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务驱动型作文
——漫 画 作 文 题
高考题型回顾
2007年全国卷
2016年全国卷
2019年全国3卷
高考题型回顾
2007年全国卷
高考题型回顾
2016年全国卷
高考题型回顾
2019年全国3卷
定义:一种以简练的手法直接表露事物本质特征的,具有强烈的讽刺性或幽默性的绘画。
画家从政治事件和生活现象中取材,通过夸张、比喻、象征、寓意等手法,表现幽默、诙谐的画面,借以讽刺、批评或歌颂某些人和事。
漫画概念的理解
漫画的构成:
①标题(往往告知或暗示漫画的主题思想。可以没有);
②注释(是对画面情景的提示与注解。可以没有);
③主体(是画面各“因素”构成的情景)。
漫画概念的理解
作文讲评
1、审题立意
2、谋篇布局
3、分析论证
4、语言表达
仔细观察下面两幅漫画,根据要求写作。
同是“低头”却呈现出不同的精神面貌和人生状态,请结合两幅漫画的内容和寓意,联系实际写一篇文章。
要求:自拟标题,自选角度,确定立意;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解题】
本题属于漫画类任务驱动型作文,题目由漫画(原材料)、引导语、常规要求三部分构成。
漫画由两幅具有对比意义的图片组成,漫画上各有“向上攀登的人一定低着头”和“只欣赏鸡的脚印,便看不到天上的雄鹰”的说明性文字;对比性明显,说明性文字令人深思,漫画下的引导语暗示性明显。
限制性:
1.漫画情境的限制。
材料由两幅漫画组成。漫画审题要注意细节:
第一幅漫画中的人物显然处于“登峰”状态,他身背行囊,手握拐杖,屈膝弯腰,砥砺前行,再结合说明性文字 “向上攀登的人一定低着头”,可以理解此人 。
为实现目标,埋头苦干
限制性:
1.漫画情境的限制。
第二幅漫画中的人物低头勾腰,双手搭于后背,两腿直伸,精神颓废萎靡,暮气沉沉, 再结合“只欣赏鸡的脚印,便看不到天上的雄鹰”,可理解为此人的生活状态是 。
命题人还给出了一句提示性的话,"同是'低头'却呈现出不同的精神面貌和人生状态”,暗示了立意的方向。
胸无大志,庸碌无为
2.价值判断的限制。
从漫画的说明性文字来看,命题人肯定的是“向上攀登的人”。若忽略说明性文字,妄谈第二幅漫画中的“平淡、闲适”,则会被视为偏题或跑题立意。
3.典型任务的限制。
“同是低头却呈现出不同的精神面貌和人生状态,请结合两幅漫画的内容和寓意,联系实际写一篇文章。
要求写作时,必须兼顾两种“低头”的态度,不能仅写“埋头苦干,成功登峰”,也不能只批判“胸无大志,碌碌无为”,必须把两者结合起来,有所褒贬,有所阐发。
写作时还须联系实际,可以是我国教育、科研、经济、生活、外交方面的实际,也可以是自己的生活实际,在写作中要体现“有我”之境。
开放性
1.切入角度是开放的。对于两幅漫画,可以先褒奖第一幅中的人所反映的精神状态批判第二幅中的人的生活理念;也可先批驳,先破后立;也可以综合两幅漫画的内容,论述无论是攀登顶峰还是低头走路都要有一个仰望天空的灵魂。但写作时必须同时对"埋头苦干”与“仰首望天”这两种人生状态进行价值评判。
开放性
2.联想和思考是开放的。考生由两种低头的状态,可以联想现实中那些“低头攀登的人”和“低头看鸡的脚印的人”,但能联想到什么样的素材,是和考生的阅历与阅读积累有关的;也可以从人生应该低头做什么这一角度来思考。
3.表达方式是开放的。考生写作时,可写议论文,以表达自己的理性思考;可写议论性散文,以表达对人生的感悟;也可写记叙文,以形象表达主题。
【参考立意】
切题立意(拟题):
1.一样的“低头”,不同的人生。
2.低头攀登踏巅峰
3.低头攀登,抬头仰望。
4.“低头”攀登,心有“雄鹰”。
5.若要登得泰山顶,低头抬头须并行。
偏题立意:
1.放长远目光,成精彩人生。(题目强调的是选择何种“低头”,偏题)
2.以时谦卑低俯,以时奋起高昂。 (把低头曲解成“谦卑”,跑题)
3.为人须低首,灵魂要抬头。(题目强调的是人生选择何种“低头”的姿态,未谈及灵魂的“抬头”与否)
4.低头做事,抬头做人。(题目强调的是人生选择何种“低头”的姿态,未谈及“抬头”做人问题)
谋篇布局:
一、逻辑思维(为什么、怎么办)
1、埋头苦干,先要明确目标;
升格: 于西风凋碧树处俯首前行,独上高楼,方能望尽天涯路”;
2、埋头苦干,需要坚强的意志;
升格:衣带渐宽又如何,毅然俯首前行,哪怕为伊消得人憔悴”;
3、埋头苦干,终能梦想成真。
升格:俯首前行吧,即使众里寻他千百回,终会于灯火阑珊处梦想成真。
谋篇布局:
二、不同层面
个人——集体——国家(民族)
三、不同领域 / 不同年代 ?
