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 祝福 课件31张PPT—2020-2021学年统编版(2019)高中语文必修下册第六单元

文档属性

名称 12 祝福 课件31张PPT—2020-2021学年统编版(2019)高中语文必修下册第六单元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3.3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1-07-21 00:49:3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祝 福
鲁迅
LU XUN
鲁迅
原名周樟寿,后改名周树人,字豫山,后改豫才,“鲁迅”是他1918年发表《狂人日记》时所用的笔名,也是他影响最为广泛的笔名,浙江绍兴人。
著名文学家、思想家,五四新文化运动的重要参与者,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
毛泽东曾评价:“鲁迅的方向,就是中华民族新文化的方向。”
1881年9月25日-1936年10月19日
lénɡ
jiù
zhuó
tuán

wéi
sǒnɡ


xīn

miù
yǎo
yǎn
huánɡ
永远新的旧故事
祥林嫂的故事
“我”的故事
任务一:
请你为祥林嫂写一句碑文
这里长眠着一个 的女人
悲惨经历:丧夫—
再嫁—再丧夫—失子—
……归天
早年
与比她小十岁的卫祥林结婚 (转述)丧夫(转述)
大约二十六七岁时
出逃到鲁镇做工
二十七八岁~三十一二岁(3年)
被卖改嫁,年底生子,丧夫,失子,大伯收屋,赶她(改嫁哭闹转述)
三十二三岁
(7年)
再到鲁镇(2年做工,5年乞丐)
四十上下的人(2天)
河边偶遇,第二天傍晚得知死讯
祥林嫂年谱
不幸

不幸

不幸
电影观赏
熟悉情节
观察电影的处理与文本处理的差异
任务二:在庭审现场—谁是凶手?
祥林嫂
四叔 四婶
柳 妈

鲁镇人们(卫婆子)
四叔四婶

“不早不迟,偏偏要在这时候,——这就可见是一个谬种!”
四叔皱了皱眉,四婶已经知道了他的意思,是在讨厌它是一个寡妇。
“可恶!然而……。”
“可恶!”
“然而……。”
这种人虽然似乎很可怜,但是败坏风俗的,用她帮忙还可以,祭祀时候可用不着她沾手……不干不净,祖宗是不吃的。
“祥林嫂,你放着罢!我来摆。”四婶慌忙的说。
“祥林嫂,你放着罢!我来拿。”四婶又慌忙的说。
“你放着罢,祥林嫂!”四婶慌忙大声说。
鲁镇人们

……有些老女人没有在街头听到她的话,便特意寻来,要听她这一段悲惨的故事。直到她说到呜咽,她们也就一起流下那眼角上的眼泪,叹息一番,满足的去了,一面还纷纷的评论着。
她未必知道她的悲哀经大家咀嚼赏鉴了许多天,早已成为渣滓,只值得烦厌和唾弃 ……
大家仍然叫她祥林嫂。
镇上的人们也仍然叫她祥林嫂,但音调和先前很不同;也还和她讲话,但笑容却冷冷的了。
烦厌得头痛 打断 于是又只剩下她一个 似笑非笑的先问
(和柳妈谈话后)许多人都发生了新兴趣,又来逗她说话了
卫婆子

……有些老女人没有在街头听到她的话,便特意寻来,要听她这一段悲惨的故事。直到她说到呜咽,她们也就一起流下那眼角上的眼泪,叹息一番,满足的去了,一面还纷纷的评论着。
她未必知道她的悲哀经大家咀嚼赏鉴了许多天,早已成为渣滓,只值得烦厌和唾弃 ……
大家仍然叫她祥林嫂。
镇上的人们也仍然叫她祥林嫂,但音调和先前很不同;也还和她讲话,但笑容却冷冷的了。
烦厌得头痛 打断 于是又只剩下她一个 似笑非笑的先问
(和柳妈谈话后)许多人都发生了新兴趣,又来逗她说话了
“我”

我就站住,豫备她来讨钱。
“你回来了?”她先这样问。
“是的。”
“这正好。你是识字的,又是出门人,见识得多。我正要问你一件事——”她那没有精采的眼睛忽然发光了。
我万料不到她却说出这样的话来,诧异的站着。
“说不清”是一句极有用的话。不更事的勇敢的少年,往往敢于给人解决疑问,选定医生,万一结果不佳,大抵反成了怨府,然而一用这说不清来作结束,便事事逍遥自在了。我在这时,更感到这一句话的必要,即使和讨饭的女人说话,也是万不可省的。
第一人称“我”的缺失
第一人称能增强故事的真实性。
我对于祥林嫂来说是一个和鲁镇的人不同的人。不同在哪里?
我认识字,又是出门人,有见识。我出于善意从她的角度跟她说有地狱,反倒成为压垮祥林嫂的最后一根稻草。那么,我和鲁镇的人还有什么不同之处?我在文中是怎样的形象?
第一人称“我”的缺失
我既与小镇格格不入,不参与其中的祝福,但我也没有能力挽救祥林嫂和替她讨回公道的能力,但是我这个形象的出现能启发读者反思,因为封建礼教不是靠我一人把它杀了就行了,民众一定要从中觉醒。
“柳妈”

“祥林嫂,你实在不合算。”柳妈诡秘的说。“再一强,或者索性撞一个死,就好了。现在呢,你和你的第二个男人过活不到两年,倒落了一件大罪名。你想,你将来到阴司去,那两个死鬼的男人还要争,你给了谁好呢?阎罗大王只好把你锯开来,分给他们。我想,这真是……”
  “我想,你不如及早抵当。你到土地庙里去捐一条门槛,当作你的替身,给千人踏,万人跨,赎了这一世的罪名,免得死了去受苦。”
  但自从和柳妈谈了天,似乎又即传扬开去,许多人都发生了新趣味,又来逗她说话了。至于题目,那自然是换了一个新样,专在她额上的伤疤。
凶手一:


所有人都加速了祥林嫂的死亡,无论是看笑话的还是同情她的,这是整个社会的悲哀。
每个人都是凶手,每个人都是罪大恶极吗?

