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中外历史纲要上册第27课 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 课件(共26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中外历史纲要上册第27课 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 课件(共26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8.0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1-07-21 08:44:4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重点难点:20世纪50~70年代社会主义建设的曲折发展、教训和伟大成就。
第27课: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
20世纪50~70年代时间轴
一、全面建设社会主义
1.成功探索
(1)中共八大(1956年)
①召开背景
经济上——三大改造基本完成,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政治上——1954年宪法颁布,人民当家作主基本实现;
外交上——万隆会议后,打破西方的孤立和封锁;
思想上——苏共二十大启示探索适合本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材料一:改变生产资料私有制为社会主义公有制这个极其复杂和困难的历史任务,现在在我国已经基本上完成了。我国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谁战胜谁的问题,现在已经解决了。
——刘少奇《在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政治报告》
材料二:1956年2月苏共召开的二十大,第一次公开批判了斯大林的“个人崇拜”,揭露了“个拜”造成的恶果。中共中央对此十分重视,书记处、政治局多次召开会议进行讨论。在这些会议上,中共“以苏为鉴”的思想有了进一步的深化,……毛泽东当时多次指出:苏共二十大“表明苏联、苏共、斯大林并不是一切都是正确的,这就破除了迷信”,4月4日,毛泽东在中央书记处会议上又说“感谢赫鲁晓夫揭开了盖子,我们应从各方面考虑如何按照中国的情况办事,不要再像过去样迷信了。”
——摘编自王保贤《中共八大前后的探索与苏共二十大》
1.成功探索
(1)中共八大(1956年)
②内容:
主要矛盾: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
主要任务:把我国尽快从落后的农业国变成先进的工业国。
建设方针:坚持既反保守又反冒进,即在综合平衡中稳步前进。
③意义:是我国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一次成功探索。但后来并没有真正得到贯彻。
1956年9月15日,毛泽东在中共八大上致开幕式,号召“团结国内外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为建设伟大的社会主义中国而奋斗”
1.成功探索
(2)《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
1957年2月27日,毛泽东作《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的重要讲话
内容:
①全面分析了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及其特点;
②明确提出严格区分和正确处理两类社会矛盾问题;
③提出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各项具体方针;
④强调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已经成为国家政治生活的主题。
地位:
系统的阐述了社会主义社会的矛盾问题,创造性地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矛盾的理论。
【知识链接】 整风运动
1957年4月27日,中共中央发出《关于整风运动的指示》,决定在全党进行一次以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为主题,以反对官僚主义、宗派主义和主观主义为内容的整风运动。
整风运动随后展开。这是社会主义制度确立以后,执政的共产党开展的一次意在扩大民主,加强党的建设的一次尝试活动。然而,在不到 40 天的时间里,运动却发生了重大转折,转向反击所谓资产阶级右派的严重斗争。最终的结果背离了整风的最初的目标。
【知识链接】 反右派斗争扩大化
针对极少数资产阶级右派反革命分子向共产党和社会主义制度进行猖狂进攻的问题,1957年7月,毛泽东部署反右派斗争。
但反右派斗争严重的扩大化,成为以阶级斗争为核心内容的“左”倾理论逐渐形成的起点,导致了对知识分子的分析和政策的变化,破坏了工人、农民和知识分子的联盟,促使了在经济建设上急于求成思想的发展,推动了“左”倾思想的滋长和发展。
1957年国庆游行中的反右标语
三面红旗:
①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
②大跃进
③人民公社
“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
——1958年5月中共八大二次会议
片面追求经济建设高速度,忽视了客观的经济规律
材料反映了中央领导人出现什么思想?
2.探索失误
大跃进
  与此同时,农业生产也提出了高指标,即粮食产量由1957年的3901亿斤提高到7000亿斤。致使农村不顾自然条件,片面要求深耕密植,深翻土地在1至2米左右。有的地区举行争取秋粮更大丰收誓师大会,采用“打擂台”形式,由各乡各社派人上台,争报高产。1958年7月开始,各地报刊连续登载粮食高产的浮夸报道。
高指标
浮夸风
瞎指挥
共产风
大跃进具有哪些特点?
