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课《祖国统一的历史潮流》课件+学案(岳麓版历史必修1)

文档属性

名称 第23课《祖国统一的历史潮流》课件+学案(岳麓版历史必修1)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0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岳麓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2-05-17 21:05:38

文档简介

(共28张PPT)
 
 
岳麓版教材历史必修(I)第23课
祖国统一的历史潮流
一、问题由来——祖国统一问题的形成
问题导学
新中国成立时,祖国还有哪些地区未统一进来?这些问题是如何形成的?
二、破解之道——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
材料解析
材料一:下面是祖国大陆在50-70年代的宣传画,请概括中国共产党在此阶段解决台湾问题的基本态度。
二、破解之道——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
材料解析
材料二:
1.1955年5月,根据毛泽
东的意见,周恩来总理首次
提出:“中国人民愿意在可能
的条件下采取和平的方式解
放台湾。”
2.1961年,毛泽东在接见外宾时明确表示:“我们从来没有放弃和国民党讲和的口号,现在也未放弃。”
3.在中美建交时,毛泽东坚决地说:“任何要修改台湾部分的企图,都会影响明天发表公报的可能性。”
毛泽东和周恩来的几次谈话表明了中国政府的什么态度?
二、破解之道——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
1.九条方针:其原则成为一国两制的基本内容
二、破解之道——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
材料解析
材料三:概念解读——一国两制
在一个中国的前提下,国家的主体实行社会主义制度,台湾、香港和澳门保持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长期不变。两岸统一后,台湾成为特别行政区。拥有行政管理权、立法权、独立的司法权和终审权,有自己的军队,中央政府不派军队、也不派行政人员驻台。通过接触与谈判,以和平方式实现国家统一,是全体中国人的共同心愿。
请概括一国两制的基本内涵。
1.九条方针:其原则成为一国两制的基本内容
2.一国两制:一个国家 两种制度
高度自治 和平谈判
二、破解之道——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
1.九条方针:其原则成为一国两制的基本内容
2.一国两制:一个国家,两种制度,
高度自治,和平谈判
3.宪法保障:1982年宪法
4.方针确立:1984年全国人大六届二次会议
三、成功实践——香港、澳门回归
历史片断——邓小平与香港回归
片断一:我们有条件完成
我们这些人岁数都不小了,都希望中华民族来一个真正的统一。前人没有完成的事业,我们来完成,我们的后人总会怀念我们的。如果不做这件事,后人写历史,总会责备我们的。这是大事,前人没有完成,我们有条件完成。
——邓小平
请思考:这段话体现了小平同志什么愿望?他为什么认为
“我们有条件完成”?
1.香港回归:
(1)条件:
中国国力日益增强,一国两制构想完善
三、成功实践——香港、澳门回归
历史片断——邓小平与香港回归
片断二:“主权”与“治权”
20世纪80年代初,英国向中国提出分拆香港的“主权”及“治权”:主权归中国,英国人保留治权,但仍保持现有的治理模式,即英人治理,也不召回港督。而小平同志坚决地回答说:中国坚持英国对香港没有主权,也没有治权。
请思考:小平同志为什么坚决反对英国政府提出的“主权”换“治权”的主张?
1.香港回归:
(1)条件:中国国力日益增强,一国两制构想完善
三、成功实践——香港、澳门回归
历史片断——邓小平与香港回归
片断三:“钢”与“铁”的对话
1.香港回归:
(1)条件:中国国力日益增强,一国两制构想完善
三、成功实践——香港、澳门回归
历史片断——邓小平与香港回归
片断三:“钢”与“铁”的对话
撒:有关香港的三个条约仍然有效,这些条约虽然写在纸上,但必须遵守,任何手段都不可能消除它存在的事实。
邓:香港是中国的领土,我们一定要收回来的!关于主权问题,中国在这个问题上没有回旋余地。坦率地讲,主权问题不是一个可以讨论的问题。
1.香港回归:
(1)条件:中国国力日益增强,一国两制构想完善
三、成功实践——香港、澳门回归
历史片断——邓小平与香港回归
片断三:“钢”与“铁”的对话
撒:按照《南京条约》及《北京条约》,英国届时将归还新界,但仍享有香港岛及九龙半岛的主权。
邓:1997年中国将收回香港。就是说,中国要收回的不仅是新界,而且包括香港岛、九龙。中国和英国就是在这个前提下来进行谈判,商讨解决香港问题的方式和办法……如果不收回,就意味着中国政府是晚清政府,中国领导人是李鸿章!
