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员学校: 年 级: 课时数:2
学员姓名: 辅导科目:化学 学科教师:
授课类型
T-质量守恒定律
(★★★★★)
授课日期及时段
教学目标
1、学会实验探究质量守恒定律;
2、质量守恒定律实质;
3、掌握几个探究实验守恒定律的实验。
重点难点
1、实验探究质量守恒定律,实验的流程。
2、质量守恒定律的宏观微观实质
教学内容
T-质量守恒定律
知识梳理
实验探究质量守恒定律
白磷燃烧反应:
操作过程:
在底部铺有细沙的锥形瓶中,放入一粒火柴头大的白磷。在锥形瓶口的橡皮塞上安装一根玻璃管,在其上端系牢一个小气球(为什么?),并使玻璃管下端能与白磷接触。将锥形瓶和玻璃管放在托盘天平上用砝码平衡。然后,取下锥形瓶。将橡皮塞上的玻璃管放到酒精灯火焰上灼烧至红热后,迅速用橡皮塞将锥形瓶塞紧,并将白磷引燃。待锥形瓶冷却后,重新放到托盘天平上,观察天平是否平衡。
实验现象:白磷燃烧,放热,发出黄白色火焰,产生大量白烟,气球膨胀。待装置冷却后,气球变瘪。天平保持平衡。
若燃烧后称量,发现托盘天平指针偏向右边,原因可能是引燃白磷后没有立即塞紧橡皮塞。若发现托盘天平指针偏向左边,则可能是装置漏气(或锥形瓶未冷却至室温等)。
硫酸铜溶液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
操作过程:
我们首先在烧杯中滴加适量蓝色硫酸铜溶液,然后在试管中滴加适量氢氧化钠溶液,然后放在托盘天平上,记录数据。将氢氧化钠溶液倒入硫酸铜溶液中观察烧杯内的现象和数据烧杯中滴加适量硫酸铜溶液和在试管中滴加适量氢氧化钠溶液两种溶液混合后显示托盘天平数据。
实验现象:溶液变为无色,并有蓝色沉淀生成,天平保持平衡。
稀盐酸和大理石反应:
锥形瓶中加入适量大理石和一小试管(小试管内有稀盐酸)放在电子秤上用橡皮塞(橡皮塞上有带气球的玻璃管)塞紧,将稀盐酸与大理石混合后显示电子秤数据,将稀盐酸与大理石混合后显示电子秤数据。观察烧杯内的现象和数据。如果是在一敞口容器中进行这个实验结果会怎样?
实验现象:固体碳酸钙逐渐溶解消失,并有气泡产生,天平保持平衡。
若反应后称量,发现托盘天平指针偏向右边,原因可能是 。
二、质量守恒定律的微观宏观实质
上述实验证明,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这个规律叫作质量守恒定律。
微观解释:物质是由分子、原子、离子等基本粒子构成。在化学反应中,是分子中化学键断开,变为各个原子,然后各原子间结合,形成新化学键,放能。在化学反应前后,总的原子种类和个数均没有变化,所以反应前后参加各物质的总质量必然相等。
宏观解释:元素的种类不变,元素的质量不变,反应物和生成物的质量总和不变。
知识典例
题型一:有关质量守恒定律的实验
【例1】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因为质量守恒,所以纸在空气中燃烧后产生的灰烬质量一定和所用纸的质量相等
B、镁带在空气中燃烧后,生成物的质量比镁带的质量增加了
C、50g酒精和50g水混合在一起,质量等于100g,符合质量守恒定律
D、H2和O2形成的混合物的质量等于它们反应后生成的水的质量
【解析】
【巩固】小明在练习制作“糖葫芦”时,在给蔗糖加热时产生了炭黑和水(整个过程密闭),这一事实说明了( )
?A、蔗糖是由炭黑和水组成的纯净物??
?B、蔗糖是炭黑和水组成的混合物???
?C、蔗糖分子是由碳元素和水分子组成的?
?D、蔗糖是由碳、氢、氧元素组成的
题型二:质量守恒定律的微观宏观实质
【例2】2008年奥运会“祥云”火炬中燃料燃烧后不会对环境造成污染,体现了“绿色奥运”的理念。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xH8+5O2点燃3CO2+4H2O,则x的数值是( )
A、1 B、2 C、3 D、4
【解析】
【巩固】下列四个反应的生成物都是C,如果C的化学式为A2B5,则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A、2AB2+B2=2C?? ??B、3AB2+B2=2C C、4AB2+B2=2C? ???D、AB2+4B2=2C
巩固提高
1、1g镁条在空气中完全燃烧,生成物的质量( )
A、等于1g????B、小于1g????C、大于1g????D、无法确定
2、参加反应的各物质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质量总和,是因为( )
A、反应后物质的种类没有变化?? ????
B、反应后原子的种类没有变化???
C、反应后原子的种类、数目和质量没有变化????
D、反应后分子的种类、数目和质量没有变化?
3、下列各组物质,在敞口容器里发生反应,容器内物质的总质量在反应前后不变的是( )
A、镁条放入盐酸中?? ??????????? ????B、高锰酸钾固体受热分解???
C、硫酸铜溶液加入氢氧化钠溶液???? ?D、在空气中加热铜粉
4、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铁丝在空气中燃烧后生成的质量为( )
A、大于铁丝质量?? ????????????B、小于铁丝质量???
