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课
20世纪以来人类的经济与生活
03
国际金融与人类生活
02
国际贸易与人类生活
01
世界经济的发展
目录
01
世界经济的发展
资本主义的全球扩张
新航路开辟-1900
世界经济发展的线索
瓜分
分化
殊途
一战
十月革命
危机至二战
调整
二战后
世界经济发展的线索
1900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完全建立,内部却发生裂变和调整…
英
德
美
法
工业产值排名
3
2
1
4
殖民地面积排名
1
4
5
2
世界经济的发展——一战前:瓜分
探究1:一战前的世界经济发展有何特点?
20世纪初,垄断资本主义继续发展,资本主义国家政治经济发展的不平衡。
当非洲十分之九的面积已经被占领,全世界已经瓜分完毕的时候,一个垄断占有殖民地、使重新瓜分世界的斗争特别尖锐的时代就不可避免地到来了。
——列宁
垄断资本主义在世界范围内扩张
列强间发展不平衡、矛盾尖锐
列宁认为什么将不可避免的到来?
世界经济的发展——一战后:分化
探究2:一战后世界经济出现了什么变化?
十月革命是世界历史上无产阶级第一次取得胜利的革命,建立了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
“我们计划在一个小农国家里按共产主义原则调整国家的产品和分配。现实说明我们错了”(列宁)
由于新经济政策的实施,到1925年苏联的经济基本恢复到战前1913年的水平。
苏俄探索社会主义道路
列宁说“我们错了”是由于什么?
经济“基本恢复”又是由于什么?
1、十月革命:1917.11
2、战时共产主义政策:1918-1920
3、新经济政策:1921-1928
利用商品、市场关系发展社会主义经济
世界经济的发展——危机:殊途
探究2:一战后世界经济出现了什么变化?
经过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实施国民经济五年计划。到20世纪30年代中期,苏联确立了新的经济体制。
1928~1933年苏联实行第一个五年计划,工业产值在工农业总产值中占的比重,由1928年的48%上升为70.7%。到1937年,苏联工业总产值跃居世界第二。
苏联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开始之年,一场人类历史上从未有过的经济大危机爆发了。
苏联第一个五年计划迅速实现工业化
西方资本主义国家陷入经济危机
“新的经济体制”是指什么?
有什么特点?
1、十月革命:1917.11
2、战时共产主义政策:1918-1920
3、新经济政策:1921-1928
利用商品、市场关系发展社会主义经济
4、斯大林模式:高度集中、指令性的计划经济
第一个五年计划 1928-1933
高度集中、指令性的计划经济
世界经济的发展——危机:殊途
探究2:一战后世界经济出现了什么变化?
经济危机严重打击资本主义经济
美国走上国家干预道路,德国法西斯化
1929-1933的危机期间,企业倒闭,工人被赶出工厂。失业人数在1933年将近1300万,占劳动人口的1/4 。
美国总统胡佛一筹莫展。他虽采取过一些小规模的国家干预行动,但死死抱住“自由放任”政策,而在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这个重大问题上趑趄不前。
经济危机的表现?根本原因?胡佛和罗斯福各采取何种政策?
生产过剩、企业倒闭、工人失业;
根本原因:资本主义制度固有矛盾
自由放任/国家干预
世界经济的发展
1、1900s-1918:垄断资本主义
列强:陷入一战
苏俄:十月革命,探索社会主义
2、1918-1928:垄断资本主义/社会主义
列强:迅速恢复
苏俄:战时共产主义、新经济政策
3、1928-1933:经济危机
美:新政,自由放任→国家干预
苏:第一个五年计划,斯大林体制
德:法西斯化,发动二战
小节
世界经济的发展——战后:调整
?
1950-1973
1974-1982
主要资本主义国家GDP
6%
2.4%
通货膨胀率
3.4%
9.9%
探究3:二战后世界经济经历了哪几个阶段的发展?
什么是“滞胀”?
阶段一:战后恢复
西方:凯恩斯主义(国家干预)
苏联: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
阶段二:70年代滞涨
阶段三:80年代缓慢复苏
苏联:解体
阶段四:90年代“新经济”
国家干预
减少干预
1
2
3
4
滞+胀:低增长、高通胀
世界经济的发展——战后:调整
1.企业私有化
2.控制货币
3.削减公共开支
4.减少政府干预
撒切尔夫人改革
里根改革
1.减少政府开支
2.紧缩通货,削减税收,刺激投资
3.减少对经济干预
西方阵营:
走出滞涨,缓慢复苏
1983年初,美国经济开始复苏,低速持续增长
赫鲁晓夫
苏东阵营:
勃列日涅夫
戈尔巴乔夫
改革陷入困境
探究4:英美改革为何成功?苏联改革为何失败?
英美:减少干预,刺激市场,缓和社会矛盾
苏联:未能根本上突破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斯大林模式);改革发生方向性错误
世界经济的发展——战后:调整
探究5:英美改革的成功有无局限?
