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课 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
★、学习目标:
1、课程标准:了解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认识美苏“冷战”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际关系发展的影响。
【知识目标】:了解“冷战”的形成及其背景,以及与此相关的重要史实,理解两极对峙格局对战后国际关系的影响;
【能力目标】 :通过对二战结束后国际关系格局演变原因的分析,引导学生从这一时期的阶段特征出发,弄清重大事件的内在联系,能够利用课件中的图表及材料,论证文字资料中提出的历史观点。培养学生综合归纳以及全方位观察问题的能力。
【情感目标】:使学生认识到少数大国控制世界、争夺霸权不利于世界的和平与发展,
2:本课重难点:(由理解课标得来)
重点: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表现;
难点:美苏两极对峙格局形成的原因和美苏“冷战”对国际关系的影响;
3:高考大纲: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
4:核心概念:
①、雅尔塔体系: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期,美、苏、英反法西斯盟国在雅尔塔等国际会议上,就战后世界安排(如处理战争遗留问题和战后和平等问题)达成一系列协议, 在此基础上建立的战后国际关系体系称为雅尔塔体系。其实质是美苏两分天下.
②、冷战:以美国为首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对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采取的除武装进攻之外一切手段的敌对行动,包括相互攻击对方的价值观念与社会制度、外交对抗、封锁禁运、军备竞赛、组建军事集团、发动代理人战争等;以遏制共产主义。
【自主预习·知识问题化】
一.“冷战”的兴起背景
1.“冷战”在怎样的背景下兴起?21世纪教育网
2.“冷战”兴起的原因是什么?
二.“冷战”的表现
1. “冷战”的概念及其开始的标志是什么?
2.美国推行马歇尔计划的目的是什么?苏联采取了什么应对措施?
3.北约是在怎样的背景下出现的?美国倡导成立北约的目的是什么?
4.华约在怎样的背景下产生?它的出现有什么重大影响?
21世纪教育网
三、“冷战”对国际关系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四、 “冷战”中的“热战”
1.怎样理解美苏全面“冷战”过程中还要进行局部“热战”?
[来源:21世纪教育网]
2.“热战”对国际关系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预习自测:
1、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形势变化的最大特点是( )
A 美国经济、军事实力独占鳌头 B 苏联成为唯一能抗衡美国的国家
C 欧洲因在战争中受到削弱而萎靡不振 D 国际关系格局演变为美苏两极
2、“二战”期间美苏建立的同盟关系在战后破裂,其主要原因是( )
A.美苏争霸必然导致双方对立 B.反法西斯斗争取得胜利
C.国家利益和意识形态的冲突 D.两极格局间关系的实质是两强争霸
3、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冷战”政策最显著的特点是:
A、帮助欧洲复兴,稳定资本主义 B、支持希腊反动政权,阻止共产党上台
C、组织北约加强与苏联抗争的力量 D、遏制共产主义,稳定资本主义,不诉诸武力
4、杜鲁门曾说过:杜鲁门主义与马歇尔计划是“一个胡桃的两半” 其含义不包括:
A 都是美国冷战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 B 都以经济和军事援助为主要形式
C 其目的都是反苏反共 D 都是为了美国自身利益
5 、“冷战”的表现(美苏为首的两大阵营在政治、经济、军事领域的对抗)
、领域
政治
经济
军事
北约和华约都是大国控制的军事集团;
6、美国在朝鲜和越南进行的战争都是 ( )
①利用当地分裂局面插手别国内政 ②打着联合国旗号实行侵略
③提供援助并派兵直接参战 ④乘机对中国进行武力侵略
A.①②③ D.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合作探究】
一、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从波罗的海斯德丁到亚得里亚海边的里亚斯特,一幅横贯欧洲大陆的铁幕已经降落下来……无一不处在苏联的势力范围之内。21世纪教育网
——丘吉尔在富尔敦的演说
材料二 余相信美国之政策意在支持自由之民族以抵抗少数武装分子或外来压力征服企图。
——杜鲁门致国会的咨文
材料三 美国应该尽力协助世界回复到经济健全的常态……美国政府能够尽力缓和局势,协助欧洲走上复兴之路。
——马歇尔在哈佛大学的演讲
材料四 本公约各缔约国……决定联合一切力量,进行集体防御。
——《北大西洋公约》
请回答:
(1)丘吉尔所说的铁幕下的国家或地区有哪些?
(2)根据材料二、三、四,杜鲁门政府采取了什么具体措施?
(3)这四则材料反映了美国战后初期的政策是什么?它说明了什么?
