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历史中考题分类汇编——八年级下册第四单元:民族团结与祖国统一
一、单选题
(2021·广西壮族自治区贵港市)1984年,邓小平在与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会谈时指出:“就香港问题而言,三方面都能接受的只能是‘一国两制’,允许香港继续实行资本主义制度。”这说明( )
A.
“一国两制”是仅就香港问题提出的
B.
“一国两制”吸收了历史上的成功经验
C.
“一国两制”是实事求是的产物
D.
香港的稳定取决于资本主义制度
(2021·辽宁省葫芦岛市)祖国统一是中华民族的共同夙愿。1992年,海协会和海基会达成的“共识”是( )
A.
发展两岸关系、推进和平统一
B.
两岸实现通邮、通航、通商
C.
加强两岸经济交流,互补互利
D.
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
(2021·辽宁省营口市)澳门中联办主任傅自应在第六个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上致辞表示:澳门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不可分离的部分,始终与祖国荣辱相依、休戚与共,在国家安全问题上,只有“一国”之责,没有“两制”之分。“一国两制”伟大构想的提出者是( )
A.
毛泽东
B.
孙中山
C.
邓小平
D.
朱德
(2021·湖南省常德市)“现在时机已经成熟了,应该明确肯定:一九九七年中国将收回香港。就是说,中国要收回的不仅是新界,而且包括香港岛、九龙。”邓小平同志所说的“时机成熟”主要是指( )
A.
中国人民渴望国家统一
B.
一国两制的构想被各方接受
C.
中国综合国力大大增强
D.
中国在政治上完全独立自主
(2021·海南省)国家对少数民族古籍文献的整理工作取得大批成果。2006年,藏族史诗《格萨尔王传》、蒙古族史诗《江格尔》和柯尔克孜族史诗《玛纳斯》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材料表明国家重视少数民族的( )
A.
经济建设
B.
文化传承
C.
科技发展
D.
文旅开发
(2021·湖南省长沙市)1997年6月30日,101岁的胡家芝老太太在南京参加庆香港回归活动时说:“国家不强大,香港哪能回来。国家兴盛,是老百姓的福气啊!”对材料中关于香港回归的主要原因的解读最准确的是( )
A.
“一国两制”的提出
B.
中英双方的共同努力
C.
人民的殷切期盼
D.
中国综合国力的增强
(2021·广西壮族自治区百色市)1992年11月,大陆海峡两岸关系协会与台湾海峡交流基金会的代表在香港会晤,达成了在处理两岸事务性交涉中的重要共识,后称为“九二共识”。这个共识是( )
A.
一国两制,和平统一
B.
两岸加强经济技术交流与合作
C.
反对台独,武力统一
D.
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
(2021·广东省)1951年,中共中央决定把推行民族区域自治和训练少数民族自己的干部,作为党在少数民族中进行的两项中心工作,随即成立了中央民族学院。这一举措体现了中央( )
A.
确保“一五”计划实施
B.
工作重心从经济转向教育
C.
高度重视民族团结工作
D.
推动边疆的兴边富民行动
(2021·黑龙江省)今年是西藏和平解放70周年。我国在少数民族地区实行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是( )
A.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B.
政治协商制度
C.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D.
社会保障制度
(2021·黑龙江省)今年是西藏和平解放70周年。我国在少数民族地区实行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是( )
A.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B.
政治协商制度
C.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D.
“一国两制”
(2021·山西省)下列两幅图呈现出我国交通领域取得的重大成就。它们对国家发展的共同作用是( )
A.
健全交通网,改善民生
B.
有利于维护民族团结
C.
发展高科技,巩固国防
D.
有利于海峡两岸交往
(2021·山东省潍坊市)对联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瑰宝。下列对联中,体现十八大以来重大成就的是( )
A.
火树银花不夜天,五亿人民展欢颜
B.
九二共识促交往,两岸关系谱新篇
C.
两次回归洗国耻,一国两制载史册
D.
