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学年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第六单元习题-(Word版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2021-2022学年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第六单元习题-(Word版含答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156.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1-07-20 19:25:2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六上 第六单元习题
第1卷
1.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字音或字形有错误的一项是( )
A.京剧继承、发展了中国传统戏曲的表现手法,终于战胜了这种尴尬(gān gà)—用一根小小的马鞭就彻底解决了,而且解决得无比漂亮。
B.京剧还有一些虚似的道具,但一样可感觉可使用。比如《拾玉镯(zhuó)》中小姑娘趟( shàng)鞋底,鞋底是实的,针线可是虚的。
C.有一年秋天,贝多芬去各地旅行演出,来到莱茵(lái yīn)河边的一个小镇上。
D.兄妹俩被美妙的琴声陶醉(táo zuì)了。等他们醒过神来,贝多芬早已离开了茅屋。
2.下列句子。中加线字的字音或字形有错误的一项是( )
A.忽然,像被一阵风吹来似的,远处的小丘上出现了一群马,马上的男女老少穿着各色的衣裳,群马疾驰(chí),襟(jīn)飘带舞,像一条彩虹向我们飞过来。
B.屋外寒风呼啸,汹涌澎湃(péng pài)的海浪拍击着海岸,溅起一阵阵浪花。
C.激烈的围歼(qiān)战就要开始了。天黑的时候.我摸进一片茂密的沙柳林,在匆匆挖成的交通沟里找到了突击连,来到了赫(hǎo)副营长的身边。
D.方台两旁有六根高大的蟠(pán)龙金柱,每根大柱上盘绕着矫健的金龙。仰望殿顶,中央藻(zǎo)井有一条巨大的雕金蟠龙。
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运用错误的一项是( )
A.马鞭本身具备一种装饰的美,而且不同人物在使用马鞭时,也各自形成了一套永远不变的方法。
B.俗话说“一动不如一静”,古诗也说“此时无声胜有声”,讲的就是这种情况
C.两百多年前,德国有个音乐家叫贝多芬,他谱写了许多著名的乐曲。其中有一首著名的钢琴曲叫《月光曲》,传说是这样谱成的
D.一天夜晚,他在幽静的小路上散步,听到断断续续的钢琴声从一所茅屋里传出来,弹的正是他的曲子。
4. 下列句中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 队长斩钉截铁地说:“再大的困难,我们也要坚持向上。”
B. 事到临头,这倔强的汉子却觉得无论如何也不忍心让师傅陷入孤立无援的困境,他应该站出来说几句公道话。
C. 虽然小明是最后一名选手,但他先声夺人的演讲,赢得了阵阵掌声。
D. 这样一个简单的问题竟然出现在他的身上,真是不可思议。
5.下列句子中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世界上任何一个民族都不甘成为任人宰割的民族。
B、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日军恶贯满盈,家喻户晓。
C、创造的过程不是消极的袖手旁观,而是有想象力的有计划的探索。
D、风小心翼翼的吹过来,唯恐弄乱了他的头发。
6.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今天“数字阅读”企业成功的关键,是能否使年轻人体会到经典文章的魅力。
B.针对近来频频发生的校园暴力事件,几个学校的领导进行了深刻反思。
C.我们只要相信自己的能力,才能在各种考验前充满信心。
D.今天,“美丽中国”已不是简单的描述性词语,面是中华民族上上下下共同追求的愿景。
7.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你的人生是否有意义,要看你对人生意义的独特领悟和坚守.
B.随着国家平抑物价的政策和外地蔬菜的大量调运,最近蔬菜价格有所回落.
C.从微笑的树蛙到开心的绵羊,这些图片向我们展示了动物们的“笑功”和幽默感.
D.为了防止不再出现这样的问题,我们班同学制定出了具体的改进措施.
8.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
A.他飞奔回客店,花了一夜工夫,把刚才弹的曲子……《月光曲》记录了下来。
B.比如“金玉奴”中有一个细节,小生演员用饭碗喝完豆汁,又用嘴去舔筷子,如果没有这一“舔”,那饭碗也就完全不必拿上舞台。
C.京剧还有一种奇特之处,双方正在对打,激烈到简直是风雨不透,台下看的人非常紧张,一个个大气儿不敢出,都把眼睛睁得大大的,唯恐在一眨眼间,谁就把对方给“杀”了。
D.这,哪里还是戏剧?这,不是太像杂技了吗?您说得太对了,这就是京剧中的杂技成分,自古如此,如今还保留着。
9.下列有关文化和文学常识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
A.(吕氏春秋》又称《吕览》,先秦杂家代表著作,战国末期吕不韦集合门客们编撰而成。
B.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北宋文学家、书法家、画家。
C.贝多芬,德国杰出的音乐家,世界音乐史上最伟大的作曲家之一。
D.京剧艺术强调真实,道具不能虚拟。
10.下列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凡做一件事,便忠于一件事,将全副精力集中到这事上头,心无旁骛。
B.范仲淹恃才放旷,被贬之下还心系百姓,发出“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心声。
C.各级党委经常召开专题组织生活会,以“自觉践行‘三严三实’持之以恒转变作风”为主题,认真排查问题,诚恳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并提出下一步整改措施。
D.一个人要求得进步,就必须下苦功夫,郑重其事地进行自我修养。
11.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家长要让孩子接受“吃苦教育”,以此提高孩子自食其力的能力和独立自主的精神。
B.傳雷以深厚的学养、真挚的父爱,倾听着万里之外儿子的每一次心跳和儿子前进路上可能出现的困难,用一封封的书信传递着自己的惦念。
C.泰安的历史文化只有泰安的自然风景配得上,秦安的自然风景也只有秦安的历史文化配得上。
D.如今初中生近视日益严重,是由于过度看手机的原因造成的。
12.下列句子与原文不一致的是( )
A. 子击磬于卫,有荷蒉而过孔氏之门者,曰:“有心哉,击磬乎!”既而曰:“鄙哉!硜硜乎!莫己知也,斯己而已矣,深则厉,浅则揭。”子曰:“果哉!未之难矣。
B. 子曰:“上好礼,则民易使也。”
C. 阙党童子将命,或问之曰:“益者与?”子曰:“吾见其居于位也,见其与先生并行也。非求益者也,欲速成者也。”
D. 原壤夷俟。子曰:“长而无述焉,幼而不孙弟,老而不死,是为贼。”以杖叩其胫。
13.下列句子与原文不一致的是( )
A. 师冕见,及阶,子曰:“阶也。”及席,子曰:“席也。”皆坐,子告之曰:“某在斯,某在斯。”师冕出。子张问曰:“与师言之道与?”子曰:“然。固相师之道也。”
B. 子曰:“民之於仁也,甚③於水火。水火,未见蹈仁而死者也。吾见蹈④而死者矣,
C. 子曰:“知及之,仁不能守之,虽得之,必失之。知及之,仁能守之,不庄以莅①之,动之不以礼,未善也。”
D. 子曰:“吾之於人也,谁毁谁誉?如有所誉者,其有所试矣。斯⑦民也,三代⑧之所以直道而行也。”
14.下列句子与原文不一致的是( )
A. 但是诗人多薄命,就中沦落不过君。渚苹溪草犹堪荐,大雅遗风不可闻。
B. 山光忽西落,池月渐东上。散发乘息凉,开轩卧闲敞。荷风送香气,竹露滴清响。
C. 采石江边李白坟,绕田无限草连云。可怜荒垄穷泉骨,曾有惊天动地文。
D.欲取鸣琴弹,恨无知音赏。感此怀故人,中宵劳梦想。
15.下列句子与原文不一致的是( )
A. 松冈避暑,茅檐避雨,闲去闲来几度。醉扶孤石看飞泉,又却是、前回醒处。
B. 天崖倦客,山中归路,望断故园心眼。燕子楼空,佳人何在,空锁楼中燕。古今如梦,何曾梦觉,但有旧欢新怨。异时对,黄楼夜景,为余浩叹。
C. 东家娶妇,西家归女,灯火门前笑语。酿成千顷稻花香,夜夜费、一天风露。
D. 明月如霜,好风如水,清景无限。曲港跳鱼,圆荷泻露,寂寞无人见。紞如三鼓,铿然一叶,黯黯梦云惊断。夜茫茫,重寻无处,觉来小园行遍。
阅读《月光曲》完成下列问题:
他好像面对着大海,月亮正从( )的地方升起来。( )的海面上,霎时间洒满了银光。月亮越升越高,穿过一缕一缕轻纱似的微云。忽然,海面上刮起了大风,卷起了巨浪。被月光照得雪亮的浪花,一个连一个朝着岸边涌过来……皮鞋匠看看妹妹,月光正照在她那恬静的脸上,照着她睁得大大的眼睛,她仿佛也看到了,看到了她从来没有看到过的景象,月光照耀下的( )的大海。
1.文中空白处应填入的词语按顺序是( )
A.水天相接 微波粼粼 波涛汹涌 B.水天相接 波涛汹涌 微波粼粼
C.微波粼粼 水天相接 波涛汹涌 D.微波粼粼 波涛汹涌 水天相接
2.下面不是比喻句的一句是( )
A月光照进窗子,茅屋里的一切好像披上了银纱。
B月亮越升越高,穿过轻纱似的微云。
C海面上,霎时间洒满了银光。
D他好像面对着大海,月光正从水天相接的地方升起来。
3.对[贝多芬走近茅屋,琴声突然停了,屋子里有人在谈话。一个姑娘说∶“这首曲子多难弹啊!我只听别人弹过几遍,总是记不住该怎样弹,要是能听一听贝多芬自己是怎样弹的,那有多好啊!”一个男的说∶“是啊,可是音乐会的入场券太贵了,咱们又太穷。”姑娘说∶“哥哥,你别难过,我不过随便说说罢了。”]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
A.因为盲姑娘非常体谅、理解他的哥哥,她听出了哥哥话语中的不安和痛处,她对自己说的话感到不安和后悔。
B.盲姑娘的话让我们感受到了她的善解人意。
C.盲姑娘的话让我们感受到了淡淡的凄楚和酸涩,更让我们感受到了盲姑娘那种被生活所迫而强压住内心对音乐的人爱的无奈。
