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课 古代的商业贸易【课件】(26张PPT)--2020-2021学年人教统编版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二经济与社会生活

文档属性

名称 第7课 古代的商业贸易【课件】(26张PPT)--2020-2021学年人教统编版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二经济与社会生活
格式 ppt
文件大小 4.8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1-07-21 07:49:4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7课 古代的商业贸易
【课程标准】了解商业贸易的起源和古代商贸活动与贸易通道;知道货币、信贷、商业契约等在日常生活中的角色。
商业贸易的起源与发展
“神农氏作……日中为市,致天下之民,聚天下之货,交易而退,各得其所。”
——《易经·系辞》
1. 原始社会末期
(一)古代中国的商业发展
(1)时间:原始社会后期。
(2)条件:社会分工、产品剩余及私有制的产生,出现了交换。
知识链接:人类社会三次社会大分工
1、第一次社会大分工
原始社会后期,畜牧业与农业分离;
这次大分工,有力推动了商品交换的发展,也为私有制的产生提供了物质基础。
2、第二次社会大分工
原始社会末期,手工业从农业中分离出来,
这次大分工促进了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和生产规模的扩大,使直接以交换为目的商品生产开始出现,并使商品交换范围进一步扩大,从而加速了私有制的产生和原始社会的瓦解。
3、第三次社会大分工
原始社会瓦解、奴隶制社会形成时出现的一个不从事生产而专门从事商品交换的商人阶级。
商人阶级的出现,缩短了商品买卖的时间,扩大了商品的销路,又一次推动了商品生产和交换的发展。
商朝
西周
春秋战国
秦汉时期
隋唐到两宋
元明清时期
出现了专门从事商品交换的商人;商业贸易遍及商朝统治区域和周边地区,商业主要掌握在官府和贵族手里。
交易活动日益频繁,但商业仍由官府控制。“工商食官”
“工商食官”的格局被突破。出现大批私商。商业都会;货币广泛流通;重农抑商政策。
统一货币、车轨、度量衡,全国范围内的商品流通加强。
强化重农抑商政策。
商品经济不断发展,经济重心逐渐南移;城市坊市分区制度逐步瓦解,商业进一步繁荣。中唐以后,重农抑商政策松动。
随着经济作物种植面积扩大和手工业的发展,农产品和手工业产品的商品化程度不断加深,形成全国范围的商业贸易网络,地域性的商人群体——商帮兴盛。
(一)古代中国的商业发展
从图中你能解读出哪些历史现象?
①存在严格的坊市界限(市处于城中特定位置)
②政府重视对市的管理(市署、常平仓、平准署)
③存在中外商品贸易外来(胡姬、波斯等)
④存在一定的居住(邸店)、金融(柜坊)、饮食与娱乐功能
唐长安城
两者的异同?
同:
都位于城中特定位置;商业区布局基本相同;都有政府管理机构;
都有经营各类商品的商铺;
都有提供客商使用的邸店。
不同:
西市比东市商铺密集;东市常供皇室、宦官采办货物;
西市经营波斯、西域商品店铺众多。
外 郭 城
唐长安城
与唐代长安城相比,宋代汴京城有何特点?
1.突破坊市空间限制(街市、草市);
2.突破时间限制(晓市、夜市)
3.出现娱乐场所 (瓦肆)
4.城市经济功能增强
元、明、清时期
商品化程度不断加深,形成全国范围的商业贸易网络,商帮兴盛。
商帮是中国一种特殊的经济形态,它是以地域为中心,以血缘、乡谊为纽带,以“相亲相助”为宗旨,以会馆、公所为其在异乡的联络、计议之所的一种既“亲密”而又松散的自发形成的商人群体。
晋商与徽商
西汉的商业城市 唐代的商业城市 明清商业城市
古代商业城市发展变化的趋势是什么?影响因素?
