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3张PPT)
列强纷纷在中国土地上
划分势力范围,中国面
临着亡国灭种的危机。
第14课 从中日甲午战争到八国联军侵华
一、中日甲午战争与民族危机的加深
1、甲午战争爆发的原因
日本实行对外扩张,侵华野心蓄谋已久
根本原因:
导火线:
1894年朝鲜东学党起义
2、战争经过
3、战争的结局和影响
⑴、清政府战败,签订《马关条约》
(1)爆发:丰岛海战(1894.7)
(2)决战:黄海战役(1894.9)
甲午战争后,中日双方在日本马关的春帆楼进行谈判签约。
项目 内容 影响和危害
割地
赔款
开埠
其他权利的丧失
《马关条约》
辽东半岛、台湾、澎湖列岛
开放沙市、重庆、
苏州、杭州
军费2亿两
可在通商口岸投资设厂,产品运销内地免收内地税
严重破坏中国领土完整,刺激了列强瓜分中国的野心,掀起瓜分中国狂潮.
大大加重了中国人民的负担;使清政府不得不大举外债,便利了列强通过贷款控制中国的经济命脉。
使侵略势力深入内地
拓展了列强对华资本输出的途径,严重阻碍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使中国社会半殖民半封建的程度大大加深
项目 内容 影响和危害
割地
赔款
开埠
其他权利的丧失
《马关条约》
辽东半岛、台湾、澎湖列岛
开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
军费2亿两
可在通商口岸投资设厂,产品运销内地免收内地税
严重破坏中国领土完整,刺激了列强瓜分中国的野心,掀起瓜分中国狂潮.
大大加重了中国人民的负担;使清政府不得不大举外债,便利了列强通过贷款控制中国的经济命脉。
使侵略势力深入内地
拓展了列强对华资本输出的途径,严重阻碍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使中国社会半殖民半封建的程度大大加深
一、甲午中日战争与民族危机的加深
1、甲午战争爆发的原因
日本实行对外扩张,侵华野心蓄谋已久
根本原因:
导火线:
1894年朝鲜东学党起义
2、战争经过
3、战争的结局和影响
⑴、清政府战败,签订《马关条约》
⑵、中日甲午战争的影响
(1)爆发:丰岛海战(1894.7)
(2)决战:黄海战役(1894.9)
▲试结合史实说明中日甲午战争对中国产生了哪些影响?
(1)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程度大大加深
(2)中华民族陷入极其深重的危机,三国干涉还辽拉开了列强瓜分中国狂潮的序幕
(3)客观上刺激了中华民族的真正觉醒:
A.清政府:
B.台湾军民:
C.农民阶级:
进行军事改革
进行反割台斗争
反洋教斗争发展成为义和团运动
二.八国联军侵华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
1.义和团运动
(1)背景:
①帝国主义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民族危机空前严重
②反洋教斗争迅速发展,山东最为激烈
——根本原因
(2)兴起:
义和拳改名义和团
(3)发展:
(4)失败:
口号:“扶清灭洋”
怎样评价
(1)进步性:
具有爱国性质,反映了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已成为主要矛盾
①对清朝统治者放松警惕
②“灭洋”又表现出盲目排外的落后性
▲如何评价“扶清灭洋”的口号
(2)局限性:
义和团运动形势图
平原
1899.10
1896-1899年
秋义和拳主
要活动地区
朱红灯 起义地区
反洋教斗争宣传画(流传于19世纪末中国民间)
义和团团民
义和团团旗
宁死不屈的义和团团民
八国联军在北京朝阳门外屠杀义和团团民
二.八国联军侵华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
1.义和团运动
2.八国联军侵华战争(1900-1901年)
(1)背景: ①资本主义进入帝国主义阶段,要求瓜分世界;②反洋教斗争与义和团在京津地区发展迅速; ③列强以“救护驻华使馆,并助中国剿匪”为借口组成八国联军,由天津进犯北京。
(2)概况:
八国联军司令西摩尔
八国联军在天津大沽口登陆
光绪帝
把义和团全部剿杀!!
