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8张PPT)
青田县腊口铁资中学 程科花
思思乘坐沪杭高铁G5002号,从杭州只要45分钟就能抵达上海。
高速铁路是指营运速率达每小时250以上公里的铁路系统。
感受高铁
走近高铁
坐进高铁
感受高铁
青田到杭州的距离有378公里,现在乘普通列车需要6小时,求乘坐的列车的平均速度?
4.95小时
2014年金丽温高铁建成通车,乘坐高铁青田到杭州将需要多少时间?合几分钟?可以节省多少时间?
1.35小时合81分钟
感受高铁
解:V=s/t=378km/6h=63km/h
速度
1)定义: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叫速度。
2)意义:描述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
3)计算公式:
速度=
路程
时间
v =
s
t
S= v t
t= s/v
推导公式:
4)速度单位:
米/秒(m/s) 或千米/时 ( km/h )
1米/秒 = 千米/时
3.6
平均速度
粗略描述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
6.物理中经常用图形来表示物体的运动状态,下列图中能表示物体在做匀速直线运动的是( )
v
t
s
t
v
t
s
t
A
B
C
D
B
等候列车时,人们站在列车的边上有何不同,为什么
走近高铁
气体流速越大,压强越小。
思思的采访:“导流槽”的设计
走近高铁
在车的侧部设计安装了一种“导流槽”,它的上表面平直,底部呈弧形凸起,相当于一个倒置的翅膀(如图所示),这主要是为了让列车高速行驶时,车轮能更好地抓紧地面。请解释其中道理。
思思利用身边的生活用品做实验,通过动手动脑,学习物理知识,揭示物理规律.如图的实验中不是揭示流体压强与流速关系的是( )
A、向纸中吹气 B、向纸带上表面吹气
C、用吸管吸饮料 D、向漏斗中的乒乓球吹气
C
无砟轨道:即铁轨下面的路基不是铺石子,而是钢筋混凝土做死,支撑铁轨的也不是轨枕,而是轨道板。
走近高铁
传统轨道要在铁轨与路基之间铺枕木,无砟轨道要在铁轨与路基之间铺上轨道板,这样的目的都是为了( )
A、可以使列车增加更多的车厢和载物重量
B、增大与路面的接触面积,可以使列车载重量增加
C、减小列车对路基的压力,使列车驶过时不陷入路基里面
D、增大铁轨与路基的接触面积,从而减小对路基的压强,使铁轨不陷入路基里面
D
走近高铁
表示
的物理量
压强:
(1)定义:单位面积上压力的大小。
(2)定义式:P=F/S
(3)单位:牛/米2
如图所示,用两食指同时压铅笔两端,左手指受到的压力为F1,压强为P1,右手指受到的压力为F2,压强为P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F1<F2
B、Fl>F2
C、P1<P2
D、P1>P2
C
“和谐号”列车的质量约536吨,车轮与铁轨的接触面积为5m2,则列车静止时对铁轨的压强为多少帕?
解:m=536t=5.36×105㎏
G=mg=5.36×105㎏×10N/㎏
=5.36×106N
P=F/S=G/S= 5.36×106N/5m
=1.072×106pa
坐进高铁
如果找不到应急锤,也可以用尖锐的硬物敲碎玻璃。硬物要尖锐是为了减少 ,来增加对玻璃的 ,从而更容易敲碎玻璃。
应急锤的手柄上设计了一排横纹,主要目的是( )
A增大接触面积来增加摩擦容易握紧
B增大接触粗糙程度来增加摩擦容易握紧
C增大接触面积来减少压强使手舒服
D增大接触粗糙程度来减少压强使手舒服
受力面积
压强
B
思思说:“边上的列车是在后退哦。”
想想说:“边上的列车是在前进的。”
你支持谁的说法?理由?
坐进高铁
对于同一物体,选择不同的参照物,他的运动状态可能是不同的,也就是说物体的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
甲、乙两车分别以30 m/s和50 m/s的速度在同一水平路面上自南向北做匀速直线运动,若以乙车作参照物时,甲车的速度大小和方向是( )
A. 30 m/s,向南 B. 50 m/s,向北
C. 20 m/s,向南 D. 20 m/s向北
C
紧急制动:
京沪高铁列车以时速300公里运行时实行电气和空气复合紧急制动,制动距离为3786m,达到了国际标准。
坐进高铁
紧急制动的列车仍要向前滑行3786m制动距离,这是由于 。而列车最终停了下来,是因为克服了 力做功,在紧急刹车的过程中,列车
的 能转化为 能。
惯性
摩擦
动
内
图为思思拉着放有一盛水器具的小车在水平桌面上运动的瞬间所发生的现象,对此现象 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
A.图甲、乙所示的现象都是在小车突然停止时发生
B.图甲、乙所示的现象都是在小车突然启动时发生
C.图甲所示的现象是在小车突然停止或在运动中突然加速时发生
D.图乙所示的现象是在小车突然停止或在运动中突然减速时发生
D
物理知识渗透于我们的生活,以下警示语中与惯性知识无关的是( )
A.汽车后窗贴有“保持车距”
B.公路旁立有“雨天路滑,减速慢行”
C.公共场所标有“禁止吸烟”
D.交通规则写有“行车时系好安全带”
C
高铁列车中还涉及哪些学过科学知识的?你可以帮思思找出并解释它们吗?
光学、声学、简单机械(杠杆、滑轮)、电学、能量的转化、节能、环保……
科技的发展离不开科学基础知识储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