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2021学年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三章 第4节 升华和凝华(33张)

文档属性

名称 2020-2021学年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三章 第4节 升华和凝华(33张)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8.5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1-07-21 20:40:1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三章 物态转化
第4节 升华和凝华
人教版 物理 八年级 上册
一、升华:
物质由固态直接变成气态的过程。
迷你实验:
把少量的碘放入玻璃容器中,然后微微加热,观察有什么现象发生?你能解释吗?
停止加热后,继续观察有何现象发生?你能解释吗?
2、升华是一个吸热过程
冬天结冰的衣服也能变干
白炽灯用久了,灯丝会变细
生活中的升华现象

“雪”是怎样形成的?是由什么状态变成什么状态?
二、凝华
凝华:物质由气态直接变成固态的过程
凝华时放热
窗玻璃上的冰花
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冰冷的玻璃直接凝华成小冰晶而形成的。
霜前冷,雪后寒
霜是水蒸气遇冷凝华而成的,若气温偏高,则无霜生成,因此,“霜前冷”是必然的。
而“雪后寒”是因为雪熔化时需要从空气中吸收大量的热量,导致气温降低,使人觉得寒冷。
三、物态变化过程中的吸热、放热
1、物质固态、液态、气态的一般判别方法
一般情况下,温度低于熔点,物质处于固态;温度高于沸点,物质处于气态;如果温度在熔点与沸点之间,物质处于液态;如果温度刚好为熔点,则物质可以是固态,可以是液态,也可以处于固液共存状态;如果温度刚好为沸点,则物质可以是液态,可以是气态,也可以处于液气共存状态。
(特殊:水在任何温度下都会蒸发为水蒸气)
2、物态变化过程的吸热与放热
某晶体的物态变化过程
物态变化过程吸热的有:熔化、汽化(沸腾与蒸发)、升华。
物态变化过程放热的有:凝固、液化、凝华。
1、下列现象各属于什么物态变化过程?
(1)从冰柜中取出的冰棍,常会看到冰棍冒“白气”_______
(2)冬天,能看到呼出的“白气”。______________
(3)冬天,室外冰冻的衣服变干了。______________
(4)寒冷冬夜,玻璃上常会结层冰花。____________
(5)屋顶瓦上结了一层霜。_____________
(6)早晨有浓雾。______________
(7)滴在玻璃表面的水消失了。________________
液化
液化
升华
凝华
凝华
液化
汽化
练一练
2.下列现象中,属于凝华的是( )
A.冬天人在室外呼出的“白气”
B.放在敞开的瓶子中的水,过一段时间会变少
C.放在衣橱里的樟脑丸慢慢的变小,最终消失
D.寒冷的冬天窗户玻璃出现的冰花
3.日光灯管用久后,两端会变黑,这是灯丝钨发生
了( )
A.升华的结果 B.先升华后凝华的结果
C.凝华的结果 D.先凝华后升华的结果
D
B
1、吸热的物态变化有:熔化、汽化、升华;
2、放热的物态变化有:凝固、液化、凝华。
例 在试管中放少量碘,塞紧盖子放入热水中。当固态碘变为紫色的碘蒸气并充满试管后,将试管从热水中取出,放入凉水中,碘蒸气又会变为固态碘附着在试管内壁上,关于物质碘的物态变化过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先放热升华后吸热凝华 B.先吸热升华后放热凝华
C.先放热熔化后吸热凝固 D.先吸热熔化后放热凝固
B
连接中考
例 寒冷的冬天,居民楼的玻璃窗上会起“雾”或结“冰花”,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玻璃窗上的“雾”是水蒸气液化形成的
B.玻璃窗上的“冰花”是水蒸气凝华形成的
C.“雾”出现在玻璃窗的内表面
D.“冰花”结在玻璃窗的外表面
D
连接中考
人工降雨的实施
人们利用干冰人工降雨。其过程是,将干冰“喷入”冷空气层,干冰会很快________,同时_______大量的热量,使其周围冷空气层的温度急剧_______,于是冷空气层中的水蒸气便会_______成小冰晶;小冰晶逐渐变大后下落,在下落过程中遇到暖气流就会______而形成雨。