伟大复兴中国梦,绿色发展新画卷
(2021·广西壮族自治区贺州市)2005年3月,《反分裂国家法》第五条指出:“坚持一个中国原则,是实现祖国和平统一的基础。……国家和平统一后,台湾可以实行不同于大陆的制度,高度自治……”这反映,我国以国家法强调了实现祖国和平统一的基础是( )
A.
坚持一个中国原则
B.
两岸经济交流与合作
C.
台湾实行高度自治
D.
两岸政治对话的开展
(2021·山东省东营市)青藏铁路给西藏人民带来幸福和安康,被高原人民亲切地称为“吉祥的天路”。它的修建属于( )
A.
第一个五年计划的成就
B.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的成就
C.
西部大开发的成就
D.
精准扶贫的成就
(2021·山东省临沂市)如图所示铁路分两期建成,一期工程于1958年开工建设,1984年5月通车;二期工程于2001年6月29日开工,2006年7月1日全线通车。这条铁路( )
A.
在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建成通车
B.
建成于西部大开发政策实施之前
C.
分期建成,促进了边疆地区发展
D.
是“一带一路”建设重要成果之一
(2021·湖北省宜昌市)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于1997年7月1日和1999年12月20日,分别对香港和澳门恢复行使主权。香港、澳门顺利回归祖国,这一事件表明中华民族的共同夙愿是( )
A.
科技进步
B.
民族团结
C.
巩固国防
D.
祖国统一
(2021·内蒙古自治区通辽市)“双方同意,各国不论社会制度如何,都应根据……和平共处的原则来处理国与国之间的关系……中国方面重申自己的立场:台湾问题是阻碍中美两国关系正常化的关键问题;中?华人民共和国是中国的唯一合法政府……美国政府对这一立场不提出异议。”对材料理解?不正确的是( )
A.
体现了求同存异的精神
B.
推动了中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恢复
C.
美国承认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
D.
台湾问题是影响中美关系的关键问题
(2021·湖北省荆州市)改革开放以后,为解决历史遗留问题,实现祖国统一大业,邓小平集中全党和全国人民的智慧,创造性地提出了( )
A.
“一国两制”的构想
B.
西部大开发的战略
C.
兴办经济特区的主张
D.
国有企业改革的决策
(2021·江苏省南京市)新中国成立后,在实现祖国统一大业进程中取得的成果,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①西藏和平解放
②中国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
③澳门回归祖国
④海峡两岸隔绝状态被打破
A.
①④②③
B.
①④③②
C.
②①③④
D.
④①②③
(2021·四川省达州市)“五十六个星座,五十六枝花,五十六族兄弟姐妹是一家。”我国是由56个民族共同组成的统一多民族国家。为促进少数民族地区共同繁荣发展,国家采取了一系列举措。下列说法有误的是( )
A.
我国建立的第一个省级少数民族自治区是内蒙古自治区
B.
新中国成立后,在少数民族地区实行了民主改革和社会主义改造
C.
改革开放以来,为加强祖国内地与边疆地区的联系,川藏、青藏、新藏公路相继通车
D.
国家实施了旨在推动边疆少数民族地区加快发展的兴边富民行动
(2021·甘肃省天水市)《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各民族自治地方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不可分离的部分。”我国建立的第一个省级少数民族自治区是( )
A.
内蒙古自治区
B.
广西壮族自治区
C.
宁夏回族自治区
D.
西藏自治区
(2021·浙江省丽水市)1947年5月,中国第一个省级自治区——内蒙古自治区诞生。从此,民族区域自治这个解决民族问题的“中国模式”,开始在中华大地普遍实施,展现出强大的生命力。这一制度( )
A.
保障了民族地区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
B.
维护了民族自治地方行使高度自治权
C.
解决了民族地区社会经济发展的差距
D.
形成了民族平等团结共同繁荣的关系
(2021·四川省乐山市)如图是乐山市行政区划简图,①、②地区实行的不同于图中其它地区的基本政治制度是( )
A.
“一国两制”
B.