二.八国联军侵华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
1.义和团运动
2.八国联军侵华战争(1900-1901年)
(1)背景: ①资本主义进入帝国主义阶段,要求瓜分世界;②反洋教斗争与义和团在京津地区发展迅速; ③列强以“救护驻华使馆,并助中国剿匪”为借口组成八国联军,由天津进犯北京。
(2)概况:
(3)结果:奕劻与李鸿章被迫代表清政府签订《辛丑条约》 (1901.9)
A.赔4.5亿
B.划使馆界
C.拆炮驻兵
D.严禁反帝
E.设外务部
修订商约
①主要内容:
②危害:
人民更加贫困
列强侵华大本营
完全控制清府,便于镇压反帝
清府成为工具,成为洋人的朝廷
▲试结合《辛丑条约》主要内容分析其对中国造成了什么危害?
便于清政府能按侵略者意旨实行卖国的
外交政策(中央机构完全半殖民地化)
二.八国联军侵华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
1.义和团运动
2.八国联军侵华战争(1900-1901年)
(1)背景:
(2)概况:
(3)结果:奕劻与李鸿章被迫代表清政府签订《辛丑条约》 (1901.9)
(4)影响: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完全形成,清政府完全成为帝国主义统治的工具;中外矛盾合流
知识反馈
1.中日甲午战争爆发的导火线是
A.日本大陆政策的提出 B.朝鲜东学党起义
C.日本纠缠于改革朝鲜案 D.丰岛海战
2. 19世纪对中国危害最为严重的不平等条约是
《南京条约》 B.《北京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
3. 《马关条约》签订的结果不包括
A.清政府完全成为帝国主义统治的工具
B.列强侵略势力深入到中国内地
C.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严重受阻
D.巨额赔款使清政府大借外债
B
C
A
知识反馈
4.“扶清灭洋”口号,反映的中国社会实质问题是
A.清政府与广大人民群众矛盾缓和
B.帝国主义与中华民族的矛盾十分尖锐
C.义和团对清政府和帝国主义认识不清
D.义和团运动发展到成熟阶段
5. 2001年7月13日北京申办2008年奥运会成功,可是
距此一百年前西方列强给中华民族送来了一份令人不
堪忍受的新世纪贺礼是
A.《南京条约》 B.《北京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
B
D
知识反馈
6.义和团运动与太平天国运动的相同点是:①都遭到中
外反动势力的联合镇压 ②都具有笼统的排外色彩 ③都带
有阶级和时代的局限性 ④都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的侵略
气焰
①②④ B. ①②③ C. ①③ D. ①②③④
7. 以下不平等条约,李鸿章参与签订的有:①《南京条
约》 ②《马关条约》 ③《辛丑条约》④《北京条约》
A. ①②③ B. ②③ C. ②③④ D. ①②③④
C
B
“开拓万里之
波涛” ,“布国威
于四方”。
——明治天皇
《御笔信》
发表《军事意
见书》《外
交政略论》的
日本首相山县
有朋
阅读教材P60第一、二段并结合所示图片分析:
中日甲午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是什么?它是由什么事件引起的?
