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歌行(并序)》课件(24张PPT)2020-2021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古诗词诵读

文档属性

名称 《燕歌行(并序)》课件(24张PPT)2020-2021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古诗词诵读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1.4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1-07-21 06:45:2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高适
燕歌行
一、预习思考
1. 诗人对战争的矛盾态度表现在哪些地方?
2. 结尾写“李将军”有何意味?
简介
高适(701—765),字达夫、仲武,出身官宦家庭但并不显赫。官终散骑常侍,世称高常侍。有《高常侍集》
不治产业,喜好交游,仰慕游侠,渴望建功立业
盛唐时期最著名的边塞诗人之一,与岑参并成为“高岑”
诗今存二百四十首
今人孙钦善撰有《高适集校注》
二、边塞诗与高适
盛唐边塞诗的主导风格是豪雄。气势磅礴的边塞战争,赋予它极为鲜明的时代特征:
(一)雄大气象
(二)尚武风习
(三)自信观念
(四)开创心理
高适:唐代边塞诗代表人物。
唐帝国是中国古代最蓬勃发展的阶段。国内经济繁荣,社会稳定,转而有余力开疆拓土。
高适曾多次出塞,深为边疆战事的胜利欢欣鼓舞,但边防失策,边将无能,战祸连年不息的现实,又使他慨叹万分。
唐代边塞诗
唐代边塞诗的顶峰: “高岑”
王昌龄:善于刻画类型化的边疆风光和营造苍凉悲怨的情调,他的边塞诗统一于情绪的一致性。
岑参:擅长描绘具体而奇特的塞外景象,他的边塞诗统一于描写的一致性。
就表现目的而言接近王昌龄:注重人的内心世界,边塞风景只是某种内在感情的具体呈现
高适与王昌龄的区别
王昌龄的边塞诗表达情感的方式含蓄委婉,表达的情感模糊多义
高适的边塞诗表达情感则比较直接,简洁明了,而且表达的情感往往伴随着深沉的历史意识,具有一定的思想深度。
殷璠在《河岳英灵集》中评价高适的诗说“多胸臆语,兼有气骨”。
创作背景
张守珪与东北边境
隐瞒战败实情向玄宗报捷邀功
友人从张守珪处归来并创作《燕歌行》
高适与友唱和
既表现了边疆战士为保家卫国而奋不顾身的英勇精神,又反映了士兵捐躯沙场而将帅却寻欢作乐的巨大差异,还讽刺和谴责了中央政府的不知边情和用人不当。
燕歌行[1]
开元二十六年,客有从元戎张公出塞而还者[2],作《燕歌行》以示适,感征戍之事,因而和焉。
汉家烟尘在东北[3],汉将辞家破残贼。男儿本自重横行[4],天子非常赐颜色[5]。摐金伐鼓下榆关[6],旌旆逶迤碣石间[7]。校尉羽书飞瀚海[8],单于猎火照狼山[9]。山川萧条极边土,胡骑凭陵杂风雨[10]。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大漠穷秋塞草腓[11],孤城落日斗兵稀。身当恩遇恒轻敌[12],力尽关山未解围。铁衣远戍辛勤久,玉箸应啼别离后[13]。少妇城南欲断肠,征人蓟北空回首。边庭飘飖那可度[14],绝域苍茫更何有!杀气三时作阵云[15],寒声一夜传刁斗[16]。相看白刃血纷纷,死节从来岂顾勋?君不见沙场征战苦,至今犹忆李将军[17]!
