶段的建筑风格,或表现了建筑物和建筑技术结合的完美性,或与景观相宜相称的建筑和建筑群;(重要阶段的建筑范例)
⑤含有某种文化特性或多种文化特性的传统的人类居住地或使用地的杰出范例,特别是因为随着人类历史的发展,它的存在也在逐渐消亡;(居住地或使用地的杰出范例)
⑥能够引起人们共鸣,并且与具有一定意义的事件、或现行传统、或思想、或信仰、或文学艺术作品有直接或实质的联系的东西。(产生联系的东西)
方法:结合世界文化遗产的具体实例,帮助学生了解登录世界文化遗产名录的标准。
标准①
长城
金字塔
标准②
凡尔赛宫
平遥古城
标准③
秦始皇陵
复活岛巨石阵
理解《世界遗产名录》的登录标准
创造性的天才杰作
对建筑艺术产生过重大影响
存在或消失文明的特殊见证
文化遗产举例
标准④
文化遗产举例
梵蒂冈
明十三陵
标准⑤
皖南古村落
标准⑥
自由女神像
印第安人保留区
长城
理解《世界遗产名录》的登录标准
重要阶段的建筑典范
居住地或使用地的范例
产生联系的东西
实战演练:请你选择登录标准
到2005年6月,中国有5个项目被世界遗产中心受理,它们如果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将属于那种类型?符合什么登录标准?
澳门历史建筑 殷墟 广东开平碉楼
福建土楼 红河哈尼族梯田
2005年 2006年 2007年
【教学片段4】威胁人类遗产的因素探究
亚
太地区 国别 数量
中国 31
印度 26
澳大利亚 16
日本 13
韩国 7
截至2005年
欧
洲 国别 数量
西班牙 38
意大利 38
法国 30
俄国 22
希腊 16
美
洲 国别 数量
墨西哥 21
美国 18
加拿大 11
巴西 11
秘鲁 10
非
洲 国别 数量
摩洛哥 8
突尼斯 8
埃塞俄比亚 7
埃及 6
南非 6
四大文明地
区 国别 数量
中国 31
印度 26
两河地区 10
埃及 6
欧洲 意大利 38
希腊 16
目的:
1.中国拥有世界遗产数量的世界排名,增强民族自豪感。
2.世界古代文明地区拥有遗产数量差异的原因探究,导出威胁遗产的主要因素认识保护遗产的紧迫性和重要性。
一些国家遗产数量
威胁人类遗产的因素?自然灾害
自然灾害
西汉初年还相当兴盛的楼兰国,公元三世纪后便迅速神秘地销声匿迹。
正在消失的月牙泉
泛滥的洪水
战争破坏
阿富汗巴米扬西大佛
焚毁的圆明园
经济建设影响
古代埃及建筑艺术的巅峰之作。1959年,埃及为根除尼罗河水患和满足供电需要,决定在阿斯旺修建一座大水库。阿斯旺水坝的修建使阿布·辛拜勒神庙将被升高几十米的水位所吞噬。 为了拯救神庙,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向各国发出呼吁,发起了一场国际救援行动,留下了一段共同保护人类文化遗产的佳话,并促成1972年《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的诞生。
阿布辛拜勒神庙
长江三峡库区淹没文物1
世界唯一古代水文站白鹤梁
中国神曲之乡鬼城丰都
三峡规模最大的古建筑西陵峡黄陵庙
早发白帝城 李白(唐)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长江三峡库区淹没文物2
秭归屈原祠
宜昌昭君故里
长江三峡库区最大的明清古建筑群大昌镇
重庆云阳张飞庙
长江三峡库区淹没文物3
工业化、城市化
建国初北京有大小胡同7000余条,到20世纪80年代统计只剩下3900条左右,近一两年正在以每年600条的速度消失。 1957年,47座城门城楼、箭楼和角楼被拆除,如今仅有3座残存。
老北京的消失
北京永远的痛
人类的悲剧!
托克维尔:
当过去不再昭示未来时,
心灵便在黑暗中行走。
梁丛诫:
这是一种失去记忆的痛!
你知道吗
?
《世界遗产名录》中已有遗产多少项?
中国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有多少项?
中国文化遗产日是哪一天?