日本
朝鲜
满蒙
中国
台湾
亚洲乃至全世界
1894.7.25
1894.9.15
1895.2.2
1894.9.17
黄海海战
丰岛
平壤
旅顺
威海卫
1894.11
左宝贵
旅顺大屠杀
鸦片战争
后开放的通商
口岸
第二次鸦片
战争后开放的通
商口岸
中日甲午
战争后开放的
通商口岸
近代中国开放的通商口岸
《马关条约》对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危害最大的条款是:
允许日本在华设厂
《马关条约》是
《南京条约》以来最严重的卖国条约第14课 从中日甲午战争到八国联军侵华
【课标要求】
列举1840年至1900年间西方列强的侵华史实(甲午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部分),概述中国军民反抗外来侵略斗争的事迹,体会中华民族英勇不屈的斗争精神。
课前预习案
【知识梳理】
一、中日甲午战争(1894——1895)[来源:21世纪教育网]1.历史背景(1)国际背景:19世纪末,世界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向帝国主义阶段过渡,列强加紧对外侵略扩张。(2)根本原因:日本明治维新后,对外侵略扩张的野心不断膨胀,逐渐形成了侵略 、夺取中国的 和 、占领 、进而征服 的对外扩张政策。(大陆政策)(3)1890年日本经济危机,社会动荡,政局不稳,日本政府希望通过对外战争转移人们视线。(了解)(4)导火线:朝鲜 起义2.经过 (1)时间:从 到 。(2)爆发标志:1894年7月,日军在丰岛海面偷袭清军运兵船(3)第一阶段:1894年7月—9月 平壤战役、黄海战役第二阶段:1894年10月—1895年4月(了解)辽东战役(旅顺大屠杀)、威海战役(北洋舰队全军覆没)3.结果:1895年,清朝战败,被迫签订了《 》内容危害割地:中国主权和领土主权完整遭到进一步破坏继《________》之后危害最为严重的不平等条约。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21世纪教育网[来源:21世纪教育网]赔款:21世纪教育网21世纪教育网21世纪教育网加重人民负担,国家财政不堪重负,不得不举借外债21世纪教育网21世纪教育网21世纪教育网开埠:列强侵略势力深入中国内地设厂:严重阻碍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4.影响(对中国社会)(1)政治:①民族危机加深。日本的“胜利”极大地刺激了西方列强, 以“三国干涉还辽” 为开端帝国主义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严重破坏中国主权。②宣告了洋务运动的破产,清政府开始____改革。③促使中华民族的觉醒,各阶层掀起救亡图存的斗争。(经济和思想影响为补充内容)(2)经济:19世纪末,随着帝国主义侵略的加剧,中国封建经济进一步解体,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初步发展,为民族资产阶级登上政治舞台奠定了基础。(3)思想:先进的中国人逐渐认识到单纯学习西方先进科学技术不能挽救中国,应该学习西方政治制度。二、八国联军侵华战争(1900年)1.原因(1)根本原因:列强企图瓜分中国,变中国为殖民地。(2)直接原因:19世纪末,义和团反帝爱国运动兴起。2.主要目标:镇压中国人民革命。3.概况:(1)1900至1901年,进军路线从天津向北京进犯,攻陷北京,实行分区占领,烧杀抢掠。(2)义和团的抵抗①根本原因:19世纪末,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民族危机严重。②口号:__________③抗争:顽强阻击八国联军,并猛攻北京东交民巷使馆和西什库教堂。④性质:农民反帝爱国运动。⑤意义:粉碎了帝国主义列强瓜分中国的狂妄计划体现了中国人民_______的英勇斗争精神,一定程度上推动了 的改革运动。提示:义和团运动具有反帝爱国的正义性,但不具有历史进步性。义和团运动反对帝国主义侵略,维护国家和民族独立,具有鲜明的爱国性和正义性;但其盲目排外,排斥包括先进生产力在内的西方文明,带有浓厚的愚昧落后色彩。4.结果:1901年9月,八国联军胁迫清政府签订《___________》。主要内容有①赔款:②设使馆区:③驻兵:拆毁北京至大沽的炮台,准许各国派兵驻守北京至山海关沿线要地;④镇压反帝斗争:惩办“_________”, (惩办义和团运动中参加反帝斗争的官吏),永远禁止中国人民成立或加入反帝性质的组织;⑤改外交机构:改总理衙门为外务部,位居六部之上。5.影响《辛丑条约》是帝国主义强加给中国的有一个不平等条约。______加重人民负担,使中国税收受到列强控制。在北京设立的_______成为列强侵华的大本营。清政府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标志着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完全确立。 学思结合1.为什么《马关条约》是继《南京条约》以来最严重的不平等条约?2.请结合史实加以说明面对民族危机各阶层掀起的救亡图存斗争。