疏通文本
注释
[1]燕歌行:乐府古题,属于《相和歌?平调曲》,其辞多写将士思乡、少妇闺怨。
[2]元戎:军事统帅。张公:幽州节度使张守珪。
[3]汉家:汉朝,唐人常用汉朝代指唐朝,下句“汉将”即指唐朝将领。烟尘:烽烟,代指战争,古时燃烽烟以报边警。
[4]横行:奋勇杀敌。《史记?季布栾布列传》:“臣愿得十万众,横行匈奴中。”
[5]颜色:脸色。赐颜色:犹言蒙天子垂青、赏识。
注释
[6]摐(chuāng)金伐鼓:古时战事擂鼓进军,鸣金收兵,此处代指军队出师。榆关:山海关的古名。
[7]旌旆:军旗,代指军队。逶迤:形容队伍浩荡,连绵不断。碣石:河北昌黎附近的碣石山。
[8]校尉:唐代武官名称,此处代指边将。羽书:古时书简插鸟毛以示紧急。瀚海:沙漠。
[9]单于:匈奴最高首领的称呼,此处代指奚、契丹等民族首领。猎火:打猎时所燃之火,此处指战火。狼山:即今内蒙古西北巴彦淖尔盟狼山,诗中用此代指边疆地区,非实写。
注释
[10]凭陵:欺凌,侵略。
[11]腓(féi):病,此指草木枯萎。
[12]轻敌:不畏强敌。
[13]玉箸:妇女的眼泪。南朝梁刘孝威《独不见》:“谁怜双玉箸,流面复流襟。”
[14]飘飖:飘动,此处指边塞局势动荡。
[15]三时:一日之早、中、晚,犹言时时。
[16]刁斗:古代军中白天用作炊具、夜晚用来巡更的器具。
注释
[17]李将军:汉代与匈奴作战的名将李广。《史记?李将军列传》记载李广与士卒同甘共苦,亲如兄弟父子,且武艺高强、善于用兵,被匈奴人称为“汉之飞将军”。
三、文本分析
《燕歌行》是乐府古题,其辞多写有关边地征戍之事,以咏征人思乡、少妇怀远之情为主。高适的这首诗则写了边塞战士的痛苦,和他们的顽强斗争精神,是其代表作。
燕歌行(并序)
开元二十六年,客有从元戎出塞而还者,作《燕歌行》以示适;感征戍之事,因而和焉。
序言,交代诗歌创作缘起。
汉家烟尘在东北,
汉将辞家破残贼。
男儿本自重横行,
天子非常赐颜色。
指明了战争的方位和性质,叙写汉家将士的慷慨出师。
摐金伐鼓下榆关,
旌旆逶迤碣石间。
校尉羽书飞瀚海,
单于猎火照狼山。
山川萧条极边土,
胡骑凭陵杂风雨。
战士军前半死生,
美人帐下犹歌舞。
道尽边境荒凉萧杀战争悲苦,揭露了军中腐败作风,反映了诗人的愤怒。
大漠穷秋塞草腓,
孤城落日斗兵稀。
身当恩遇常轻敌,
力尽关山未解围。
铁衣远戍辛勤久,
玉箸应啼别离后。
少妇城南欲断肠,
征人蓟北空回首。
诗人不再写战争,而转入另一条新的线索:描写征夫思妇的相互怀念。
边庭飘飖那可度,
绝域苍茫无所有。
杀气三时作阵云,
寒声一夜传刁斗。
相看白刃血纷纷,
死节从来岂顾勋。
君不见,沙场征战苦,
至今犹忆李将军?
淋漓悲壮中,对朝廷进行曲笔讽谏。在深沉的喟叹中结束全诗。
四、艺术特点
唐代人对高适诗的评价是“多胸臆语,兼有气骨”(殷璠《河岳英灵集》)。
宋人严羽在《沧浪诗话》中以“悲壮”概括高适诗的风格。
其歌行和古诗既受到汉魏乐府和文人诗的沾溉,又有近体诗的影响,婉转流畅,讲究韵律和对偶。这些特点在本诗中表现得极为突出。
艺术特点
全诗共二十八句,共用六韵,除十七到二十四句八句一韵,其他都是四句一韵,六韵之间仄声韵与平声韵交错使用,给读者造成一种跌宕起伏的艺术感受。
诗中每韵自成一个小的叙事单位,集中交代一个事件或刻画一个场面,韵脚的转换即是场景的转换,但是转换之间又有内在的逻辑和情感的线索,使得一首长诗富于变化且又变而不乱,达到了理想的艺术效果。
五、对待战争的矛盾心态
痛斥战将的无能,痛心战争的残酷
对通过战争建功立业充满豪情
六、思考与讨论
1.举出诗中你感觉最悲壮的,最生动的,最概括的句子,请说明原因。
2. 你还读过那些边塞诗?请说出边塞诗歌的感人之处何在?
3. “君不见沙场征战苦,至今犹忆李将军”这样的结语说明了作者怎样的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