6月第2个星期六
851
35
血的教训,痛定思痛,人类在行动
1972年《世界遗产公约》《世界遗产名录》
2003年《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
世界遗产青年保卫者形象——“帕特里莫尼
课堂探究:背景资料1 宁波“海上丝绸之路” 申遗
海上丝绸之路·宁波遗产作为丝绸之路申遗项目的组成部分于2006年12月正式被列入由国家文物局重新公布的《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宁波作为海上丝绸之路的起始港之一,有着丰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和丰富的文化遗产。
宁波与海外的“文明对话”始于东汉晚期。唐朝明州迁治三江口后,明州成为我国港口与造船最发达的地区之一,跻身于四大名港(广州、扬州、交州)之列。日本遣唐使先后四次在明州登陆入唐。明代宁波港是中日勘合贸易的唯一港口。清代设在宁波的浙海关是当时全国四大海关之一。
背景资料1:
丝绸之路中国段(海路部分)·宁波遗产从考古学角度看,主要由遗址、墓葬、石刻和古建筑组成;从历史功能角度看,则涵盖港口与贸易、城市建设、海防设施等诸多方面。从文化角度看它们充分体现多元文化特点,反映海上丝绸之路宁波文化的博大精深,展示了历史上宁波海纳百川的广阔胸怀。
宁波先民在开辟海上丝绸之路历史过程中,创造了灿烂的物质文化。虽经千余年沧桑,至今仍较完好地保存着东汉晚期至清代中期遗存120余处。这些遗存较集中地分布在以宁波城为中心的近海和江河两岸。数量之多、分布之密集、内涵之丰富,均为古代港口城市所罕见。
宁波从众多遗存中精心遴选出10处文化遗产共12个遗存点拟作为丝绸之路(中国段)海路部分(宁波点)的重点申遗对象,它们分别为:
宁波申遗重点申遗对象一览表
序号 名称 地点 时代 级别 备注
1 永丰库遗址 海曙区 元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港口与贸易
2 渔浦门码头遗址 海曙区 宋 考古新发现 港口与贸易
3 明州城遗存(鼓楼、天宁寺塔、天封塔、和义门瓮城遗址) 海曙区 唐-清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城市建设
4 它山堰 鄞州区 唐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城市建设
5 保国寺 江北区 北宋-清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多元文化
6 天童寺 鄞州区 西晋-清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多元文化
7 阿育王寺 鄞州区 西晋-清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多元文化
8 庆安会馆 江东区 清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多元文化
9 天一阁 海曙区 明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多元文化
10 镇海口海防遗址 镇海区 宋-清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海防设施
问题:
1.按照《世界遗产名录》宁波市申报世界遗产应属于那种类型?
2.宁波市申报世界文化遗产你认为可能符合哪些“登录标准”?
3.你认为宁波“海上丝绸之路” 文化遗产具有哪些“突出的普遍价值”?
4.你认为宁波申报“海上丝绸之路” 文化遗产的不利因素有哪些?
背景资料2:
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中心的支持和协调下,目前已形成了中国与中亚国家丝绸之路联合申遗概念文件,并计划于2010年联合将丝绸之路沙漠之路跨国联合申报世界遗产。此次申报世界遗产所涉及遗产数量、涵盖遗产面积、涉及国家数量都是前所未有的。该文件提出,鉴于丝绸之路线路漫长、涉及国家众多,应分段申报世界遗产,首先由中国和中亚国家联合推进丝绸之路沙漠之路申报世界遗产。此次“丝绸之路”的申报并不包括草原、海上部分 。
根据国际申遗规则,丝绸之路作为2010年世界遗产申报项目,中国和中亚国家应于2008年9月、10月间向世界遗产中心提交丝绸之路申报初审文本,2009年8月接受国际专家考察评估。
国家文物局文物保护司副司长、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副主席郭旃说:“南海Ⅰ号”作为中国水下考古的重大发现,未来完全有可能以“拓展项目”的形式加入到“世遗”名单。
问题:
5.中国为什么与中亚国家联合申报“丝绸之路”世界遗产?
6.根据惯例你认为宁波申报“海上丝绸之路”世界遗产遗产最有可能的途径是什么?
课后探究1鄞州它山堰
课后探究1:宁波鄞州 “它山堰”若申报世界遗产,请你代为书写申遗报告,深切感受身边的历史文明。
课后探究2:
了解并归纳宁波市为取得申报世界遗产成功做出哪些方面的努力?