【预习检测】
1有人曾对中国近代史上的一场战争发出这样的感慨:“从前我国还只是被西方大国打败过,现在竟被东方的小国打败了,而且失败得那样惨,条约又订得那样苛刻,这是多么大的耻辱!”这场战争是A鸦片战争 B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C中日甲午战争 D第二次鸦片战争
2近年来大陆居民赴台湾旅游的非常多,欣赏宝岛俊俏瑰丽的阿里山、风光优美的日月潭……可这一美丽的宝岛在中国近代史上曾被侵略者长期占领过,它与下列哪一条约有关
A《南京条约》 B《北京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
3义和团运动是继太平天国运动之后农民阶级领导的救亡运动,下列主张中突出体现了农民阶级落后性的是
A扶清灭洋 B兵法易,助学拳,要摈鬼子不费难
C神拳助,义和团,只因鬼子闹中原 D 挑铁路,把线砍,旋再毁坏大轮船
4“日本臣民可在中国通商口岸城邑,任便从事各项故意制造。”这项规定应出自下列哪一条约
A《南京条约》 B《北京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
【深化拓展】
1.近代列强的几次侵华战争的比较。见非常学案43页。
2.近代前期资本主义列强的侵华方式
(1)发动侵华战争:
(2)签订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天津条约》《北京条约》《马关条约》《辛丑条约》等。
(3)侵犯中国主权:如开辟租界、控制关税、破坏司法权(领事裁判权、片面最惠国待遇)、强占租界地、划分势力范围等。
(4)干涉中国内政、操纵中国政权:如控制清政府、操纵北洋军阀政府、等。
(5)割占中国领土:主要有英国、俄国、日本割占了中国的香港、东北、西北、台湾、山东等地区的大片领土。
(6)镇压中国人民的革命:如帮助镇压太平天国运动、镇压义和团运动、破坏辛亥革命、阻挠北伐战争等。
(7)经济侵略:如勒索赔款、倾销商品、掠夺原料、输出资本以及掠夺土地、劳动力、资源等。
(8)精神文化侵略:如传教、办学校等。
3.近代前期列强侵华的阶段特征、成因和影响
(1)19世纪40年代——60年代——打开中国门户和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开始
①成因:第一次工业革命的进行和自由资本主义的发展是根本原因。
②方式:以商品输出取代直接抢掠,以发动战争打开中国市场为主要手段。
③国家:英法美俄
④影响:政治上,中国主权沦丧,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经济上,中国被卷入资本主义市场体系,自然经济逐渐解体,中国开始了近代化进程;思想上,向西方学习的新思想萌发。
(2)19世纪末——20世纪初——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和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最终形成
①背景:第二次工业革命,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向帝国主义阶段过渡。
②方式:政治上掀起瓜分狂潮到实行“以华制华”;经济上由商品输出为主到资本输出为主;文化上的侵略也日益加强。
③国家:除英法美外,后起的德日意等也加入,特别是日本。
④影响:政治上,中国民族危机加深,推动了民主革命运动的高涨,经济上,西方商品输出和资本输出严重摧毁了中国的民族经济,自然经济进一步瓦解,进一步沦为资本主义经济的附庸;思想上,维新思潮和民主共和思想对封建思想形成巨大的冲击,新文化运动更是动摇了封建思想的正统地位;外交上,反动政府成为列侵华的工具,中外反动势力勾结。
课堂探究案
《南京条约》《马关条约》《辛丑条约》是近代历史上列强强迫清政府签订的严重不平等条约。
请回答 (1)结合上述不平等条约相关情况完成下表:
条约名称 签约时间 签约背景 与签者
《南京条约》 鸦片战争
《马关条约》 日本
《辛丑条约》 1901
(2)《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中,最能反映出当时西方列强侵华特点和要求的是那两条规定?