1.香港回归:
(1)条件:中国国力日益增强,一国两制构想完善
三、成功实践——香港、澳门回归
历史片断——邓小平与香港回归
片断三:“钢”与“铁”的对话
撒:应该考虑中国宣布收回香港可能带来灾难性的影响。
邓:那我们要勇敢地面对这个灾难。
请思考:“钢”与“铁”碰撞的根本分歧是什么?小平同志坚持的原则和立场是什么?
1.香港回归:
(1)条件:中国国力日益增强,一国两制构想完善
三、成功实践——香港、澳门回归
历史片断——邓小平与香港回归
片断四:世界的目光聚集香港
1.香港回归:
(1)条件:中国国力日益增强,一国两制构想完善
(2)回归时刻:1997年7月1日
在这一天,中央电视台的电视直播传出了水均益这样一段饱含激情的解说词:“彭定康的汽车在港督府内绕了一圈,车轮缓慢,试图表示港督对这里的依依不舍。然而,历史的车轮却滚滚向前,香港的回归已是任何人都无法阻止的现实。”
三、成功实践——香港、澳门回归
历史片断——邓小平与香港回归
片断四:世界的目光聚集香港
1.香港回归:
(1)条件:中国国力日益增强,一国两制构想完善
(2)回归时刻:1997年7月1日
在这一天,香港首届特区行政长官董建华发表了庄严的就职演讲:“香港经历了156年的漫漫长路,终于重新跨进祖国温暖的家门。我们在这里用自己的语言向全世界宣告:香港进入历史的新纪元。”
三、成功实践——香港、澳门回归
历史片断——邓小平与香港回归
片断四:世界的目光聚集香港
1.香港回归:
(1)条件:中国国力日益增强,一国两制构想完善
(2)回归时刻:1997年7月1日
同样这一天,江泽民同志满怀信心地表示:“我们将坚定不移地按照‘一国两制’方针继续推进祖国的和平统一,确保澳门顺利回归,并最终解决台湾问题。”
三、成功实践——香港、澳门回归
1.香港回归:
(1)条件:中国国力日益增强,一国两制构想完善
(2)回归时刻:1997年7月1日
(3)历史意义:
洗刷了中华民族的百年耻辱
翻开了香港历史新的一页
迈出祖国统一的坚实一步
三、成功实践——香港、澳门回归
1.香港回归:
(1)条件:中国国力日益增强,一国两制构想完善
(2)回归时刻:1997年7月1日
(3)历史意义:
洗刷了中华民族的百年耻辱
翻开了香港历史新的一页
迈出祖国统一的坚实一步
历史片断——邓小平与香港回归
片断五:你说那一天你要来
你说那一天你要来,我们翘首在等待,等待那一天的庄严,等待那一天的风采。你说那一天你要来,我们屈指在等待,这是华夏的一方土,百年熬成金一块。送走百年的郁闷,告慰百年的期待,那一天的陶醉和狂欢,你和历史巧安排。你说来你不能来,你的爱深进大海,你说来你不能来,你的故事与春天同在。
三、成功实践——香港、澳门回归
1.香港回归:
(1)条件:中国国力日益增强,一国两制构想完善
(2)回归时刻:1997年7月1日
(3)历史意义:
洗刷了中华民族的百年耻辱
翻开了香港历史新的一页
迈出祖国统一的坚实一步
2.澳门回归:1999.12.20
四、面向未来——两岸关系新的发展
合作学习
地理联系
四、面向未来——两岸关系新的发展
合作学习
先秦 《尚书》称之为“岛夷”
三国 卫温到达夷洲
隋唐 《隋书》称为“流求”
元朝 设澎湖巡检司
明代 划归福建省管理
清 设台湾府,后设台湾省
历史沿革
四、面向未来——两岸关系新的发展
合作学习
  台湾民谣《好过年》
初一早,初二早,初三困到饱,初四接神到。……初九天公生,初十有食实,十一请子婿……十三关老爷生……十五上元明。
民俗风情
四、面向未来——两岸关系新的发展
合作学习
七子之歌 台湾 (1925年) 我们是东海捧出的珍珠一串, 琉球是我的群弟我就是台湾。 我胸中还氲氤着郑氏的英魂, 精忠的赤血点染了我的家传。 母亲,酷炎的夏日要晒死我了; 赐我个号令,我还能背城一战。 母亲!我要回来,母亲!