D.盲姑娘只不过随使说说,不是认真的。
4.皮鞋匠听着贝多芬弹奏的曲子联想到的圆面依次是( )
A.月亮初生 — 海面上刮起了大风 一 月亮越升越高
B.月亮初生 一 月亮越升越高 一 海面上刮起了大风
C.海面上刮起了大风 一 月亮初生 一 月亮越升越高
D.海面上刮起了大风 — 月亮越升越高 一 月亮初生
5.倒数第二段画线的句子运用的修辞手法是 ( )
A.排比 B.夸张 C.比喻 D.对偶
6.对本文的主旨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
A.表现了兄妹两人相依为命的动人亲情。
B.表现了兄妹两人对贝多芬的无比崇敬。
C.表现了贝多芬卓越的音乐才华和高超的琴技以及对音乐的无比热爱。
D.表现了贝多芬卓越的音乐才华和高超的琴技以及他对贵苦人民的同情。
7.选文主要运用的表达方式是( )
A.记叙、说明 B.记叙、描写 C.议论、抒情 D.描写、抒情。
8.皮鞋匠的联想中没有的一幅画面是( )
A.月亮升起,海面微波粼粼
B.月亮升高,穿过轻纱似的微云
C.海面波涛汹涌。
D.清幽的月光,安静的小镇
9.贝多芬能够即兴创作《月光曲》的原因是( )
A.他被盲姑娘和她哥哥的兄妹情深打动了
B他因为遇到了真正懂得音乐的知音—盲姑娘而感动
C.他看到如银纱般的月光而触动。
D.他看到了月光下的大海。
10.下列对“她仿佛也看到了,看到了她从来没有看到过的景象”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
A.盲姑娘是看不见的,但是她懂音乐,能理解、感受到贝多芬弹奏的内容。
B.盲姑娘再一次听入神了,所以这也衬托出贝多芬创作的成功。
C.因为盲姑娘是不可能看见这些景象的,她只能凭想象去感受。
D.盲姑娘真的在贝多芬音乐的感召下看到了东西。
11.贝多芬之所以要给盲姑娘弹一首曲子,对此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B.贝多芬被盲姑娘的善解人意感动了。
A.贝多芬被兄妹俩的亲情感动了。
C.贝多芬被盲姑娘对音乐的热情感动。
D.贝多芬把盲姑娘当成了知音。
12.对文中画线句子的词语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不过随便说说”,表明盲姑娘因为家里穷,所以不愿意听贝多芬的演奏。
B.入了神”,表明盲姑娘被音乐所打动,产生了联想,联想到了大海。
C.“激动”,表明盲姑娘听出了弹奏曲子的正是贝多芬。
D.“您,您就是”,两个“您”表达的意思不一样,第一个“您”表示猜想,第二个“您”作出了判断
13.文中写贝多芬“他问盲姑娘:‘您爱听吗?我再给您弹一首吧。”对此理解不准确的一项是( )
A.表现了贝多芬对盲姑娘的同情。
B.表现了贝多芬对盲姑娘的尊重和理解。
C.体现出贝多芬触景生情,被富有诗情画意的景色所打动。
D.表现了贝多芬善良的品格和卓越的才华。
14.下列对这段文字的理解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盲姑娘虽然看不见这样的景象,但她懂音乐,能感受到贝多芬弹奏的内容
B.皮鞋匠听着贝多芬的琴声,联想到海上的明月升起的奇丽画面,是虚写
C.盲姑娘被贝多芬的琴声所陶醉,看到了月光照耀下的大海,这是实写。
D.贝多芬技艺高超,有卓越的才华。
阅读课文《京剧趣谈》“亮相”部分,完成下题
1.给选段拟一个小标题,恰当的一项是 ( )
A.京剧的亮相 B.京剧的刀枪 C.京剧的武艺 D.京剧的表演
2.文中画线句子运用的修辞手法是 ( )
A.比喻 B.夸张 C.对偶 D.拟人
3.“刀(枪)下场”是为了凸显 ( )
A.战斗还没有完 B.杂技的水平高
C.一动不如一静 D.人物的英雄气概
阅读《伯牙鼓琴》,完成下题
伯牙鼓琴,锥子期听之,方鼓琴而志在太山,锥子期曰:“善哉子鼓琴!航巍乎若太山。”少选之间,而志在流水,锺子期又曰:“善哉乎鼓琴!汤汤乎若流水。”锺子期死,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
1.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
A.志(心志、情志)在太山。B,善(好)哉乎鼓琴!C.方鼓(击鼓)琴 D.破琴绝(断绝)弦
2.成语“高山流水”出自本文,它不包含的意思是( )
A.比喻知音难觅 B.比喻乐曲高妙 C.比喻景色优美 D.比喻知己难觅
3.下列诗句中不能表现友情的一项是 ( )
A.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B.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C.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D.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4.“伯牙破琴绝弦”的“弦”字的正确读音是( )
A. Xuán B xián C. xuàn D xiàn
5.伯牙为什么“终身不复鼓”?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因为他已经把琴摔了,无琴可弹。B.因为他太谦虚了,觉得自己弹得还不是很好
C.因为他觉得世界上的人都听够了他的琴声了。D.因为他觉得世界上再也找不到知音了
6.下列对“知音”一词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对音律有研究的人 B.理解自己的心意,有共同语言的人
C.能听懂别人弹琴的人 D.能弹出美妙音韵的人
7.下列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俞伯牙、钟子期相传为战国时代人。 B.出自本文的成语是“高山流水”。
C.关于俞伯牙和钟子期成为知音的传说,《列子》《吕氏春秋》等古书均有记载。
D.明代小说家冯梦龙根据这个传说创作了《俞伯牙摔琴谢知音),收在《警世通言》中。
8.最能体现“知音难觅”的一项是( )
A.乃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B.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
C.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D.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
9.对课文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文以描写伯牙善鼓琴为主,详细描写了伯牙的鼓琴技艺之高超;以描写钟子期善听为辅。
B.课文先概括写了伯牙善弹,子期善听,再具体描述音乐的壮美,最后写子期死,伯牙绝弦。前因
后果的结构,使文章层次分明脉络清晰。
C.伯牙绝弦,所喻示的正是一种真知己的境界,这也正是它千百年来广为流传的魅力所在。
D.文章通过描写春秋时期俞伯牙和钟子期之间的动人故事,反映了朋友间互相理解、相互欣赏的
纯真友情,再现了音乐艺术的无穷魅力
阅读《书戴嵩画牛》,完成1~7题。
蜀中有杜处士,好书画,所宝以百数。有誠嵩《牛》一轴,尤所爱,锦囊玉轴,常以自随
一日曝书画,有一牧童见之,拊掌大笑曰:“此画斗牛也!牛斗カ在角,尾搞入两股间。今乃掉谬矣!”处士笑而然之。古语云:“耕当问奴,织当问婢。”不可改也。
1.下列句子中加点字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蜀中有杜处士(有徳才而不愿去做官的人)。 B.今乃掉(垂落)尾而斗。
C.尾搐入两股(大腿)间。 D.处士笑而然之(认为他说得对)
2.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好(美好)书画。 B.所宝(所珍藏的宝贝)以百数
C.今乃掉尾而斗,谬(错误)矣! D.处士笑而然(认为…对)之。
3.下列不是省略句的一项是( )
A.好书画,所宝以百数。B.此画斗牛也C.不可改也D.有戴嵩《牛》一轴,尤所爱
4.对文章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拊掌大笑”体现了牧童天真无邪、无所顾忌的情态
B.牧童看到《斗牛图》中的牛违背了生活事实,所以他的“笑”含有讥讽之意,有意嘲笑唐代画家戴嵩及“好书画”的杜处士。
C.牧童有很强的生活观察能力。他认为,牛在相斗时两角发力,尾巴应该夹在两条大腿之间。
D.杜处士的“笑而然之”,是在牧童指出《斗牛图》中的谬误之后,他的“笑”等于承认了牧童的观点,有解尴尬的意味。
5.对作者的写作意图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艺术创作离不开对生活的细心观察,艺术家应该向富有实践经验的劳动人民虚心学习。
B.作为成年人,应当尊重孩子,保护孩子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C.要认真、仔细地观察事物,必要时可以凭空想象。
D.告诉我们:做事情要从客观事实出发,要相信权威的结论。
6.下列对选文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
A.这篇短文告诉我们:要认真、仔细地观察事物,从客观事实出发,可以相信权威。
B.文章引用“耕当问奴,织当问婢”的作用是提纲挈领,引人入胜,更有说服力
C.选文用简单的手法叙述了一件事情,并讽刺了凭空想象的外行人。
D.选文是北宋文学家苏轼所作的一篇散文。戴嵩是唐代画家。
7.文章最后引用古语的作用,错误的一项是 ( )
A.每一种职业的人都有其擅长的,做事要多问行家以免出错
B.要认真、仔细地观察事物,不能凭空想象
C.不能迷信权威,要从客观事实出发
D.大家都有自己的特长,要充分自信
拓展阅读《爸爸教我读中国诗》,完成下列小题。
①十个月的时候,我得了一场可怕的脑膜炎,到了一岁半还不会说话,父母非常担心。一天,爸爸看报,我坐在他的膝上,指着某一个标题中的“上”字,爸爸说:“上?”我对他表示满意,赶紧从他的膝上爬下来,拽着他走到书箱前,得意洋洋地指着书箱外“函上”的“上”字,表明我认识这个字,这件事对父母而言,真是“上上大吉”!他们不再担心我有智力障碍了。之后,爸爸开始教我读诗。
②爸爸常教我念两个人的诗:一个是杜甫,一个是陆游。
