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光的折射规律》教学设计
《3.4 探究光的折射规律》
课题 3.4探究光的折射规律 授课人
教
材
分
析
光的折射规律是沪粤版八年级上册第三章第四节 ,是光学知识的重要组成部分。光的折射现象是自然界常见的现象,在生活、生产中有广泛的应用。本节只是对光的折射现象作定性分析,为后面凸透镜成像、神奇的眼睛的学习打下基础,为学生分析光的折射现象提供理论依据。而本节课作为新课程理念下的一节课,内容要求大大降低了,更多的是将注意力放在学生的合作探究、讨论交流、观察思考能力的培养上。让学生觉得物理是有趣、有用的,为以后的可持续发展打下基础。
学情分析
根据教学内容的上下承接,学生刚学完光的反射,对光的现象已有一些简单的认识,为学习本节课内容提供了必要的认知基础,初步具备对实验现象用语言、画图等手段来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学完光的反射后,为学生能按一定目标对实验现象进行观察,并通过收集的证据分析比较得出结论提供了方法基础。
初二年级的学生精力充沛,好奇心强,也是人生观和世界观开始形成时期,开始有了自己的想法,愿意表现自己。这个时期也是学习习惯、学习方法、思维品质形成阶段。因此注意学生非智力因素自信心、兴趣、意志品质的培养。
设计理念
根据新课程理念,体现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力求贴近学生生活,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注重科学探究,以物理知识和技能为载体,让学生经历科学探究过程,学习科学探究的方法,培养学生探究精神,学习描绘光路,学习收集、记录实验证据的方法 ,培养分析论证的能力,运用实验和对比光的反射定律的探究方法学习本节课。
通过体验折射引起的错觉关注学生障碍的生成以及正确观念的确认与引导,使之在实验中养成事实求是的科学态度。通过日常现象的分析,破除迷信热爱科学,进行唯物主义教育。
运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把多媒体技术应用到物理教学中,提高物理教学训练的密度和广度,使教学过程从枯燥到有趣,从抽象到形象 。
总之,以教材提供素材为材料,充分发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多体验、多交流、多动手、多思考,通过自己的聪明才智,以类似科学家研究方式获取知识和应用知识,让学生遵循认知规律,从实践到理论,又从理论到实践,达到掌握知识、提高能力,从而提高课堂效率,是本节课设计的出发点。
教
学
目
标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通过实验了解折射现象及其特点。
(2)了解光在发生折射时,光路的可逆性。
(3)能用光的折射规律分析说明生活中常见的折射现象。
2.过程与方法
(1)经历“光的折射规律”的探究过程,学习科学探究的方法,培养学生探究精神。
(2)体验由折射引起的错觉,在实验中养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初步领略折射现象的美妙,获得对自然现象的热爱、亲近的情感。
重点难点 重点:光的折射规律及其探究过程。
难点:建构光的折射规律的过程;用光的折射规律解释现象
实 验 器 材
大玻璃缸1个,激光笔2只(大功率红光、绿光各一只);可折叠纸板12个;自制量角器12个,鲜奶1盒;光的折射规律演示器12套(带塑料盒、圆形玻璃砖、小型激光笔);橡皮“鱼”1条;铁架台1架,喷雾器一个,鱼叉一个,瞄准镜(自制两个)、铁夹两个。杯子一个(底部粘有红色的东西)、手机支架
教 学 流 程
环 节 教 师 活 动 学 生 活 动 设 计 意 图
引
入
新
课 请一名同学到前面叉“鱼”,
要求先射靶子再射鱼 观察:
同学是否射到了靶子?
是否能叉到“鱼”
想一想:思考没有叉到“鱼”的原因 教学要从学生兴趣切入;要尊重学生的学习基础;再次感受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要关注本节课的学习内容;使学生产生思考,进入新课程的学习。
2.演示实验:用激光笔分别沿着瞄准镜照射靶子和鱼。
板书:
光的折射现象
感受光的折射现象
看:光传播的路径
描述: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传播方向发生改变。
说:说出各部分的名称。
进
行
新
课 实
验
探
究
:
光
的
折
射
规
律 3提出问题:
光的折射与光的反射一样都有相似之处,是否光的折射也遵循某种规律呢?
教师板书
探究光的折射规律
板书:学生的各种猜想
4.提出问题:怎么知道你们的猜想是否正确呢? 思考:
光的折射可能有什么规律?大胆猜想与假设
学生1: 折射光线、入射光线、法线可能在同一平面内。
学生2:折射光线、入射光线在法线的两侧
学生3:折射光线、入射光线、法线可能不在同一平面内
学生4:折射角小于入射角
学生5:光路是可逆的
学生6:光的折射可能与介质有关
......