民族情感
四、面向未来——两岸关系新的发展
合作学习
经济往来
四、面向未来——两岸关系新的发展
合作学习
统一智慧
汪辜会谈 江泽民提出祖国和平统一八项主张
四、面向未来——两岸关系新的发展
合作学习
统一智慧
通过《反分裂国 胡锦涛会见连战、宋楚瑜
家法》
四、面向未来——两岸关系新的发展
合作学习
胡锦涛就新形势下发展两岸关系提出了四点
意见: 第一,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决不动摇;
第二,争取和平统一的努力决不放弃; 第三,贯彻寄希望于台湾人民的方针决不改变;
第四,反对“台独”分裂活动决不妥协。
统一智慧
四、面向未来——两岸关系新的发展
合作学习
 
 
民间交流【考点·课标】
1、“一国两制”理论和实践:简述“一国两制”的理论和实践,认识实现祖国完全统一对中华民族复兴的重大历史意义。
【高考典例】[来源:21世纪教育网]
1.(2010·海南单科23)1987年,台湾民众发起返乡运动,印发《我们已沉默了四十年》的传单30万份。传单写道:“难道我们没有父母 而我们的父母是生是死不得而知.我们只要求:‘生’则让我们回去奉上一杯茶;‘死’则让我们回去献上一炷香。”这一潮流促成了( )
A.两岸隔绝状态的打破 B.“九二共识”的达成
C.“和平统一”口号的提出 D.海峡两岸“三通”的开展
1.A 时间是1987年,两岸隔绝的状态被打破,“九二共识”是在1992年达成,“和平统一”的口号在1979年提出,2009年海峡两岸才真正实现三通。材料中的“让我们回去奉上一杯茶,献上一炷香”体现了台湾民众回大陆,打破两岸隔绝的迫切愿望。
2.(09年上海卷)“几个小时前我还是皇家警察,但我现在是一名堂堂正正的香港警察了。”该警察说这句话的背景是
A.邓小平提出“一国两制”
B.中英签署关于香港问题的《联合声明》
C.《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的颁布
D.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成立
【基础知识梳理】
一、“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
(一)目的:为早日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统一
(二)形成过程:
1、雏形:20世纪______中后期,毛泽东、周恩来提出“_________________”的设想——除______外,台湾一切事物都有蒋介石全权处理,后者还可以派人参加中央政府;
2、基础;______年9月30日,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________发表谈话,具体阐述了和平统一祖国的“____________” ——国家统一后,台湾可作为_____________,享有高度的________,并可保留________,中央政府不干预台湾地方事务;台湾现行________________不变,同外国的____________关系不变等等。这些原则后来称为“一国两制”构想的基本内容;
3、形成:80年代以后,邓小平全面阐述了“一个国家,两种制度”的深刻含义——在____________的前提下,国家的主体实行___________制度,台湾、香港、澳门保持原有的___________制度长期不变,两种制度长期共存,这是实现祖国统一的必经之路;
4、宪法保证:______年12月,全国人大__________会议通过了新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31条规定——国家在必要时得设立_____________。在特别行政区内实行的制度按照具体情况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以法律规定;
5、成为方针:______年,“一国两制”方针在全国人大________会议上通过,正式成为实现祖国统一大业的指导方针。
(二)实践——香港澳门回归祖国
[历史回顾](1)香港问题的由来是怎样的?