③依稀记得,孩提时的一个夏夜,我困极了,趴在爸爸的膝上,爸爸摇着大蒲扇,满天的星斗朦朦胧胧的。“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突然,爸爸那江西乡音很重的诵读声使我睁开了眼睛,我不知道那奇特的吟啸中有什么,但我一下子记住了这首诗。
④上学前我已经会背那首《示儿》:“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爸爸问我懂不懂最后那句,我很得意地嚷嚷说:“那意思就是烧香磕头的时候别忘了告诉你爸爸!”当时,爸爸高兴得眼泪都流出来了。
⑤1959年秋,我上小学。那年冬天,爸妈因故很长时间不能住在家。姐姐是长女,照顾我和弟弟。一天晚上,爸爸出乎意料地出现在我们面前,令我们欢天喜地,难以入眠。躺在床上跟爸爸念杜甫的诗:“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爸爸问我懂不懂这诗句,我说:“我懂的,不过,爸爸想念我们的时候,我们也想念爸爸的。”爸爸不再说话,只是听我继续背他教我的诗。
⑥爸爸生命的最后几年,完全卧床不起。每当德沃夏克的大提琴协奏曲悲鸣的旋律在蕉影婆娑的窗边响起的时候,爸爸就会喃喃吟诵杜甫的诗。他告诉我,那一刻让他想起了故乡老宅,想起了祖母和母亲。
⑦那时我已在大学教中国古代文学,我理解父亲:人生无非家国之情,杜甫、陆游,我父亲他们这一代的知识分子,对家国,都有一种深情。父亲吟诗的声音,永远留在了我心底。
⑧很多年后,我看见报上某篇文章引了一首绝句,感觉就像遇到了一个老熟人。我没有念过那首诗,但我熟悉那种风格。回来一查,果然是陆游的诗,“驿外清江十里秋,雁声初到荻花洲。征车已驾晨窗白,残烛依然伴客愁。”我当时的感受真是难以名状。爸爸在我童年时便种在我生命里的东西,突然宣告了它的无可移易的存在!(有删改)
1.文中围绕爸爸教我读中国诗,记叙了三件事,请选择出正确的顺序( )
(1)孩提时,爸爸以自己奇特的吟啸教我记住了陆游的诗(2)上学前,爸爸教我理解《示儿》诗中的句意。(3)上学后,爸爸教我理解杜甫诗中思念亲人的情感
A.(1)(2)(3)B.(2)(3)(1)C.(3)(2)(1)
D.突出了我被父亲吟诗声唤醒的情节。
2.联系具体语境,选择与本文内容不相符的一项( )
A第④段划线句子中父亲流泪的原因:还未上学的我,小小年纪居然懂得了诗句的意思,爸爸十分高兴。
B第①段中划线的句子:运用动作、神态、语言描写,具体生动地描写了我和爸爸认“上”字的情景,表现了我的得意和父母的欣慰。
C爸爸教我吟诵陆游的诗,
3.联系第③段全段内容判断,对段中画线部分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
A.写出了夏天夜晚满天繁星的景色。
B.象征了我童年学诗歌时记忆模糊。
C.映衬了我夏夜朦胧欲睡的状态。
D.突出了我被父亲吟诗声唤醒的情节。
名著阅读题:
1、下列关于《林海雪原》的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A.杨子荣精心布置了一场“与来袭共军激战”的假战斗,暗中考察这个“老九”是真是假。杨子荣提着枪也冲了上去,很快他就发现这些人只大喊大叫,枪都打到天上去了。他知道座山雕是在考验他,于是大打出手,连着打死几个匪徒,座山雕一看打死了弟兄,便对杨子荣大喊:“老九,慢来!这是在演习。”消除了座山雕的疑心,并将计就计乘机送出了所摸索清的情报。
B. 年三十,威虎山要摆“百鸡宴”,让杨子荣担任值日官和“百鸡宴”的司宴官。白天杨子荣指派着全山的匪徒把威虎山前前后后,摆了六六三百六十根松明火把,说是“山光普照”,还把大厅里里外外安上了60盏猪油灯,说这正应座山雕的六十大寿。他还说服座山雕以大庆为名,要把今年的百鸡宴全摆在厅里,以便于小分队进来一网打尽。座山雕对他的这些安排大加赞赏。
C. 杨子荣在“百鸡宴”上八面威风,巧施安排,匪徒们个个喝得烂醉如泥,东倒西歪。小分队及时赶到,杨子荣和战友们,一举全歼威虎山的这伙顽匪,战斗取得了全面的胜利。
D. 《林海雪原》的撰写呈现黑白分明,褒扬贬低一分为二的写作笔法,情节中主角即使深陷林海,总是在磨砺之中取得光明胜利,而著名的智取威虎山、奇袭奶头山等,均是重点情节,险中取胜。与之相反,匪徒即便坐拥天险,但是最终逃脱不了失败的命运。
2、下列关于《格列佛游记》的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A.小人国的宫廷游戏:该国挑选官员是以在悬空的绳子上跳舞的技术好坏来决定的,很多人不惜摔断脖颈,拼死一搏。每当有重要官职空缺,不论是原官员过世还是失宠撤职,就会有五六位候补人员呈请皇帝准许他们给皇帝陛下及朝廷百官表演一次绳上舞蹈,谁跳得最高而又不跌下来,谁就接任这个职位,并分别赏赐蓝红绿三色丝线。
B. 斯威夫特在《格列佛游记》中运用神奇的想象、夸张的手段、寓言的笔法、不留情面的批判,为我们塑造出一个丰富多彩的、童话般的幻想世界。高超的艺术技巧使小说成为世界文学宝库中一颗璀璨无比的宝石。
C. 《格列佛游记》作者?斯威夫特?,?美?国?18?世纪前期最优秀的?讽刺作家?和?政论?家。早年作品有?《木桶的故事》、?《书籍与战争》、?《圣灵的机械作用》。他是英国?启蒙运动中激进的?民主主义流派?的创始人。
D. 《格列佛游记》中,小人国用比赛绳技(绳上跳舞)的办法选拔官员,《水浒传》中,浮浪落魄子弟高俅因会踢球(逑)而被皇帝看中提升为殿帅府太尉。这两个情节都有讽刺意味,反映了当时社会在选拔任用人才上的荒谬,从而揭示了官场的黑暗和腐败。
第2卷
1.语言积累与运用
(1)_______________的海面上,_______________银光。月亮越升越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海面上_____起了大风,____起了巨浪。
(2)皮鞋匠看看妹妹,月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她仿佛也看到了,看到了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方_____________,锺子期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少选之间,_____________,锺子期又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锺子期死,伯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古语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不可改也。
2.请从“书籍、钥匙,阶梯、良药、天空”这几个词语中任意选取(不少于三个),连缀成一句话,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并且情境要合情合理。



3.请用一句话概括下面材料的观点,(不超过15个字)
这是大学生早业前的最后一变实验课。教授拿出一个容器,注入一半清水,容器中的水呈现出常态。然后,他把容器放入冰柜,0℃以下后常态水结成了冰,最后,他义把盛冰的容器放到点燃的酒精炉上、温度上升,冰慢慢融化,沸腾,变成了水蒸气。实验结来了。教授问:“水去了哪里?”教室里鸦雀无声。
“水升华到了辽阔的天空!”教授意味深长地说,“水的状态是由温度决定的,人生莫不如此!常态的人生就像容器里的清水,倒入小溪,流入江河湖海,可以拥有大地;炽热的人生就像水蒸气,不仅拥有大地,还会拥有篮天;人生的温度如果在0℃以下,那这个人的世界就只有巴掌那么大。”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4-26题
子产不毁乡校
郑人游于乡校,以论执政。然明谓子产曰:“毁乡校,何如?”子产曰;“何为?夫人朝夕退而游焉,以议执政之善否。其所善者,吾则行之;其所恶者,吾则改之。是吾师也,若之何毁之?我闻为忠善以损怨,不闻作威以防怨。岂不遽止?然犹防川也:大决所犯,伤人必多,吾不克救也;不如小决使道,不如吾闻而药之也。”然明曰:“蔑也今而后知吾子之信可事也。小人实不才。若果行此,其郑国实赖之,岂唯二三臣?”
仲尼闻是语也,曰:“以是观之,人谓子产不仁,吾不信也。”
【思考题】
1、解释:①焉 ②损 ③作
2、翻译:
①以议执政之善否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其所恶者,吾则改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若之何毁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吾闻而药之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请你结合短文内容,评价一下子产其人?(4分)

唯有垂杨管别离
许多年后,我常常想起病房里的岳老师与那个七岁的小病号。
在住进同一间病房之前,这两人并不相识。岳老师曾经是一家矿山子弟小学的语文老师,但那家小学已经关闭多年,所以这时的岳老师事实上已不再是老师了;小病号则是一个七岁的小男孩,他三岁就生了骨病,自此便在父母带领下,到处求医问药。于他来说,医院就是学校,而真正的学校,他一天都没踏足过。
住院的日子令人感觉灰败,如果不是飘进病房的柳絮通告了春天的来临,病人们全然没有注意到病房外的绿意。
作为医院的老病号,在单调重复的日子中,岳老师与小病号自然而然地相识了。令人惊异的是,他们后来竟然变作了老师和学生。因为常跑医院,我与岳老师有些交集,他们的故事便进入了我的视线。四十多岁的岳老师,早已被疾病带来的诸多争吵、伤心、背弃折磨得满头白发。可是,(A)当她将病房当作课堂以后,当她给小病号讲课的时候,某种奇异的喜悦降临了,她终年苍白的面容上竟然现出了一丝红晕。
每一天,只要两个人输液一结束,岳老师马上就开始给小病号上课。虽说从前她只是语文老师,但在这里她却什么都教:古诗词,加减乘除,英文单词。
中午,病人和陪护者挤满了病房之时,便是岳老师一天中最神采奕奕的时候,有意无意地,她就要拎出许多问题,故意来考小病号。如果小病号能在众人的赞叹中结束考试,那简直就像是有一道神赐之光破空而来,照得她通体发亮。
小病号毕竟年龄尚小,顽皮好动,病情稍好,就在病房里奔来跑去,所以,他便经常答不上来岳老师的问题。比如那句诗,上句是“长安陌上无穷树”,下一句,小病号一连三天都没背下来。这可伤了岳老师的心,她罚他背二十遍。也是奇怪,无论背多少遍,那句诗就像是活生生地在小病号的身体里打了结,一到考查的时候,他死活就背不出来,岳老师愈发伤心。
到了最后,连小病号自己都愤怒了。他愤怒地问岳老师:“医生都说了,我反正再活几年就要死了,背这些干什么?”