(3)帝国主义时代列强侵华有两大特点——瓜分世界与资本输出。《马关条约》中,哪两条规定分别体现了上述两个特点?指出这两条规定对中国的严重危害。
(4)有人认为:“《辛丑条约》的签订,一定意义上讲是列强鉴于中国人民反抗使得瓜分企图破产的事实,对侵华政策的调整。”你认为这一说法有道理吗?说明理由。
课后延伸案
1.(2008海南历史)19世纪30年代,一位来华传教士撰文说:如果不透彻了解中国历史,要解决其长期存在的政治和其他问题将是徒劳的;如果这个民族与世隔绝的“秘密”不被发掘出来,那么,“将他们与世界其他民族相分隔的万里长城就不能连根铲除”。上述言论适应了当时西方国家
A.垄断贸易的要求 B.商品输出的要求 C.瓜分殖民地的要求 D.资本输出的要求
3.某年,清政府明令各省督抚放宽民间设置工厂的限制。促成这一政策出台的是
A.《南京条约》 B.《北京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
4.(2008宁夏)《上海县竹枝词》有诗云:“卅年求富更求强,造炮成船法仿洋。海面未收功一战,总归虚牝掷金黄。”与上述内容有关的历史事件是
A.第二次鸦片战争 B.中法马尾海战 C.中日甲午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
5.曾以清光绪帝名义发布的《罪己诏》称:“今兹议约,不侵吾主权,不割吾土地,念列邦之见谅,疾愚暴之无知,事后追思,惭愤交集。”文中的“议约”是指:
A.《南京条约》 B.《北京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
6与以往清政府对外签订的不平等条约相比,《辛丑条约》
A对外支付的赔款最多 B开放的通商口岸最广
C割让的领土面积最大 D对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影响最小
7 1880年,薛福成写道:“中国立约之初,有视若寻常而贻害于无穷者,大要有二:一则曰,一国获利各国均沾也。……一则曰,洋人居中国不归中国官管理也。”在他看来,对近代中国“贻害于无穷”的是 ①开设工厂 ②协定关税 ③片面最惠国待遇 ④领事裁判权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8 据学者研究,甲午战争之前的三百年中,日本翻译中国书籍有129种之多,但是之后的十几年中,日本翻译中国书籍仅有16种,而中国翻译日本书籍却达到了958种,其中多数为政治、法律类书籍。造成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马关条约规定中国必须进口日本图书 B日本为进一步侵略中国制造政治舆论
C日本的文化交流政策由开放转向封闭 D中国知识分子主张通过日本学习西方
第14课学案 参考答案
学思结合
1(1)从割地看:《南京条约》割香港岛给英国;而《马关条约》割台湾、澎湖列岛等大片领土给日本,刺激了列强瓜分中国的野心。
(2)从赔款看,《马关条约》赔款是空前的,清政府为支付巨额赔款,大借外债,列强进一步控制了中国的财政和经济。
(3)从开放的通商口岸看:《马关条约》新开的通商口岸,使帝国主义侵略势力深入到中国内地,最远到达西南。
(4)《马关条约》允许日本在中国通商口岸开设工厂,这是前所未有的,它加剧了帝国主义向中国的资本输出,严重阻碍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5)《南京条约》使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遭到破坏。《马关条约》反映了帝国主义资本输出、瓜分世界的侵略要求,外国资本主义对中国的侵略从此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民族危机进一步加深。
预习检测
C C D C
课堂探究案
(2)五口通商和协定关税
(3)大量割占中国领土,刺激了西方列强瓜分中国的野心,列强在中国划分了势力范围,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允许在华设厂,便利了列强对华资本输出,严重阻碍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4)有道理。以义和团运动为代表的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打击了帝国主义列强的嚣张气焰,使它们认识到瓜分中国不可行,所以,对华政策有所调整。主要表现为“以华治华”,暂时形成共同宰割中国的同盟,并扶植清政府作为统治中国的工具。
课后延伸案
B B C C D A B 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