压强和液体压强的练习(无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压强和液体压强的练习(无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45.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苏科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12-05-17 21:42:3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灌云县博文中学
物理教学案 备题人:陈 尚 12年5月18日
压强与液体的压强练习题
一、填空题
1.物理学中,把____ 在物体表面上的力叫做压力,压力作用效果的强弱用________表示。
2.一张报纸平摊在桌面上,它对桌面的压强约为0.5Pa,这句话的物理意义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如图所示,同一物体不同的放法,它们对桌面的压力分别为F甲、F乙、F丙,它们对桌面的压强分别为p甲、p乙、p丙则压力的关系是____ __;压强自大到小的顺序是_ ___。
4、日常生活中把刀口磨得很簿是为了__ _____;建造房屋时,总是把房子的墙基做得比墙厚是为了______ ____。
5、液体的压强特点:液体对容器     和      都有压强,液体内部各个方向        都有压强,液体的压强随      增加而增大,在同一深度,液体向各个方向的压强      ,不同液体的压强还跟它的       有关。
6、 连通器里的水不流动时,各容器中的水面总保持      ,茶壶等是利用_________的道理来工作的。
7.用50牛的压力作用在1cm2的面积上所产生的压强是_______,如果保持压力不变,要产生5×103Pa的压强应使受力面积变为_____,压力的方向总是______。
8、站立在水平地面上的人,当他提起一只脚时,地面所受到的压力 ,压强 .(选填“变大”、 “变小”或“不变”)
9、三个容器的底面积之比是1:2:3,容器内液体深度之比是3:2:1,如果各容器底面受到液体的压力相等,则容器中装有液体的密度之比是__________________。
二、选择题
10.关于压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压力的大小总是等于物体的重力; B. 任何情况下压力的大小都不等于物重的大小。
C. 压力的方向总是向下 D. 压力的方向总是垂直于接触面
11、如图所示,质量相同的甲、乙、丙三个物体,放在水平桌面上,它们对桌面产生的压强最大的是( )
A、甲物体 B、乙物体
C、丙物体 D、都一样
12、长方形金属块放在水平桌面上,若从高度一半处将它沿水平方向切开,并将上半部分拿去,则剩余部分对桌面的压力、压强与原来相比( )。
A.压力减半,压强减半 B.压力减半,压强不变
C.压力不变,压强减半 D.压力不变,压强不变
13.一只底面积为S的箱子,当放在面积为2 S的水平桌面的中央时,箱子对桌面的压强为p;当放在面积为S/2的水平凳面上时(凳面被箱子全部盖住),箱子对凳面的压强是( )
A.0.5p B.p C.2p D.4p
14、一个均匀的立方体,放在水平桌面上,对水平桌面的压强为P,把立方体截成完全相同的八个小立方体,取其中一个放在水平桌面上,产生的压强( )
A、 B、 C、P D、4P
15、两块规格都是“5厘米×10厘米×20厘米”的同种长方体钢块a和b,互相垂直地叠放在水平桌面上,如图,若a对b的压强和压力分别用Pa和Fa来表示,b对桌面的压强和压力用Pb和Fb来表示,则( )
A、Pa=2Pb Fb=2Fa B、Pb=2Pa Fb=2Fa
C、Pa=Pb Fb=2Fa D、Pa=Pb Fa=Fb
16.高度相同,体积不等的两圆柱体,已知两圆柱体的体积Va=2Vb,ρa=ρb竖直放置时,它们对桌面的压强之比Pa:Pb等于( ).
A.2:1 B.4:1 C.1:2 D.1:1
17、测量植物油密度的一种简单方法是:在玻璃水槽里注入30厘米深的清水,拿一支25厘米长的两端开口的玻璃管竖直地插入水中,再沿管内壁缓缓地注入植物油,直到玻璃管内植物油液柱的下底面刚好下降到管口为止,这时用刻度尺测出的深度如图所示,则植物油的密度为( )
A.0.25×103千克/米3 B.0.33×103千克/米3
C.0.8×103千克/米3 D.0.5×103千克/米3
18、如图7所示,是两位同学值日时用的圆柱形桶甲和底小口大的桶乙,两桶质量相同,上口面积相同,装相同质量的水放在水平地面上.关于水桶对地面的压强和水桶底受到水的压力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甲水桶对地面压强大 B.乙水桶对地面压强大
C.甲水桶底受到水的压力大 D.乙水桶底受到水的压力大
19、一密封的圆台形容器, 其横截面如图所示,内装一定质量的水, 若把它倒置, 则水对容器底面的作用情况是: (   )
A、压强减小, 压力增大; B、压强减小, 压力减小; 
C、压强增大, 压力增大; D、压强增大, 压力减小。
20、如图所示,有一个底面积是200cm2,高10cm的柱形容器,顶部有一个面积是40 cm2的小孔,小孔上装有一根倾斜管子,从顶部小孔灌水至顶部以上h1=20cm处,则水对容器顶面的压强为____________Pa,压力为___________N.