说起来,前前后后,我目睹过岳老师的两次哭泣。这天中午,小病号愤怒地问完,【甲】岳老师借口去打开水,出了走廊,就痛苦地抽泣起来,她用嘴巴紧紧地咬住了袖子,一边走,一边哭。
哭泣的结果,不是罢手,反倒是要教小病号更多。岳老师自己的病本就不轻,但自此之后,我却经常能看见她跛着脚,跟在小病号的后面,见缝插针地给他讲课。病房里的教学最常见,瘦骨伶仃的小病号躺在病床上认真听,憔悴的岳老师坐在一旁小声讲。这场景神圣却也让人心酸。“既然没死,就得活出意义。”岳老师对我说。
但是,她和他还是终有一别。——小病号的病更重了,他的父母已经决定,要带他转院,去北京。闻听这个消息之后的一个星期里,岳老师夜夜失眠。
深夜,她悄悄离开了病房,借着走廊上的微光,坐在长条椅上写写画画。她说要在小病号离开之前,给他编一本教材。这个教材上什么内容都有,有古诗词,有加减乘除,也有英文单词。
这一晚,不知何故,当看见微光映照下的她,我难以自禁地涌起了哽咽之感:无论如何,这场遇见的结局终究是别离。天快亮的时候,岳老师睡着了,但我并没有去叫醒她,护士路过时也没有叫醒她。
离别在意料之中又在意料之外:一大早,小病号的父母就接到消息,要他们赶紧去北京。他们马上忙碌起来,收拾行李,补交拖欠的医药费,再去买来火车上要吃的食物,最后叫醒小病号。当小病号醒来,他还懵懵懂懂,不知道一个小时之后,他就要离开这家医院了。
九点钟,小病号跟着父母离开了。离开之前,他跟病房里的人一一道别,自然也跟岳老师道别了,可是,那本教材,虽说只差了一点点就要编完,终究还是没编完。岳老师将它放在了小病号的行李中,然后捏捏他的小脸,跟他挥手,如此,告别便潦草地结束了。
哪知道,几分钟后,有人在楼下呼喊着岳老师的名字,开始,她全然没有注意,只是呆呆地坐在病床上不发一语。突然,她跳下病床,跛着脚,狂奔到窗户前,打开窗子。于是,全病房的人都听到了小病号在院子里的叫喊。
那竟然是一句诗,正在被他扯破了嗓子叫喊出来:“唯有垂杨管别离!”可能是怕岳老师没听清楚,他便继续喊:“长安陌上无穷树,唯有垂杨管别离!”喊了一遍,又再喊一遍:“长安陌上无穷树,唯有垂杨管别离!”
五月间,阳光正好,窗台上有流泻的碎金。风暖暖的,有柳絮悠扬地飘飞,空气里似乎都弥漫着蓬勃的生命的气息。
小病号站在一楼的草地上,他脱去了苍白的病号服,穿上了黄亮的T恤,骤然显得挺拔了些,有了小小少年的英姿。(B)他仰着头,紧盯着病房的那扇窗户,努力地挺着身子,双手在嘴边拢成个小喇叭,大声地喊着,一字一顿的声音传遍了整个病区。
“长安陌上无穷树,唯有垂杨管别离!”
离别的时候,小病号终于完整地背诵出了那句诗,但岳老师并没有应答,【乙】她正泪如雨下,一如既往,她没有哭出声来,而是用嘴巴紧紧咬住了袖子。
除了隐约的哭声,病房里只剩下巨大的沉默,没有一个人上前劝说,全都陷于沉默之中, 听凭她哭下去,哭出悲,哭出喜……
后来,我常想:生命的相遇相别,正如花开花谢,都是必然。但有些生命的碰撞,却会燃起星火,照亮彼此的人生。 ?????????????????????????????????????????? (作者李修文?? 有删改)
注:[长安陌上无穷树,唯有垂杨管别离]出自《杨柳枝词九首》(唐 刘禹锡)。 陌,街道。垂杨,即垂柳。管别离,古人有折柳赠别的习俗,“柳”与”留”谐音,折柳有惜别之意。
1.在病房里,长期住院的岳老师与小病号居然自动结成了师生,他们你教我学,发生了
一些故事。请根据文中情节的发展填空。
(1)在病房里的众人面前,小病号顺利地通过了考核,岳老师很骄傲。
(2)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联系自己的病情,小病号恼怒地说不想学习了,岳老师痛哭之后反而教得更多。
(4)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仓促告别后,小病号在楼下完整地背出了那句诗,岳老师悲喜交织。
2.本文描写了岳老师的两次哭泣,请你从文中【甲】【乙】两处中任选一处,结合相关内
容,简要分析她哭泣的原因。选择__________处(只填序号)分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请在文中划横线的A、B两处中选择一处,进行简要赏析。选择______处(只填序号)赏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结合文章内容,谈谈对结尾段中“有些生命的碰撞,却会燃起星火,照亮彼此的人生” 这句话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第Ⅰ卷
1.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字音或字形有错误的一项是( B )
A.京剧继承、发展了中国传统戏曲的表现手法,终于战胜了这种尴尬(gān gà)—用一根小小的马鞭就彻底解决了,而且解决得无比漂亮。
B.京剧还有一些虚似的道具,但一样可感觉可使用。比如《拾玉镯(zhuó)》中小姑娘趟( shàng)鞋底,鞋底是实的,针线可是虚的。
C.有一年秋天,贝多芬去各地旅行演出,来到莱茵(lái yīn)河边的一个小镇上。
D.兄妹俩被美妙的琴声陶醉(táo zuì)了。等他们醒过神来,贝多芬早已离开了茅屋。
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运用错误的一项是( A )
A.马鞭本身具备一种装饰的美,而且不同人物在使用马鞭时,也各自形成了一套永远不变的方法。
B.俗话说“一动不如一静”,古诗也说“此时无声胜有声”,讲的就是这种情况
C.两百多年前,德国有个音乐家叫贝多芬,他谱写了许多著名的乐曲。其中有一首著名的钢琴曲叫《月光曲》,传说是这样谱成的
D.一天夜晚,他在幽静的小路上散步,听到断断续续的钢琴声从一所茅屋里传出来,弹的正是他的曲子。
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 )
A.伯牙鼓(乐器)琴,(《伯牙鼓琴》)
B.以为世无足(值得)复为鼓琴者。(《伯牙鼓琴》)
C.所宝(珍藏的宝贝)以百数。(《书戴嵩画牛》)
D.处士笑而然(认为……对)之。(《书戴画牛》)
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D )
A.今天“数字阅读”企业成功的关键,是能否使年轻人体会到经典文章的魅力。
B.针对近来频频发生的校园暴力事件,几个学校的领导进行了深刻反思。
C.我们只要相信自己的能力,才能在各种考验前充满信心。
D.今天,“美丽中国”已不是简单的描述性词语,面是中华民族上上下下共同追求的愿景。
5.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D )
A.他飞奔回客店,花了一夜工夫,把刚才弹的曲子……《月光曲》记录了下来。
B.比如“金玉奴”中有一个细节,小生演员用饭碗喝完豆汁,又用嘴去舔筷子,如果没有这一“舔”,那饭碗也就完全不必拿上舞台。
C.京剧还有一种奇特之处,双方正在对打,激烈到简直是风雨不透,台下看的人非常紧张,一个个大气儿不敢出,都把眼睛睁得大大的,唯恐在一眨眼间,谁就把对方给“杀”了。
D.这,哪里还是戏剧?这,不是太像杂技了吗?您说得太对了,这就是京剧中的杂技成分,自古如此,如今还保留着。
6.下列有关文化和文学常识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D )
A.(吕氏春秋》又称《吕览》,先秦杂家代表著作,战国末期吕不韦集合门客们编撰而成。
B.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北宋文学家、书法家、画家。
C.贝多芬,德国杰出的音乐家,世界音乐史上最伟大的作曲家之一。
D.京剧艺术强调真实,道具不能虚拟。
7.下列句子。中加线字的字音或字形有错误的一项是( C )
A.忽然,像被一阵风吹来似的,远处的小丘上出现了一群马,马上的男女老少穿着各色的衣裳,群马疾驰(chí),襟(jīn)飘带舞,像一条彩虹向我们飞过来。
B.屋外寒风呼啸,汹涌澎湃(péng pài)的海浪拍击着海岸,溅起一阵阵浪花。
C.激烈的围歼(qiān)战就要开始了。天黑的时候.我摸进一片茂密的沙柳林,在匆匆挖成的交通沟里找到了突击连,来到了赫(hǎo)副营长的身边。
D.方台两旁有六根高大的蟠(pán)龙金柱,每根大柱上盘绕着矫健的金龙。仰望殿顶,中央藻(zǎo)井有一条巨大的雕金蟠龙。
4. 下列句中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C )
A. 队长斩钉截铁地说:“再大的困难,我们也要坚持向上。”
B. 事到临头,这倔强的汉子却觉得无论如何也不忍心让师傅陷入孤立无援的困境,他应该站出来说几句公道话。
C. 虽然小明是最后一名选手,但他先声夺人的演讲,赢得了阵阵掌声。
D. 这样一个简单的问题竟然出现在他的身上,真是不可思议。
5.下列句子中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C??? )
A、世界上任何一个民族都不甘成为任人宰割的民族。
B、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日军恶贯满盈,家喻户晓。
C、创造的过程不是消极的袖手旁观,而是有想象力的有计划的探索。
D、风小心翼翼的吹过来,唯恐弄乱了他的头发。
6.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D )
A.今天“数字阅读”企业成功的关键,是能否使年轻人体会到经典文章的魅力。
B.针对近来频频发生的校园暴力事件,几个学校的领导进行了深刻反思。
C.我们只要相信自己的能力,才能在各种考验前充满信心。
D.今天,“美丽中国”已不是简单的描述性词语,面是中华民族上上下下共同追求的愿景。
7.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C )
A.你的人生是否有意义,要看你对人生意义的独特领悟和坚守.
B.随着国家平抑物价的政策和外地蔬菜的大量调运,最近蔬菜价格有所回落.
C.从微笑的树蛙到开心的绵羊,这些图片向我们展示了动物们的“笑功”和幽默感.
