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课题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第三章第一节 透 镜
作者及工作单位 吴金开(余江县潢溪镇中学)
教材分析
1.课标对本节知识的教学要求: 通过实验,认识凸透镜的会聚作用和凹透镜的发散作用。 2.本节内容的知识体系: 透 镜 (1)透镜的分类 凸透镜:中间厚边缘薄的透镜。 凹透镜:中间薄边缘厚的透镜。 (2)透镜的性质 凸透镜:对光有会聚作用。 凹透镜:对光有发散作用。 (3)透镜的主轴和光心 主轴:透镜上通过两个球心的直线。 光心:是透镜主光轴上的一个特殊点,凡是通过该点的光,其传播 方向不变。 (4)透镜的焦点:凸透镜使平行于主观轴的光线会聚的点。 凹透镜使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发散,其发散光线的反向 延长线的交点, (5)透镜的焦距:焦点到透镜光心的距离。 3.本节教材有着重要的基础地位,这节教材是光的折射内容的传承和拓展,又是后面几节内容的基础。 4.透镜在日常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名目繁多的摄像设备、各种各样的投影仪器,放大镜的广泛应用等等,这些都离不开透镜,学好透镜有着重要的实际意义。
学情分析
1.从课堂提问,作业检查等情况来看,学生的学力较弱,前一单元光的折射掌握得不够扎实,要注意复习相关知识。 就学生现在的认知基础来说,对于规则的透镜学生认知起来可能并不会太困难,但对不规则的透镜,比如说一个凸透镜摔成两三块,其中的每一块还是不是凸透镜呢?再有,凸透镜对光线的“会聚”作用,学生对“会聚”的理解往往是不全面的,比如学生往往认为“会聚”作用就是能把光会聚于一点;凹透镜对光的发散作用也会存在类似的问题,这些都是学生现有的认知基础难以克服的问题。 3.由于学生空间想象力的限制。容易把透镜中只要有凹面的就认知为凹透镜。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知道什么是凸透镜,知道什么是凹透镜,知道透镜的主光轴,光心, 。 焦点,焦距。 (2)知道凸透镜和凹透镜对光的作用。 2、过程与方法 (1)观察凸透镜对光的会聚作用和凹透镜对光的发散作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对实验的兴趣和想做实验的欲望。保持对自然现象的好奇心。
教学重点和难点
(1)知道凸透镜对光线的会聚作用和凹透镜对光线的发散作用。 (2)全面了解凸透镜对光线的“会聚”和凹透镜对光线的“发散” 的概念。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预设学生行为 设计意图
一、课题引入 二、新授1.透镜及相关概念透镜的性质课堂练习 教师出示:近视眼镜、老花眼镜、放大镜、凹透镜、平面镜、凸面镜、凹面镜,问:它们之间的区别在那里?并点题。 课件投影显示两组透镜:凸透镜和凹透镜。教师板书 :透镜的分类课件投影显示: 凸透镜和凹透镜的主光轴和光心并板书将单二极管发光全反射式小手电筒固定在光具座上,正对着光具座中间的凸透镜,在凸透镜的另一则移动光屏得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或用太阳光作平行光源做这个实验)给出凸透镜焦点、焦距的概念并板书凸透镜的性质及相关名词。换用凹透镜做这个实验则无论怎样移动光屏都只能接到比原来的光束大一些的一片白光。给出凹透镜的焦点、焦距的概念并板书凹透镜的性质和相关名词。布置课堂练习并宣布评价方案:第一组练习:教科书第62页第2、4、5题第二组练习:教科书第62页第3题 学生思考并回答问题。 学生甲上讲台摸凸透镜和凹透镜,并向大家描述两个透镜的形状特点。学生观察两组透镜。 学生观察实验,思考并回答凸透镜对光有什么作用?凹透镜对光有什么作用?学生讨论什么是凸透镜的会聚作用?什么是凹透镜的发散作用?学生完成课堂练习,相互批改和讨论,并交流。 让学生认识到一类能透光,一类能反射光。 弄清两组透镜的区别在那里?知道什么是凸透镜?什么是凹透镜?达到教学目标中的第1(2)、第2和第3个目的。让学生全面理解凸透镜对光的“会聚”和凹透镜对光的“发散”。
板书设计
透 镜 凸透镜:中间厚边缘薄的透镜。如图甲。 1、透镜 凹透镜:中间薄边缘厚的透镜。如图乙 2、透镜的相关名词:主轴、光心、焦点、焦距。 凸透镜:对光有会聚作用。如图1. 3、透镜的性质 凹透镜:对光有发散作用。如图2. 甲 乙 图1 图2
学生学习活动评价设计
学生完成第一组练习后,首先同桌互相批改,再由小组四人(前后桌四人)讨论共同确定正确答案。最后小组选代表在全班交流。 2.第二组练习由小组讨论后选代表在全班交流。
教学反思
本节课加强了对凸透镜认知的教学,学生对一般的凸透镜的认知没有问题,但课后练习发现学生对“凸透镜摔成两块或三块后每一块还是不是凸透镜”的认知仍然是茫然。细想起来还是学生对凸透镜的两个面(至少是一个面)是球面的“一部分”这句话还理解得不全面,学生没有认识到凸透镜摔成几块之后每一块的两个面(至少一个面)都还是原来球面的“一部分”,只不过是面积减小了而已。看来今后还要引导学生加强这方面的讨论。2.本节课增设了对“什么是凸透镜的会聚作用讨?什么是凹透镜的发散作用?”的讨论。并通过教师引导学生复习“折射时光路可逆”结合课堂实验结论“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凸透镜后会聚于焦点”进行思考,认识到有些光线经过凸透镜之后并不一定相交。防止了以前学生犯的“经凸透镜会聚后一定相交,经凹透镜发散后一定不相交的错误”。基本上达到了目的。
评价等级:
点击下面的“浏览...”按钮,添加附件。
可同时添加多个附件,建议上传的附件大小不要超过4M
允许上传格式:(bmp|doc|fla|flv|gif|jpeg|rar|ppt|jpg|xls)
我同意学员作品原创承诺书 ( http: / / www.21cnjy.com / " \o "欢迎登陆21世纪教育网 )
要求:
1.必须是原创,抄袭将记“0”分。
2.内容和格式必须与教学设计与反思模版要求相符合。
注意事项:
1.请将模版复制下来,然后在word中进行编辑,注意要删除内容说明(蓝色部分),完成后再网上提交。为了保证辅导老师能清楚批阅大家的作业,请将内容全部粘到页面上,不要以单一的附件形式上传。
2.如教学设计与反思中用到图片,上传到编辑器时不能直接粘贴,必须用插入的方式,如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