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七年级下册 第19课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 第19课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5.9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2-05-17 22:34:0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42张PPT)
列举明朝加强君权的措施
(列举明朝为巩固统治采取的措施)
政治上:1.改革行政机构
在中央废中书省废丞相,设六部
在地方废行中书省,设三司
2、设厂卫特务机构——锦衣卫和东厂
3、削藩,迁都北京
思想上:4 、八股取士,加强思想控制
 清朝加强君权的措施?
1.政治上:设立军机处
2.思想上:大兴文字狱
雅克萨之战
签订《尼布楚条约》
郑成功收复台湾
设台湾府,隶属福建省
第19课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
清朝疆域1820年
西藏拉萨布达拉宫
唐朝阎立本的《步辇图》
文成公主
松赞干布
回顾历史
元政府设置什么机构管理西藏?
回顾历史
一、达赖、班禅和驻藏大臣
1.确立册封达赖、班禅的制度(顺治、康熙时)
2.设置驻藏大臣(雍正时)
看谁能快速地找出清王朝加强对西藏
管辖的措施?
清朝皇帝赐给五世达赖的金印
历代达赖的驻锡地布达拉宫
康熙帝册封“班禅额尔德尼” 之金印和印文
back
历代班禅的驻锡地扎什伦布寺
既然有了册封达赖、班禅的制度,为什么还要设置驻藏大臣?
金瓶掣签制度
活佛转世是藏传佛教特有的传承方式。清朝政府为体现中央权威、维护国家统一,杜绝在转世中营私舞弊、弄虚作假的现象,建立起以金瓶掣签为中心环节的较为完整的制度。公元1793年,清朝中央政府颁赐一个金瓶于拉萨大昭寺(后移布达拉宫),专掣达赖、班禅等藏族大活佛。二百多年来,金瓶掣签制度为历代中央政府所坚持,为藏传佛教界所拥护,成为不可更逾的认定达赖、班禅转世灵童的历史定制。据清朝理藩院统计,从清朝乾隆未年到光绪三十年(1904年),仅西藏地区就有39个主要活佛系统的灵童,是经过金瓶掣签而继承佛位的。
金瓶掣签
金瓶掣签的目
的是什么
体现中央权威、
维护国家统一,
防止地方首领
利用灵童制造
分裂局面。
胡锦涛主席接受第十一世班禅拜见
西汉时期全图
长安
西域都护府
公元前60年,西汉政府设置西域都护府,是新疆地区正式归属中央的开始。
回顾历史
唐 唐高祖公元618年即帝位,渐次削平隋末以来割据群雄,至太宗贞观二年(公元628年) 完成统一。至唐总章元年(公元668年) 灭高丽后,唐版图臻于极盛。吐蕃兴起于七世纪初,据青藏高原一带,连年与唐争衡。 唐之西南为濮子、金齿等部。东北松花江、黑龙江流域为靺鞨、室韦诸部
唐朝前期疆域图
北庭都护府
安西都护府
东到大海
东北到黑龙江以北外兴安岭、库页岛一带
西到咸海
南到南海
二、平定大、小和卓的叛乱
1.平定回部贵族大、小和卓的叛乱(乾隆时)
2.设置伊犁将军(乾隆时)
回部
南疆的维吾尔族
伊斯兰教
乾隆帝时
大、小和卓的叛乱
清政府派兵平叛
设置伊犁将军
管理天山南北路(新疆)
加强对西北地区的管辖
因为大小和卓搞分裂割据,残暴虐待维吾尔族人民,丧失民心!
因为清军只诛首恶、不杀无辜的政策非常正确!
清军为什么能取得平定大小和卓叛乱的胜利?他们说的对吗?
《东归英雄传》
蒙古族的一支——土尔扈特人
1771年
伊犁
伏尔加河
西迁
东归
想象一下回归途中他们会
遇到哪些艰难险阻?
土尔扈特回归祖国,为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谱写了光辉的篇章。
渥巴锡是中华民族的民族英雄
乾隆帝在承德避暑山庄接待渥巴锡
西北达巴尔喀什湖
北接西伯利亚
东北至外兴安岭和库页岛
东临太平洋
东南到台湾及附属岛屿
南至南海诸岛
西跨葱岭
喜马拉雅山
清朝的统一,加强了各民族之间的经济文化联系,促进了边疆地区的开发,使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得到进一步巩固
西伯利亚
黑龙江以北的外兴安岭和库页岛
太平洋
台湾及附属岛屿钓鱼岛、赤尾屿
南海诸岛






巴尔喀什湖

葱岭

动手设计清朝疆域简易图
喜马拉雅山
顺治帝
康熙帝
雍正帝
乾隆帝
请分别扮演顺治、康熙、雍正、乾隆皇帝,夸耀一下各自在统一多民族国家巩固过程中的功绩,比比谁的功劳大
顺治
康熙
(雍正)
乾隆
粉碎大小和卓叛乱
设伊犁将军
迎接土尔扈特部回归祖国
——赐五世达赖为“达赖喇嘛”
——赐五世班禅为“班禅额尔德尼”
统一台湾,设台湾府
抗击沙俄:雅克萨之战;签定《中俄尼布楚条约》
——1727年设驻藏大臣
加强对西藏的管辖
顺治册封达赖
康熙册封班禅
设置驻藏大臣
平定大小和卓叛乱
设置伊犁将军
土尔扈特回归祖国
抗击沙俄侵略
签订《尼布楚条约》
郑成功收复台湾
清朝设置台湾府
清朝
明朝
改土归流
修长城
防御
修庙
平叛
抗击沙俄
抗击倭寇
册封
意义:维护国家统一,促进经济文化交流,奠定今天我国多民族国家的疆域版图。
(威)
金瓶掣签
怀柔(恩)
“明修长城清修庙”
“一座喇嘛庙,胜抵十万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