D.为了防止不再出现这样的问题,我们班同学制定出了具体的改进措施.
8. 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D )
A.他飞奔回客店,花了一夜工夫,把刚才弹的曲子……《月光曲》记录了下来。
B.比如“金玉奴”中有一个细节,小生演员用饭碗喝完豆汁,又用嘴去舔筷子,如果没有这一“舔”,那饭碗也就完全不必拿上舞台。
C.京剧还有一种奇特之处,双方正在对打,激烈到简直是风雨不透,台下看的人非常紧张,一个个大气儿不敢出,都把眼睛睁得大大的,唯恐在一眨眼间,谁就把对方给“杀”了。
D.这,哪里还是戏剧?这,不是太像杂技了吗?您说得太对了,这就是京剧中的杂技成分,自古如此,如今还保留着。
9.下列有关文化和文学常识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D )
A.(吕氏春秋》又称《吕览》,先秦杂家代表著作,战国末期吕不韦集合门客们编撰而成。
B.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北宋文学家、书法家、画家。
C.贝多芬,德国杰出的音乐家,世界音乐史上最伟大的作曲家之一。
D.京剧艺术强调真实,道具不能虚拟。
10. 9.下列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 B )
A.凡做一件事,便忠于一件事,将全副精力集中到这事上头,心无旁骛。
B.范仲淹恃才放旷,被贬之下还心系百姓,发出“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心声。
C.各级党委经常召开专题组织生活会,以“自觉践行‘三严三实’持之以恒转变作风”为主题,认真排查问题,诚恳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并提出下一步整改措施。
D.一个人要求得进步,就必须下苦功夫,郑重其事地进行自我修养。
【解析】A项,“心无旁骛”形容人的一种精神状态。心中没有另外的杂念。形容心思集中,专心致志。B项,“恃才放旷”指倚仗着自己的才能而对自己的行为不加以约束。不合语境。C项,“持之以恒”意思是长久坚持下去。D项,“郑重其事”形容对待事情非常严肃认真。
11.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C )
A.家长要让孩子接受“吃苦教育”,以此提高孩子自食其力的能力和独立自主的精神。
B.傳雷以深厚的学养、真挚的父爱,倾听着万里之外儿子的每一次心跳和儿子前进路上可能出现的困难,用一封封的书信传递着自己的惦念。
C.泰安的历史文化只有泰安的自然风景配得上,秦安的自然风景也只有秦安的历史文化配得上。
D.如今初中生近视日益严重,是由于过度看手机的原因造成的。
12.下列句子与原文不一致的是( D )
A. 子击磬于卫,有荷蒉而过孔氏之门者,曰:“有心哉,击磬乎!”既而曰:“鄙哉!硜硜乎!莫己知也,斯己而已矣,深则厉,浅则揭。”子曰:“果哉!未之难矣。
B. 子曰:“上好礼,则民易使也。”
C. 阙党童子将命,或问之曰:“益者与?”子曰:“吾见其居于位也,见其与先生并行也。非求益者也,欲速成者也。”
D. 原壤夷俟。子曰:“长而无述焉,幼而不孙弟,老而不死,是为贼。”以杖叩其胫。
13.下列句子与原文不一致的是( B )
A. 师冕见,及阶,子曰:“阶也。”及席,子曰:“席也。”皆坐,子告之曰:“某在斯,某在斯。”师冕出。子张问曰:“与师言之道与?”子曰:“然。固相师之道也。”
B. 子曰:“民之於仁也,甚③於水火。水火,未见蹈仁而死者也。吾见蹈④而死者矣,
C. 子曰:“知及之,仁不能守之,虽得之,必失之。知及之,仁能守之,不庄以莅①之,动之不以礼,未善也。”
D. 子曰:“吾之於人也,谁毁谁誉?如有所誉者,其有所试矣。斯⑦民也,三代⑧之所以直道而行也。”
14.下列句子与原文不一致的是( B )
A. 但是诗人多薄命,就中沦落不过君。渚苹溪草犹堪荐,大雅遗风不可闻。
B. 山光忽西落,池月渐东上。散发乘息凉,开轩卧闲敞。荷风送香气,竹露滴清响。
C. 采石江边李白坟,绕田无限草连云。可怜荒垄穷泉骨,曾有惊天动地文。
D.欲取鸣琴弹,恨无知音赏。感此怀故人,中宵劳梦想。
15.下列句子与原文不一致的是( B )
A. 松冈避暑,茅檐避雨,闲去闲来几度。醉扶孤石看飞泉,又却是、前回醒处。
B. 天崖倦客,山中归路,望断故园心眼。燕子楼空,佳人何在,空锁楼中燕。古今如梦,何曾梦觉,但有旧欢新怨。异时对,黄楼夜景,为余浩叹。
C. 东家娶妇,西家归女,灯火门前笑语。酿成千顷稻花香,夜夜费、一天风露。
D. 明月如霜,好风如水,清景无限。曲港跳鱼,圆荷泻露,寂寞无人见。紞如三鼓,铿然一叶,黯黯梦云惊断。夜茫茫,重寻无处,觉来小园行遍。
10.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C )
A.家长要让孩子接受“吃苦教育”,以此提高孩子自食其力的能力和独立自主的精神。
B.傳雷以深厚的学养、真挚的父爱,倾听着万里之外儿子的每一次心跳和儿子前进路上可能出现的困难,用一封封的书信传递着自己的惦念。
C.泰安的历史文化只有泰安的自然风景配得上,秦安的自然风景也只有秦安的历史文化配得上。
D.如今初中生近视日益严重,是由于过度看手机的原因造成的。
阅读《月光曲》完成下列问题:
1.他好像面对着大海,月亮正从( )的地方升起来。( )的海面上,霎时间洒满了银光。月亮越升越高,穿过一缕一缕轻纱似的微云。忽然,海面上刮起了大风,卷起了巨浪。被月光照得雪亮的浪花,一个连一个朝着岸边涌过来……皮鞋匠看看妹妹,月光正照在她那恬静的脸上,照着她睁得大大的眼睛,她仿佛也看到了,看到了她从来没有看到过的景象,月光照耀下的( )的大海。 文中空白处应填入的词语按顺序是( A )
A.水天相接 微波粼粼 波涛汹涌
B.水天相接 波涛汹涌 微波粼粼
C.微波粼粼 水天相接 波涛汹涌
D.微波粼粼 波涛汹涌 水天相接
3.对[贝多芬走近茅屋,琴声突然停了,屋子里有人在谈话。一个姑娘说∶“这首曲子多难弹啊!我只听别人弹过几遍,总是记不住该怎样弹,要是能听一听贝多芬自己是怎样弹的,那有多好啊!”一个男的说∶“是啊,可是音乐会的入场券太贵了,咱们又太穷。”姑娘说∶“哥哥,你别难过,我不过随便说说罢了。”]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D )
A.因为盲姑娘非常体谅、理解他的哥哥,她听出了哥哥话语中的不安和痛处,她对自己说的话感到不安和后悔。
B.盲姑娘的话让我们感受到了她的善解人意。
C.盲姑娘的话让我们感受到了淡淡的凄楚和酸涩,更让我们感受到了盲姑娘那种被生活所迫而强压住内心对音乐的人爱的无奈。
D.盲姑娘只不过随使说说,不是认真的。
4.皮鞋匠听着贝多芬弹奏的曲子联想到的圆面依次是( B )
A.月亮初生 — 海面上刮起了大风 一 月亮越升越高
B.月亮初生 一 月亮越升越高 一 海面上刮起了大风
C.海面上刮起了大风 一 月亮初生 一 月亮越升越高
D.海面上刮起了大风 — 月亮越升越高 一 月亮初生
5.倒数第二段画线的句子运用的修辞手法是 ( C )
A.排比 B.夸张 C.比喻 D.对偶
6.对本文的主旨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D )
A.表现了兄妹两人相依为命的动人亲情。
B.表现了兄妹两人对贝多芬的无比崇敬。
C.表现了贝多芬卓越的音乐才华和高超的琴技以及对音乐的无比热爱。
D.表现了贝多芬卓越的音乐才华和高超的琴技以及他对贵苦人民的同情。
7.选文主要运用的表达方式是( B )
A.记叙、说明
B.记叙、描写
C.议论、抒情
D.描写、抒情。
8.皮鞋匠的联想中没有的一幅画面是( D )
A.月亮升起,海面微波粼粼
B.月亮升高,穿过轻纱似的微云
C.海面波涛汹涌。
D.清幽的月光,安静的小镇
9.贝多芬能够即兴创作《月光曲》的原因是( B )
A.他被盲姑娘和她哥哥的兄妹情深打动了
B他因为遇到了真正懂得音乐的知音—盲姑娘而感动
C.他看到如银纱般的月光而触动。
D.他看到了月光下的大海。
10.下列对“她仿佛也看到了,看到了她从来没有看到过的景象”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D )
A.盲姑娘是看不见的,但是她懂音乐,能理解、感受到贝多芬弹奏的内容。
B.盲姑娘再一次听入神了,所以这也衬托出贝多芬创作的成功。
C.因为盲姑娘是不可能看见这些景象的,她只能凭想象去感受。
D.盲姑娘真的在贝多芬音乐的感召下看到了东西。
11.贝多芬之所以要给盲姑娘弹一首曲子,对此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D )
B.贝多芬被盲姑娘的善解人意感动了。
A.贝多芬被兄妹俩的亲情感动了。
C.贝多芬被盲姑娘对音乐的热情感动。
D.贝多芬把盲姑娘当成了知音。
12.对文中画线句子的词语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A.“不过随便说说”,表明盲姑娘因为家里穷,所以不愿意听贝多芬的演奏。
B.入了神”,表明盲姑娘被音乐所打动,产生了联想,联想到了大海。
C.“激动”,表明盲姑娘听出了弹奏曲子的正是贝多芬。
D.“您,您就是”,两个“您”表达的意思不一样,第一个“您”表示猜想,第二个“您”作出了判断
13.文中写贝多芬“他问盲姑娘:‘您爱听吗?我再给您弹一首吧。”对此理解不准确的一项是( A )
A.表现了贝多芬对盲姑娘的同情。
B.表现了贝多芬对盲姑娘的尊重和理解。
C.体现出贝多芬触景生情,被富有诗情画意的景色所打动。
D.表现了贝多芬善良的品格和卓越的才华。
14.下列对这段文字的理解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C )
A.盲姑娘虽然看不见这样的景象,但她懂音乐,能感受到贝多芬弹奏的内容
B.皮鞋匠听着贝多芬的琴声,联想到海上的明月升起的奇丽画面,是虚写
C.盲姑娘被贝多芬的琴声所陶醉,看到了月光照耀下的大海,这是实写。
D.贝多芬技艺高超,有卓越的才华。
阅读课文《京剧趣谈》“亮相”部分,完成下题
1.给选段拟一个小标题,恰当的一项是 ( A )
A.京剧的亮相 B.京剧的刀枪 C.京剧的武艺 D.京剧的表演
2.文中画线句子运用的修辞手法是 ( B )
A.比喻 B.夸张 C.对偶 D.拟人
3.“刀(枪)下场”是为了凸显 ( D )
A.战斗还没有完 B.杂技的水平高
C.一动不如一静 D.人物的英雄气概
阅读《伯牙鼓琴》,完成下题
伯牙鼓琴,锥子期听之,方鼓琴而志在太山,锥子期曰:“善哉子鼓琴!航巍乎若太山。”少选之间,而志在流水,锺子期又曰:“善哉乎鼓琴!汤汤乎若流水。”锺子期死,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
1.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C )
A.志(心志、情志)在太山。
B,善(好)哉乎鼓琴!
