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3点到直线的距离公式 课件(共25张PPT)+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2.3.3点到直线的距离公式 课件(共25张PPT)+教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7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人教A版(2019)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21-08-06 15:19:33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3.3
点到直线的距离公式教学设计
课题
点到直线的距离公式
单元
第二单元
学科
数学
年级
高二
教材分析
“点到直线的距离”是从初中平面几何的定性作图,过渡到了解解析几何的定量计算,“点到直线的距离”的研究,为以后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圆锥曲线的进一步研究打下基础,具有承前启后的作用。
教学
目标与
核心素养
1数学抽象:
用“坐标法”、“向量法”等方法推导点到直线距离公式;
2逻辑推理:
推导点到直线的距离公式;
3数学运算:
推导点到直线的距离公式;
4数学建模:
能应用点到直线距离公式解决有关距离问题;
5直观想象:
掌握点到直线的距离公式,体会“坐标法”和“向量法”的差异;
6数据分析:
能应用点到直线距离公式解决有关距离问题。
重点
点到直线的距离公式。
难点
点到直线的距离公式的推导。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如图所示,渔民们要将船推到海里,请同学们帮助设计一下:在理论上,怎样设计能使这条路最短?
建模
回顾旧知:在初中,“点到直线的距离”定义是什么?
提示:直线外一点到直线的垂线段的长度,就是点到直线的距离.
如图,点A到直线l的距离是AC
思考:
给定平面直角坐标系内一点的坐标和直线的方程,如何求点到直线的距离?
情景引入
学生独立思考,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问题
创设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复习旧知识的基础上引入新课
讲授新课
探究
如图
已知点,直线
l
:Ax
+
By
+
C=0
如何求点P到直线
l
的距离?
由前面,我们知道点P到直线
l
的距离,就是从点P到直线l
的垂线段PQ的长度,其中Q是垂足(见上图),因此,求出垂足Q的坐标,利用两点间的距离公式求出,就可以得到点P到直线
l
的距离.
方法一:(坐标法)利用两点间的距离公式
如图:
设,.

,以及直线l
的斜率为,可得l
的垂线段PQ的斜率为
,因此,垂线段PQ的方程为

.
解方程组

得到直线l与PQ的交点坐标,即垂足Q的坐标为
于是
.
因此,点到直线
l
:Ax
+
By
+
C=0的距离
可以验证,当A=0,或B=0时,上述公式仍然成立.
注意:用该公式时应先将直线方程化为一般式.
思考
上述方法中,我们根据点到直线距离的定义,将点到直线的距离化为两点之间的距离,思路自然但运算量较大.
反思求解过程,你发现引起复杂运算的原因了吗?由此能否给出简化运算的方法?
方法二:用设而不求法推导
在上述方法中,若设垂足Q的坐标为(x,
y),则
.

对于②式,你能给出它的几何意义吗?结合方程组①,能否直接求出,进而求出呢?请你试一试!
提示:
有方程组

将(1)(2)两边平方后相加,得
所以
所以
可以验证,当A=0,或B=0时,上述公式仍然成立.
探究
我们知道,向量是解决距离,角度问题的有力工具.
能否用向量方法求点到直线的距离?
方法三:向量法
如图
点P到直线
l
的距离,就是向量的模.
设M(x,
y)是直线
l
上的任意一点,是与直线
l的方向向量垂直的单位向量,则是在上的投影向量,
.
思考
如何利用直线
l
的方程得到与
l
的方向向量垂直的单位向量
?
设是直线
l
:Ax
+
By
+
C=0上的任意两点,则是直线
l
的方向向量.把
,
两式相减,的
.
由平面向量的数量积运算可知,向量(A,B)与向量垂直.
向量
就是与直线l
的方程向量垂直的一个单位向量.
我们取
,从而
因为点M(x,
y)在直线
l
上,所以
Ax
+
By
+
C=0.所以
Ax
+
By
=-C
.
代入上式,得
.
因此
思考
比较上述方法,第一种方法(即坐标法)从定义出发,把问题转化为求两点间的距离,通过代数运算得到结果,思路自然;第二种方法利“用设而不求法推导”第三种法(即向量法),利用向量投影,通过向量运算求出结果,简化了运算.
除了上述方法,你还有其他推导方法吗?
方法四:用三角形面积公式推导
如图
提示:当A、B
时,分别作平行于x轴,y轴的两条直线,分别交直线
Ax
+
By
+
C=0
于点