①香港岛:1842年《南京条约》中被割占;②九龙司:1860年《北京条约》中被割占;③新界:1898年《中英展拓界址专条》中被租借。
[历史回顾](2)澳门问题的由来
①1553年,葡萄牙殖民者取得在澳门的居住权,开始侵占澳门。②1557年后,葡萄牙殖民者在澳门私自扩展土地、建筑炮台、设立官署,开始了长期占据。
1、香港、澳门回归祖国的条件:
①物质:中国________增强,__________不断提高;
②理论:“___________”构想和各项具体方针政策的完善,为解决香港、澳门问题指明方向;
2、香港回归:
(1)过程:①提出方案:______年9月,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访华,中国正式提出以____________方案收回香港;
②签署声明:______年12月,中英两国政府在北京正式签署了《关于___________的联合声明》——中国将于____________________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英国政府届时将把香港交还中国;
③恢复主权:1997年7月1日零时,中国政府恢复对香港行使主权。同日,《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________》正式生效。
(2)意义:①香港的回归洗刷了中华民族的百年耻辱,翻开了香港历史新的一页,中华民族在祖国统一大业上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②香港的回归为澳门问题的解决提供了成功的范例。
3、澳门回归的过程:
①______年4月,中葡双方在北京正式签署了《关于__________的联合声明》;
②________________,中国政府恢复对澳门行使主权,澳门回到祖国怀抱。
4、香港、澳门回归的历史意义:
(1)对中国:①洗雪百年国耻,提高国际地位;②开创港澳和内地共同发展繁荣的新纪元;③标志着祖国统一大业迈出了重要一步;④证明了一国两制的正确性,为祖国的完全统一提供了成功典范。
(2)对世界:标志着中国人民为世界的和平、发展和进步事业做出了重要贡献,创造了用和平方式解决国与国之间历史问题的成功范例;
(三)、海峡两岸关系的新发展
[历史回顾]台湾问题的由来
台湾问题是中国内战的遗留问题。1949年,国民党政府败逃到台湾。新中国成立后,美帝国主义敌视新中国,在朝鲜战争爆发后,派第七舰队进入台湾海峡,阻止中国人民解放台湾,从而导致两岸长期隔绝、分离。
1.台海“暖流”:
1979年元旦,国防部长徐向前宣布停止炮击金门,实现30年来真正停火。
80年代台湾当局允许台湾居民回内地探亲、观光、投资经商、文化交流等。
1992年“ ”,双方达成“九二共识”,都对一个中国原则给予了肯定。
1995年,江泽民发表《 》重要讲话。
2002年,中国共产党在“十六大”报告中再次强调“ ”,
是两岸统一的最佳方式。
2005年,《 》的制定,为遏止“台独”提供了法律依据。
2.台海“寒流”:21世纪教育网
20世纪90年代,台湾岛内公然出现一股_________势力,企图制造___________或____________
3.中国政府的基本立场和方针:
①1995年,江泽民主席发表《为促进祖国统一大业的完成而继续奋斗》的讲话,就进一步发展两岸关系、推进祖国和平统一进程提出八项主张;
△八项主张核心内容:
△意义:
②2002年,中共十六大关于台湾问题的内容:
③2005年全国人大通过的《反分裂国家法》
【拓展升华】
(一)、统一之源————港、澳、台问题的由来
1.港、澳、台湾问题的产生
香港问题:1840年,中英鸦片战争爆发,1841年1月21日,英国先出兵占领香港岛,1842年的《南京条约》正式割占;1856—1860年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1960年英国按照强加中国清政府的《北京条约》割占了今天香港地区的“九龙半岛”;1898年在帝国主义掀起的瓜分中国的狂潮时,英国乘机提出《拓展香港界址专约》,租借深圳河以南,界线街以北,包括大鹏湾、深圳湾、200岛屿在内,面积超过1000平方公里的“新界”,租期99年。