政治协商制度
C.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D.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二、填空题
(2021·江苏省苏州市)改革开放以后,党和政府形成了“
______
,一国两制”的对台基本方针;1992年海基会和海协会达成了“海峡两岸均坚持
______
原则”的“九二共识”。
三、判断题
(2021·黑龙江省绥化市)周恩来从维护祖国和中华民族根本利益出发,创造性地提出“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
______
(判断对错)
A.?正确?
B.?错误
四、问答题
(2021·甘肃省定西市)中国历史的主流是统一,统一是历史大势,也是新时代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要求。据此回答问题:
元朝结束了唐以后370多年的分裂局面,重新实现了统一,成为我国古代版图最辽阔的朝代。元朝设置的正式管辖台湾和西藏两地的机构分别是什么?
清朝前期是我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巩固发展的重要时期。当时清政府是怎样加强对台湾地区的管辖的?
依据“一国两制”的方针,1997年香港回归,1999年澳门回归。这一方针最重要的前提是什么?
请谈谈你对祖国统一大业问题的看法。
五、材料解析题
(2021·广西壮族自治区贵港市)自古以来,每个政府都十分注重对边疆地区的治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1)材料一清朝根据边疆地区的情况……在地方行政方面,清政府分别采取郡县制、盟旗制、伯克制等。在蒙古族聚居的北京地区,清朝则实行盟旗制度。在新疆地区,清政府主要采取军府制实行统治。在西藏地区实行政教合一制度。从雍正年间开始,清政府就设有驻藏大臣。
--摘编自韩茂莉著《中国历史地理十五讲》
根据材料一,概括清朝边疆政策的特点。
(2)材料二西部地区少数民族聚居比较集中,又地处边疆。……维护民族地区稳定,很重要的—条就是要不断加快这些地区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经济发展了,社会进步了,各民族共同富裕了。
--江泽民《不失时机地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
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为了促进少数民族地区的发展,我国制定了哪一项基本政治制度?你对这项制度有何认识?
(3)材料三美国独立后,在领土扩张的过程中,大批移民从东部迁往西部,这一现象被称为“西进运动”。……随着西进运动的推进,美国西部出现了“小麦王国”“棉花王国”,新兴工厂和城市也拔地而起。但是,在西进运动中,大批印第安人被屠杀或被驱赶到更远的地区。印第安人的被迫迁徙之路,被称为“血泪之路”。
--摘自教育部审定义务教育教科书《世界历史》
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美国哪一部法律促进了西部的开发?请说出这部法律出台的背景。
根据材料二和材料三,请指出中国西部大开发和美国“西进运动”的出发点有何不同?
(2021·山东省烟台市)著名的学者张维为认为:为什么西方老是读不懂中国,从根本上讲,是意识形态的偏见和欧洲中心论的视角,使西方无法理解一个在数千年没有中断的伟大文明基础上形成的现代国家。以下材料均摘编自其文章《中国,一个“文明型国家”的崛起》。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材料一所谓“民族国家”,在西方政治话语中几乎就等于“现代国家”。
18-19世纪期间,民族主义作为一种政治运动在欧洲兴起,“民族国家”亦随之兴起。欧洲最早形成的“民族国家”可以说是法国。
在亚洲,日本通过明治维新,也形成了“民族国家”,加入欧洲列强,并在1894-1895年的甲午战争中击败了作为传统国家的中国。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法国最早形成“民族国家”的原因,并指出日本明治维新的局限。
(2)材料二
1895年甲午战争的惨败,给中国人民带来前所未有的耻辱……中国面临的不是强与弱,而是更严峻的存与亡的问题了。朝野上下发出了“保国、保种”的呼声。严复翻译的《天演论》又进一步道出了“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观点。
梁启超于1902年首先提出了“中华民族”的概念:中华民族是我国境内所有民族从千百年历史演变中形成的、大融合的结果。汉、满、蒙、回、藏等民族融为一家,形成了多元混合的统一大民族。后来孙中山等革命派也接受了梁启超关于“中华民族”的观点。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梁启超提出“中华民族”概念的时代背景,并分析其积极意义。