课后探究3:
宁波拟将梁祝文化申报世界遗产,请你依据《世界遗产名录》及其登录标准,对该项目进行评估。
第2课 世界遗产的保护和可持续利用
基本
要求 知道世界文化遗产的价值,理解世界文化遗产的保护原则;认识保护文化环境和保护自然环境对世界遗产保护的重要性,体会保护世界遗产是历史与未来赋予的传承文明的重任。
发展要求 理解世界文化遗产保护的艰巨性,认识保护世界文化遗产的重大意义。
说
明 本课理论性较强,教学时需要结合相关案例帮助加深理解。
【教学指导意见】
第2课【指导意见解读】
基本要求 识记层次:知道世界文化遗产的价值。
理解层次:理解世界文化遗产的保护原则;认识保护文化环境和保护自然环境对世界遗产保护的重要性,体会保护世界遗产是历史与未来赋予的传承文明的重任。
重点解读 1.世界文化遗产的价值
是历史教科书:直观的历史见证、可靠的实物资料、弘扬民族精神的典例。
是交流、学习的资源:不同民族、国家创造了自己特色的文明,全球化的世界,和谐的世界更需要尊重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和丰富性,文化无优劣之分。
学术研究的主要资源:涉及历史、文化、民俗、宗教、民族等方面。
2.文化遗产的真实性:是指遗产产生时以及后来形成的各种特征,包括形式与设计、材料与实施、利用与影响、传统与技术、位置与环境、精神与感受。
3.文化遗产的完整性:一是指范围上的完整性,要尽可能的保持遗产组织与结构及其周围环境的完整,二是指文化概念上的完整性,要尽可能的保持遗产地理位置上互相连接的相关部分,完整地体现其文化价值。
4.遗产保护的重要性:遗产是不可再生,遗产不仅属于所在国还属于世界的,遗产不仅属于当代的,还属于未来的。
第2课【指导意见解读】
发展目标 情感态度价值观:理解世界文化遗产保护的艰巨性,认识保护世界文化遗产的重大意义。
重点解读
1.认识保护世界文化遗产的重大意义。
2.体会保护世界遗产是历史与未来赋予的传承文明的重任。
3.认识保护文化环境和保护自然环境对世界遗产保护的重要性。
4.树立基于文化和自然两方面的环境保护意识和可持续发展观念。
5.理解世界文化遗产保护的艰巨性。
引导学生从经济建设与遗产保护关系、遗产保护和利用的关系、国家立法与全民行动的关系、经济实力和专业人员与遗产保护愿望的关系等方面进行探究。
知识结构
世界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利用
文化遗产的价值
历史文化载体,珍贵的教科书
民族、国家间交流学习的宝贵资源
学术研究的重要资源
保护原则
真实性
完整性:范围的完整性
文化概念上的完整性
保护的理由
“具有突出的普遍价值”
人类的共同财富
不可再生性
艰巨的保护任务
喜:国际统一标准、确立思想;各国加大保护力度;
加强国际合作;出现“申遗”热
忧:自然灾害;局部战争;经济建设;
过度开发利用;人财物力的制约
解决办法: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充分保护和适度利用;
遵循真实性和完整性原则,维持原貌。
【教学片段 】 世界文化遗产的价值 1.历史文化的载体,珍贵的教科书
①直观生动的历史见证
②研究民族历史和统一多民族国家发展历程的实物资料
盛京三陵之永陵
高丽王城
丽江古城
武夷山
③提高人文素养、弘扬民族精神、培养爱国主义的素材
共有35项
2.民族、国家间交流学习的宝贵资源
圣基尔达群岛
3.学术研究的重要资源
敦煌学
长城学
【教学片段 】 世界遗产的保护原则
1.保护遗产的必要性
2.遗产保护的原则
美国艺术家拉赛尔的感叹:
“如果你看到一样东西,想研究与它有关的人和故事,你就必须知道它的确切来源,了解它周围的所有东西。一件孤立的物品只能说明那个故事被破坏了。”
完整性
真实性
3.遗产保护的原则和思想
文化与自然和谐一致
案例分析:下列建筑或景观是否符合“申遗”条件?