澳门问题:明朝后期,由于国力衰微,而此时的西方冒险者到了中国东南沿海,1553年葡萄牙殖民者借口需在中国晾晒被海水打湿的货物,得到澳门,1557年通过贿赂明朝官员的方式,在澳门建造房屋并居住。但在后来始终向明清政府纳税,接受中国政府管理。鸦片战争后,利用当时的西方不平等条约,葡萄牙也公然在澳门进行殖民统治了。
台湾问题:1949年蒋介石败退台湾,在美国支持下,继续维持着—个所谓“代表全中国”的反共政治架构。自此,台湾再次陷入与祖国大陆的分离状态之中。1950年,美国发动朝鲜战争,将第七舰队开进台湾海峡。1954年12月,美国又与台湾当局签订了所谓《共同防御条约》,将台湾置于美国的“保护”之下。
2.香港、澳门问题与台湾问题的区别
香港、澳门问题是殖民主义遗留问题;台湾问题则是中国内政问题,台湾回归后除享有港澳高度自治权外,还可以保留军队。
(二)、统一之道————“一国两制”
1.含义:在一个中国的前提下,国家的主体坚持社会主义制度;香港、澳门、台湾作为特别行政区,保持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和生活方式长期不变。一国两制”构想的基本内容:第一,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第二,坚持在一个国家的前提下两种制度都不变的思想。第三,在香港、澳门和台湾设立特别行政区并实行高度自治。
2.意义:“一国两制”构想的提出和实践具有伟大的意义,能很好地解决历史遗留问题,是邓小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完成祖国统一大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指导思想;“一国两制”也是一种和平共处,它是用和平共处原则解决一个国家内部问题的一个好办法;“一国两制”为促进世界的和平与稳定,处理国与国之间历史遗留问题和解决国际争端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
(三)、统一之路————港澳回归,台湾有待解决
1.港、澳为何能够回归?
中国综合实力的强大;“一国两制”制度的保证;大势所趋,民心所向;条约期满等。
2.解决台湾问题的有利与不利因素有哪些?
有利因素:①经过改革开放,中国的综合国力极大增强,国际地位显著提高,这是解决台湾问题的根本保证。
②结束台湾海峡两岸的分裂状态,实现统一,是包括台湾同胞在内的海内外中华儿女的共同心愿,是不可抗拒的历史潮流。
③两岸历史文化传统、语言相同,两岸同胞血浓于水。近年来两岸的经济贸易迅速发展,人员往来及各项交流活动不断扩大,尤其是国民党、亲民党等访问大陆,使台湾人民对大陆的了解逐渐增多。
④“一国两制”方针充分考虑到各方的利益,也得到了联合国和世界绝大多数国家的承认。
⑤香港、澳门问题的顺利解决,为解决台湾问题提供了范例和借鉴。
不利因素:[来源:21世纪教育网]
①近年来,台湾岛内“台独”活动日形嚣张,给两岸关系的发展和国家和平统一投下了阴影。这是解决台湾问题的最大障碍。
②日本、美国等国际反华势力不希望中国统一,仍千方百计插手中国内政,支持台湾当局的“反共拒和”政策,是中国实现和平统一的重要障碍,严重伤害了中国人民的民族感情。
(四)、比较台湾问题与港澳问题的异同
相同:都是国家统一问题。
不同:①台湾问题是内战遗留问题,属于内政问题;港澳问题则是殖民主义遗留问题,是恢复行使主权问题,涉及国际关系。
②回归后的台湾可以保留自己的军队,港澳则派驻中国人民解放军。
关系:最初为解决台湾问题的方针首先运用于港澳问题,而港澳的回归为台湾问题的解决提供了范例,促进了海峡两岸的统一。
【跟踪训练】
1.1979年元旦发表的《告台湾同胞书》中说“在解决统一问题时,尊重台湾各界人士的意见,采取合情合理的政策和方法……”下列对此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A.宣布了和平解决台湾问题的方针 B.台湾可以实行资本主义制度
C.中国政府不干涉台湾的外交事物 D.欢迎台湾各界为统一献策献计