C.方鼓(击鼓)琴
D.破琴绝(断绝)弦
2.成语“高山流水”出自本文,它不包含的意思是( C )
A.比喻知音难觅
B.比喻乐曲高妙
C.比喻景色优美
D.比喻知己难觅
3.下列诗句中不能表现友情的一项是 ( C )
A.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B.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C.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D.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4.“伯牙破琴绝弦”的“弦”字的正确读音是( B )
A. Xuán B xián C. xuàn D xiàn
5.伯牙为什么“终身不复鼓”?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D )
A.因为他已经把琴摔了,无琴可弹。
B.因为他太谦虚了,觉得自己弹得还不是很好
C.因为他觉得世界上的人都听够了他的琴声了。
D.因为他觉得世界上再也找不到知音了
6.下列对“知音”一词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B )
A.对音律有研究的人
B.理解自己的心意,有共同语言的人
C.能听懂别人弹琴的人
D.能弹出美妙音韵的人
7.下列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A )
A.俞伯牙、钟子期相传为战国时代人。
B.出自本文的成语是“高山流水”。
C.关于俞伯牙和钟子期成为知音的传说,《列子》《吕氏春秋》等古书均有记载。
D.明代小说家冯梦龙根据这个传说创作了《俞伯牙摔琴谢知音),收在《警世通言》中。
8.最能体现“知音难觅”的一项是( A )
A.乃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
B.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
C.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
D.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
9.对课文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D )
A.本文以描写伯牙善鼓琴为主,详细描写了伯牙的鼓琴技艺之高超;以描写钟子期善听为辅。
B.课文先概括写了伯牙善弹,子期善听,再具体描述音乐的壮美,最后写子期死,伯牙绝弦。前因
后果的结构,使文章层次分明脉络清晰。
C.伯牙绝弦,所喻示的正是一种真知己的境界,这也正是它千百年来广为流传的魅力所在。
D.文章通过描写春秋时期俞伯牙和钟子期之间的动人故事,反映了朋友间互相理解、相互欣赏的
纯真友情,再现了音乐艺术的无穷魅力
阅读《书戴嵩画牛》,完成下题
1.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字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 )
A.好(美好)书画
B.拊掌(拍手)大笑
C.尾描(抽缩)入两股间
D.今乃掉尾而斗,谬(错误)矣!
2.下列句子翻译错误的一项是 ( D )
A.所宝以百数,(被他珍藏的书画有几百个,)
B.锦囊玉轴,常以自随。(他用锦缝制了画套,用玉做了画轴,经常随身带着
C.今乃掉尾而斗,谬矣!(现在这幅画上的牛却是摇着尾巴在斗,太荒谬了!
D.耕当问奴,织当问牌。(农民应该只问耕种的事,婢女应该只问织布的事
3.文章最后引用古语的作用,错误的一项是 ( D )
A.每一种职业的人都有其擅长的,做事要多问行家以免出错
B.要认真、仔细地观察事物,不能凭空想象
C.不能迷信权威,要从客观事实出发
D.大家都有自己的特长,要充分自信
1、下列关于《林海雪原》的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A.杨子荣精心布置了一场“与来袭共军激战”的假战斗,暗中考察这个“老九”是真是假。杨子荣提着枪也冲了上去,很快他就发现这些人只大喊大叫,枪都打到天上去了。他知道座山雕是在考验他,于是大打出手,连着打死几个匪徒,座山雕一看打死了弟兄,便对杨子荣大喊:“老九,慢来!这是在演习。”消除了座山雕的疑心,并将计就计乘机送出了所摸索清的情报。
B. 年三十,威虎山要摆“百鸡宴”,让杨子荣担任值日官和“百鸡宴”的司宴官。白天杨子荣指派着全山的匪徒把威虎山前前后后,摆了六六三百六十根松明火把,说是“山光普照”,还把大厅里里外外安上了60盏猪油灯,说这正应座山雕的六十大寿。他还说服座山雕以大庆为名,要把今年的百鸡宴全摆在厅里,以便于小分队进来一网打尽。座山雕对他的这些安排大加赞赏。
C. 杨子荣在“百鸡宴”上八面威风,巧施安排,匪徒们个个喝得烂醉如泥,东倒西歪。小分队及时赶到,杨子荣和战友们,一举全歼威虎山的这伙顽匪,战斗取得了全面的胜利。
D. 《林海雪原》的撰写呈现黑白分明,褒扬贬低一分为二的写作笔法,情节中主角即使深陷林海,总是在磨砺之中取得光明胜利,而著名的智取威虎山、奇袭奶头山等,均是重点情节,险中取胜。与之相反,匪徒即便坐拥天险,但是最终逃脱不了失败的命运。
2、下列关于《格列佛游记》的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A.小人国的宫廷游戏:该国挑选官员是以在悬空的绳子上跳舞的技术好坏来决定的,很多人不惜摔断脖颈,拼死一搏。每当有重要官职空缺,不论是原官员过世还是失宠撤职,就会有五六位候补人员呈请皇帝准许他们给皇帝陛下及朝廷百官表演一次绳上舞蹈,谁跳得最高而又不跌下来,谁就接任这个职位,并分别赏赐蓝红绿三色丝线。
B. 斯威夫特在《格列佛游记》中运用神奇的想象、夸张的手段、寓言的笔法、不留情面的批判,为我们塑造出一个丰富多彩的、童话般的幻想世界。高超的艺术技巧使小说成为世界文学宝库中一颗璀璨无比的宝石。
C. 《格列佛游记》作者?斯威夫特?,?美?国?18?世纪前期最优秀的?讽刺作家?和?政论?家。早年作品有?《木桶的故事》、?《书籍与战争》、?《圣灵的机械作用》。他是英国?启蒙运动中激进的?民主主义流派?的创始人。
D. 《格列佛游记》中,小人国用比赛绳技(绳上跳舞)的办法选拔官员,《水浒传》中,浮浪落魄子弟高俅因会踢球(逑)而被皇帝看中提升为殿帅府太尉。这两个情节都有讽刺意味,反映了当时社会在选拔任用人才上的荒谬,从而揭示了官场的黑暗和腐败。
第2卷
2.请从“书籍、钥匙,阶梯、良药、天空”这几个词语中任意选取(不少于三个),连缀成一句话,运用排比的修辞手法,并且情境要合情合理。
书是钥匙,能开启智慧之门.书是阶梯,(能登上理想之巅 ).书是良药,(能医治愚昧之症).书是乳汁,(能哺育未来之鹰 ).
3.请用一句话概括下面材料的观点,(不超过15个字)
这是大学生早业前的最后一变实验课。教授拿出一个容器,注入一半清水,容器中的水呈现出常态。然后,他把容器放入冰柜,0℃以下后常态水结成了冰,最后,他义把盛冰的容器放到点燃的酒精炉上、温度上升,冰慢慢融化,沸腾,变成了水蒸气。实验结来了。教授问:“水去了哪里?”教室里鸦雀无声。
“水升华到了辽阔的天空!”教授意味深长地说,“水的状态是由温度决定的,人生莫不如此!常态的人生就像容器里的清水,倒入小溪,流入江河湖海,可以拥有大地;炽热的人生就像水蒸气,不仅拥有大地,还会拥有篮天;人生的温度如果在0℃以下,那这个人的世界就只有巴掌那么大。”
例:人应当保持生活的热情!
阅读《书戴嵩画牛》,完成1~7题。
蜀中有杜处士,好书画,所宝以百数。有誠嵩《牛》一轴,尤所爱,锦囊玉轴,常以自随
一日曝书画,有一牧童见之,拊掌大笑曰:“此画斗牛也!牛斗カ在角,尾搞入两股间。今乃掉谬矣!”处士笑而然之。古语云:“耕当问奴,织当问婢。”不可改也。
1.下列句子中加点字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蜀中有杜处士(有徳才而不愿去做官的人)。
B.今乃掉(垂落)尾而斗。
C.尾搐入两股(大腿)间。
D.处士笑而然之(认为他说得对)
2.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好(美好)书画。
B.所宝(所珍藏的宝贝)以百数
C.今乃掉尾而斗,谬(错误)矣!