深圳世界之窗微缩景观 昆明世博园 三峡大坝
讨论1:阿布辛拜勒至菲莱的努比亚遗址是否符合世界文化遗产登录标准?
位于埃及和苏丹交届的努比亚地区。这处考古遗址包括阿布辛拜勒的庙宇和菲莱岛女神艾西丝神庙。是埃及著名古迹,是埃及第十九王朝法老拉美西斯二世统治时期建造。寺院全部在尼罗河西岸的悬崖峭壁上凿出。20世纪60年代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起国际援助,将这一遗址迁移保存,避免了阿斯旺高坝形成的水库将其淹没。
专家采用特殊的工艺,把阿布辛拜勒神庙石体建筑切割成块,运送到离原址不远的地方按原样重新组装。新址地势高于阿斯旺高水坝的水位,得以免遭水淹。专家们经过多年的努力,转移拯救了40多处百迹,将22座庙宇经过测定方位和计算,拆散后化整为零转移到安全地段,然后按旧貌成功重建。
讨论2:根据世界遗产的完整性原则你认为宁波申报“海上丝绸之路”世界遗产应该注意什么问题?
艰难的保护任务
世界遗产保护的喜与忧
喜:促进遗产保护
1.《公约》的约束与监督,制定共同遵守的标准,确立文化与自然协调一致的思想
2.成员国重新审视自己,推动遗产保护,立法与宣传
3.各国加大保护力度,出现“申遗”热
4.国际合作抢救濒危遗产
忧:遗产保护形势严峻
1.大自然的破坏
2.战争的破坏
3.无节制的开发利用
中国遗产保护面临的问题1
材料1 中国文化遗产非常多,国家是没有能力全部保护,所以目前实行分级管理,但是各地的经济发展水平不平衡,在财力、物力、人力有限的情况下的时候,只能优先保护最重要的遗产,导致一些价值比较低的遗产得不到有效的保护,现在是已经慢慢的消失了。
材料2 谁来保护遗产的问题?中国历史文化遗存非常丰富,专业保护者寥寥。以物质文化遗产为例,全国从事遗产保护和修复的专业人员不足500人;而且遗产保护是一个发展相对滞后的行业,待遇低,优秀人才不愿意进入。
材料3 一组图片
材料4 一则广告
还有哪些问题?
财力有限;技术人员缺乏;公众的文化遗产保护意识有待提高。
中国遗产保护面临的问题2
材料1:我国现已制定了涉及遗产保护方面的法律或条例如涉及文物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涉及自然的《风景名胜区条例》、《森林法》、《自然保护区管理条例》等。
材料2: 1982年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对保护文物的范围作了明确规定:“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下列具有历史、艺术、科学价值的文物,受国家保护:
(1)具有历史、艺术、科学价值的古文化遗址、古墓葬、古建筑、石窟寺和石刻; (2)与重大历史事件、革命运动和著名人物有关的,具有重要纪念意义、教育意义和史料价值的建筑物、遗址、纪念物; (3)历史上各时代珍贵的艺术品、工艺美术品; (4)重要的革命文献资料以及具有历史、艺术、科学价值的手稿、古旧图书资料等; (5)反映历史上各时代、各民族社会制度、社会生产、社会生活的代表性实物。
完善保护文化遗产的法律和政策: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法》;
专门的《自然遗产保护法》。
问题:根据世界遗产保护的需要,你认为我国应加强哪些方面的法律法规建设?