2.英国前首相撒切尔夫人在回忆中英关于香港问题达成协议时说:“对英国来说,这不是也不可能是胜利,因为我们是同一个不愿妥协和实力远占优势的对手的交道。”这段话主要说明
A.中国处理国际关系时坚持不妥协立场
B.中国在国际社会中享有崇高地位的威望
C.英国的霸权地位受到威胁
D.一个国家综合国力越强,在国际关系中的主动权就越大
3.中国恢复对港澳行使主权的谈判迅速取得成功的关系因素是
A.中国综合国力超过英、葡两国 B.“一国两制”构想兼顾各方利益
C.中国外交取得巨大成就 D.英葡两国顺应历史潮流21世纪教育网
4.香港特别行政区与深圳、珠海等经济特区的最大区别是
A.经济发展水平不同 B.与中央的关系不同 21世纪教育网
C.各自权限不同 D.社会制度不同
5.香港和澳门回归祖国给我们提供的历史经验最关键的是
A.港澳的社会制度、生活方式必然发生变化
B.党和政府有能力洗雪清朝遗留下来的民族耻辱
C.要完成祖国统一大业必须遵循实事求是原则
D.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
6.港澳问题与台湾问题在性质上的不同之处是
A.前者是中国内政,后者是历史遗留问题
B.前者是历史遗留问题,后者是中国内政
C.后者允许保留军队 21世纪教育网
D.前者是不平等的国际问题,后者是平等的国内问题
7.台湾问题的产生最主要是由于
A.中国内战遗留问题造成的 B.外国势力干涩中国内政造成的
C.雅尔塔体系划定造成的 D.联合国托管造成的
8.台湾问题至今得不到解决,主要原因是
A.外国势力干涉和台湾分裂势力阻挠 B. 陈水扁上台以后“台独”势力猖獗
C.求和平、求安定、求发展还未成为台湾民众的主流民意 D. 少数国家支持台湾独立
9.继1997年香港回归祖国后,澳门于1999年也回到了祖国的怀抱,这标志着我国在完成统一大业的道路上又迈出了重要的一步。这说明
A.统一是时代的潮流,是历史发展的必然 B.实现祖国统一是香港澳门同胞的心愿
C.解决台湾问题已经成为我国当前的中心任务 D.台湾的回归只是个时间问题
10.“目前,英国驻香港总领事柏圣文(Seephen Bradley)在接受记者专访时说到,让他感受最深的是香港的不变——回归十年,繁荣不改。”香港回归十年,繁荣不改主要得益于( )[来源:21世纪教育网]
A.香港政治经济基础好 B.有利的外部环境
C.“一国两制”的成功运用 D.香港人的勤劳19.2008年3月4日新华社11报道,国家主席胡锦涛看望了参加全国政协十一届一次会议的民革、台盟、台联委员。他指出,海峡两岸“什么问题都可以说,谈判地位平等,议题开放”的前提和基础是 ( )
A.一个民族,两种制度 B.一个中国原则
C.一个政府,两个民族 D.一个民族,两个政府
12、邓小平说:“要实现统一,就要有适当的方式,所以我们建议举行两党会谈,实行第三次合作,而不是中央与地方谈判。双方达成协议后,可以正式宣布。”对这段话理解错误的是:
A、谈判是国共两党的平等会谈 B、统一后国共两党要继续合作
C、台湾不以地方性代表身份参加会谈 D、统一后台湾与中央地位平等
13、学习了“一国两制”后,下面四位同学表达了自己的看法,你认为哪一位同学的观点最符合“一国两制”的理论?[来源:21世纪教育网]
A、王山:一国两制只适用于中国,对其他国家不适用
B、赵明:一国两制会改变中国大陆社会性质
C、一国两制首先要坚持在世界上只有一个中国
D、李力:一国两制就是要改变港澳台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
14、“雨炁天青,万紫千红增特色;凤鸣莺啭,三通两制促和平。”此对联最早可能出现于:
A、50年代末60年代初 B、60年代末70年代初
C、70年代末80年代初 D、80年代末90年代初
15.这20世纪,标志着两岸关系取得历史性突破的事件是[来源:21世纪教育网]
A.“一国两制”构想的提出 B.两岸实现“三通”
C.“汪辜会谈” D.两岸实现停火[来源:21世纪教育网]
第24课 祖国统一的历史潮流 参考答案
【跟踪训练】1---5:CDBDC 6----10:BAAAC 11----15:BDC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