D.处士笑而然(认为…对)之。
3.下列不是省略句的一项是( )
A.好书画,所宝以百数。
B.此画斗牛也
C.不可改也
D.有戴嵩《牛》一轴,尤所爱
4.对文章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拊掌大笑”体现了牧童天真无邪、无所顾忌的情态
B.牧童看到《斗牛图》中的牛违背了生活事实,所以他的“笑”含有讥讽之意,有意嘲笑唐代画家戴嵩及“好书画”的杜处士。
C.牧童有很强的生活观察能力。他认为,牛在相斗时两角发力,尾巴应该夹在两条大腿之间。
D.杜处士的“笑而然之”,是在牧童指出《斗牛图》中的谬误之后,他的“笑”等于承认了牧童的观点,有解尴尬的意味。
5.对作者的写作意图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艺术创作离不开对生活的细心观察,艺术家应该向富有实践经验的劳动人民虚心学习。
B.作为成年人,应当尊重孩子,保护孩子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C.要认真、仔细地观察事物,必要时可以凭空想象。
D.告诉我们:做事情要从客观事实出发,要相信权威的结论。
6.下列对选文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
A.这篇短文告诉我们:要认真、仔细地观察事物,从客观事实出发,可以相信权威。
B.文章引用“耕当问奴,织当问婢”的作用是提纲挈领,引人入胜,更有说服力
C.选文用简单的手法叙述了一件事情,并讽刺了凭空想象的外行人。
D.选文是北宋文学家苏轼所作的一篇散文。戴嵩是唐代画家。
7.文章最后引用古语的作用,错误的一项是 ( )
A.每一种职业的人都有其擅长的,做事要多问行家以免出错
B.要认真、仔细地观察事物,不能凭空想象
C.不能迷信权威,要从客观事实出发
D.大家都有自己的特长,要充分自信
阅读《爸爸教我读中国诗》,完成下列小题。
①十个月的时候,我得了一场可怕的脑膜炎,到了一岁半还不会说话,父母非常担心。一天,爸爸看报,我坐在他的膝上,指着某一个标题中的“上”字,爸爸说:“上?”我对他表示满意,赶紧从他的膝上爬下来,拽着他走到书箱前,得意洋洋地指着书箱外“函上”的“上”字,表明我认识这个字,这件事对父母而言,真是“上上大吉”!他们不再担心我有智力障碍了。之后,爸爸开始教我读诗。
②爸爸常教我念两个人的诗:一个是杜甫,一个是陆游。
③依稀记得,孩提时的一个夏夜,我困极了,趴在爸爸的膝上,爸爸摇着大蒲扇,满天的星斗朦朦胧胧的。“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突然,爸爸那江西乡音很重的诵读声使我睁开了眼睛,我不知道那奇特的吟啸中有什么,但我一下子记住了这首诗。
④上学前我已经会背那首《示儿》:“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爸爸问我懂不懂最后那句,我很得意地嚷嚷说:“那意思就是烧香磕头的时候别忘了告诉你爸爸!”当时,爸爸高兴得眼泪都流出来了。
⑤1959年秋,我上小学。那年冬天,爸妈因故很长时间不能住在家。姐姐是长女,照顾我和弟弟。一天晚上,爸爸出乎意料地出现在我们面前,令我们欢天喜地,难以入眠。躺在床上跟爸爸念杜甫的诗:“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爸爸问我懂不懂这诗句,我说:“我懂的,不过,爸爸想念我们的时候,我们也想念爸爸的。”爸爸不再说话,只是听我继续背他教我的诗。
⑥爸爸生命的最后几年,完全卧床不起。每当德沃夏克的大提琴协奏曲悲鸣的旋律在蕉影婆娑的窗边响起的时候,爸爸就会喃喃吟诵杜甫的诗。他告诉我,那一刻让他想起了故乡老宅,想起了祖母和母亲。
⑦那时我已在大学教中国古代文学,我理解父亲:人生无非家国之情,杜甫、陆游,我父亲他们这一代的知识分子,对家国,都有一种深情。父亲吟诗的声音,永远留在了我心底。
⑧很多年后,我看见报上某篇文章引了一首绝句,感觉就像遇到了一个老熟人。我没有念过那首诗,但我熟悉那种风格。回来一查,果然是陆游的诗,“驿外清江十里秋,雁声初到荻花洲。征车已驾晨窗白,残烛依然伴客愁。”我当时的感受真是难以名状。爸爸在我童年时便种在我生命里的东西,突然宣告了它的无可移易的存在!(有删改)
1.文中围绕爸爸教我读中国诗,记叙了三件事,请选择出正确的顺序( )
(1)孩提时,爸爸以自己奇特的吟啸教我记住了陆游的诗(2)上学前,爸爸教我理解《示儿》诗中的句意。(3)上学后,爸爸教我理解杜甫诗中思念亲人的情感
A.(1)(2)(3)B.(2)(3)(1)C.(3)(2)(1)
D.突出了我被父亲吟诗声唤醒的情节。
2.联系具体语境,选择与本文内容不相符的一项( )
A第④段划线句子中父亲流泪的原因:还未上学的我,小小年纪居然懂得了诗句的意思,爸爸十分高兴。
B第①段中划线的句子:运用动作、神态、语言描写,具体生动地描写了我和爸爸认“上”字的情景,表现了我的得意和父母的欣慰。
C爸爸教我吟诵陆游的诗,
3.联系第③段全段内容判断,对段中画线部分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
A.写出了夏天夜晚满天繁星的景色。
B.象征了我童年学诗歌时记忆模糊。
C.映衬了我夏夜朦胧欲睡的状态。
D.突出了我被父亲吟诗声唤醒的情节。
第2卷
1.语言积累与运用
(1)_______________的海面上,_______________银光。月亮越升越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海面上_____起了大风,____起了巨浪。
(2)皮鞋匠看看妹妹,月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她仿佛也看到了,看到了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方_____________,锺子期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少选之间,_____________,锺子期又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锺子期死,伯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古语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不可改也。
2.请从“书籍、钥匙,阶梯、良药、天空”这几个词语中任意选取(不少于三个),连缀成一句话,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并且情境要合情合理。



3.请用一句话概括下面材料的观点,(不超过15个字)
这是大学生早业前的最后一变实验课。教授拿出一个容器,注入一半清水,容器中的水呈现出常态。然后,他把容器放入冰柜,0℃以下后常态水结成了冰,最后,他义把盛冰的容器放到点燃的酒精炉上、温度上升,冰慢慢融化,沸腾,变成了水蒸气。实验结来了。教授问:“水去了哪里?”教室里鸦雀无声。
“水升华到了辽阔的天空!”教授意味深长地说,“水的状态是由温度决定的,人生莫不如此!常态的人生就像容器里的清水,倒入小溪,流入江河湖海,可以拥有大地;炽热的人生就像水蒸气,不仅拥有大地,还会拥有篮天;人生的温度如果在0℃以下,那这个人的世界就只有巴掌那么大。”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4-26题
子产不毁乡校
郑人游于乡校,以论执政。然明谓子产曰:“毁乡校,何如?”子产曰;“何为?夫人朝夕退而游焉,以议执政之善否。其所善者,吾则行之;其所恶者,吾则改之。是吾师也,若之何毁之?我闻为忠善以损怨,不闻作威以防怨。岂不遽止?然犹防川也:大决所犯,伤人必多,吾不克救也;不如小决使道,不如吾闻而药之也。”然明曰:“蔑也今而后知吾子之信可事也。小人实不才。若果行此,其郑国实赖之,岂唯二三臣?”
仲尼闻是语也,曰:“以是观之,人谓子产不仁,吾不信也。”
【思考题】
1、解释:①焉 ②损 ③作
2、翻译:
①以议执政之善否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其所恶者,吾则改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若之何毁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吾闻而药之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请你结合短文内容,评价一下子产其人?(4分)

郑国人到乡校休闲聚会,议论执政者施政措施的好坏。郑国大夫然明对子产说:“把乡校废除了,怎么样?”子产说:“为什么废除掉?那些人利用一天工作劳动之余在乡校彼此交游,议论一下施政措施的好坏。他们喜欢的,我们就推行;他们讨厌的,我们就改正。这是我们的老师。为什么要毁掉它呢?我听说过尽力做善事来减少怨恨,没听说过靠摆威风来防止怨恨。难道不能很快地制止?但是(这防怨)就像防止河水溃决一样:河水大决口造成的损害,伤害的人必然很多,我是挽救不了的;不如开个小口导流,不如我听取这些议论后把它当作治病的良药。”然明说:“我从现在起才知道您确实可以成大事。小人确实没有才能。如果真的这样做, 恐怕郑国真的就有了依靠,岂止是有利于我们这些臣子!”