趋势:由北方的黄河中下游地区逐渐向南方、向沿海和运河地区发展
因素:经济重心逐渐南移;运河的开通及发展;海外贸易的发展等
中国古代商业的发展趋势:
方面
表现
贸易范围
商业活动场所
商人组织形式
交易内容
商业政策
不断扩大,地区性——全国性
城市到农村;固定(坊市制)到不固定。
官商到私商到区域性商人
土特产品、奢侈品到普通农副产品和手工业品。
重农抑商持续始终
(二)世界其他地区商业贸易的发展概况
1、古代埃及:历史悠久;国家控制商业
2、古代希腊:城邦商业贸易中心(雅典为代表);海外贸易活跃。
——发展商贸的有利条件?商贸的发展如何影响古希腊的发展?
3、古罗马:商贸繁荣;海外航线四通八达。
——古罗马的商贸如何促进罗马的发展
4、拜占庭帝国(东罗马帝国):垄断商路
5、阿拉伯商人:亚非欧中介贸易;活动范围遍及世界主要文明区域
结论:商贸活动各具特色;都促进各自经济、政治文化的发展
(1)汉代:开辟
陆上丝绸之路繁荣
(三)商业贸易之商路—丝绸之路—不同地区的物品交流(国与国、洲与洲)
一、商业贸易的起源与发展
1、丝绸之路——古代贯通亚、欧、北非的重要贸易通道
中国
欧洲、中亚等
丝绸、瓷器、茶叶等
奇珍异宝等
2、发展历程
(三)商业贸易之商路—丝绸之路—不同地区的物品交流(国与国、洲与洲)
一、(宏观)商业贸易的起源与发展
2、发展历程
(2)唐宋:海上丝绸之路繁盛
路线:
东南沿海各港口——南洋各地、波斯湾、阿拉伯海和红海沿岸
商品:
瓷器、纸张、茶叶等
管理机构:市舶司
(三)商业贸易之商路—丝绸之路—不同地区的物品交流(国与国、洲与洲)
一、商业贸易的起源与发展
2、发展历程
(3)明清:朝贡贸易繁盛
地位:中国古代对外贸易的重要方式之一
管理:朝廷对朝贡国家、路线、港口、船只数目、贡品种类均有严格规定。清政府在广州设置公行,统揽对外贸易事务。
1757年,十三行的成立。
朝贡贸易含义:中国政府与海外诸国官方的进贡和回赐关系
原则:厚往薄来
评价:加强中外交流;但不利于正常商品贸易的发展;加重政府财政及人民的负担
(三)商业贸易之商路—丝绸之路—不同地区的物品交流(国与国、洲与洲)
一、商业贸易的起源与发展
重点:十三行
材料:1686年,清政府设立广州十三行。从官府的角度来说,十三行是外商的代表;从外商的角度来说,十三行又是清政府的代表。行商是得到官府承认的唯一合法机构,从行外买进的商品,如果不通过行商此无法外销。因此,“通过行商采购的货物,必须由行商抽取一部分手续费,然后以行商的名义办理出口报关”。在广州作为唯一通商口岸后,粤海关的税收成为皇家的重要财源。康熙六十年(1721年),进入粤海关的船舶附加税为3%,雍正六年(1728年)增加到10%。“咸丰六年(1856年),亚罗船期事起,英军再攻广州,居民愤慨外人频年横暴,不问黑白,烧夷馆,洋行被殃及”,十三行的命运遂告终结。
——摘编自王询等《清代广州通商及其十三行制度》
根据材料与所学知识,概括广州十三行的特点?如何评价十三行?
特点:是政府设置的对外贸易特许商行,垄断对外贸易;代官府管理外商和外贸;是闭关锁国的产物
评价:是政府设置的对外贸易特许商行特定历史条件下推动对外贸易的发展;十三行实质是闭关锁国政策的产物,妨碍了海外市场的开拓,阻碍资本主义萌芽,使中国落后于世界潮流。
(三)古代中国的对外贸易
①商业贸易的发展促进了不同地区、不同国家之间的交流,大大丰富了人们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
②中国通过陆、海两条对外贸易渠道,引进国外的优良马匹、植物新品种、香料、药材和琉璃等。
③中国丝绸一度成为西方财富和身份的象征。中国的瓷器、茶叶流行于亚非欧三洲,丰富了当地人们的生活。
影响:
丝绸之路
朝贡贸易
货币、信贷、商业契约
(一)货币
1、货币产生原因:生产力发展,商业规模扩大
2、在各主要地区的出现:
中国——贝币;
古埃及——铜块与银块;
小亚细亚——金属
3、货币的作用:
货币作为衡量其他商品价值的一般等价物,便利了商品的交换和流通,并成为财富的象征。
货币促使商业的功能由最初的互补余缺向逐利增财转化。
公元前8—前7世纪,小亚细亚出现金属铸币。
探究:学思之窗——拜占庭帝国的金币,指出金币的史料价值,可以用于佐证什么历史现象?