课堂辩论:甲方Vs乙方
论题:
“保护自然遗产就是将这一带封闭不许人进来”
目的:
探究保护与开发的关系、具体保护的细则及方法途径
第二单元 古埃及的历史遗产
【课标内容】
1.理解吉萨和孟菲斯地区的金字塔、努比亚地区的拉美西斯二世遗迹是古代埃及文明的杰出代表,说明古代埃及在世界古代文明产生和发展中的地位。
2.讲述古代埃及金字塔研究中遇到的疑难和奥秘,认识金字塔建筑在科学技术方面的成就和意义。
【教学指导意见】规定本单元第二课“阿布辛拜勒神庙的新生”为学生课外阅读内容。
第一课 雄伟神秘的金字塔
【教学指导意见】
基本
要求 知道埃及金字塔的概念;列举吉萨金字塔建筑群中的经典之作;了解胡夫金字塔的主要建筑成就及狮身人面像的艺术成就;理解古埃及金字塔群建筑的意义。
发展要求 知道古代埃及人金字塔研究中遇到的疑难和奥秘,认识金字塔建筑在科技方面的成就和意义。
说
明 古埃及金字塔给后人留下了许多的难解之谜,学习时可以此为切入点,收集资料,进行探究,这有助于更深入理解古埃及文明的神奇性,同时也有利于治学方法的培养。
“马斯塔巴”知识点为学生课外阅读内容。
基本要求 识记层次:
知道埃及金字塔的概念;列举吉萨金字塔建筑群中的经典之作;了解胡夫金字塔的主要建筑成就及狮身人面像的艺术成就;知道古代埃及人金字塔研究中遇到的疑难和奥秘。
重点解读 重要概念;
1.埃及金字塔:由来、形状、分布、功能等
法老:是古代埃及王国时期国王的尊称。原意是大的宫殿,后来逐渐成为国王的代名词,意为居住在宫殿里的人。法老既是国家的最高统治者,也是神的化身,自称是太阳神的儿子。
狮身人面像:坐落在吉萨金字塔群中的哈佛拉金字塔的东北面,与金字塔同为古埃及文明最有代表性的遗迹。整座像有整块巨大的天然岩石雕刻而成,传说它的面部是根据哈佛拉的面貌雕的,身躯呈卧狮的造型,两爪自然前伸。造型很像古希腊神话中妖怪斯芬克斯,所以又称斯芬克斯像。
2.胡夫金字塔建筑成就:外部:规模巨大、匀称壮观;内部:构造复杂、艺术精美;科技含量:精确度高,结构精密。
3.狮身人面像的艺术成就:体积:整块岩石雕刻而成;造型:优美自然、形象逼真传神;创意:人兽合体富有寓意;关系:与哈佛拉金字塔和谐。
【指导意见解读】
【指导意见解读】
基本要求 理解层次:理解古埃及金字塔建筑的意义;
认识金字塔建筑在科技方面的成就和意义。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古埃及人的智慧与艰辛劳动,说明古埃及文明在世界古代文明产生和发展中的地位。
重点解读 3.金字塔的建设是以埃及奴隶制经济的发展为物质基础,以陵墓文化(“马斯塔巴” )为指导的宏大建筑,体现了政治上专制集权的确立和国家的统一。
4.金字塔建筑在科技方面的体现出惊人的科技含量:选址科学、布局严谨;体积巨大、匀称壮观;精确度高,结构精密;内部构造复杂、浮雕艺术精美。至今仍有许多设计建造之谜没有解开。
5.埃及金字塔昭示古埃及文明的高超技术与成就,承载古埃及人民的智慧和历史,是古埃及文明的象征,是人类建筑史上的奇迹。
【教学设计思想】
简介+解读
解读步骤:远眺(久、雄) 近观(神) 静思(理、美) 透视(地位、作用) 感悟(保护、利用)
【教学设计思想】
1.远眺——体会金字塔的雄伟壮丽
用多媒体展示金字塔的图片,感受金字塔的雄伟壮观,气势磅礴,了解其建筑风格。
2.近观——了解金字塔的结构、功能
出示图片理解结构、金字塔功能。
3.静思——体会金字塔蕴含的科学知识和艺术魅力。
图片、资料介绍,课文阅读从复杂结构、选址、运输、施工、屋顶设计、坚固结实、解封严密,是世界古代七大奇观中唯一幸存的实体等方面引导学生发现好总结,感受古埃及人的智慧魅力。
图片展示内部结构、浮雕、绘画,狮身人面雕像等艺术图片。学生体验、感受并说出金字塔的建筑艺术和装饰艺术。
关于金字塔的传说和诸多迷惑,构成埃及独特的的文化。
4.透视——认识长城的历史意蕴
透视1:金字塔是人类智慧的结晶。
透视2:金字塔向世人昭示古埃及文明的高超技术与成就,是古埃及文明的象征,今天埃及的代表符号。
透视3:金字塔留给人类诸多千古之谜。
透视4:金字塔吸引世界学者和科学家不断的考察探究,赋予新的内涵,形成不断发展的金字塔文化。