吸收
下降
凝华
熔化
升华
点击图片播放视频
下雪不冷,化雪冷的原因
凝华放热
下雪
熔化吸热
化雪
点击图片播放视频
固态
液态
气态
熔化
汽化
升华
(吸热)
凝固
液化
凝华
(放热)
制冷作用
制热作用
物质状态的转变
吸热物态变化的应用
用冰熔化吸热冷藏食物
用水的汽化吸收火焰的热
用火箭表层的物质的熔化和汽化吸收火箭与大气摩擦产生的大量热
用干冰的升华吸热获得低温
例 物质M通过吸、放热,出现三种不同物态,如图所示,甲、乙、丙物态依次为(  )
A.固、液、气
B.气、液、固
C.气、固、液
D.液、固、气
C
连接中考
例 下列关于物态变化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用干冰人工降雨,利用了干冰熔化吸热
B.食品在电冰箱里能保鲜,利用了制冷剂汽化吸热
C.冬天的菜窖里放几桶水,利用了水凝固吸热
D.用酒精给高烧病人擦拭降温,利用了酒精升华吸热
B
连接中考
放热物态变化的应用
向柑橘喷水结冰防霜冻
用水蒸气的液化蒸熟食物
水循环
自然界中,雨、雾、露、霜、雪等的形成都要向大气放出大量的热;冰雪消融、水的蒸发又都要吸收大量的热。这些物态变化的发生对维持大气温度的相对稳定起着重要作用。
点击图片播放视频
例 水是人类生存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水的三态变化,地球上的水在不停地循环,关于水的三态变化分析错误的是 (  )
A.阳光晒暖了海洋,海水吸热蒸发成为水蒸气上升到空中
B.高空中水蒸气遇冷液化成小水滴,相互聚集结成大水滴下降成为雨
C.冬天,水蒸气在寒冷的高空急剧降温凝固成小冰晶,小冰晶聚集变成雪花飘满大地
D.雪花熔化成水,和其他降水一样,汇入江河,又注入大海
C
连接中考
例 下列物态变化现象中属于凝华的是 (  )
A.冰化成水 B.露的形成
C.雾的形成 D.自然界中雪的形成
D
连接中考
1. 小丽端午节在家里帮助妈妈打扫卫生,她取下白炽灯擦干净灰尘,但发现白炽灯玻璃泡的下面比新灯泡变黑了一些。她通过上网查阅,发现这是灯丝物态变化形成的。你认为下列关于灯丝发生物态变化过程的四个说法,正确的是 (  )
A.先升华,后凝华 B.先升华,后凝固
C.先汽化,后液化 D.先熔化,后凝固
A
基础巩固题
2. 冻肉刚出冷库时比进冷库时重,这是由于(  )
A.空气中的水蒸气凝华成霜所致
B.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成水所致
C.冻肉中的冰熔化成水所致
D.冻肉中的水凝固成冰所致
A
基础巩固题
3. 下列关于热现象说法正确的是(  )
A.雪的形成是凝固现象,放热
B.露的形成是液化现象,吸热
C.霜的形成是凝华现象,放热
D.云的形成是汽化现象,吸热
C
基础巩固题
4. 民谚俗语中蕴含着丰富的物理知识,请用所学物理知识解释“霜前冷,雪后寒”现象产生的原因。
答:霜是由于气温很低时空气中的水蒸气发生凝华现象而形成的,雪在熔化时需要吸热。
基础巩固题
李明同学在探究物态变化的实验中,在试管中放入少量的碘,塞紧盖子放入热水中,观察到试管中固态碘逐渐消失,变成紫色的碘蒸气并充满试管。
(1)此过程中固态碘发生的物态变化是_________(填物态变化名称)。
升华
能力提升题
(2)在上述实验中,李明同学猜想:固态碘是先变成液体,再变成气体,因为速度太快,液态碘出现的时间太短,因而没有观察到。为验证猜想,他查询了一些小资料:碘的熔点是113.5℃,碘的沸点是184.4℃,水的沸点是100℃。请你根据上述小资料分析说明李明的猜想是_________(选填“正确的”或“错误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错误的
能力提升题
热水温度低于碘的熔点,碘的温度达不到熔点,不可能熔化
(3)为了进一步探究此类现象,李明在烧杯中放入适量的温水,然后放入一小块干冰(固态二氧化碳),此时观察到水中有大量气泡产生,同时水面有大量白雾,水中的气泡内是_________(选填“二氧化碳”或“水蒸气”),水面上大量的白雾是由水蒸气遇冷________(填物态变化名称)形成的。
二氧化碳
液化
能力提升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