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位置
1.教学内容(教材分析):
教版小学数学教材一年级上册10~11页。本单元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认识物体间上下、前后、左右等位置关系。通过教学,一方面能使学生进一步明确一些简单的位置关系,培养初步的空间观念;另一方面也能为今后认识物体、认识图形,以及进一步学习物体间的位置关系和处理日常生活的一些简单问题打下基础。
2.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在具体的场景体会上下、前后、左右位置关系,能比较准确在确定物体所在的前后、左右位置。
过程与方法:按上下、前后、左右的方位处理日常生活中的简单问题,能采用上下、左右等词描述物体的位置,发展初步的位置空间观念。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熟悉的场景中数学与日常生活密切联系,敏锐地发现和解决数学问题,并从中获得成功的体验,树立起学习数学的信心。
3.学情分析:
学生在入学前已经对日常生活中的方向有了初步认识,且对这些方向又十分熟悉和感兴趣。因此,教师在教学时,就能激发起学生的浓厚兴趣,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但学生对于方向的概念比较迷糊,有些学生虽然学会了这些方向,但讲不清除依据,教师应给予帮助,进一步训练学生口头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确定物体左右、上下的位置和顺序,并能用自己的语言试表述。
教学难点:让学生体验位置的相对性。
教学过程:
一、[导入]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游戏一
先带学生回忆自己是在班级里的第几排的第几个,接着问同学们,你们在班里有好朋友吗?那么你们知道他们是在班里的第几排的第几个吗?(调动学习的积极性)
游戏二
左手握拳头,右手握拳头,左边拍拍手,右边拍拍手,左手摸右耳,右手摸左耳。
教师背向学生,先示范做,再请单独学生来做。
3、谈话
上课时想发言怎么办?(要举手)
想发言,举哪只手?(举右手)
哪只手是右手呢?你是怎么知道的?
4、现在知道哪边是左,哪边是右了吗?我们在认识了上下、前后、左右后,就可以利用这些知识来认识物体的位置了。(板书课题:认位置)
二、讨论交流,感悟新知
1、课件出示主题图——教室
提问:观察主题图,图中的小朋友在干什么?他们举起的是哪个手?
告诉学生图中四个小朋友的姓名,分别是小明、小红、小刚和小芳。
2、练习本和数学书的位置
观察小刚和小芳的桌上放的是什么物品?(练习本和数学书)是怎样放的?
(练习本在数学书的左面,数学书在练习本的右面)
3、图中人和人以及物和物的位置
(1)四个小朋友坐的位置:(指名汇报交流)
小明在小红的左面,小红在小明的右面;
小红在小芳的前面,小芳在小红的后面。
(2)国旗和黑板的位置:国旗在黑板的上面,黑板在国旗的下面。(小组汇报交流)
小明在小刚的什么位置?
三、拓展应用,深化提高
1、“想想做做”第3题
(1)出示食品橱图,提问:谁能按从上到下的顺序说一说食品橱里放了哪些食品?(指名回答)
(2)苹果上面是什么?(苹果上面是鸡蛋)
(3)“苹果上面是鸡蛋”这句话还可以怎样说?
(4)你看着图,还能说说什么位置关系?(小组里互相说一说,再指名交流)
2、“想想做做”第5题
按教师的要求在课桌上摆东西,看谁能都摆对。
要求:把数学书摆在课桌的中间,把文具盒摆在书的右面,把学具盒摆在书的左面,把直尺摆在文具盒在上面。
同桌互相检查摆得对不对。
3、游戏
请一组小朋友(6人)起立。
请每位小朋友说一说自己前面有几位同学,后面有几位同学。其余小组的学生一起判断说得对不对。
四、总结评价、布置作业
1、今天这节课我们认识了上下,还有?你能用上下说句话吗?你还能用前后、或左右再说句话吗?(先让学生互相说一说,再告诉大家)
2、作业:回家以后,把家里各种物品间的位置关系说给你的爸爸、妈妈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