每个人都没有杀人放火,罪大恶极,但每一个人都不能脱身,将她推向了死亡,更令人痛心的是她死了也无人在意,因为见过太多这样的遭遇,早就习以为常了,这一种整个社会形成的价值观我们称之为“封建礼教”。
凶手一:


封建礼教?
夫为妻纲、三从四德、从一而终
我翻開歷史一查,這歷史沒有年代,歪歪斜斜的每頁上都寫著‘仁義道德’幾個字。我橫豎睡不著,仔細看了半夜,才從字縫裡看出字來,滿本都寫著兩個字‘吃人’。
《呐喊·狂人日记》
凶手二:


人们的冷漠、自私、看客心态
祥林嫂是否有过对命运的抗争?从哪里可以看出来?


1从家中出逃
2一头撞死以保全寡妇名声
3捐门槛来获得救赎
这种自我抗争是否有用?
祥林嫂的悲剧产生和她抗争的核心问题在哪里?


改嫁是否有罪?
鲁镇人认为改嫁有罪(大家仍然叫她祥林嫂;四叔四婶不让不祥之人碰祝福礼;柳嫂说她嫁了人会被劈成两半;庙里的人一开始死活不愿意给她这种人捐门槛)贫困得只想到吃的乡下人山里人才能接受改嫁的女性
祥林嫂自己是怎么想的?
祥林嫂认同改嫁有罪吗?


认同
撞桌角是因为“好女不侍二夫”;
再次来到鲁镇从来不提对她很好的贺老六;(祥林嫂急着获得鲁镇人们的认同)
深深相信柳妈捐门槛后神清气爽说明她潜意识里认为自己有罪.....
祥林嫂是否有过对命运的抗争?从哪里可以看出来?


1从家中出逃
2一头撞死以保全寡妇名声
3捐门槛来获得救赎
这种自我抗争是否有用?
祥林嫂的抗争有用吗?


1从家中出逃,逃出来后做了奴仆却倍感满足,每天努力的干活为了挤入下等人行列。
2一头撞死是因为一女不嫁二夫,保全烈女名声,而非想要自己掌握自己的命运。
3捐门槛,用封建迷信反抗迷信,以为捐了门槛就是干净的,就会没有污点,就能挤入鲁镇百姓正常人的行列,花了许多钱如此辛苦只为了做一个正常的“奴隶”。
凶手三:


祥林嫂的精神自戕:屈服与顺从
封建礼教的恐怖在于:让对立面、同类的人、甚至是自己都无比顺从。
电影观赏
熟悉情节
观察电影的处理与文本处理的差异
最后增加了祥林嫂拿刀砍门槛的情节,合适吗?
这种行为是向封建礼教做出强烈的反抗和斗争,按照祥林嫂的觉醒程度,是不可能做出这种强烈反抗的行为。
她因为不想去地狱劈成两半才去捐门槛,她在用封建礼教的手段反抗封建。在强大的封建迷信思想的荼毒下,她自己内心也服从封建礼教。
丈夫和儿子死这一情节的处理电影和小说哪一部分更好?
电影处理加入了好人地主阶级借高利贷这一阶级矛盾,将情节推向高潮,夫死子死,祥林嫂的生活一下跌落谷底。
小说文本的处理是丈夫因为一碗冷饭死了,儿子因为日常剥豆被狼吃了,都是在日常生活中发生的意外,就是悲剧的永恒性,这是一个永远新的旧故事,鲁迅用很冷静的口吻写了出来。
鲁迅:悲剧就是将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


悲剧的产生往往不仅仅是外因所导致的,内在因素和外在因素结合必然会导致悲剧加速发生。
如果是放在现代社会,有没有可能发生祥林嫂的故事?
任务三:现场连线
(写小说)必须是“为人生”,而且要改良这人生……“我的取材,多采自病态社会的不幸的人们中,意思是在揭出病苦,引起疗救的注意。” ——鲁迅《我怎么做起小说来》

“鲁迅有意以鲁镇显示传统中国社会、历史、文化的几乎全部内容:从风俗到制度,从思想到宗教,从日常生活到行为准则。”
鲁迅“为人生的文学”关注下层人民,着重揭示病态社会的人的精神病态,是对现代中国人的灵魂的伟大拷问,他逼着读者和他的人物,连同作家自己一起来正视人性的卑劣,承受种种精神的苦刑,在灵魂的搅动中发生精神变化,而他最终指向的是绝望的反抗,是对于社会,对于人自身,对自己的一个反抗。 ——钱理群《与鲁迅相遇》

从《呐喊》到《彷徨》
永远新的旧故事
祥林嫂在满是祝福的社会氛围中死了,这是个人的悲剧;女性的悲剧;更是社会的悲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