总结:
已知一个定点,一条直线
l
:Ax
+By
+
C=0,则定点P到这条直线l的距离为
①分子是P点代入直线方程;
②分母是直线未知数x,
y系数平方和的算术跟;
③运用此公式时要注意直线方程必须是一般式,若给出其他形式,应先化成一般式再用公式;
④当点在直线上时,点到该直线的距离为0,公式仍然适用。
⑤直线方程
Ax
+By
+
C=0中,A=0或B=0公式也成立。但由于直线是特殊直线(与坐标轴垂直),故也可以用数形结合求解.
几种特殊情况:
当点为原点时,
点到x轴的距离
点到y轴的距离
点到与x轴平行的直线y=b()的距离
点到y轴平行的直线x=a()的距离
.
例5
求点P(-1,2)到直线l
:3x=2的距离.
分析:将直线l的方程写成3x-2=0,再用点到直线的距离公式求解.
解:点
P(-1,2)到直线l
:3x-2=0的距离
.
例6
已知△ABC的三个顶点分别是A(1,3),B(3,1),C(-1,0),求△ABC的面积.
分析:由三角形面积公式可知,只要利用距离公式求出边AB的长和边AB上的高即可.
解:
如图
设边AB上的高为h
,则
.
边AB上的高h
就是点C到直线AB的距离.
边AB所在直线l
的方程为

x+y-4=0
点C(-1,0)到直线l:
x+y-4=0
的距离
因此,
.
课堂练习:
求点P(-1,2)到下列直线的距离:
(1)2x+y-10=0;
(2)
x=2;
(3)
y-1=0.
答案:(1)
由公式得
(2)
法1:
把直线方程化成一般式x-2=0
由公式得
法2:∵直线
x=2与y轴平行,
∴由图知
(3)
d=1
做法同(2)
已知点A(a,2)(a>0)到直线l:x-y+3=0的距离为1,则a等于(  )
A. 
B.2-
C.-1
D.+1
答案:C
已知P(1,2),则当点P到直线2ax+y-4=0的距离最大时,a=(
)
1 
B.
C.
D.
分析:根据直线的方程确定直线过定点A(0,4),通过分析当PA与直线垂直时,点P到直线的距离达到最大值,利用斜率直线的关系求解即可.
解:因为直线2ax+y-4=0恒过定点A(0,4)
所以当PA与直线垂直时,点P到直线的距离达到最大值,此时过P,A的直线斜率为-2,
所以直线2ax+y-4=0的斜率为,

.
答案:B
已知原点和点P(4,-1)到直线ax+a2y+6=0的距离相等,求实数a的值.
解:利用点到直线的距离公式得
=,
于是a2-4a-6=±6,且a2+a4≠0,
∴a2-4a=0或a2-4a-12=0,且a2+a4≠0,
∴a=-2或a=4或a=6.
直线l:
y=k(x+2)
上存在两个不同点到原点距离等于1,则k的取值范围是(

A
.
(-2,2)
B.
C.(-1,1)
D.
答案:
D
分析:将问题转化为直线l与圆有两个交点,然后利用圆心到直线的距离小于半径,列式求解即可.
解:
因为直线l:
y=k(x+2)
上存在两个不同点到原点距离等于1
.
故直线l与圆有两个交点,
则圆心(0,0)到直线l的距离
解得
学生课堂练习,然后上台演示自己的答案。
多种方法进行探究,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和发散思维的能力,同时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意识
联系旧知,解决问题,感悟运用坐标法解决几何问题的方法
加深学生对本节的理解与运用,进一步提高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对练习中出现的情况可采取互评、互议的形式,达到及时查漏补缺的效果。
课堂小结
1点到直线的距离公式的推导
2
点到直线的距离公式及几种特殊情况
3
例题
板书
1点到直线的距离公式的推导
方法一:坐标法
方法二:设而不求法
方法三:向量法
方法四:
用三角形面积公式推导
2
点到直线的距离公式及几种特殊情况
3
例题
教学反思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共25张PPT)
2.3.3点到直线的距离公式
人教A版(2019)
选择性必修第一册
新知导入
如图所示,渔民们要将船推到海里,请同学们帮助设计一下:在理论上,怎样设计能使这条路最短?
新知导入
建模
回顾旧知:在初中,“点到直线的距离”定义是什么?
提示:
直线外一点到直线的垂线段的长度,就是点到直线的距离.
如图,点A到直线l的距离是AC.
思考:
给定平面直角坐标系内一点的坐标和直线的方程,如何求点到直线的距离?
新知讲解
探究
如图
已知点,直线
l
:Ax
+
By
+
C=0,如何求点P到直线
l
的距离?
合作探究
方法一:(坐标法)利用两点间的距离公式
如图:
设,.

