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九上 1.1游击队歌 课件(16张)+教案+音视频素材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九上 1.1游击队歌 课件(16张)+教案+音视频素材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7.6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音乐
更新时间 2021-07-20 14:23:01

文档简介





教学目标:
了解《游击队歌》创作的文化背景和历史背景,感受抗日战争时期游击队战士英勇,不畏牺牲的精神。
能用轻快、弹性有力的声音和急吸缓呼的换气方式演唱歌曲《游击队歌》。
教学重难点:
能够用轻快有力的声音背唱《游击队歌》,自如的表达歌曲的意境。
掌握弱起节奏的演唱方法。
教学过程:
请同学们结合历史简单讲述自己眼中的抗日战争。
影片片段欣赏:
师:在抗日战争期间,中国大地上涌现了许多的抗日队伍,有八路、新四军、还有一股武装力量,他们活跃在敌人的后方,给敌人出其不意的打击,同学们知道是哪支队伍吗?
观看《地道战》抗战影片的片段,了解游击战的作战特点。
学唱《游击队歌》
聆听歌曲,整体感受。
师:请同学们仔细聆听,歌曲描绘了游击战士怎样的音乐形象。
生:机智、勇敢、灵敏、顽强的英雄形象。
再次聆听歌曲,分析歌曲,划分结构。
师:同学们再次欣赏歌曲,从音乐角度来分析这首歌曲的创作特点(节奏、风格、旋律等角度探讨)。歌曲的音域、演唱力度在哪里发生了变化,歌曲分成了几个部分,分别反映出游击战士怎样的思想情感。
师小结:《游击队歌》节奏活泼、富于变化,曲调轻快、流畅,充满活力,具有鲜明的进行曲风。
生:音域由低音区到中音区,力度由中弱到中强,分为两个乐段。
师小结:歌曲分为A段(1-8小节)和B段(9-16小节)两个乐段。
歌曲表现了游击战士神出鬼没,深入到敌人后方与敌人进行机智
灵活、英勇、顽强的斗争,生动刻画了游击战士在敌后方艰苦
境中的乐观主义革命精神,深刻地反映了抗日战争时期中国人
反击侵略者的顽强决心。
合作探究,学唱歌曲。
音乐知识:
师:A段采用了什么节奏形式?
生:弱起节奏。
师:歌(乐)曲或歌(乐)曲中的某一段由弱拍或强拍的弱位置开始的,叫做弱起。弱起的小节就叫弱起小节,或称不完全小节。弱起的歌(乐)曲的最后一小节多数也是不完全的。首尾两小节的拍子相
加,为一完全小节,这是歌(乐)曲常用的一种形式。
学生用Bang模唱歌曲做发生练习。(跟伴奏)
填唱歌词。(注意节奏)
再次跟伴奏演唱(注意音准,声音有弹性、咬字要清楚、注意换气自然)
歌曲处理:
A段表现游击战士勇敢机智,灵活善战,力度可弱些,但声音要轻巧、有弹性。
B段表现游击战士英勇顽强、不怕牺牲,有高度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力度稍微强些,带有坚定有力、充满必胜的情绪演唱。
全体学生有情感的跟伴奏演唱《游击队歌》。(演唱情绪:斗志昂扬,不屈顽强)
运用不同的演唱方式演唱歌曲。(分组分句接龙唱、二重唱等)
五、简介作品的创作背景和作者。
作者简介
贺绿汀(1903-1999)湖南邵阳人,是一位伟大的作曲家、音乐教育家。1931年考入上海国立音乐专科学校。早年参加湖南农民运动和广州起义。先后任武昌艺术专科学校教员,明星影片公司音乐科科长、陕甘宁晋绥联防军政治部宣传队音乐教员、延安中央管弦乐团团长、华北文工团团长。
半个世纪以来,贺绿汀共创作了三部大合唱、二十四首合唱、近百首歌曲、六首钢琴曲、六首管弦乐曲、十多部电影音乐以及一些秧歌剧音乐和器乐独奏曲,并著有《贺绿汀音乐论文选集》。代表作品:《牧童短笛》《摇篮曲》《游击队歌》等1999年4月27日在上海逝世。
创作背景
《游击队歌》是贺绿汀在1938年抗战时期创作的一首抗战歌曲。
“八一三”事变爆发后,贺绿汀随上海文化界救亡演剧一队做抗日宣传工作,透过与指战员接触,他对我军游击战法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当时他住在一个冰冷的煤仓里,但是他不畏严寒,在一夜之间连词带曲写下了这首著名的军抗战歌曲——《游击队歌》。歌曲随即在华北各敌后根据地传唱开来,并迅速流传到全国各地。
六、拓展欣赏,情感升华。
师:同学们,《游击队歌》一经问世就受到了人们的喜爱,后又改编为芭蕾舞,被引用到大型音乐舞蹈史诗——《东方红》中。下面,请大家和老师一起来欣赏其中一段舞蹈。
七、课堂小结:
  同学们在演唱《游击队歌》时,个别同学的音准还有待提高,演唱情绪需要加强。岁月的长河流淌着许多难忘的旋律,它们讲述着历史,记载着过去。请同学们回去之后查找一下反映抗日战争的一些小故事和相关的音乐作品,下节课带来和大家一齐分享。(共16张PPT)