人民公社的特点叫“一大二公”,……所谓大,就是将原来一二百户的合作社合并成四五千户以至一二万户的人民公社。一般是一乡一社。所谓公,就是将几十上百个经济条件、贫富水平不同的合作社合并后,一切财产上交公社,多者不退,少者不补,在全社范围内统一核算,统一分配,实行部分的供给制(包括大办公共食堂、吃饭不要钱,叫做共产主义因素),造成原来的各个合作社(合并后叫大队或小队)之间、社员与社员之间严重的平均主义。同时,社员的自留地、家畜、果树等,也都被收归社有。
人民公社化运动
违背了生产关系要适应生产力的原理,挫伤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对农村生产力造成极大的破坏。
(1)积极:反映了广大人民迫切要求改变我国经济文化落后状况的普遍愿望。
(2)缺点:片面追求经济建设高速度,忽视客观经济规律,生产关系超越了生产力发展水平。
(3)危害:加上对社会主义建设经验不足,以及当时的自然灾害等因素,导致1959至1961年,我国经济发生了严重困难。
如何认识这一时期探索中的失误
头遍哨子不买帐,
二遍哨子伸头望,
三遍哨子慢慢晃。
——人民公社时农村的顺口溜
1962年下半年到1965年
国民经济稳步增长,接近
并超过新中国成立以来最高水平。
国民经济的恢复
(1)“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八字方针
(2)政治、文化、教育等方面的调整
(3)七千人大会(1962年)
(4)提出“四个现代化”(1964年)
3.政策调整
1.原因:
①毛泽东认为党和国家面临着资本主义复辟的现实危险。
②林彪、江青一伙的推波助澜。
二、文化大革命
1966年春夏
1967年初
1971年9月
1972年
1975年
1976年10月
中央文革小组乘机煽动打倒一切”和“踢开党委闹革命”。
林彪反革命集团阴谋夺取最高权力、策动反革命武装政变
邓小平主持日常工作,领导进行各方面的整顿,经济形势有了明显好转
“全面夺权”的“一月风暴”发生。
周恩来在毛泽东的支持下主持中央日常工作,各项工作出现转机,但遭到江青等人的反对
粉碎了江青反
革命集团,结束了“文化大革命”
2.过程:
基本人权遭到践踏,民主与法制遭到严重破坏,经济收到严重破坏,无政府状态,文化断层。
3.评价:
(1)文化大革命不是任何意义上的革命或社会进步,是党内“左”倾错误发展的表现,是由领导者错误发动,被反革命集团利用的一场内乱。(性质)
(2)它给党、国家和各族人民带来了严重灾难。(消极影响)
(3)这场灾难促使党和人民意识到:①认清国情是社会主义事业成败的关键,现代化建设必须从中国的实际出发;②建设社会主义必须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而决不能以阶级斗争为纲;③必须坚持民主集中制和集体领导;④积极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健全社会主义法制;⑤必须科学认识马克思主义的本质,坚持以最新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武装全党,提髙全党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水平。(教训)
{5C22544A-7EE6-4342-B048-85BDC9FD1C3A}领域
成 就
工业
国防
科技
农业
教育医疗
外交
逐步建成了一批门类比较齐全的基础工业项目;三线建设
成功爆炸原子弹、氢弹;成功发射中远程导弹、人造卫星
兴修水利、农田建设、培育良种、科学种田
长足进步、蓬勃发展
建交高潮;中国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1971);
中美、中日关系正常化(1972)、中美建交(1979)
——伟大成就为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提供了 物质基础、宝贵经验和理论准备。
三、伟大的建设成就
原子弹
1964年10月16日,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氢弹
1967年6月17日,我国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
人造地球卫星
1970年6月24日,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发射成功
科技和国防
国家脊梁——邓稼先
为国家隐姓埋名,连父母妻儿都不知其行踪。
使用算盘进行极为复杂的计算,一个数据要一日三班倒,演算一个多月。
试验出事故,深知辐射危险却抢上前去把摔破的原子弹碎片拿到手里仔细检验。
创造了世界上最快的速度。
临终叮咛:"不要让人家把我们落得太远……"
1960年参加松辽石油会战时他逢人就问的三句话:“这里我的井位在什么地方?我的钻机什么时候能到,这里钻井的最高纪录是多少?”
为了堵住井喷,纵身跳入滚烫的泥浆。
被誉为“铁人”“钻井卫星”“钻井闯将”。
国家脊梁——王进喜
新中国成立后,由于美国的阻挠,在联合国的席位一直被台湾的蒋介石集团所占据。中国政府为恢复自己的合法席位进行了长期的斗争。1971年10月25日,第26届联合国大会上恢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并立即将蒋介石集团的代表从联合国的一切机构中驱逐出去。
重返联合国:
中国代表团团长乔冠华开怀大笑
“党的好干部”
焦裕禄
“地质之光”
李四光
“中国航天之父”
钱学森
“中国现代数学之父”
华罗庚
艰苦奋斗、奋发图强的时代精神
新中国成立三十年来取得伟大建设成就的重要原因?
B
1.中国共产党在某次会议上宣布:我国无产阶级同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已经基本上解决,国内的主要矛盾已经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据此可知,该会议指的是 (  )
A.中共七大    B.中共八大
C.中共九大 D.中共十大
课堂检测
2.“你是英雄咱好汉,高炉旁边比比看,你能炼一吨,咱炼一吨半;天上繁星点点,地上红光闪闪,王母惊呼玉帝打颤,感叹天上不如人间。”材料中反映的运动(  )
A.提高广大人民生产积极性
B.导致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
C.片面强调了公有化的程度
D.有利于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
B
3.1971年前10个月,尼日利亚、科威特、喀麦隆、圣马力诺、奥地利、比利时、伊朗等9国先后与中国建交。该局面的出现(  )
A.得益于中美关系正常化
B.说明了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出现
C.取决于中国生产力的快速发展
D.有助于中国联合国合法席位的恢复
D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