局限:不能解决资本主义固有矛盾
资本主义经济无法消除产生经济危机的根源,因而经济危机周期性地爆发。
经济危机的这种周期性使资本主义再生产也表现出周期性,这种周期包括四个阶段:危机、萧条、复苏和高涨。
素养提升
图表为1953-1983年苏联与世界实际GDP平均增长率对比(%)。
赫鲁晓夫、勃列日涅夫在上台后都实施了一系列的经济改革,从图看这些改革对苏联经济建设的作用是( )
①两者的改革在一段时间内收到了一定成效
②从长期而言,都以失败而告终
③都没有解决苏联经济发展的根本问题
④两者的改革导致苏联解体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
D
赫鲁晓夫: 1956—1964
勃列日涅夫:1964—1982
世界经济的发展——改革开放:追赶
过渡时期:1949-1956
1956年底 三大改造
社会主义制度基本建立
十年探索:1956-1966
大跃进、三年困难、调整恢复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
十年停滞:1966-1976
文化大革命
改革开放:1978-
伟大转折 飞速发展
探究6: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经历哪些阶段?
文革
改开
2010年,中国经济总量超过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
十年探索
世界经济的发展
1、1900s-1918:垄断资本主义
列强:陷入一战
苏俄:十月革命,探索社会主义
2、1918-1928:垄断资本主义/社会主义
列强:迅速恢复
苏俄:战时共产主义、新经济政策
3、1928-1933:经济危机
美:新政,自由放任→国家干预
苏:第一个五年计划,斯大林体制
德:法西斯化,发动二战
4、1950s-1960s:战后恢复
西方:凯恩斯主义(国家干预)
苏联: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
5、1970s:滞胀
6、1980s:缓慢复苏
7、1990s:“新经济”
小节
国际贸易与人类生活
02
国际贸易与人类生活——国际贸易体系
二战前:世界贸易额缓慢增长,1929年-1948年出现负增长和零增长。
二战后:世界贸易总额逐年增长。
二战前:受两次世界大战和经济危机影响,各国采取贸易保护政策。
二战后:1947年关贸总协定(GATTI),削减关税、取消歧视待遇。1995年成立世贸组织(WTO),提倡自由贸易政策。
探究1:二战前/后,世界贸易的变化趋势如何?受何影响?
趋势
影响
两种贸易政策:贸易保护 VS 自由贸易
(2020秋?滨海新区期末)标志着中国对外开放进入一个新的阶段,使中国经济在全球化进程中获得参与制定规则和竞争的有利位置的事件是( )
A.成立亚洲基础投资银行
B.战胜亚洲金融危机
C.签署《全球基础电信协定》
D.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练一练
D
(2020秋?西城区期末)1997年,69个世界贸易组织成员国签署《基础电信协定》,电话、移动数据服务等电信市场相互开放,大大降低了人们的通信成本。这表明( )
A.科技发展推动经济全球化的出现
B.贸易关税的下降改变人们的生活
C.经济全球化拓展到服务贸易领域
D.跨国公司使各国的生产连成一体
C
WTO贸易的范围包括货物、服务、知识产权,“降关税”仅针对货物贸易
国际金融与人类生活
03
确定国际货币制度
(双挂钩一固定)
美元与黄金直接挂钩
1盎司黄金=35美元
其他会员国货币与美元挂钩,同美元保持固定汇率关系
其他会员国货币
建立国际金融机构
世界银行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美元取得等同于黄金的地位 确立了美元的中心地位
短期贷款
稳定汇率
长期贷款
技术援助
布雷顿森林体系 1944-1970s
国际金融与人类生活——战后国际金融货币体系
3.世界银行在1968年的贷款项目为62个,贷款总额为9.5亿美元;1981年贷款项目为266个,贷款总额为124亿美元。出现这一变化是因为
A.新兴独立国家大量增加
B.各国关税税率明显降低
C.美国西欧经济实力下降
D.世界贸易组织大力推动
1、某国爆发金融危机,该国货币贬值一半以上,该国政府不得不向某国际组织申请紧急贷款来稳定货币。
2、某国发生重大地震后重建需要大量的资金,该国政府除了政府拨款外,还可以向哪个组织申请贷款援助。
A
理解检验
问题:结合材料及所学,说明布雷顿森林体系的特点、并概括它解体的背景
特点:实行固定汇率,美元与黄金挂钩、其他货币与美元挂钩(两个挂钩,一个固定)
解体背景:美国经济地位下降,美元购买力下降;日本和欧洲的崛起;西欧等国实行浮动汇率制。
素养提升
材料:二战后确立了以美元为中心的国际货币体系,即布雷顿森林体系。
进入70年代,美国经济实力地位下降,美元购买力也日益下降。一些西方国家要求美元贬值并兑换黄金,美国不予理睬。
于是,德、意、比、荷等国先后实行浮动汇率制。在此情况下,美国于1971年宣布停止美元兑换黄金,布雷顿森林体系瓦解。此后,固定汇率制被浮动汇率制取代。
(1)2009年,中国政府开始推进人民币国际化
(2)2010年,中国成为IMF第三大成员,仅次于美、日
(3)2015年,中国发起成立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
(4)2016年,人民币成为主要的国际储备货币之一
国际金融与人类生活——中国在国际金融中的影响力
探究1:亚投行的成立是否意味着新的“布雷顿森林体系”?
否。布雷顿森林体系是以美元为中心的国家金融货币体系,是美国实现金融霸权的工具。
亚投行为推动新型金融合作、惠及世界各国发展,而非重建世界金融体系。
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
国际货币金融体系
(布雷顿森林体系)
国际贸易体系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IMF
世界银行
WB
关贸总协定
GATT
小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