(4)针对材料四中反映的内容,苏联采取了什么措施?它意味着什么?
二、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我认为,美国的政策必须是支持自由国家的人民抵抗少数武装分子或外来压力企图加于他们的奴役。我认为我们必须援助自由人民以自己的方式来规划自己的命运……全世界自由的人民指望着我们支持他们维护他们的自由。如果我们领导不利,我们就可能危机世界和平——而肯定会危及我们自己国家的利益……
——杜鲁门在国会两院联席会议上的讲话(1947)
材料二:美国应该尽力协助世界回复至经济健全的常态,没有它,就没有政治的安定,没有牢固的和平。……任何政府诚意协助复兴工作的,必得到美国政府的全部合作。任何政府勾心斗角阻挠他国复兴工作的,必不能享用我们的援助。
——马歇尔1947年在哈佛大学演讲
回答:(1)杜鲁门主义讲话中所说的“极权主义”和“少数武装分子或外来压力”是指什么?杜鲁门这样说的目的是什么?
[来源:21世纪教育网]
(2)从马歇尔的演讲分析,他主张美国实施对外援助的目的是什么?
[来源:21世纪教育网]
(3)比较两段材料,分析杜鲁门的讲话与马歇尔的演讲有何异同?
【课堂深化】——-重点难点
何为国际关系格局?影响国际关系格局的因素有哪些?
国际关系格局,实际上就是在一定时期内,在强国力量对比的基础上,形成的国际秩序和利益分配体系,是国与国之间相对稳定的关系结构。两极对峙格局即在美苏两强实力相对均衡的基础上,根据美苏双方分割势力范围和世界版图的协议形成的相对稳定的国际关系。
影响国际关系的因素:强国力量对比发生变化,强国之间利害关系和矛盾发展变化。而国际关系格局的演变的根本原因是国家之间实力对比的变化,包括经济、军事和政治影响力等。两极格局的演变主要是由于国际力量对比发生了变化而产生的,尤其是在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影响下,国家实力的竞争突出表现为以经济实力为核心的综合国力的竞争,而科技又在其中起决定性作用。由于美苏两国在两极对峙格局中,把过多的精力投放在扩张争霸上,导致两国经济实力相对削弱。而日本、西欧等竞争对手抓住科技革命的机遇,大力发展经济,有力的冲击了美苏两强,两极对峙格局不断朝多极化趋势发展。
【课堂达标 】
1.(2010高考广东文综 )1959年,美国国家展览会在莫斯科举办。对于榨汁机和洗碗机等展品。赫鲁晓夫表示工人阶级决不会购买这些无用的小器具,当场引起了美国副总统尼克松的反对。这反映了当时( )
A . 美苏冷战的重点从军事领域转向经济领域 B . 美国霸主地位动摇,急需打开苏联市场
C . 苏联轻工业发达,不需要进口这些器具D 经济文化交流没有改变两国意识形态的对立
2.(2010年高考江苏 )美国历史学家杰里 本特利指出:当1945年同盟国击败轴心国,摧毁德意志帝国和日本帝国时,随着另一场战争的开始,世界不得不重建。“重建世界”的主要原因是( )
A.战后欧洲力图重建其中心地位 B.亚非拉民族解放斗争掀起高潮
C.战后新的经济体系形成刺激了贸易竞争 D.美苏在国家利益和社会制度上的矛盾加剧
3.(2009高考江苏单科)1961年,赫鲁晓夫在同美国记者苏兹贝格谈话时说道:“如果苏联和美国之间的分歧克服了,如果它们之间建立了和平合作的关系,这在很大程度上会有助于加强世界和平。”这段话实质上反映了( )
A.美苏军事角逐势均力敌 B.美苏开始由对抗走向对话
C.苏联试图同美国合作主宰世界 D.苏联积极谋求世界和平稳定
4.(2009高考海南单科)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初期,美国先后推出了援助希腊、土耳其计划(后称“杜鲁门主义”)和欧洲复兴计划(即马歇尔计划)。这两个计划的相同之处是( )
A.具有军事援助的性质 B.具有意识形态的色彩
C.促进欧洲经济的恢复 D.缓和受援国社会矛盾
5.假如让你集中写一篇反映1947年至1948年国际关系的专稿,需要一组体现当时概况的“关键词”,请你依据有关知识,选出最准确的一组( )
A、杜鲁门主义 马歇尔计划 经济互助委员会
B、杜鲁门主义 马歇尔计划 柏林危机
C、铁幕演说 马歇尔计划 越南战争