(3)材料三中国既是古老文明,也建成了现代国家,两有的长处结合在一起,这就是今天的中国。所以我用的是“文明型国家”。“文明型国家”具有超强的历史和文化底蕴,不会跟着别人亦步亦趋,不合照搬西方或者其他任何模式,它会沿着自己特有的轨迹和逻辑继续演变和发展。这种“文明型国家”的政治和经济模式在很多方面过去与别人不一样,现在也与众不同,今后还是自成体系。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战国时期哪一繁荣局面为中国古代文化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并列举两例新中国“与众不同”的民主政治制度。
(2021·吉林省)阅读下列图文材料,回答问题。
(1)材料一:
鸦片战争后签订的条约,打破了以往清帝国的“天朝”体制,开始形成不对等的中外关系,中国逐渐进入条约时代。……这给中国带来诸多严重的灾难。
材料一中“中国逐渐进入条约时代”签订的第一个不平等条约是什么?写出使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深渊的条约名称。
(2)材料二:
新中国奉行的外交政策是什么?材料二中的数据变化反映出在20世纪70年代我国外交取得重大突破,写出一项这一时期我国的外交成就。
(3)材料三:
材料三反映的是我国哪一外交成就?这一成就的取得是哪一伟大构想的成功实践?
回顾中国近、现代外交史,请写出影响国家外交发展的主要因素。
(2021·黑龙江省)“青年是国家的未来,也是世界的未来。”“奋斗是青春最亮丽的底色”。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材料一:他是西汉著名史学家,从小勤奋好学,饱读书籍。他立志继承父亲遗志撰写史书,用十多年的时间写出了不朽的历史巨著。
--摘编自《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
材料一中的“他”是谁?这部不朽的历史巨著是?
(2)材料二:梁启超,广东新会人。自幼聪明好学,有“神童”之誉。11岁中秀才,16岁中举人,18岁入万木草堂,……25岁时,到长沙主讲时务学堂。
--摘编自《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
梁启超与康有为发起的哪一事件,揭开了变法维新运动的序幕?
(3)材料三:在漫漫历史长河中,人类社会青年英雄辈出,中华民族青年英雄辈出。……列宁参加革命活动时只有17岁,邓小平参加旅欧中国少年共产党时是18岁……
--摘自习近平《在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邓小平从维护祖国和中华民族根本利益出发,创造性提出了什么伟大构想?
这一伟大构想成功实现了港澳回归。今年(2021)是澳门回归多少周年?
(2021·湖北省随州市)100年的历史证明: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以不断创新领导中国人民为实现民族独立和国家富强而不懈努力。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中国现时社会的性质,既然是殖民地、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性质,它就决定了中国革命必须分为两个步骤(阶段)。第一步(阶段),改变这个殖民地、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形态使之变成一个独立的民主主义的社会。第二步(阶段),使革命向前发展,建立一个社会主义的社会。
——毛泽东《新民主主义论》(1940年)材料二:
【新道路】
(1)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回答,材料一中的“第一步(阶段)”中国找到了一条怎样的正确道路?使中国变成了“一个独立的民主主义的社会”的标志是什么?改革开放后,中国又开辟了一条怎样的道路?
【新举措】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深刻变革”时,什么政策是中国社会主义改革的创举?中国社会主义改造的实质是什么?“伟大转折”后,中国农村改革的措施是什么?
【新构想】
(3)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回答,“洗雪国耻”实践了哪一伟大构想?请结合相关史实谈谈这一构想对推进祖国统一大业所起的巨大作用。中国能够“洗雪国耻”的最主要原因是什么?
(2021·江苏省无锡市)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1)材料一我们是东海捧出的珍珠一串,琉球是我的群弟,我就是台湾。我胸中还氤氲着郑氏的英魂,精忠的赤血点染了我的家传。母亲,酷炎的夏日要晒死我了,赐我个号令,我还能背水一战。母亲!我要回来,母亲!
