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九上 1.2保卫黄河 课件(34张)+音频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九上 1.2保卫黄河 课件(34张)+音频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2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音乐
更新时间 2021-07-20 14:23:43

文档简介

(共34张PPT)
黄河大合唱第七乐章《保卫黄河》
1.作者简介
2.初听音乐
3.分段听赏
4.课堂小结
介绍人民音乐家——冼星海主要作品
1935年至1938年间,创作了
《救国军歌》《只怕不抵抗》《游击军歌》《路是我们开》《茫茫的西伯利亚》《祖国的孩子们》《到敌人后方去》《在太行山上》《生产大合唱》等。于1939年所作的《黄河大合唱》是最广为人知的作品。
作品背景分析
1931年,日本发动了“九一八”事变,开始了蓄谋已久的侵略中国的战争,全国上下立刻掀起了轰轰烈烈的抗日浪潮。
在这硝烟弥漫的抗日战场上,有人拿起了刀枪,与敌人展开顽强的斗争。而诗人光未然则用自己手中的笔,创作了这段催人奋进的诗词,鼓舞着全国人民奋起抗日,保家卫国。作曲家冼星海也像我们一样心潮澎湃,思绪万千,他激动的对光未然说:“交给我吧,我有把握把它写好”。星海拿到歌词后,在延安一座简陋的土窑里,拖着生病的身体,创作了这首经典歌曲《保卫黄河》,这也是他所创作的大型音乐作品《黄河大合唱》中的第七乐章。
作品背景分析
《黄河大合唱》写成于抗日战争时期,1938年秋冬,作者随抗日部队行军至大西北的黄河岸边。中国雄奇的山川,战士们英勇的身姿激发了作者的创作灵感,时代的呼唤促使他怀着高涨的爱国热情谱写了一篇大型朗诵诗《黄河吟》,后来被改写成《黄河大合唱》的歌词。作品由八个乐章组成,它以丰富的艺术形象,壮阔的历史场景和磅礴的气势,表现出黄河儿女的英雄气概。
创作背景
冼星海回国痛感民族危亡的深重,深知民众的苦痛。在民族危亡的严重关头,他站在民族斗争的前面。他确信中国共产党才是中华民族的中流砥柱,他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为了民族解放,“为抗战发出怒吼”,他纵笔谱写歌曲。1939年他去看望病床上的青年诗人光未然,听其朗诵《黄河吟》听其讲述黄河呼啸奔腾的壮丽景象遂荡其共鸣,乐思如潮。创作一星期,半月之内又完成了该作品八个乐章及伴奏音乐的全部乐谱。写就了这一时代的中华民族的音乐史诗。
作品分析
《黄河大合唱》是冼星海最重要的和影响最大的一部代表作。作于1939年3月,并于1941年在苏联重新整理加工。这部作品由诗人光未然作词,以黄河为背景,热情歌颂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的光荣历史和中国人民坚强不屈的斗争精神,痛诉侵略者的残暴和人民遭受的深重灾难,广阔地展现了抗日战争的壮丽图景,并向全中国全世界发出了民族解放的战斗警号,从而塑造起中华民族巨人般的英雄形象。
黄河大合唱
共八个乐章:
一、《黄河船夫曲》(混声合唱)
二、《黄河颂》(男高音或男中音独唱)
三、《黄河之水天上来》(配乐诗朗诵,三弦伴奏)
四、《黄水谣》(女生二部合唱,原稿为齐唱)
五、《河边对口曲》(男生二重唱及混声合唱,原稿为男生对唱)
六、《黄河怨》(女高音独唱)
七、《保卫黄河》
(轮唱)
八、《怒吼吧!黄河》(混声合唱)
简介声乐演唱类型
(1)独唱:一个人演唱。
(2)齐唱:在同一个旋律下
,用不变换声部的唱法
,从开头唱到尾

(3)重唱:指两个以上的演唱者,按自己所分任的声部演唱同一乐曲

(4)合唱:指由女声(或童声)与男声混合组织的合唱。
衬词:音乐术语,衬词即“语气词”。
 
衬词的应用,不但可以突出歌曲的民
族风格和地方特色,同时对渲染歌曲气
氛,活跃歌者情绪,加强歌唱语气,烘
托歌声旋律等方面,都起着十分重要的
作用。
关于黄河,你还知道哪些知识?
黄河是我国的第二大河,全长5464公里,发源于青海的巴颜喀拉山脉,流经青海、四川、甘肃、宁夏、内蒙古
、山西、陕西、河南、山东共九个省区,最后由山东注入渤海。千折百弯的黄河,像一条巨龙,成为古老中国的象征,在这里有水草丰美的天然牧场,有一望无垠的肥土沃壤,有粗旷雄浑的黄土高原,有历史悠久的文明古都。因此,人们往往把黄河比喻为中华文明的摇篮,亲切的称它为——母亲河。
分段听赏
齐唱

二部轮唱、
三部轮唱、
齐唱。
演唱形式
歌曲是什么演唱形式?表达怎样的心情?
欣赏第一段
第一段的演唱形式:
所表达的心情:
全国人民齐心协力,共同抗日
齐唱:齐唱是多人一起演唱同一段旋律
歌曲的演唱形式与第一段有什么不同?
有几个声部演唱?
欣赏第二段






式:
二部轮唱:是有两个声部分不同的先后顺序演唱同一段旋律的轮唱形式。
二轮唱《保卫黄河》
强调重拍
同学们,刚才我们的演唱的声音效果像什么?
表达的音乐形象:
此起彼伏的海浪
让我们感受到此起彼伏的抗日浪潮。
欣赏第三段
这段音乐采用了
什么演唱形式?






式:
三部轮唱
作曲家运用三部轮唱,他想要表达什么样的心情?
随着人们不断的加入,声音不断的加强,表现抗日的力量从小变大,由弱到强

欣赏第四段
歌曲是什么演唱形式?
跟第一段的齐唱有什么不同?







式:


力度加强,速度加快,音调升高
分段
演唱形式
音乐形象
第一段
齐唱
同心协力的抗日队伍
第二段
二部轮唱
抗日浪潮此起彼伏
第三段
三部轮唱
抗日队伍不断壮大
第四段
齐唱
全国人民万众一心共同抗日
听赏小结
作品体裁:

度:

度:
旋律特点:
进行曲
中速稍快

节奏鲜明有力,音乐情绪高亢激越,振奋人心。
作品的影响
《黄河大合唱》,在抗战烽火的洗礼下,迅速成长为中华儿女爱国救亡的号角;与此同时,以其所负载的精神力量和民族个性,在海外华人及世界反法西斯战线中得到了广泛的认同。而到了和平年代,它犹如一位战功累累的元勋,继续驰骋在国内外乐坛,成为中华民族傲人的艺术财富。
渐强记号
这个渐强记号,更加形象的表现出歌曲的情绪变化,展现了我们国家抗日力量的不断壮大以及全国人民打败日本鬼子的必胜决心。




黄河是中华民族的象征,是我们的母亲河,
她养育了世世代代的中国人民。过去的人们用自己的鲜血保卫着我们的母亲河,现在在座的各位同学,我们更应该努力学习,为将来建设我们的祖国而奉献自己的力量,做一名无愧的炎黄子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