透视5:金字塔吸引了世界上大批的旅游观光者来到埃及感受其魅力与神奇,成为传播埃及文明的一个纽带,也促进了埃及经济的发展。
5.感悟——文化遗产的破坏与保护
来源
建造条件
经济:奴隶制经济的发展
政治:专制集权的确立和国家的统一
文化:陵墓文化("马斯塔巴" )
演变过程:
"马斯塔巴" →阶梯状金字塔 →角锥体金字塔
杰出代表:吉萨三大金字塔(胡夫金字塔最大)
建筑艺术(以胡夫金字塔为例)
外部:规模巨大、匀称壮观
内部:构造复杂、艺术精美
科技含量:精确度高,结构精密
“疑难和奥秘”
金字塔的设计建造之谜
狮身人面像的建造之谜
在世界文化中的历史地位
古埃及文明的象征
昭示古埃及文明的高超技术与成就
承载古埃及人民的智慧和历史
是人类建筑史上的奇迹
知识结构
现实意义:历史文化价值;旅游观光价值;科考价值
亚历山大灯塔
巴比伦空中花园
金字塔
阿尔忒弥斯神庙
宙斯神像
摩索拉斯陵墓
罗德岛太阳神巨像
六大奇观想象图
【教学设计片段】新课导入:可从金字塔是七大奇观中最古老,也是惟一保存得相对完整的遗迹导入。
一、金字塔的来源
1.名称由来
古埃及人称他们自己用大石头堆垒而起的锥形建筑物,为“庇里穆斯”,意思是“高”。后来英国人也参考其外轮廓,引申为“pyramid”。世界上很多国家都根据英语的发音来称呼它。
我国刚开始以英语的谐音称之为“皮拉米”,后根据其每一个侧面都像汉字的“金”字,故称之为金字塔。据考证1904年,康有为先生游历埃及后,在其所著写的《海程道经记》中第一次明确称之为“金字塔”。
金字塔的称谓扩展
“金字塔”这词,在我国得到广泛使用。现今不仅仅是指胡夫祖孙三人的建造物,也不限于埃及的各种角锥形古陵墓,连墨西哥、秘鲁、南美古印加地区的古代梯形“凸”状建筑也都称金字塔。
概念拓展
健康金字塔、能量金字塔概念 、人口金字塔 、人生金字塔 、食物金字塔等。
2.为什么要建造金字塔?
法老神圣不可侵犯,具有绝对权威,全体臣民都要对他恭顺。群臣朝见法老时,必须下跪而且葡匐在他脚下,吻他脚前的尘土。一些贵族曾以吻过法老的脚而自豪,甚至因能和法老说话而激动得晕了过去。
埃及人把自己的住宅只当做临时的旅馆,而把坟墓才作为永久的住宅。也许没有一个国度,像古代埃及这样保持着对死亡的激情。法老们利用自己的权力,从继位之初,便开始为自己建造巨大的坟墓,并且在死后被制作为木乃伊,等待肉体与灵魂在木乃伊中的结合、重生。
法老手握权杖代表王权的威严
3.建造金字塔具备的条件分析归纳
方法:阅读、
讲解
经济:奴隶制经济的发展
政治:专制集权的确立和国家的统一
文化:陵墓文化("马斯塔巴" )
4.金字塔形状演化
阶梯状金字塔
马斯塔巴
角锥体金字塔
二、解读金字塔
1. 远眺:时间长、分布广 (悠久)
吉萨
埃及金字塔群分布图
吉萨大金字塔,即胡夫金字塔竣工于大约公元前2700年,距今4000多年。
吉萨三大金字塔
方法:指导阅读,提供图片,
分组讨论,总结归纳
1.远眺:规模大、建筑高(雄伟)
数千年以来(1889艾菲尔铁塔建成前)胡夫金字塔一直是地球上最高的建筑物。原高146.59米,相当于40层楼,四周230米,由于几千年的风化剥蚀,目前高为138米,底边各长220米。
材料用量巨大,据估测动用了230万块石材,整体重达650万吨。单块巨石重50吨。这些材料,足够建造35座纽约帝国大厦,并且还会有所富余。
胡夫金字塔
2.近观:结构、功能(神秘)
隐秘的洞口,复杂的内部结构
塔内通道
3.静思:建筑精密、坚实稳固(科学)
如胡夫金字塔竣工于大约公元前2700年,距今4000多年。不变形,不垮塌。
严密的石缝
壮观匀称稳固
准确的东南西北方位,精确的等腰三角形,
3.静思:合理选址、复杂的墓室结构(科学)
人字型墓室屋顶设计,分散压力。
墓室功能分工明确合理。
选址科学。金字塔都建在靠近尼罗河的高地上,这主要是为了运输建筑材料的方便,同时也可避免洪水的侵袭。
3.静思:结构复杂、浮雕精美(艺术)
金字塔浮雕
狮身代表力量与权力,人面代表着智慧。
狮身人面像
4、透视:地位与作用
时间笑看万物,金字塔却笑看时间。
-----古老的阿拉伯有一句谚语
选址与方向之谜:
1.金字塔为何大多位于尼罗河西岸?