D、朝鲜战争 杜鲁门主义 北大西洋公约组织
6.美国推行“冷战”政策的主要表现有( )
①提出杜鲁门主义 ②发动越南战争 ③实施马歇尔计划 ④建立北约组织
A、①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④ D、②④
7.北约组织和华约组织的共同之处是( )
A、都是由大国控制的军事政治集团 B、帝国主义性质的大国集团[来源:21世纪教育网]
C、政治经济一体化集团 D、代表不同意识形态的大国集团
8.美苏两极格局最终形成的标志是( )
A、联合国成立 B、北大西洋公约组织成立
C、华沙条约组织成立 D、柏林墙事件
9.下列关于美苏之间“冷战”的表述中,你认为不正确的是( )
A、“杜鲁门主义”的出台标志着“冷战”的正式开始
B、“马歇尔计划”的推行和“经互会”的成立是“冷战”的重要表现[来源:21世纪教育网]
C、美苏“冷战”关系下,造成西欧依靠美国、东欧依赖苏联的局面
D、美国在亚洲实施“冷战”的主要表现是发动侵朝和侵越战争
10.“它使那些生怕美国出口不景气的人为之陶醉”,这是指( )
A、美国实施马歇尔计划 B、美国发动朝鲜战争
C、美国单独占领日本 D、美国推行“冷战”政策
【自己动手,创建知识结构】
【拓展探究】
列宁说过:“战争的目的在于消灭战争”。你如何看待战争与和平的关系?
【方法技巧】
如何做材料题
1、做材料题的要诀:一要准,即针对题目设问的要求作答;二要点,就是组织答案要做到要点化,使答案一目了然,层次清晰,要言而不烦;三要简,就是答案语言表述要简练、准确、规范;四要全,即组织答案要全面、完整、不要遗漏要点。
2、做材料题的步骤:1、认真研读问题,弄清楚出题者需要什么。2、根据问题认真阅读材料,根据题意抓住关键词提取有效信息,排除无效信息。有时甚至还要在材料的字里行间查找一些隐含的信息。3、要联系教材及相关历史知识,进行知识迁移将材料所反映的内容同相关知识进行有机结合,知识转化要准确、到位、客观。4、按照每问的分数情况进行答题。
21世纪教育网
第24课 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
选择题答案1—10DDCBB AACDA
一、(1)南斯拉夫、阿尔巴尼亚、保加利亚、罗马尼亚、匈牙利、捷克斯洛伐克、波兰和德国苏占区等国家或地区。
(2)出台杜鲁门主义,援助希腊和土耳其反共,提出马歇尔计划,建立北约。
(3)反映了美国在战后初期的“冷战”或遏制政策,说明美国企图控制欧洲,称霸世界。
(4)1955年5月在华沙签订了《华沙条约》,建立了华沙条约组织。它标志着两大政治军事集团对峙局面形成,说明美苏双方争夺的重点的欧洲。
二、(1)、指社会主义制度,这些国家的共产党武装和苏联。公开干涉其他国家的内政,与苏联全球对抗21世纪教育网
(2)、目的:稳定资本主义制度,控制西欧
(3)、同:都遏制苏联社会主义的影响,稳定资本主义秩序,以达到称霸世界的目的。
异:杜鲁门主义是公开的宣称干涉他国的内政,马歇尔是采取较隐藏的方式控制他国。
【拓展探究】
组织学生展开开放式讨论。
基本观点:①战争与和平是对立统一的。②战争有正义和非正义之分。③要用正义的战争去制止非正义的战争,争取世界和平。④战争是实力的比拼,在实力相对平衡时可以避免战争的发生。
可能出现的其他观点:①战争都是残酷的,罪恶的。②现在的国际环境是和平的,所以谈战争没有必要。③中国应该全力发展军事力量,准备应付世界大战。
教师点评,纠正,赢着重指出:战争性质有正义和非正义之分,正义的战争在于消灭战争和维护和平,非正义的战争则反之。在讨论中,引导学生回顾以前学习过的历史上中外战争的情况,列举正义战争和非正义战争的。如列强对中国的侵略战争(鸦片战争、甲午中日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日本侵华战争),以及德国法西斯的侵略战争等都属于非正义的战争;中国人民反抗外来侵略的战争,如抗日战争、抗美援朝战争都属于正义的战争。
(共22张PPT)
VS
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
两极是指_____,对峙的方式是__________________。时间?
