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9月2日签署投降书
战后形势
大地主大资产阶级
中国人民
推行全球扩张
唯一与美抗衡
共产党要把抗日战争的胜利变为人民的胜利,变为民主革命的胜利。国民党要把抗日战争的胜利变为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胜利。
——陈旭麓《近代中国的新陈代谢》
第八单元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和人民解放战争
第25课 人民解放战争
(1)重庆谈判
背景:
△中国共产党:以和平、民主、团结为号召,成立联合政府,建成一个新民主主义的国家
△国民党:打着“和平建国”旗号,坚持独裁和内战
·随着抗战胜利,中国人民很快面临着哪两种命运或道路?
一、争取和平民主的斗争
争取时间准备内战
强加罪名给共产党
如果蒋真和平就争取和平
如果蒋假和平就揭穿阴谋
1945年8月,蒋介石三次电邀毛泽东到重庆谈判。
内容:
结果: 签署 《双十协定》(1945年10月10日)
坚决避免内战,建设独立、自由和富强的新中国。
(2)政治协商会议
时间:
地点:
结果:
1946年初
重庆
通过了和平建国纲领案等五项协议,但很快被国民党否决。
李公仆(1902—1946),中国现代伟大的爱国主义者,坚定的民主战士,中国民主同盟早期领导人。因反对国民党的独裁、内战政策,1946年7月11日晚被国民党特务暗杀。
闻一多(1899—1946)著名诗人、学者,中国现代伟大的爱国主义者,他一身正气,积极投身爱国民主运动,1946年7月15日在悼念李公朴先生大会上,发表了著名的《最后一次的讲演》,当天下午即被国民党特务杀害。
1946.6
战略防御
1947.6
1949.1
战略反攻
1948.9
战略决战
1949.4.23
解放全国
1949.10
渡江战役
1、内战爆发标志:国民党进攻中原解放区 1946年6月
2、内战过程:
占领南京——国民政府覆灭
粉碎国民党全面进攻
粉碎国民党重点进攻:陕北、山东
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
辽沈战役、淮海战役、平津战役
二、全面内战的爆发
1、战略防御(1946.6—1947.6)
撕毁政协协议
发动内战
国民党进攻中原解放区,共产党粉碎全面进攻
彭德怀
胡宗南
粟裕、陈毅
张灵甫(七十四师)
“兴起于军旅,而死于行伍,此为天经地义之事”
孟良崮战役
1、战略防御(1946.6—1947.6)
青化砭.沙家店战役
滥发纸币,通货膨胀,物价飞涨
全面内战爆发后,国统区财政经济逐渐陷入崩溃的境地。为了维持战争的庞大开支,国民政府无限制地发行纸币。
1948年前八个月纸币的发行量是1937年全年发行量的47万倍。
经济危机
北平学生“反饥饿反内战大游行”
队伍通过天安门广场
三、国民党政权的统治危机
社会危机
国民党的反动政策和官僚资本的巧取豪夺,使工人、农民、城市小资产阶级受到残酷的压迫和剥削,民族资产阶级也受到排挤和打击,广大人民的生活水平不断下降,民不聊生。
官僚资本的压制
社会危机
以1946年冬爆发的“抗议美军暴行”运动为标志,一个以反对美蒋为中心的、声势浩大的爱国民主运动在国统区迅速兴起。这一运动以学生为先锋,核心是反饥饿、反内战、反迫害,逐步发展成为配合人民解放军作战的第二条战线。
第二条战线
反映国民党失去民心,中国共产党深得人民拥护
政治危机
一党专政独裁
1946年11至12月,在内战声中,国民党包办的“国民大会”在南京召开。会议通过的《中华民国宪法》,进一步暴露了国民党当局坚持独裁和内战的真面目。
1.土地改革
(2)意义:各解放区掀起土地改革群众运动,使亿万农民在政治上、经济上获得了解放。翻身农民踊跃参军参战,为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提供了重要的人力、物力保障。
四、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
(1)依据:1947年夏,全国土地会议制定了《中国土地法大纲》。
中原
2.战略进攻——千里跃进大别山
132
万人
430
万人
1947年6月
195
万人
373
万人
1946年6月
人民解放军
国民党军队
延安
山东
南京
武汉
大别山
1947年6月,刘伯承、邓小平率领晋冀鲁豫解放军主力12万人,千里跃进大别山,直接威胁到国民党统治的中心南京、武汉,揭开战略进攻的序幕。
3.战略决战——三大战役
三大战役示意图
三大战役共歼灭和改编国民党军队154万人,基本摧毁了国民党的主要军事力量,东北、华北、华东解放区连成一片,长江以北基本解放,为中国革命在全国的胜利奠定了基础。
4.中共七届二中全会
(1)召开:1949年春,在河北西柏坡。
(2)内容:
①提出了促进革命取得全国胜利的基本方针;
②指出党的工作重心必须由乡村转移到城市;
③提出了革命胜利后党在各方面的基本政策。
(3)意义:解决了中国由新民主主义革命向社会主义革命转变的重大问题。
毛泽东提醒全党:“夺取全国胜利,这只是万里长征走完了第一步。”“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
毛泽东在会上讲话
5.国民党政权的覆灭
(1)北平和谈
1949年1月21日蒋介石引退,由李宗仁代理其总统职务。1949年4月,国共两党代表在北平举行谈判,最后由于南京国民党政府拒绝在《国内和平协定》上签字,和谈破裂。
以周恩来为首席代表的中共代表团和以张治中为首席代表的国民政府代表团,在北平举行和平谈判。
5.国民党政权的覆灭
(2)渡江战役
1949年4月,人民解放军百万雄师兵分三路,横渡长江。4月23日,占领南京,结束了国民党在大陆的统治,国民党败退台湾。
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国民政府总统府
渡江战役示意图
6.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
(1)原因:
①国民党方面:因不能解决中国社会的根本矛盾,不能应对中国社会的发展要求,不能代表广大民众的切身利益,从而失去了民众的支持。
②中国共产党:始终顺应时代发展的潮流,代表了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得到了广大民众的支持。
(2)意义:
①是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与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胜利,是毛泽东思想的胜利。
②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社会的发展方向,是20世纪人类历史上最具影响的伟大事件之一。
课堂检测
B
1.近代《华西晚报》的一篇评论认为:“如果对中国命运应负重大责任的国民党确具有结束一党专政与在野党团结合作的诚意,毛泽东此行……将可成为中国近代史上划时代的大事件。”此事应是( )
A.西安事变 B.重庆谈判
C.1946年政协会议 D.北平和谈
2.“1947年中似乎标志着战争形势的一个转折点。……共产党军队的规模已稳步地扩大……共产党在1947年下半年发起了全面进攻。”下列属于这一“转折点”中具有深远意义的战略行动是( )
A.跃进大别山 B.平津战役
C.淮海战役 D.渡江战役
A
3.1949年4月,陈毅欣然写道:“旌旗南指大江边,不尽洪流涌上天。直下金陵澄六合,万方争颂换人间。”该诗描写的历史事件是( )
A.强渡长江,推翻国民政府
B.民众支前,淮海战役胜利
C.瓦解敌军,和平解放北平
D.挥师南下,基本歼灭残敌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