2.狮身人面像为何朝东方?
对于自己的秘密,金字塔始终沉默不语。至今,我们尚未找到有关金字塔建造的任何详细记载?
法建筑师称:由内向外建造?
如何建造?
运输设计建造之谜:
1.这些来自南方阿斯旺的巨石是如何运输的
2.它们是如何抬升到如此高度的 3.巨大的基座是如何求得水平的 4.不用任何粘合物,石块间是如何紧密缝合的
例:金字塔之谜
金字塔未解之谜
建造之谜
法老诅咒之谜
金字塔能之谜
金字塔稳定之谜
数据之谜
金字塔未解之谜
狮身人面像之谜
形状之谜
课文涉及
【探究内容】
赞美你,啊拉,向着你惊人的上升!
你上升,照耀,令诸天向一旁滚动。
你是众神之王,万物之主,
我们自你而来,因你而成神圣。
……
赞美你,拉,使生命从昏睡中苏醒!
你上升,照耀,显示你光辉的形象,
千万年过去了,我们不能一一清数,
千万年将到来,你光照万年。
——《亡灵书》选段
金字塔形状之谜
修成尖状(角锥体)跟古埃及人崇拜太阳神有关。因为太阳光一照在尖形物上,人们就感觉到有一种炫目的色彩和光亮,人们就肃然起敬,所以埃及人认为这种形状就是跟太阳有关,就是崇拜太阳的一个象征。
“他(法老)建造起上天的天梯,以便他可由此上到天上”
——金字塔铭文
“天空把自己的光芒伸向你,以便你可以去到天上,犹如拉的眼睛一样 ”
——金字塔铭文
猜测一:百万奴隶血汗的结晶 猜测三:失落文明的遗产 猜测三:地外文明的杰作
猜测四:劳工建造了埃及金字塔
金字塔建造之谜
1.建造者之谜
(主流观点)
金字塔建造之谜
载在平底木筏上的石块在尼罗河泛滥时顺流而下,
抵达目的地后,再经一条石道,把石块放在滚轴上滚到工地去。
埃及人当时是用铜制凿刀在岩石上打眼,然后插进木楔,灌上水,当木楔子被水泡胀时,岩石便被胀裂。
2.采石和运石之谜
杠杆原理
修坡道
金字塔建造之谜
长达1.6公里的外部坡道
传统理论:从外向内
从内向外建造过程示意图(坡道只需400米 )
金字塔内部的回旋上升坡道
新理论:从内向外
传统建造现场模拟图
3.建造方法之谜
金字塔稳定之谜
52度“角”: 52度角是最稳定的角,人们把它称为自然塌落现象的极限角和稳定角.金字塔的锥角正好是5l度50分9秒。
方锥体的“形” :迫使凌厉的风势不得不沿着塔的斜面或梭角缓缓上升,把风的破坏力化解到最小程度。
与磁力线同步运动的“位”:金字塔塔基正好位于磁力线中心,它随着磁力线和地球的运动而运动,地震对它的影响也就不大了。
难解之谜:4500年前的古人怎么知道这些科学知识了呢?
“人最怕时间,时间最怕金字塔”
是谁建造了它?
为谁建造
为什么要建造这么一个半人半兽的巨大雕像?
它有什么特别的含意?
怎样在巨石上雕琢出来的
狮身人面像之谜
狮身人面像
复原的狮身人面像
法老诅咒之谜
“任何盗墓者都将遭到法老的诅咒!”
