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教粤科版(2017秋)二年级下册科学表格教学设计第11课《纸陀螺》

文档属性

名称 粤教粤科版(2017秋)二年级下册科学表格教学设计第11课《纸陀螺》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301.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粤教粤科版(2017秋)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1-07-21 07:08:1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纸陀螺》教学设计
科 目 内 容 课 题 执 教
科 学 第三单元11课 《纸陀螺》
教材分析 《纸陀螺》是粤教科技版小学科学二年级下册“动手做玩具”单元中的第4课。通过本单元前三课的学习,学生已经经历了模仿玩具的结构,利用身边的材料设计与制作简单玩具的体验活动。本课将带领学生经历从设计模仿、制作玩具到改进玩具的体验活动——制作纸陀螺,并在测试中不断改进。
本课由两个活动组成。活动1“用纸做陀螺”是让学生观察纸陀螺作品,利用卡片和竹签进行模仿和制作,并尝试让纸陀螺转起来。活动2“怎样转的更久”指导学生展示自制的纸陀螺,通过观察和比较纸陀螺的转动情况,提出改进纸陀螺的方法,并根据自己的想法进行改进。
学情分析 陀螺是学生比较熟悉、喜爱的玩具之一。但是,对学生来说,制作纸陀螺是一件新鲜、好玩的事情。纸陀螺的制作和改进活动相对简单易行,所需时间也较短,二年级的学生在课堂上可以独立完成。学生没有经历过自制纸陀螺的经历,可能存在一些困难和问题。要探究出影响陀螺转动时间长短的因素不那么容易。因此,教师要提供机会让学生观察和掌握转纸陀螺的技巧。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观察比较不同纸陀螺的转动情况,引导学生对自制的纸陀螺进行有效的改进,避免盲目试错。
教学目标 1. 科学知识
(1)知道纸陀螺的结构和制作方法。
2. 科学探究
(1)能利用身边的材料制作一个可以转起来的纸陀螺。
(2)能在观察比较的基础上,尝试改进纸陀螺,使其转得更久。
3. 科学态度
(1)能围绕“怎样让陀螺转得更久”的问题,进行多个角度的思考。
(2)感受动手、动脑、合作、实践带来的快乐。
4. 科学技术与环境
(1)初步了解生活中陀螺的应用。
教学重点 能在观察比较的基础上,尝试改进纸陀螺,使其转得更久。
教学难点 制作纸陀螺时,剪圆纸盘,找中心点,用竹签在纸盘中间穿孔和固定的操作。
课前准备 陀螺模型、硬卡纸、厚纸板、竹签、大小不同的圆形瓶盖、剪刀、彩色铅笔、多媒体教学仪器、实物投影、教学课件等。

设计理念 1.基于探究的科学思想方法。引导学生初步体会动手探究解决问题的思想方法,感受科学的魅力;
2.通过制作纸陀螺,质疑解惑,探究验证。课后亲子拓展延伸,与家长一起制作转得更久的纸陀螺,深化提高。
教学过程: 一、观看视频,任务驱动
1. 师:同学们有玩过陀螺吗?观看《玩陀螺》微视频,老师带来了一些陀螺给大家试试玩。(两人一组体验)
2.师:你们都会玩吗?请同学们观察一下陀螺的结构特点。
3.展示本课情境图片。他们玩的陀螺用什么做的?
4. 师:纸陀螺真好玩,想做一个吗?我们来做个纸陀螺吧。(板书课题)
二、活动探究:用纸做陀螺
1.思考:纸陀螺由哪些部分组成?
2.学生观察并回答问题。
3.做纸陀螺需要什么材料?怎样做?
4.引导学生思考制作方法以及注意事项。
5.图片展示纸陀螺的制作方法和注意事项。
指导:我们可以利用硬卡纸和竹签来制作纸陀螺。把纸盘平放在瓶盖上,架空。再用竹签尖的一头穿插纸盘中心,调整高度。一个纸陀螺就制作好了。试一试,看看这样的纸陀螺是否能转起来。
6.尝试让纸陀螺转动起来,并完成《探究记录表一》。
7.汇报与交流
三、深入探究:怎样转得更久
1.师:怎样才能让纸陀螺转得更久?(圆盘的大小、高低、厚薄,轴的粗细、轴的长短,用力的大小等)
2.指导:调整纸陀螺,对比与观察纸陀螺的转动情况,找出转得最久、最稳的纸陀螺,完成《探究记录表二》。
3.转得最久的纸陀螺有什么特点?学生汇报观察发现。
4.师小结:我们发现转得最久的纸陀螺,具有纸盘较大、纸盘位置较低等特点。
5.活动:各组根据转得久的纸陀螺的特点,进行改进,并进行纸陀螺PK赛。
6.试一试:用厚纸板再制作一个陀螺,跟刚才的纸陀螺比一比,哪个转得更久。
四、拓展提升:与家长制作陀螺
1.师: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观看视频《神奇的陀螺》。
2.亲子拓展:回去跟家长一起制作一个转得更久的陀螺,下周与同学交流。
板书设计:
11.纸陀螺
制作纸陀螺 怎样让纸陀螺转得更久?
加大、调低…


科学探究记录表(一)
班级: 第 小组

科学探究记录表(二)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