2018年4月15日,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安全法》颁布实施以来的第三个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
也许您觉得这部法律很陌生,国家安全,这话题太大了,与咱们普通老百姓的生活,离得太远。
然而,事实上,真的如此吗?
近年来,在日常生活中,危害国家安全的案件层出不穷,比如无意中为国外间谍当向导而泄密、军迷在社交网站晒资料泄密、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朋友圈发涉密信息等。
所以国家安全,和我们每个人的生活,息息相关。
国际国内形势











如何维护国家安全
04
危害国家安全的行为及相关罪名
03
当前国际国内形势
02
何为国家安全?
01


谁来保卫国家安全?
05
何为国家安全?
01
机智、勇敢、灵敏、顽强的英雄形象
分析这首歌曲的创作特点(节奏、风格、旋律)??
01
歌曲的音域、演唱力度在哪里发生了变化?
02
歌曲分成几个部分,分别反映出游击战士怎样的情感?
03
01
02
两段,游击战士神出鬼没,机智、灵活、英勇、顽强地斗争,刻画了游击战士在敌后方艰苦环境中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03
节奏活泼、富于变化,曲调轻快、流畅,充满活力,具有鲜明的进行曲风。
音域由低音区到中音区,力度由中弱到中强。
当前国际国内形势
02
歌(乐)曲或歌(乐)曲中的某一段由弱拍或强拍的弱位置开始的,叫做弱起。弱起的小节就叫弱起小节,或称不完全小节。弱起的歌(乐)曲的最后一小节多数也是不完全的。首尾两小节的拍子相加,为一完全小节,这是歌(乐)曲常用的一种形式。
歌曲处理:
A段表现游击战士勇敢机智,灵活善战,力度可弱些,但声音要轻巧、有弹性。
B段表现游击战士英勇顽强、不怕牺牲,有高度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力度稍微强些,带有坚定有力、充满必胜的情绪演唱。
贺绿汀(1903—1999)
,男,原名贺楷、贺安卿,当代著名音乐家、教育家,湖南邵东东仙槎桥人。1931年考入上海国立音乐专科学校。早年参加湖南农民运动和广州起义。先后任武昌艺术专科学校教员,明星影片公司音乐科科长、陕甘宁晋绥联防军政治部宣传队音乐教员、延安中央管弦乐团团长、华北文工团团长。
半个世纪以来,贺绿汀共创作了三部唱大合唱、二十四首合唱、近百首歌曲、六首钢琴曲、六首管弦乐曲、十多部电影音乐以及一些秧歌剧音乐和器乐独奏曲,并著有《贺绿汀音乐论文选集》。代表作品:《牧童短笛》《摇篮曲》《游击队歌》等1999年4月27日在上海逝世。
创作背景
《游击队歌》是贺绿汀在1938年抗战时期创作的一首抗战歌曲。
“八一三”事变爆发后,贺绿汀随上海文化界救亡演剧一队做抗日宣传工作,透过与指战员接触,他对我军游击战法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当时他住在一个冰冷的煤仓里,但是他不畏严寒,在一夜之间连词带曲写下了这首著名的抗战歌曲——《游击队歌》。歌曲随即在华北各敌后根据地传唱开来,并迅速流传到全国各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