,直线l
的斜率为,
可得l
的垂线段PQ的斜率为

因此,PQ的方程为:

.
解方程组

即垂足Q的坐标为
于是
合作探究
因此,点到直线
l
:Ax
+
By
+
C=0的距离
可以验证,当A=0,或B=0时,上述公式仍然成立.
合作探究
方法二:用设而不求法推导
在上述方法中,若设垂足Q的坐标为(x,
y),则

对于②式,你能给出它的几何意义吗?
结合方程组①
能否直接求出,进而求出呢?
请你试一试!
合作探究
方法二:用设而不求法推导


提示:
由方程组

将(1)(2)两边平方后相加,得
所以
所以
可以验证,当A=0,或B=0时,公式仍然成立.
合作探究
方法三:向量法
如图,
点P到直线
l
的距离,就是向量的模.
设M(x,
y)是直线
l
上的任意一点,是与直线
l
的方向向量垂直的单位向量,则是在上的投影向量
下面,利用直线
l
的方程得到与
l
的方向向量垂直的单位向量
合作探究
方法三:向量法
设是直线
l
:Ax
+
By
+
C=0上的任意两点,
则是直线
l
的方向向量.
,
两式相减,

.
因为,向量(A,B)与向量垂直.
向量
是与直线l
的方程向量垂直的一个单位向量.

,
从而,
课堂练习
方法三:向量法
因为M(x,
y)在直线
l
上,所以
Ax
+
By
+
C=0,
所以
Ax
+
By
=-C

因此,
合作探究
方法四:用三角形面积公式推导
如图
提示:
当A、B
时,分别作平行于x轴,y轴的两条直线,
分别交直线
Ax
+
By
+
C=0
于点

合作探究
总结:
已知一个定点,一条直线
l
:Ax
+By
+
C=0,则定点P到这条直线
l
的距离为
①分子是P点代入直线方程;
②分母是直线未知数x,
y系数平方和的算术跟;
③运用此公式时要注意直线方程必须是一般式,若给出其他形式,应先化成一般式再用公式;
④当点在直线上时,点到该直线的距离为0,公式仍然适用。
⑤直线方程
Ax
+By
+
C=0中,A=0或B=0公式也成立。但由于直线是特殊直线(与坐标轴垂直),故也可以用数形结合求解.
合作探究
几种特殊情况:
1.
当点为原点时,
2.
点到x轴的距离
3.
点到y轴的距离
4.
点到与x轴平行的直线y=b()的距离
5.
点到y轴平行的直线x=a()的距离
.
合作探究
例5
求点P(-1,2)到直线
l
:3x=2的距离.
分析:
将直线
l
的方程写成3x-2=0,再用点到直线的距离公式求解.
解:

P(-1,2)到直线
l
:3x-2=0的距离
合作探究
例6
已知△ABC的三个顶点分别是A(1,3),B(3,1),C(-1,0),求△ABC的面积.
分析:
由三角形面积公式可知,只要利用距离公式求出边AB的长和边AB上的高即可.
解:
如图,
设边AB上的高为h
,则
边AB上的高h就是点C到直线AB的距离.
边AB所在直线
l
的方程为

x+y-4=0
点C(-1,0)到直线
l:
x+y-4=0
的距离
因此,
课堂练习
1.
求点P(-1,2)到下列直线的距离:
(1)2x+y-10=0;
(2)
x=2;
(3)
y-1=0.
答案:
(1)
由公式得
(2)
法1:
把直线方程化成一般式x-2=0
由公式得
法2:
∵直线
x=2与y轴平行,
∴由图知
(3)
d=1
方法同(2)
课堂练习
2.
已知点A(a,2)(a>0)到直线
l:x-y+3=0的距离为1,则a等于(  )
A. 
B.2- 
C.
-1
D.
+1
3.
已知P(1,2),则当点P到直线2ax+y-4=0的距离最大时,a=(
)
1 
B.
C.
D.
解:因为直线2ax+y-4=0恒过定点A(0,4)
所以当PA与直线垂直时,点P到直线的距离达到最大值,此时过P,A的直线斜率为-2,
所以直线2ax+y-4=0的斜率为

.
C
B
课堂练习
4.
已知原点和点P(4,-1)到直线ax+a2y+6=0的距离相等,求实数a的值.
解:
利用点到直线的距离公式得
于是

-12=0


所以
所以2或4或6
课堂总结
5.
直线l:
y=k(x+2)
上存在两个不同点到原点距离等于1,则k的取值范围是(

A
.
(-2,2)
B.
C.(-1,1)
D.
分析:将问题转化为直线l与圆有两个交点,然后利用圆心到直线的距离小于半径,列式求解即可.

因为直线
l:
y=k(x+2)
上存在两个不同点到原点距离等于1
.
故直线l与圆有两个交点,
则圆心(0,0)到直线l的距离
解得
D
课堂总结
1
点到直线的距离公式的推导
2
点到直线的距离公式及几种特殊情况
3
例题
板书设计
1
点到直线的距离公式的推导
方法一:坐标法
方法二:设而不求法
方法三:向量法
方法四:用三角形面积公式推导
2
点到直线的距离公式及几种特殊情况
3
例题
作业布置
课本79页习题2.3
5,
6
https://www.21cnjy.com/help/help_extract.ph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