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七章
相似
章末复习
重点回顾
1.相似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
(1)判定:①三边
成比例
的两个三角形相似;
②两边成比例且
夹角
相等的两个三角形相似;
③
两角
分别相等的两个三角形相似;
④两个直角三角形的
一个锐角
相等,或
两组对边
成比例,这两个直角三角形相似.
(2)性质:
①相似三角形的
对应角
相等;
②相似三角形
对应线段
的比等于相似比;
③相似三角形周长的比等于
相似比
,面积的比等于
相似比的平方
.
2.画位似图形的步骤
(1)确定
位似中心
;
(2)确定原图形的关键点;
(3)确定
位似比
,即要将图形放大或缩小的倍数;
(4)作出原图形中各关键点的对应点;
(5)按原图形的顺序连接,并标记各个对应点.
数学思想
1.分类讨论思想
如图,要使△ABC∽△ACD,需补充的条件是
∠ACD=∠B(答案不唯一)
.(只要写出一种)
【解析】分不同情况考虑:∵△ABC和△ACD有公共角∠A,判定相似,则找另一对等角(填∠ACD=∠B,或∠ADC=∠ACB),或找这个角两边成比例(填或AC2=AB·AD);也可以补充条件(),利用三边成比例的两个三角形相似.
2.数形结合思想
如图,Rt△OAB与Rt△OCD是以点O为位似中心的位似图形,相似比为1∶
2,∠OCD=90°,CO=CD.若B(1,0),则点C的坐标为(
B
)
A.(1,2)
B.(1,1)
C.(2,2)
D.(2,1)
强化训练
1.如图,直线l1,l2,…,l6是一组等距离的平行线,过直线l1上的点A作两条射线,分别与直线l3,l6相交于点B,E,C,F,若BC=2,则EF的长是
5
.
2.已知△ABC∽△A′B′C′,S△ABC∶S△A′B′C′=1∶9,其中△ABC的周长为18
cm,那么△A′B′C′的周长是
54
cm.
3.已知(b+d+f≠0),则=(
B
)
A.
B.
C.
D.
4.在△ABC与△A′B′C′中,有下列条件:①;②;③∠A=∠A′;④∠C=∠C′.如果从中任取两个条件组成一组,那么能判断△ABC∽△A′B′C′共有(
C
)
A.1组
B.2组
C.3组
D.4组
5.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已知点A(-3,6),B(-9,-3),以原点O为位似中心,相似比为,把△ABO缩小,则点A的对应点A′的坐标是(
D
)
A.(-1,2)
B.(-9,18)
C.(-9,18)或(9,-18)
D.(-1,2)或(1,-2)
6.为了测量路灯(OS)的高度,把一根长1?5米的竹竿(AB)竖直立在水平地面上,测得竹竿的影子(BC)长为1米,然后拿竹竿向远离路灯方向走了4米(BB′),再把竹竿竖直立在地面上,测得竹竿的影长(B′C′)为1.8米,求路灯离地面的高度.
解:∵AB⊥OC′,OS⊥OC′,
∴SO∥AB,
∴△ABC∽△SOC,
∴,即,
同理△A′B′C′∽△SOC′,
∴,,
∴.解得h=9(米).
答:路灯离地面的高度为9米.
7.如图,△ABC三个顶点坐标分别为A(-1,3),B(-1,1),C(-3,2).
(1)请画出△ABC关于y轴对称的△A1B1C1;
(2)以原点O为位似中心,将△A1B1C1放大为原来的2倍,得到△A2B2C2,请在第三象限内画出△A2B2C2,并求出∶的值.
解:(1)△A1B1C1如图所示;
(2)△A2B2C2如图所示.
∵△A1B1C1放大为原来的2倍得到△A2B2C2,
∴△A1B1C1∽△A2B2C2,且相似比为1∶2,
∴∶=1∶4.
中考链接
1.
如图,已知AB∥CD,若,则=
.
2.
若△ADE∽△ACB且,DE=10,则BC=
15
.
3.
如图,在△ABC中,点D,E分别在AB,AC上,若DE∥BC,,则=
.
4.如图,D是△ABC的边BC上一点,AB=4,AD=2,∠DAC=∠B.如果△ABD的面积为15,那么△ACD的面积为(
D
)
A.15
B.10
C.
D.5第二十七章
相似
章末复习
重点回顾
1.相似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
(1)判定:①三边
的两个三角形相似;
②两边成比例且
相等的两个三角形相似;
③
分别相等的两个三角形相似;
④两个直角三角形的
相等,或
成比例,这两个直角三角形相似.
(2)性质:
①相似三角形的
相等;
②相似三角形
的比等于相似比;
③相似三角形周长的比等于
,面积的比等于
.
2.画位似图形的步骤
(1)确定
;
(2)确定原图形的关键点;
(3)确定
,即要将图形放大或缩小的倍数;
(4)作出原图形中各关键点的对应点;
(5)按原图形的顺序连接,并标记各个对应点.
数学思想
1.分类讨论思想
如图,要使△ABC∽△ACD,需补充的条件是
.(只要写出一种)
2.数形结合思想
如图,Rt△OAB与Rt△OCD是以点O为位似中心的位似图形,相似比为1∶
2,∠OCD=90°,CO=CD.若B(1,0),则点C的坐标为(
)
A.(1,2)
B.(1,1)
C.(2,2)
D.(2,1)
强化训练
1.如图,直线l1,l2,…,l6是一组等距离的平行线,过直线l1上的点A作两条射线,分别与直线l3,l6相交于点B,E,C,F,若BC=2,则EF的长是
.
2.已知△ABC∽△A′B′C′,S△ABC∶S△A′B′C′=1∶9,其中△ABC的周长为18
cm,那么△A′B′C′的周长是
cm.
3.已知(b+d+f≠0),则=(
)
A.
B.
C.
D.
4.在△ABC与△A′B′C′中,有下列条件:
①;
②;
③∠A=∠A′;
④∠C=∠C′.
如果从中任取两个条件组成一组,那么能判断△ABC∽△A′B′C′共有(
)
A.1组
B.2组
C.3组
D.4组
5.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已知点A(-3,6),B(-9,-3),以原点O为位似中心,相似比为,把△ABO缩小,则点A的对应点A′的坐标是(
)
A.(-1,2)
B.(-9,18)
C.(-9,18)或(9,-18)
D.(-1,2)或(1,-2)
6.为了测量路灯(OS)的高度,把一根长1?5米的竹竿(AB)竖直立在水平地面上,测得竹竿的影子(BC)长为1米,然后拿竹竿向远离路灯方向走了4米(BB′),再把竹竿竖直立在地面上,测得竹竿的影长(B′C′)为1.8米,求路灯离地面的高度.
7.如图,△ABC三个顶点坐标分别为A(-1,3),B(-1,1),C(-3,2).
(1)请画出△ABC关于y轴对称的△A1B1C1;
(2)以原点O为位似中心,将△A1B1C1放大为原来的2倍,得到△A2B2C2,请在第三象限内画出△A2B2C2,并求出∶的值.
中考链接
1.
如图,已知AB∥CD,若,则=
.
2.
若△ADE∽△ACB且,DE=10,则BC=
.
3.
如图,在△ABC中,点D,E分别在AB,AC上,若DE∥BC,,则=
.
4.如图,D是△ABC的边BC上一点,AB=4,AD=2,∠DAC=∠B.如果△ABD的面积为15,那么△ACD的面积为(
)
A.15
B.10
C.
D.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