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数和合数》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质数和合数的意义,能判断或写出质数或者合数,并说明理由;体会非0自然数的分类。
2.使学生通过比较、分类、概括等活动认识质数和合数,进一步体会分类的思想,培养观察、比较,以及抽象、概括和判断、推理等思维能力。
3.使学生主动参与数学思考和交流等活动,体会数学内容的内在联系,产生对数学的积极情感和主动学习数学的愿望。
教学重点:
理解和认识质数和合数。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回顾:同学们在前面研究因数和倍数中,根据是不是2的倍数为标准,把大于0的自然数分成了哪两类?(板书:奇数和偶数)
引入:这节课我们继续研究大于O的自然数的分类。今天要按怎样的标准分类,可以分成哪几类,分成的每一类是什么数呢?。
认识新知
1.出示例6。
让学生分别写出6个数的所有因数。
指名交流:并板书出6个数的全部因数。
引导:现在大家观察这些数的因数,看看它们因数的个数有什么不同,你想按什么分类?可以分成几类?在小组里先讨论,等会我们一起交流。
交流.
引导:观察这3个数,只有两个因数的数,它们的因数是怎样的两个数?(板书:只有1和它本身两个因数) 有两个以上因数的数,它们的因数有什么特点?(板书:除了1和它本身还有别的因数) 揭示:像2、3、5这几个数,只有1和它本身两个因数,这样的数叫作质数(或素数);(板书:质数)像6,8、9这几个数,除了1和它本身还有别的因数,也就是有两个以上因数,这样的数叫作合数。(板书:合数)这就是今天我们要认识的质数和合数(板书课题) 追问:上面这几个数里,哪几个是质数?为什么?哪几个是合数?你是怎样想的?
完善分类。
提问:1是质数还是合数?说说你的想法。
说明:1只有一个因数,所以它既不是质数,也不是合数。(板书:1:既不是质数,也不是合数)
提问:根据一个数因数的个数,你认为大于O的自然数还可以分成几类?完善自然数的分类:自然数分为: 质数 、合数和 1
3.完成“试一试’’。 让学生先填写因数,再判断各是什么数。 交流:说说你的判断依据和判断结果。(指名交流,呈现结果)
三、练习内化
1.做“练一练”。 让学生写出11~20各数的因数,再在圈里填写合适的数。 交流结果,并让学生说说是如何判断的?
2.做练习六第1题。 让学生先划去2的倍数(2本身不划去),了解方法。 再依次划去3、5、7的倍数(3、5、7本身不划去)。 交流划去的和剩下的数,确认结果。 提问:观察一下,剩下的都是什么数? 说明:质数表可以帮助我们判断一个数是不是质数。
3.做练习六第2题。 学生根据要求分别填数。 交流结果,说说是怎样想的。 说明:判断一个数是质数还是合数,依据是质数和合数的意义。如果只有两个因数,就是——(质数);如果有两个以上因数,就是——(合数)。如果有困难,还可以查质数表。
4.填充。(口答) (1)质数只有( )个因数,合数至少有( )个因数。 (2)自然数中,最小的质数是( ),最小的合数是( )。 (3)比10小的数里,质数有( )个,合数有( )个。 (4) 20的因数有( ),其中是质数的有( )o
做练习六第3题。 让学生在乘法算式里填上合适的质数。 交流并呈现结果。 提问:写成的算式中,积是质数还是合数?乘数呢? 合数都能写成几个质数相乘的形式吗?你再找个例子试一试。 交流:你举出的什么例子?(指名交流,教师板书几个类似的乘法算式) 通过举例,你有什么体会? 指出:看来,合数可以写成质数相乘的形式。这是我们下节课要继续学习的内容。
下面的说法正确吗?说说你的理由。
所有的奇数都是质数 ( )
所有的偶数都是合数 ( )
在1、2、3、4、5……中,除了质数以外,都是合数( )
两个质数的和是偶数 ( )
猜猜我的邮箱号码。
第一位:比最小的合数多1;第二位和第四位相同:10以内最大的质数;第三位是偶数又是质数;第五位:既不是质数也不是合数;第六位:比最小的质数多2;第七位:最小的质数与最小合数的积。
四、全课小结
提问:这节课你认识了什么数?学到了什么本领?
《质数和合数》教学反思:
《质数和合数》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因数和倍数的意义,了解了2、3、5倍数的特征之后学习的又一重要内容,它是学生学习分解质因数,求最大公因数和最小公倍数的基础,在本章教学内容中起着承前启后的重要作用。五年级的学生已具备一定的观察、分析、理解能力,掌握了一些学习数学的方法。学生对学习充满热情和好奇心,有主动参与的意识,迫切地希望体验探究学习的过程。因此,我根据教学内容选择了探究性的学习方式。通过体验与探究的活动,让学生亲历概念的自我建构过程,培养学生勇于探索的科学精神。
本节课我把重点放在自主探究、观察、比较中,这样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探究精神。课堂中,我尊重孩子,信任他们,勇敢的放手让学生自己去学习。首先我让孩子们快速找出2、3、5、6、8和9各数的因数,然后引导他们观察,主要是从因数的个数上去观察。刚开始学生将它们分为两类:2,3,5,每个只有两个因数,6、8、9有三个或三个以上因数:有两个因数的归为1类,并将这样的数称为质数或素数,然后让孩子根据这些数因数的特点给“质数”定义一下,学生们通过观察发现这些数只有两个因数,这两个因数就是“1”和“本身”,自然而然就得出质数的定义,理解质数后,合数的理解就很简单了。
其次,教师的鼓励为学生体验成功搭设了舞台。成功与快乐是学习的一种巨大的情绪力量,教师不失时机的积极鼓励,能使学生产生学好数学的强烈欲望.因此,教师要对学生任何成功的言行都要给予及时、明确和积极的鼓励。如微笑、点头、重复和阐述学生的正确答案。本节课,教师在引导学生发现判断质数、合数方法的过程中,力求使自己成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参与者。同时教师也把自己当作学习者,与学生一道共同完成学习任务,让学生充分体验成功的喜悦。
本节课教师充分放手让学生去探究,留足学生探究的时间与空间,关注有差异的学生去完成自己的学习目标,使每个学生都积极地参与到学习数学中来,不只局限于使学生理解、掌握知识,更多关注的是培养学生探究知识能力,最大限度的满足了每一个学生数学学习的需要,让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了不同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