C、等于铁丝质量???? ??????????D、可能等于铁丝质量
5、用质量守恒定律解释下列现象:
(1)铁丝燃烧后质量增加了。
(2)蜡烛燃烧后质量变小了。
(3)高锰酸钾受热分解后,剩余固体质量是比反应物高锰酸钾的质量小,因此不遵守质量守恒定律,对吗?为什么?如何设计实验来进行验证??
作业
1、在A+B=C+D的反应中,5g A物质跟4g B物质恰好完全反应,生成3g C物质和____g D物质,这是根据 定律进行上述计算的。
2、在化学反应2A+B=2C+D中,若A的相对分子质量为80,B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2,D的相对分子质量为44,则C的相对分子质量为_________。
3、现有化学反应A+B=C,若mgA和ngB在一定条件下充分反应,生成C的质量是(?? ?? )
?A、等于(m+n)g?? ???????????B、小于(m+n)g???
?C、大于(m+n)g???? ?????????D、不大于(m+n)g
4、已知在反应3A+2B=2C+D中,反应物A、B的质量比为3:4,当反应生成C和D质量和为140g时,消耗B的质量为________。
5、在反应2A+5B=2C+4D中,C、D的相对分子质量之比为9:22。若2.6gA与B完全反应后,生成8.8gD,则在此反应中,B与D的质量比为( )
A.4:9???? B.8:11?? ?C.10:11 D.31:44
6、现将10gA和足量的B混合加热,A和B发生化学反应。10gA完全反应后生成8gC和4gD,则参加反应的A与B的质量比是( )
A、1:l????B、2:1????C、5:l????D、4:l
7、在一定的条件下,向一密闭的容器内加入A、B、C、D四种物质各20g,充分反应后,测定其质量,得到数据如下:
物质
A
B
C
D
反应前质量(g)
20
20
20
20
反应后质量(g)
20
30
未知
14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物质A可能是该反应的催化剂??? B. 容器内发生了化合反应
C. 反应后容器内C的质量为16g??? D. 其化学方程式为:2C+3D==5B
8、推断物质化学式
(1)工业上用氨气(NH3)除去大气污染物之一“二氧化氮”,其原理用化学方程式表示为:6NO2+8NH3===7X+12H2O,则X的化学式是________。
(2)我国新一代气象卫星“风云三号”于今年5月27日成功发射,运载火箭的燃料是偏二甲肼(用R表示),其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R+2N2O4=3N2+4H2O+2CO2,则偏二甲肼的化学式是( )
A、C2H8N2 B、N2H4 C、CH4???? D、C6H7N
(3)今有化学反应:,则生成物Z的化学式可能用X、Y表示为_______________。
(4)用氧化物X测定空气受CO污染的程度,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X+5COI2+5CO2
根据生成CO2的多少,可测定CO的含量,则X的化学式是________。
(5)2002年12月,广西某地一辆满载砒霜(剧毒物质)的卡车发生交通事故,致使三十余桶砒霜散落在河床和河水中,有关部门采取紧急有效的措施,防止了大规模污染的发生。已知氢氧化钠能与砒霜发生如下反应(砒霜的化学式用X表示)X+6NaOH===2Na3AsO3+3H2O,则砒霜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_____。
(6)如图所示是某化学变化的微观示意图(不同圆球代表不同原子),根据示意图,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某物质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硫和水,则该物质一定含有的的元素是( )
A、S H B、S O C、S H O D、H O
10、小强和小峰在学习了质量守恒定律后,他们到实验室想亲自探究其他化学反应是否也遵守质量守恒定律。实验方法如下图所示。
他们先使天平平衡,称出烧杯、小试管、药品的总质量。然后将小试管里的药品倒入烧杯中,观察现象,待反应完全后,再次称量其总质量。
小强的实验 小峰的实验
请你与他们一起探究:
(1)小强在实验过程中可观察到的现象是①_________;②_________。
小峰在实验过程中可观察到的现象是①_________;②_________。
(2)这两个实验所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小强的实验 ;小峰的实验 。
(3)小强、小峰根据各自的实验现象得出了不同的结论。他们的实验相似,为什么结论不同?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 。
(4)在仍用上述实验装置的情况下,请你帮小峰重新选取一组药品进行实验,以达到验证质量守恒定律的实验目的。这一组药品可以是(注:上述四种药品均不能再用)_______________。
11、为研究化学反应前后反应物与生成物之间的关系,三位同学分别做了如下三个实验:
实验一:称量镁条,待反应结束后,再称量;
实验二:将盛有稀盐酸的小试管放入装有石灰石颗粒的烧杯中,称量,然后将盐酸与石灰石接触,充分反应后再称量;
实验三:将盛有氢氧化钠溶液的试管放入盛有硫酸铜溶液的烧杯中,称量,然后设法使两种溶液混合,充分反应后再称量。
三位同学得到的实验数据如下表:
编号
实验一
实验二
实验三
反应前
4.8g
112.6g
118.4g
反应后
8.0g
112.4g
118.4g
(1)从表面上看,这三个实验中,发生化学反应前后物质的质量(填“增大”、“减小”、“不变”): 实验一________,实验二________,实验三________;
(2)造成上述结果的原因可能是
(3)为什么砝码要用镊子夹取,而不能用手直接拿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