做:通过实验验证猜想
对比光的反射,思维迁移,提出光的折射规律。
给学生表达思维的机会,在学生相互讨论中张扬个性,在教师因势利导,师生共同讨论的教学情景中创造让学生辩论研究问题的机会。
5.介绍器材
塑料盒(可以装水或其他透明介质)激光笔、
可折叠纸板
6.提出问题:你能否利用手里的器材设计探究三条线的关系
教师巡视指导
7.哪组同学和大家分享你们的设计
教师展示另一种设计
观察:探究器材
倾听:器材的正确使用
用玻璃砖,塑料盒,激光笔、玻璃砖设计探究三条线的关系的实验,
总结规律
学生代表展示实验设计并发言总结三线关系
学生观察分析现象,得出
(1)折射光线、法线和入射光线在同一平面内;(2)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法线的两侧;
介绍器材,有利于学生设计并进行实验的验证。
让学生感受、体验光的折射的过程中,能领悟到光发生折射时也可能具有一定的规律性。
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的主导作用。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用不同的实验设计都得出相同的结论,使结论具有普遍性。
学生通过实验头脑中已有实验图景形成个体认知,让学生感到光不再抽象,使学生既获得了知识,又培养了能力。
8.组织、指导分组实验研究角度及介质的关系
提示:观察现象并及时记录数据
动手实验、分工合作,观察光在不同介质中发生折射时的现象和收集数据,记录在表格中
结论
引导:从不同的角度去进行科学探究。
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及交流合作,共同探索的团队精神。养成科学的探究方法和严谨、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9.组织引导学生汇报、交流探究成果。
组织、倾听、欣赏、质疑并给予及时
操作:再现实验过程
汇报:依据实验现象和收集的数据进行汇报
得出:光从空气斜射入玻璃或其他介质中时,折射光线向法线偏折,折射角小于入射角;光线垂直射向介质表面,传播方向不改变。
新的收获:折射时光路是可逆的。折射角与入射角的变化大小关系。
选取典型实验数据展示。
引导生生交流;教师关注,及时发现问题。
评价理念的渗透:
1.实验中,我们多一些尝试,多一些思考,往往就会有意外的收获。
2.只有实验过程更加严谨、收集的证据更充分,结论才具有普遍性。
应 用 说:解释叉到“鱼”的原因
PPT展示生活中折射现象
12.演示杯中现物体 倾听、理解
观察、思考、
解释现象 让学生领略折射现象的美妙,
体验学习成功的喜悦。
总 结 与
感 悟 13.引导学生回味这节课(评价精彩、有哲理、思维活跃等)
我学到了—
我感悟到--- 引导学生回味、思考、表达,梳理知识脉络,升华情感体验。
作 业 有兴趣的同学回家后动手做一做
“筷子弯折”、
“磁铁瘸腿”
“自制彩虹”等关于光的折射的小实验
学生根据需要和能力选做一些小实验,尊重差异,培养兴趣。 科学探究活动从课堂延伸到课外,培养学生动手动脑习惯。让学生带着物理知识、物理问题走出课堂,融入生活,学会学以致用,真正做到把知识变为技能,反映新课标的思想。
板
书 3.4探究光的折射规律
1.光的折射
光从空气斜射入水(玻璃)时,传播方向会发生偏折,这种现象叫做光的折射现象。
2.光的折射规律
(1)折射光线、法线和入射光线在同一平面内;
(2)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法线的两侧;
(3)光从空气中斜射入水(玻璃)时,折射光线偏向法线(折射角小于入射角)。光从水(玻璃)中斜射入空气时,折射光线偏离法线(折射角大于入射角)。
(4)折射角随入射角的增大而增大。
(5)光垂直入射时光的传播方向不变。
(6)光的折射现象中,光路是可逆的。
3.生活中和自然中的折射现象
池底变浅,海市蜃楼等。
教学反思:
从课堂开始课程就进行一些有趣的实验,引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思考动力。对于理解上的难点,也就是光的折射规律,本课采取了大量的实验让学生从感性认识慢慢升华到理性认识,使得学生在实操、理解的基础上,加深对于光的折射本质的认识。从教学手段上看,是传统教学和现代多媒体的有机结合。本节课设计大量简单有趣的实验,重视物理规律的形成过程,帮助学生建立形象直观的认识,使学生加深对知识理解的同时,又提高教学效果。符合新课标的要求:科学探究活动从课堂延伸到课外,培养学生动手动脑习惯。让学生带着物理知识、物理问题走出课堂,融入生活,学会学以致用,真正做到把知识变为技能。
光的折射规律教学流程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