拜占庭帝国的金币属于实物史料,史料价值高,可用于研究魏晋时期中国与拜占庭帝国及西方国家的商贸往来状况。
(二)信贷
1、世界信贷:
(1)前22—前21世纪,两河流域——经营借贷的商人,神庙、宫廷从事放贷
(不同借贷利息不同;存在免息借贷)
(2)前16—前11世纪,古埃及——较完备借贷合约(证人、担保等程序、受法律保护)
(3)前4世纪,古希腊——货币经营(兑换、保管、汇兑)行业,汇票雏形
汇票:出票人签发的,委托付款人在见票时或在指定日期无条件支付确定的金额给收款人或持票人的票据。
2、中国信贷:
(1)《周礼》——借贷纠纷的记载;
(2)春秋——实物借贷普遍,开始出现货币信贷
(3)唐代——存贷款发展到汇兑(飞钱的出现)
(4)宋代——纸币逐渐取代汇兑业务
(5)明朝中后期——钱铺等新式金融机构
(6)清——资本性借贷显著发展,出现本票性质的庄票
重点把握:中国古代的汇兑业务
1、古代最早的汇兑——唐代的飞钱
唐代飞钱
唐代商业颇为发达,当时在首都长安做买卖的外地商人很多,他们出售货物后,如果随身携带大量钱币回去,不但不方便,而且不安全。因此,许多商人都把货款送到自己家乡所在道的驻京进奏院,进奏院为商人开出一张票券,上面写着金额、日期、姓名等,并把这张票券分成两半,半张交给商人,半张寄回商人家乡所在地。商人回去后,凭着半张票券到指定部门兑钱,只要两半票券能够吻合无误,就可以如数领回钱款。票券上的钱好像在飞来飞去,所以人们把此类票券叫做「飞钱」。
飞钱:亦称“便换”、“便钱”。唐宋的汇兑券。属于早期的汇兑业务,相当于汇票,异地兑换的凭证,本身不是货币。
柜坊:专营货币的存放和借贷,最早银行的雏形。
2、明中后期的钱铺
(清前期发行庄票)
钱庄是中国封建社会后期出现的一种金融组织。最初业务主要是货币(银钱)兑换,后渐增加存款、放款和汇兑业务。
庄票:钱庄发行的本票(不记名、不挂失,可代替现金流通)
3、商帮票号
票号亦称“票庄”、“汇票庄”或“汇兑庄”。经营汇兑业务到存放款业务。
票号
汇票
(三)契约——财产转让、借贷、雇佣等领域
1、世界契约:
(1)公元前3000年左右,契约在埃及已广泛使用。凡转让重要财产,都要在地方或中央官署达成书面契约,由书记官登记、备案,以证明财产的所有权。
(2)公元前2600年左右,两河流域的人们已经使用契约。契约除明确规定当事人双方在所从事活动中的责权、利以外,在末尾必须有双方的盖章,以及几位证人的签名。
2、中国契约:
(1)商周时期就出现了契约。
(2)汉朝以后,凡是涉及财产关系及人身关系的事宜,当事人之间几乎都要订立契约。
(3)唐宋以后,契约的应用更加广泛。
①有利于维护契约关系双方的利益;
②有利于促进商品交换活动的有序进行;
③有利于促进社会诚信体系的建设;
④有利于维护社会秩序。
(三)契约——财产转让、借贷、雇佣等领域
3、契约的作用
时空坐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