21,一根筷子竖立在水平面上,对桌面的压力是F,压强为P,当把一双同样的筷子扎在一起竖立在水平桌面上时,对桌面的压力和压强分别是:( )
A、2F,2P;B、2F,P;C、F/2 , P/2 ;D、F,P 。
22.装满水的容器侧壁上开有三个孔,水从小孔中流出,图4中描述正确的是( )
23.如右图相碌的两个容器中分别盛有质量相等的水和酒精,液体内部A、B两点在同一水平高度,这两点的压强分别为PA和PB,则( )
A.PA>PB B.PA=PB C.PA三、简答题
24、人坐在沙发上感觉舒服些,而坐在硬座上感觉到不好受,什么原因?
25、写出下列现象所利用的物理知识:
(1)载重汽车的轮子多且较宽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2)滑冰鞋上都装有尖尖的冰刀_________________ 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大坝底部修建的比上部的要宽。_______ 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实验题
26、在探究“影响压力作用效果” 的实验时,做了如图所示的情况。
(1)比较甲、乙两图所示的实验示你的结论是
(2)比较丙、丁两图所示的实验示你的结论是
(3)根据1、2的结论你还可以得出,压力的作用效果跟 有关。
27.通过学习,同学们知道了液体压强的特点. 在此基础上,老师提出了这样的问题:有两只杯子,分别盛有清水和盐水,但没有标签,你能否用压强计将它们区别开?
(1)当压强计的金属盒在空气中时,U形管两边的液面应当相平,出现这种情况,调节的方法是 :( )
A.将此时右边支管中高出的液体倒出 B.取下软管重新安装
(2)小明再作图(b)所示的检查. 当用手指按压(不论轻压还是重压)橡皮膜时,发现U形管两边液柱的高度几乎不变化. 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压强计调节正常后,小明将金属盒先后浸入到两杯液体中,如图(c)和(d)所示. 他发现图(d)中U形管两边的液柱高度差较大,于是认为图(d)杯子中盛的是盐水.
①你认为,小明的结论是 (填“可靠的”或“不可靠的”);
②简要说明理由: . 。
28、某小组同学研究圆柱体上(或下)表面受到液体的压力大小与液体的深度、密度的关系 。实验时,该小组同学把一个高为0.1米的实心圆柱体先后浸没在甲、乙两种液体中(液体甲的密度大于液体乙的密度),如图14所示,并不断改变它所处的深度。他们利用仪器测得液面到圆柱体上表面的距离及圆柱体上、下表面受到液体的压强,并利用公式求得上、下表面受到液体的压力,记录数据如表一、表二所示。
表一 液体甲
液面到上表面的距离h(米) 0 0.02 0.04 0.06 0.08 0.10
上表面受到液体的压力(牛) 0 0.20 0.40 0.60 0.80 1.00
下表面受到液体的压力(牛) 1.00 1.20 1.40 1.60 1.80 2.00
表二 液体乙
液面到上表面的距离h(米) 0 0.02 0.04 0.06 0.08 0.10
上表面受到液体的压力(牛) 0 0.16 0.32 0.48 0.64 0.80
下表面受到液体的压力(牛) 0.80 0.96 1.12 1.28 1.44 1.60
(1)分析比较 数据及相关条件,可得出的初步结论是:在同种液体中,圆柱体上表面受到液体的压力与深度正比。
(2)分析比较表一和表二中的第三列(或第四列、或第五列……)数据及相关条件,可得出的初步结论是: 。
(3)请进一步综合分析比较表一、表二中的数据及相关条件,并归纳得出结论。
分析比较表一(或表二)中的第二行与第三行数据及相关条件,可初步得出:
分析比较表一和表二中的第二列与第三列数据及相关条件,可初步得出:
五、计算题
29,滑雪板长2米、宽10厘米,当质量为60千克的人用它滑雪时,求雪地受到的压力和压强。(设每块滑雪板的质量为1千克,取 g=10牛/千克)
30、河面结冰后, 冰面能承受的最大压强为5×106帕, 质量为60千克的学生想携带货物通过冰面. 他每只脚与冰面的接触面积为1.75×10-4米2, 如果他能安全通过冰面, 他最多能携带多重的货物
31.一平底玻璃杯放在水平桌面上,内装150克水,杯子与桌面的接触面积为10 cm 2,如图8-6-7所示.(1)求出水对杯底的压强;(2)若桌面所受玻璃杯的压强为2.7×103Pa ,求玻璃杯的质量.(g=10N/Kg)
b
a
金属盒
及橡皮膜
软管
U


(a)
(b)
(c)
(d)
图19
PAGE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