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第五单元《年、月、日》
第 1 课时 认识年 月 日
教学内容:
教材第44——46页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通过观察日历,使学生认识时间单位年、月、日,知道大月和小月等方面的知识,能记住每个月的天数,能区分大月和小月。
2、过程与方法:
利用收集、观察、统计等方法,认识年、月、日时间单位,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并能正确判断大月、小月。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通过年、月、日的学习,能够从年历中查找、交流一些有纪念意义的日子,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激发学生热爱数学的情感。
教学重点:
认识时间单位年、月、日,掌握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
教学难点:
掌握大月、小月的判断方法,了解2月的特殊性。
教学准备:
课件,年历挂图,学生准备红、蓝两支彩笔。
教学过程:
一、谈话激趣引入
1、谈话交流:
猜谜语:同学们喜欢猜谜语吗?老师这里有一则谜语,请猜猜看是什么?
(出示课件)一物生来真稀奇,身穿三百多件衣。每天把它脱一件,年底剩下一张皮。
学生猜出后出示谜底:日历
请问:同学们知道日历有什么作用吗?(学生交流汇报)
2、揭示课题:
(1)课件出示2014年历
你知道你的生日是几月几日吗?请在年历上找到你的生日,用彩笔圈出来。(学生汇报)
让学生自由发言。
追问:你知道你出生的具体时间吗?
×年×月×日,有的同学还知道×时×分,你知道这些信息里都包含哪些信息吗?(年、月、日、时、分)
(2)、解 题:
这些都是时间单位,我们已经认识了时、分、秒(简单回顾学习),这节课我们来共同探索学习新的时间单位——年、月、日(板书)。
二、自主探索,交流共享
1.组织学生观察、统计。
课件出示2014年年历,学生分组探究,把年历中每个月的天数填入下表:
月份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天数
2、小组交流,汇报。
学生在独立观察、思考、统计的基础上在小组内交流各自的统计结果。
讨论:观察表格中2014年的统计表,你发现了什么?
学生小组讨论,总结
教师总结:一年有12个月,有31天的月份,有30天的月份,2月有28天。
3、认识大月、小月。
(1)教师引导:把上面表格中31天的月份涂上红色,30天的月份涂上绿色。观察表格,你有什么发现?
学生汇报交流。
(2)教师适时归纳:
一年有12个月。31天的月份是大月,30天的月份是小月。
(大月)1月、3月、5月、7月、8月、10月、12月(7个)
(小月)4月、6月、9月、11月(4个)。
2月有28天,既不是大月,也不是小月。
4、记忆大月、小月。
提问:你有办法记住哪几个月是大月,哪几个月是小月吗?
学生进行观察交流总结,教师适时归纳。
7月和8月是连续的两个大月,7月以前的单数月是大月,8月以后的双数月是大月。
(1)拳头记忆法:(出示拳头图)
教师边演示边口头讲解用拳头记忆大月、小月的方法,要求学生边看、边听、边跟着学。
(2)儿歌记忆法:
7个大月心中装,七前单数七后双。
一三五七八十腊,三十一天永不差。
4个小月心中记,四六九月和十一,
不多不少整 30,唯独二月特别记。
5、游戏活动
师生对口令——老师报月份,学生辨别大月和小月。
请起立——老师说出口令:大月出生,小月出生等等,同时点名学生报出月份。
6、试一试,看谁算得准。
提问:2014年全年有多少天?你是怎样算的?
学生小组交流,说说自己的想法,并在练习本上写出过程。
指名交流,汇报。
方法一:将每个月的天数加起来:
31+28+31+30+31+30+31+31+30+31+30+31=365(天)
方法二:将大月的总天数、小月的总天数和2月的天数加起来:
31×7+30×4+28=365(天)
(让学生重点掌握方法二)
小结:2014年全年有365天。
三、知识反馈
1.完成教材第46页“想想做做”第1题。
让学生先交流题中节日的具体日期,再圈出来。
2.完成教材第46页“想想做做”第3、4题。
学生先填空,再集体交流,最后订正答案。
3.完成教材第46页“想想做做”第5题。
让学生观察年历,讨论交流,教师适时引导:元旦是每年的第一天,也就是1月1日,今年的最后一天过完了,下一天就是下一年的元旦。
4.完成教材第46页“想想做做”第2题。
让学生在今年的年历上圈出六一国际儿童节、五一国际劳动节和三八妇女节,并说说分别是星期几。
(引导学生观察2月份的天数,并板书2月有29天)
四、课时总结
通过本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还有哪些疑问?
五、课外作业
查找资料完成教材第46页“想想做做”第6题。
板 书 设 计——
认 识 年 月 日
一年:12个月 大月 31天 1、3、5、7、8、10、12
小月 30天 4、6、9、11
一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