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2张PPT)
孔 乙 己
鲁迅
教材分析
学情分析
教 学目标
教法学法
板书设计
说
课
流
程
教学过程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一、教材分析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并且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
而部编版语文教材九下第二单元《孔乙己》就是一篇很好的体现着这些训练重点的小说。它是一篇通过孔乙己的悲剧命运来讨伐封建科举制度的战斗檄文。它的人文内涵直指学生的精神层面,对于学生形成有益的价值观和人生理想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这也正是语文课程标准总目标所明确的任务。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是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能阅读赏析小说是初中生重要的语文学习目标之一。经过以前语文学习的积累,九年级的学生对阅读小说有了一定的基础,积累了一些经验。但由于时代的差异,学生对小说人物、情节、环境的变化还缺乏理解,这就需要教师进一步优化策略,引领学生亲近经典,热爱经典,不断提升阅读小说的能力。
二、学情分析
基于以上教材和学情的分析,结合本文特点,依据新课标中“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知识目标:通过朗读课文,理清小说情节,并概括说出孔乙己生活的六个片断。
能力目标:在文中圈点外貌、语言、动作等描写的句子,反复朗读,学会通过描写来塑造人物的写作方法。
情感目标:通过对孔乙己悲剧命运成因的讨论,认识封建科举制度的罪恶及当时世态的炎凉,做一个富有爱心的人。根据本篇课文的特点及学生的实际知识水平,我将本课的教学重点确定为:分析孔乙己性格特点。教学难点为分析造成孔乙己悲剧的社会原因。
三、教学目标
目标:1、准确读写“伺候、绰号、伤疤、惋惜、颓唐、不屑置辩”等字词。
2、回忆作者、作品,掌握小说的基本常识。
3、通过朗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概括说出孔乙己生活的六个片断。
4、在文中圈点外貌、语言、动作等描写的句子,反复朗读,学习通过描写来塑造人物的写作方法。(重难点)
5、关爱他人,做一个有爱心的人。(人文目标)
课时安排:两课时。课前预习阶段要求学生搜集资料,掌握字词,熟读课文,这样既节省了时间,提高了课堂效率,又锻炼了学生自学的能力。今天我要说得是第一课时。
叶圣陶曾经说过:“教是为了不需要教。……就是说咱们当教师的人要引导他们,使他们能够自己学,自己学一辈子,学到老。”课程改革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根据文章的特色和课程改革要求,结合本班学生的实际学情,采用以下教法学法:
教法:
1、创设情景法;
2、朗读法
3、合作探究法
学法:
1、勾画圈点法
2、讨论法
3、朗读法
最大限度地调动全体学生的积极性,提高课堂效率
四、教法学法
导入新课 ,激发兴趣
检查预习,补充新知
文本对话,分析人物
课堂小结,情感提升
趁热打铁,课堂检测
说 教 学 过 程
1
2
3
4
5
6
布置作业,加强练笔
(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1分钟)
1 于漪老师说过:“课的开始,其导入就好比提琴家上弦,歌唱家定调。第一个音定准了,就为演奏或者歌唱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可见精彩的导入,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启迪学生的思维。
因而我设计的导语为: 鲁迅先生是现代文学史上最伟大的作家之一,他一生写了33篇白话小说,大家知道他最喜欢那一篇吗?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孔乙己》-——板书:孔乙己(鲁迅) 现在,我们就步入鲁镇的咸亨酒店,跟随酒店小伙计看看孔乙己的生活,说说他的为人。
【设计意图】先用问题激发学生兴趣,自然导入课题,再使用情境法,把学生带入情境中,让学生仿佛游客,置身其中,并简单交代本课目标。
(二)检查预习,补充新知(8分钟)
1、(多媒体出示)检查本课重点字词,作者作品。既检查了学生的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疏通词句的能力,又温故而知新,巩固了学生的基础。
2、借助多媒体,介绍小说的基本知识和写作背景。这就为后面文本的研读打下了基础。
(三)文本对话,分析人物(19分钟)
为了引导学生感知人物性格,结合能力目标设计了如下问题:
1、跳读课文,看看文中叙述了孔乙己那几个生活片段?