——图坦卡蒙国王陵墓
“不论是谁骚扰了法老的安宁,死神之翼将在它的头上降临。”
——胡夫金字塔
细菌说:木乃伊体内存在着一种曲霉细菌,感粱者导致呼吸系统发炎,皮肤上出现红斑,最后呼吸困难地死亡。
氡气说:尼罗河谷诸法老陵墓的石灰墙内普遍充满了一种叫做“氡”的有害气体,而医学专家早有定论,氡气可以致癌,这也许正是导致部分考古人员患病甚至死亡的诱因。
核废料说:金字塔是史前外星人的核废料储存所,塔内很很强的辐射
金字塔能之谜
宇宙波说:金字塔内的花岗石能吸收各种字宙波并加以储存,而金字塔外的石灰石则可以防止宁宙波的扩散。金宇塔内所产生的那种超自然力量的能,正是宇宙波作用的结果。
微波说:金字塔的结构是一个较好的微波谐振腔体,微波能量的加热效应可以杀菌,并且使尸体脱水,可以充分发挥微波的作用。
金宇塔内拥有一种超自然力量的能,从而产生许多奇异的现象:动物尸体 进入塔内会迅速脱水,加速“木乃伊化”;把一枚锈迹斑斑的金属币放进金字塔,不久,就会变得金光灿灿;把一杯鲜奶放进金字塔,24小时后取出,仍然鲜美清新;疲惫不堪的人进去后,就会精神焕发,气力倍增……
①自重×l0l5=地球的重量
②塔高×l0亿=地球到太阳的距离1.5亿公里
③塔高平方=塔面三角形面积
④底周长∶塔高=圆围∶半径
⑤底周长x2=赤道的时分度
⑥底周长÷(塔高×2)=圆周率(∏=.3.l4l59)
⑦延长在底面中央的纵平分线,就是地球的子午线,正好把地球的大陆和海洋平分成相等的两半。
数据之谜
是巧合?还是精确的计算?
谢谢!
2008.01.29
于北仑明港中学
长城学
长城学是随着长城研究事业不断深入而初建的一门新兴学科。从长城学的提出,到进行系统的理论研究,说明长城学的社会地位有所提高。
关于长城的一些基本概念尚处于一种模糊状态,其中一个最为突出的问题是,“长城”一词至今仍没有一个准确的概念。也就是说,长城究竟指什么在?这个概念的内涵和外延是什么?它与一般广义的军事防御工程的关系如何?
长城被不断赋予时代内涵
打麻雀牌也被戏称为“修长城”
遗产保护成果:抢救保护文化遗产的首次成功范例
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努力和约50个国家的支持下,对阿布辛拜勒神庙进行的抢救搬迁。这一搬迁工程是人类在建设现代化工程的同时抢救保护文化遗产的首次成功范例。世界各国都有自己独特的文化遗产和自然遗产,但它们不仅仅是属于遗产所在国家和民族的宝贵财富,也是全人类共同的宝贵财富。
一组图片
《2005—2014年“长城保护工程”总体工作方案》
根据国 务院批准的《2005—2014年“长城保护工程”总体工作方案》,中国已正式启动了长城保护工程。
近年来,中国文物维修保护力度不断加大。国家文物局在继续加强对前五批共1271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保护工作的同时,及时组织开展了第六批1080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保护状况调查,制定了保护方案。
与此同时,博物馆的社会服务功能得到提升,各级各类博物馆每年陈列展览数量近1万个,每年观众超过1.5亿人次。
经济建设与文物保护--白帝城
三峡工程完成后,古老的奉节县城将全部淹没于水下,白帝城将成为江中小岛。古奉节县城依斗门至开济门古城墙将迁至白帝山恢复重建。新奉节县城与白帝城间将修一水下通道,白帝城与瞿塘峡北岸要架设空中索道。那自然是另一番景象啦!
山门 托孤堂 依斗门
保护白鹤梁
作为三峡文物景观中唯一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其誉为“保存完好的世界唯一古代水文站”的白鹤梁题刻保护工程,将实施由天津大学承担工程设计,拟建水下博物馆,国宝白鹤梁题刻将会有一个可靠的、令人欣慰的归宿。目前,涪陵的文化部门准备将题刻复制于涪陵区人民广场,让人们终年可瞻其尊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