——闻一多《七子之歌?台湾》(1925年作)
材料中的“郑氏”是谁?
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造成台湾和祖国母亲分离的原因。
(2)材料二
2021年3月30日,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七次会议经表决,全票通过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附件一香港特别行政区行政长官的产生办法》、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附件二香港特别行政区立法会的产生办法和表决程序》,弥补选举制度漏洞,确保“爱国者治港”,只有把“爱国者治港”切实落到实处,“一国两制”方针才能真正重新出发。
——《人民日报》
“一国两制”的方针是谁创造性地提出的?
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一国两制”方针对推进祖国统一大业所起的巨大作用。
参考答案
1.【答案】C
2.【答案】D
3.【答案】C
4.【答案】C
5.【答案】B
6.【答案】D
7.【答案】D
8.【答案】D
9.【答案】C
10.【答案】C
11.【答案】A
12.【答案】D
13.【答案】A
14.【答案】C
15.【答案】C
16.【答案】D
17.【答案】B
18.【答案】A
19.【答案】A
20.【答案】C
21.【答案】A
22.【答案】A
23.【答案】C
24.【答案】和平统一,一个中国
25.【答案】B
26.【答案】【小题1】在台湾设立澎湖巡检司;在西藏设立宣政院。
【小题2】1684年,清朝设置台湾府,隶属福建省。
【小题3】一个中国。
【小题4】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是全体中华儿女的共同心愿,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是每一个国家的神圣权利。台湾问题是中国内政问题,中国政府有权采取一切行动来维护国家的主权和领土完整,我国采取“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基本方针,台湾会回到祖国的怀抱。
27.【答案】【小题1】特点:因俗而治或尊重生活习俗和宗教信仰;因地制宜或设置不同的行政机构(政策灵活);突出民族特性;维护边疆领土主权,注重领土主权的中央集权特点。
【小题2】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体现了国家充分尊重和保障各少数民族管理本民族内部事务权利的精神。对维护民族团结、巩固祖国统一和促进少数民族地区发展具有重大意义。为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奠定了基础。
【小题3】《宅地法》;美国南北战争初期,北方在军事上屡屡失败,北方的失利引起了人民的强烈不满,要求政府采取措施扭转战局。
【小题4】中国西部大开发的出发点是加快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美国“西进运动”的出发点是扩张领土,维护和满足资产阶级的利益和需要。
28.【答案】【小题1】原因:战争对法国民族意识的激发;资本主义的发展,国内统一市场的形成;民族语言的形成。局限:保留了大量旧制度的残余,军国主义色彩浓厚,导致日本后来走上了军国主义道路。
【小题2】背景:甲午中日战争战败,民族危机深重;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发展,民族资产阶级力量壮大;维新思想的传播。意义:推动了民族意识的觉醒,有利于民族自信心的提升,促进了民族交融和中华民族的形成。
【小题3】局面:百家争鸣。民主政治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29.【答案】【小题1】《南京条约》;《辛丑条约》。
【小题2】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突破: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中日建交、中美建交等。
【小题3】香港回归祖国;一国两制
【小题4】国家综合国力。
30.【答案】【小题1】司马迁;《史记》。
【小题2】公车上书。
【小题3】一国两制。
【小题4】22年。
31.【答案】【小题1】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新中国成立;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小题2】和平赎买,公私合营;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变革;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小题3】“一国两制”;“一国两制”构想的提出,为实现祖国统一大业指明了前景;“一国两制”构想的提出,为香港和澳门回归祖国开辟了途径;香港、澳门回归祖国,标志我国在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道路上迈出了重要的一步。原因:中国综合实力的提高。
32.【答案】【小题1】郑成功。
【小题2】甲午中日战争中国战败,《马关条约》制台湾给日本。
【小题3】邓小平。
【小题4】在“一国两制”方针指引下,香港、澳门顺利回归,使中国人民在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道路上迈出了重要一步。(言之有理即可得分)
第2页,共2页
第1页,共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