孔子听到了这番话后说:“照这些话看来,人们说子产不行仁政,我是不相信的。”
⑴乡校:地方上的学校,它既是学习场所,又是游乐、议政的场所。除了"乡校"一词,还有学府、太学、国子监、庠、私塾、书院等古代用来表示学校的词语。
⑵执政:指掌握政权的人。⑶然明:郑国大夫,姓鬷(zōng),名蔑,字然明。⑷何如:如何,等于说怎么样。⑸何为:为什么?表示不同意的诘问。⑹夫:句首语气词,引起议论。退而游焉:退:工作完毕后回来。游:闲逛。焉:句末语气词,无意义。⑺善否(pǐ):好和不好。⑻忠善:尽力做善事。损:减少。⑼作威;摆出威风。防:堵住。⑽遽(jù):立即,马上。⑾防:堵塞。川:河流。⑿道:同“导”,疏通,引导。⒀药之:以之为药,用它做治病的药。药:名词作动词,以...为药,当作(治病)的良药。之:指郑人的议论。⒁蔑:指郑大夫,然明,姓鬷(zōng),名蔑,字然明。今而后:从今以后。信:确实,实在。可事:可以成事。⒂小人:自己的谦称。不才:没有才能。⒃其:语气词。⒄二三:泛指复数。这些,这几位。(18)仲尼:孔子的字。是:这。下文“以是观之”的“是”同。(19)是:这(是)(20)毁:废除(21)克:能,能够
子产(?~公元前522)春秋时政治家。复姓公孙,名侨,字子产,又字子美,郑称公孙。郑州新郑县(今河南新郑)人。他是郑穆公的孙子,公子发子国的儿子。公元前554年任郑国卿后,实行一系列政治改革,承认私田的合法性,向土地私有者征收军赋;铸刑书于鼎,为我国最早的成文法律。他主张保留“乡校”、听取“国人”意见,善于因才任使,仁厚慈爱、轻财重德、爱民重民,执政期间在政治上颇多建树。被清朝的王源推许为“春秋第一人”,采用“宽孟相济”的治国方略,将郑国治理得秩序井然。
唯有垂杨管别离
许多年后,我常常想起病房里的岳老师与那个七岁的小病号。
在住进同一间病房之前,这两人并不相识。岳老师曾经是一家矿山子弟小学的语文老师,但那家小学已经关闭多年,所以这时的岳老师事实上已不再是老师了;小病号则是一个七岁的小男孩,他三岁就生了骨病,自此便在父母带领下,到处求医问药。于他来说,医院就是学校,而真正的学校,他一天都没踏足过。
住院的日子令人感觉灰败,如果不是飘进病房的柳絮通告了春天的来临,病人们全然没有注意到病房外的绿意。
作为医院的老病号,在单调重复的日子中,岳老师与小病号自然而然地相识了。令人惊异的是,他们后来竟然变作了老师和学生。因为常跑医院,我与岳老师有些交集,他们的故事便进入了我的视线。四十多岁的岳老师,早已被疾病带来的诸多争吵、伤心、背弃折磨得满头白发。可是,(A)当她将病房当作课堂以后,当她给小病号讲课的时候,某种奇异的喜悦降临了,她终年苍白的面容上竟然现出了一丝红晕。
每一天,只要两个人输液一结束,岳老师马上就开始给小病号上课。虽说从前她只是语文老师,但在这里她却什么都教:古诗词,加减乘除,英文单词。
中午,病人和陪护者挤满了病房之时,便是岳老师一天中最神采奕奕的时候,有意无意地,她就要拎出许多问题,故意来考小病号。如果小病号能在众人的赞叹中结束考试,那简直就像是有一道神赐之光破空而来,照得她通体发亮。
小病号毕竟年龄尚小,顽皮好动,病情稍好,就在病房里奔来跑去,所以,他便经常答不上来岳老师的问题。比如那句诗,上句是“长安陌上无穷树”,下一句,小病号一连三天都没背下来。这可伤了岳老师的心,她罚他背二十遍。也是奇怪,无论背多少遍,那句诗就像是活生生地在小病号的身体里打了结,一到考查的时候,他死活就背不出来,岳老师愈发伤心。
到了最后,连小病号自己都愤怒了。他愤怒地问岳老师:“医生都说了,我反正再活几年就要死了,背这些干什么?”
说起来,前前后后,我目睹过岳老师的两次哭泣。这天中午,小病号愤怒地问完,【甲】岳老师借口去打开水,出了走廊,就痛苦地抽泣起来,她用嘴巴紧紧地咬住了袖子,一边走,一边哭。
哭泣的结果,不是罢手,反倒是要教小病号更多。岳老师自己的病本就不轻,但自此之后,我却经常能看见她跛着脚,跟在小病号的后面,见缝插针地给他讲课。病房里的教学最常见,瘦骨伶仃的小病号躺在病床上认真听,憔悴的岳老师坐在一旁小声讲。这场景神圣却也让人心酸。“既然没死,就得活出意义。”岳老师对我说。
但是,她和他还是终有一别。——小病号的病更重了,他的父母已经决定,要带他转院,去北京。闻听这个消息之后的一个星期里,岳老师夜夜失眠。
深夜,她悄悄离开了病房,借着走廊上的微光,坐在长条椅上写写画画。她说要在小病号离开之前,给他编一本教材。这个教材上什么内容都有,有古诗词,有加减乘除,也有英文单词。
这一晚,不知何故,当看见微光映照下的她,我难以自禁地涌起了哽咽之感:无论如何,这场遇见的结局终究是别离。天快亮的时候,岳老师睡着了,但我并没有去叫醒她,护士路过时也没有叫醒她。
离别在意料之中又在意料之外:一大早,小病号的父母就接到消息,要他们赶紧去北京。他们马上忙碌起来,收拾行李,补交拖欠的医药费,再去买来火车上要吃的食物,最后叫醒小病号。当小病号醒来,他还懵懵懂懂,不知道一个小时之后,他就要离开这家医院了。
九点钟,小病号跟着父母离开了。离开之前,他跟病房里的人一一道别,自然也跟岳老师道别了,可是,那本教材,虽说只差了一点点就要编完,终究还是没编完。岳老师将它放在了小病号的行李中,然后捏捏他的小脸,跟他挥手,如此,告别便潦草地结束了。
哪知道,几分钟后,有人在楼下呼喊着岳老师的名字,开始,她全然没有注意,只是呆呆地坐在病床上不发一语。突然,她跳下病床,跛着脚,狂奔到窗户前,打开窗子。于是,全病房的人都听到了小病号在院子里的叫喊。
那竟然是一句诗,正在被他扯破了嗓子叫喊出来:“唯有垂杨管别离!”可能是怕岳老师没听清楚,他便继续喊:“长安陌上无穷树,唯有垂杨管别离!”喊了一遍,又再喊一遍:“长安陌上无穷树,唯有垂杨管别离!”
五月间,阳光正好,窗台上有流泻的碎金。风暖暖的,有柳絮悠扬地飘飞,空气里似乎都弥漫着蓬勃的生命的气息。
小病号站在一楼的草地上,他脱去了苍白的病号服,穿上了黄亮的T恤,骤然显得挺拔了些,有了小小少年的英姿。(B)他仰着头,紧盯着病房的那扇窗户,努力地挺着身子,双手在嘴边拢成个小喇叭,大声地喊着,一字一顿的声音传遍了整个病区。
“长安陌上无穷树,唯有垂杨管别离!”
离别的时候,小病号终于完整地背诵出了那句诗,但岳老师并没有应答,【乙】她正泪如雨下,一如既往,她没有哭出声来,而是用嘴巴紧紧咬住了袖子。
除了隐约的哭声,病房里只剩下巨大的沉默,没有一个人上前劝说,全都陷于沉默之中, 听凭她哭下去,哭出悲,哭出喜……
后来,我常想:生命的相遇相别,正如花开花谢,都是必然。但有些生命的碰撞,却会燃起星火,照亮彼此的人生。 ?????????????????????????????????????????? (作者李修文?? 有删改)
注:[长安陌上无穷树,唯有垂杨管别离]出自《杨柳枝词九首》(唐 刘禹锡)。 陌,街道。垂杨,即垂柳。管别离,古人有折柳赠别的习俗,“柳”与”留”谐音,折柳有惜别之意。
1.在病房里,长期住院的岳老师与小病号居然自动结成了师生,他们你教我学,发生了
一些故事。请根据文中情节的发展填空。
(1)在病房里的众人面前,小病号顺利地通过了考核,岳老师很骄傲。
(2)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联系自己的病情,小病号恼怒地说不想学习了,岳老师痛哭之后反而教得更多。
(4)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仓促告别后,小病号在楼下完整地背出了那句诗,岳老师悲喜交织。
2.本文描写了岳老师的两次哭泣,请你从文中【甲】【乙】两处中任选一处,结合相关内
容,简要分析她哭泣的原因。选择__________处(只填序号)分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请在文中划横线的A、B两处中选择一处,进行简要赏析。选择______处(只填序号)赏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结合文章内容,谈谈对结尾段中“有些生命的碰撞,却会燃起星火,照亮彼此的人生” 这句话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示例:(2)因为年龄小顽皮好动,小病号总是背不出那句诗,岳老师很伤心.(4)病重要转院,小病号将无法继卖学习,岳老师深夜为他编教材。
2示例:【甲】为小病号的病情严重而伤心,也为孩子太小而不能理解生命的意义而伤心。【乙】为小病号临别肯出那句诗而欣慰,也为不知以后能否与小病号再见而伤心。
3示例:“终年”“苍白”写出了岳老师的身体状况很差,而“一丝红晕”与“苍白”形成对比,写出了岳老师为小病号讲课时的激动心情,体现了岳老师对生命有着深刻的理解。
“仰”“盯”“挺”“拢”“喊”等一系列的动词,写出了小病号在离别之际,认真深情地为岳老师背诵時句的情形,表达了自己对老师诚挚的感激与留恋之情。
4示例:岳老师与小病号因病相遇而成为师生?这是“生命撞”而“然起星火”,岳老师在教小病号的过程中再次感受到生命的意义,小病号在离别时能用所学的诗句来表达生命的情义,这就是他们“照亮彼此的人生”。
4.阅读下面的链接文字并回答问题。
[链接1]国文老师教古文喜欢大声朗诵。记得一次教辛弃疾的词《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老师朗诵时头与肩膀左右摇摆着,真是悲歌慷慨,我们这些做学生的,爱国情怀油然而生。(节选自《往事依依》)
[链接2]也是在初中读书时,来了一位代课的国文老师。有一次,教到田汉《南归》中的诗:“模糊的村庄已在面前/礼拜堂的塔尖高耸昂然/依稀是十年前的园柳/屋顶上寂寞地飘着炊烟”。老师朗诵着,进入了角色,那深深感动的神情凝注在眼睛里。此后,我对新文学更有兴趣,读了许多有名的中外小说,开阔了眼界,使自己的心与时代更加贴近了。(节选自《往事依依》)
本文中的父亲和链接材料中的两位老师都爱读诗,请分别概括三者读诗的特点和对各自文中的“我”或“我们”产生的影响。
链接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链接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本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孩提时,爸爸以自己奇特的吟啸教我记住了陆游的诗(2)上学前,爸爸教我理解《示儿》诗中的句意。(3)上学后,爸爸教我理解杜甫诗中思念亲人的情感
2、(1)还未上学的我,小小年纪居然懂得了诗句的意思,爸爸十分高兴。
(2)运用动作、神态、语言描写,具体生动地描写了我和爸爸认“上”字的情景,表现了我的得意和父母的欣慰。
3、b
4、链接1:国文老师大声朗诵时头与肩膀左右摇摆着;他的朗诵使“我们”产生了爱国情怀
链接2:代课的国文老师朗诵诗深深感动的神情凝住在眼神里;他使我对新文学更有兴趣,使我的心更加贴近时代。
本文:爸爸用很重的江西乡音吟诵诗歌;他的诵读唤醒瞌睡的我,使“我”一下子住了诗歌,产生家国之情。(爸爸在病床上吟诵杜甫的诗,让我理解了家国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