美苏
冷战为主,热战为辅
二战后期,雅尔塔等国际会议确立了美苏为主导的国际关系新体制,即雅尔塔体系。
“雅尔塔体系”
思考:①二战后的国际关系发生了什么变化?
雅尔塔体制奠定了战后两极世界格局的框架。
②雅尔塔体系的确立对国际政治格局产生了什么影响?
“我的一边坐着把一条腿搭在另一条腿上的巨大的俄国熊,另一边是巨大的北美野牛,中间坐着的是一头可怜的英国小毛驴。”
---丘吉尔
曾经的盟友,正义的象征
请思考:二战中美苏均为正义而战,并肩战斗,为人类和平创造了条件,为何战后双方却形成对峙?
一、“冷战”:<一>背景:
“战时, 要保持团结并不太难,
因为有一个打败共同敌人的目标,
这一点谁都清楚。艰难的工作在
战后,那时,各种不同的利害关系
往往会使同盟分裂。” (斯大林·1945于雅尔塔)
“没有永恒的盟友,也没有永恒的仇敌,只有永恒的利益。”
——英国前首相 帕默斯顿(1784~1865)
1、“二战”结束后,美苏失去了战时同盟的基础
“美国今天是一个强大的国家,没有任何一个国家比它强大。……这意味着,我们拥有这样的力量,就得挑起领导的担子并承担责任。” ——杜鲁门
工业生产量占世界2/3
外贸出口额占世界1/3
黄金储备量占世界3/4
经济:
控制操纵联合国
政治:
垄断了原子弹,
拥有1200多万军队,
30艘航空母舰
1000多艘其他战舰
近500个军事基地
军事:
2、美国实力强大,确立了称霸世界的全球战略
“这次战争和过去不同了:无论谁占领了土地,也就在那里强加它自己的社会制度。不可能有别的情况。”
——斯大林
在反法西斯战争中作出的重大贡献,使它在全世界赢得了很高的威望。
拥有世界上最强大的陆军, 整个军事实力仅次于美国;
驻军欧亚许多地区;
1949年苏联爆炸了第一颗原子弹,1953年苏联氢弹爆炸成功。
3、苏联实力增强,极力扩大自己在世界上影响
*不同的社会制度:美国是资本主义强国,苏联是社会主义强国。双方都因不同的制度对对方有敌意。 *不同的国家利益:二战后两国的力量都空前壮大,各自成为资本主义国家和社会主义国家的领袖,两国的势力范围大幅扩张,双方都认为对方是直接的最大威胁。
4、美苏两国在社会制度与意识形态方面根本对立(根本原因)
1946年,英国前首相丘吉尔访问美国,在富尔敦发表演说:“从波罗的海的什切青到亚得里亚海边的里雅斯特,一幅横贯欧洲大陆的铁幕已经降落下来。在这条线的背后,座落着所有中欧和东欧古国的首都……所有的这些名城及其居民无一不处于苏联的势力范围之内,受莫斯科日益增强的高压控制。”
——《和平砥柱》
5、丘吉尔“铁幕”演说,为“冷战”兴起推波助澜
“冷战”的概念(Cold war)
相对于“热战”,是一种进步
“冷战”政策:是指二战后美国对苏联等
社会主义国家所采取的除战争以外的一
切对抗形式。
“冷战”对峙:是指二战后美国为代表的西
方资本主义阵营与苏联为代表的社会主义
阵营之间在政治、经济、军事、外交、意
识形态等各方面除战争以外的对峙和对抗
局面。
一、“冷战”:<二>含义:
阵营
领域 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阵营 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
政治
经济
军事组织
杜鲁门主义
(标志)
共产党和工人党情报局
马歇尔计划
经济互助委员会
北约
华约
一、“冷战”:<三>表现:
杜鲁门
二、今日对手如何剑拔弩张——两极对峙格局形成过程
冷战开始的标志:“杜鲁门主义”
今日世界已面临严重的局势,……几乎所有国家都必须在两种生活方式中挑选一种,……极权主义之种子……在贫穷与争斗之劣土中蔓延及生长,……重大责任落到我们头上。
我相信美国的政策必须是支持自由国家人民抵抗少数武装分子或外来压力的征服企图。我相信我们必须协助自由国家人民依照其自己的方式,造成其本身的命运。
——杜鲁门在关于援助希腊和土耳其的国会上的演说
“自由国家”指什么国家?
“极权主义”指的是什么?
材料表明了美国外交政策的什么特点?