这样设计的目的主要是让学生整体感知课文,使学生对孔乙己这个人物有一个初步印象(悲剧),又培养学生概括信息的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2、浏览课文,在文中圈点外貌、语言、动作等描写以及侧面描写的句子,反复朗读,小组交流合作,分析孔乙己的形象,用准确的语言概括其性格特征。
【设计意图】以上问题,不但落实了本单元中所要求的欣赏小说时,要了解小说刻画人物的多种艺术表现手法,对学生进一步了解人物的性格和提高学生的写作技巧也是有帮助的,还培养学生主动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完成教学重点的突破。
指导、验收小组合作效果,板书重点字词。
好喝懒做,庸俗迂腐,
自命不凡,麻木不仁
性格
悲 剧
(四)课堂小结,情感提升(7分钟)
同学们,我们在鲁迅先生笔下认识了这样一位在笑声中出场,在笑声中度日,在笑声中死去的悲剧人物——孔乙己。他那身着长衫的形象,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作为21世纪的中学生,该怎样对待那些不幸的人呢?
【设计意图】 这一环节由课文过渡到实际生活,提高幸福指数,引导学生富有爱心,关爱他人,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达到了小说学习的人文目的。
在笑声中出场
在笑声中生活
在笑声中走向死亡
寄语:孔乙己,那个站着喝酒而穿长衫的唯一的人,大约的确死了,死在那个世态炎凉的社会。我不由得想起抗疫的那段不平凡的日子,病毒的肆虐的确让我们惊心动魄,可背后全国人民万众一心,同舟共济、守望相助,共克时艰,更让我们看到温情的一面,“天使白 ”“橄榄绿”“守护蓝”“志愿红”,把个人冷暖、集体荣誉、国家安危融为了一体,凝聚起坚不可摧的力量。“上下同欲者胜,同舟共济者赢”。人是要点精神的,一个民族更是要有一种精神力量。回望历史,总有一种精神,经千年颠沛而魂魄不散,经万众磨难而历久弥新。(“只要人人献出一点爱,世界就会变成-------”音乐缓缓响起)
田本娜教授说“要发展学生的情思,教师必须具有真挚的感情,教师有了真情,才能做到以自己的感情去体会教材中的作者之情,再以之感染学生”
(五)趁热打铁,课堂检测(5分钟)
我设计了一个孔乙己的履历表。要求学生在5分钟内完成,完成后同桌互相说一说,互相评价。这一环节展开生生互动,有效地检测了本课地学习情况。
姓 名 籍 贯
年 龄 出生年月
学 历 身体状况
特长 工作单位
主要社会关系 工作生活经历
工作成就
主要优点
主要缺点
总评价
履 历 表
填表说明:
①社会关系——是指小说中与孔乙己发生联系的人物。(注明关系)
②生活经历——是指小说中孔乙己做过的一些事,表达准确清楚,可根据课文中语言,也可以自己概括。
③注意将课文中有关孔乙己的信息都要罗列显示出来。
(六)布置作业,加强练笔(1分钟)
课下作业是课堂学习的延伸,有利于巩固和复习课堂所学的内容。文中刚学过通过描写塑造人物的方法,因而我学以致用,将作业设计为:通过肖像、语言、动作描写来刻画一个你熟悉的人物。不少于300字。
好的板书就像一份微型教案,可以全面而简明的将授课内容传递给学生,清晰而直观,便于学生理解和记忆,把握课文重点。下面就是我设计的板书:
孔 乙 己
好喝懒做,庸俗迂腐
自命不凡,麻木不仁
性 格
悲 剧
关 爱
( 鲁 迅 )
板书设计
总之,在本课教学中,我始终努力贯彻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语文学习方式,有计划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思维能力、创造能力。并且能从实际出发,充分利用各种教学手段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力争使学生在语文学习中感受到学习的乐趣,相信本节课会获得理想的教学效果。 以上是我说课的全部内容,敬请各位评委老师批评指导,谢谢!
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