指资本主义国家
指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国家
公开反共反苏
美国应该尽力协助世界回复至经济健全的常态,没有它,也就没有政治的安定,没有牢固的和平。我们的政策不是反对任何国家、任何主义,而是反对饥饿、贫穷、悲惨、混乱。我们的任务是唤起合理经济的再生,促使政治社会的结构容纳自由制度存在。我相信这种援助,在危机深重的时候,决不能根据零碎解决的办法。美国政府未来的援助,应该不仅是缓和物,而是彻底的治疗。
——美国国务卿马歇尔在哈佛大学的演说
马歇尔提到的“援助”是什么?
思考:
美国想通过“彻底治疗”达到什么目的,起到了什么作用?
客观上复兴了欧洲经济,稳定了资本主义秩序
控制西欧,遏制苏联,最终达到称霸世界的目的
1949年北大西洋公约组织成立
1955年华沙条约组织成立
两极格局最终形成
材料一:北约集团 的军队近 600万兵力和华约集团的军队 600万兵力,双方千万大军处于战略对峙状态。
材料二:美国的 1626枚战略导弹和苏联的1910枚战略导弹,及双方数以万计的战役核导弹,相互瞄准着对方成员国的军事、政治、经济目标,处于待机“按电钮”之势,进而导致军备竞赛,争夺核优势、航天优势的斗争愈演愈烈,国际形势日趋紧张。
材料三:双方都害怕毁灭于世界上已据有的130亿--160亿吨当量的核武器中,谁也未敢启动“核按钮”,发动核大战。
一、“冷战”:<四>影响:
<四>“冷战”对战后国际关系的影响
1、美苏两极格局主宰世界,造成西欧依靠美国、东欧依赖苏联的局面 ;
2、美苏对抗,进行核军备竞赛,世界受核战争的威胁;
3、两大集团势均力敌,在近半个世纪里避免了新的世界大战的爆发
4、为争夺势力范围和世界霸权,美苏践踏国际法,干涉别国内政,严重破坏了世界和平
“德国的分裂和柏林墙的修筑”
德国一分为二
柏林分区占领
它只是一堵墙
因为它,对面的亲戚和邻居都不能往来
近30年间有239人试图翻越而被处死
三、无形的对抗,有行的伤害——两极对峙造成的影响
全长169.5公里。墙高约3.6米。沿墙修建了253个了望塔、136个碉堡、270个警犬桩。
一堵墙硬是把一个民族分成了两半!
(1950—1953年)
1950年6月,朝鲜内战爆发。美国立即宣布援助韩国;命令第七舰队开入台湾海峡;打着“联合国军”的旗号侵略朝鲜。
1950年10月,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中朝军民联合抗击。
1953年,美国在停战协定上签字。
中国人民志愿军跨过鸭绿江
1、朝鲜战争
二、“冷战”中的“热战”:
越南战争:美国人永远挥之不去的噩梦
投下800万吨炸药,造成越南160多万人死亡和整个印度支那1000多万难民流离失所;
美国也损失惨重,战争长达12年,5.6万余人丧生,30多万人受伤,耗资4000多亿美元。
2、越南战争:1961年—1975年
1961年美国发动了所谓“特种战争。1965年, “特种战争上升为”局部战争”,美国海军陆战队在越南岘港登陆。
巩固练习:
1、北约组织和华约组织的共同之处是( )
A.都是由大国控制的军事政治集团
B.帝国主义性质的大国集团
C.经济区域化集团
D.有利于资本主义制度和社会主义制度的和平共处
2、杜鲁门曾说过:杜鲁门主义与马歇尔计划是“一个胡桃的两半”,其含义不包括( )
A.都是美国“冷战”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
B.都以经济和军事援助为主要形式
C.其目的都是反苏反共
D.都是为了美国自身利益
3、二战后初期,美国“冷战”政策的表现有:( )
(1)杜鲁门主义的提出 (2)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的建立
(3)马歇尔计划的实施 (4)丘吉尔的“铁幕”演说
A、(1)(2) B、(1)(2)(3)
C、(1)(2)(3)(4) D、(2)(3)
4、二战后,两极格局形成的标志是( )
A.德国的分裂 B.丘吉尔的反苏演说
C.北约组织和华约组织形成 D.马歇尔计划的提出
5、 二战期间美苏建立的同盟关系在战后破裂,其主要原因是( )
A、美苏争霸必然导致双方对立
B、国家利益和意识形态的冲突
C、两极格局间关系的实质是两强争霸
D、反法西斯斗争取得胜利
6、奠定战后世界两极格局框架的是( )
A、社会主义阵营形成 B、《北大西洋公约》
C、雅尔塔体系 D、杜鲁门主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