补充:正反对比
同样“低头” 异样灵魂
人生天地间,俯仰一世,草木一生。有些人低头苦干,而有些人低头庸碌。低头苦干的人,心中一定有无限风光的巅峰,脚踏实地,开拓进取,砥砺前行;低头庸碌的人,心中只有眼前的“鸡脚印”,看不到天上的雄鹰,胸无大志,颓废萎靡。同样的低头却因心中的意念而有了迥然不同的人生,同样的低头却因异样的灵魂而状态不同。
拟题
1.对称工整、结构统一;
2.言简意赅、观点清晰。
概述材料,语言对称。
提醒:一般无需出现“材料中…”
“漫画中…”之类的语言。
提炼中心,
回应标题。(点题)
“低头”前行为高处,踏梦云端慨而慷。
世上成功的道路都近似于攀顶,那些能够登顶观光的人,都有一个抬头仰望的灵魂和一颗脚踏实地的心。①莫言用十多年时间酝酿,四载笔耕,埋头创作,三易其稿,实现了《蛙》的诺贝尔登顶;②袁隆平用自己低头看水稻的每一步,走出了高产稻的远方,救亿万人于饥饿之中;③疫情当前,华中科技大学联合华为云集团夜以继日,用50天的埋头苦干,研发出人工智能医学影像量化分析系统,让疫情的排查不再艰难。他们低头俯首实干,只为心中的无限险峰,用脚踏实地的姿态,去追寻登顶的天高云淡,唱出灵魂的震响。
分论点设置:
1.结构对称;
2.扣题紧密。
材料句:
1·句式整齐;
2·扣题紧密。
分析总结句:
1.扣题分析;
2.语言出彩。
高昂仰望为梦远,踏足碎影为征程。
那些用“知足常乐”做挡箭牌的“佛系派”,那些用“退一步海阔天空”做借口的“逃脱派”,那些只顾低头看眼前“鸡脚印”的“庸碌派”,无非是用洒脱、平淡、豁达来做胸无大志、慵懒颓废的人生的遮掩,他们目光短浅,不思进取,他们灵魂空虚,苍白无力。正如《逍遥游》中的蜩与学鸠之流,他们不懂鹏鸟九万里腾空飞南溟之志,却质问:“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这样的境界是灵魂的缺钙,需高昂仰望,望一望苍穹雄鹰,赏一赏天高云淡,品一品“一览众山小”,扩一扩胸,充一充电。踏碎脚下的魅影,开启人生苦干的历程。
美言积累
1、句式整齐;
2、反面论证;
3、回应材料
学以致用
低俯高昂共依存,生命之旅“干”为根。
如今疫情当前,复学的我们要埋首学习,收藏知识的珍珠,也要抬头聆听,瞭望知识的天空。不仅要有“山高我为峰”的志向,也要有“撸起袖子加油干”的劲头,更要有“谁主沉浮”的思考。让“低俯”成为我们生活的常态,让“高昂”成为我们灵魂的状态。为了高考的顶峰,我们须脚踏实地,以驽马之姿低首奋蹄,走向骐骥的目标之路;我们也须胸怀高远,以鲲鹏之态,展翅高飞,抟扶摇而上苍穹。
联系现实,体现“有我”之境。
美言积累
低头下去,努力攀登
漫画中的攀登者,胸怀峰顶,脚踏实地,努力攀登;而“寻鸡脚印”者,目光短浅,忘记了苍穹的雄鹰。向上攀登的人,一定是低着头努力向着终点前进。
鲁迅先生说:“中国自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他们是中国的脊梁。”画家与书法家们从不会仰起头来运笔,像米芾的山水,刘罗锅的扇面,郑板桥的竹子,唐伯虎的美人,苏中堂的一笔虎字全都是埋头苦练、不骄不躁后才有的成果;屠呦呦的青蒿素,李兰娟、钟南山对疫苗的研究,都是因为他们埋头前行,才为人类留下了一个又一个的成就。头可以低,心却不可以低,低下头是要我们奋力向着终点前进,而不是低头欣赏"鸡脚印”。向上攀登的人,一定低着头看脚下的路,因为他们知道只有攀登才可抵达无限风光的险峰。
低头不是要我们欣赏鸡的脚印,而不看天上的雄鹰。人要理想高远,而不是仅拘囿于眼前的“鸡脚印”。人生,就是要不断地战斗,不断地追求。香港著名歌手、演员张国荣,早年因唱歌而红透半边天,但他仍然低头攀登不止,涉足影坛,为我们留下了难忘的宁采臣形象;毛不易,之前是一个男护理,每天生活平平淡淡,但他仍然低头前行用音乐仰望生命的天空,用《消愁》《借》等作品唱出了无数人的心声,成就了自己的不凡;著名演员史泰龙遭遇了无数的冷眼与拒绝,但他始终低头打磨演技,创作剧本,终于凭借一部《洛奇》一举成名。他们为了心中的诗与远方,埋头奋然前行。
埋头苦干,还需仰望苍穹。
同是“低头”,却呈现出不同的精神面貌和人生状态。有的人低头走路,只能欣赏到鸡的脚印,却看不到天上的雄鹰;有的人虽低头走路,却目标坚定,只为向上攀登。仰望天空,心怀梦想,脚踏实地,砥砺前行。我们青年人要像鲁迅先生说的那样:“青年人就应该凭着一股锐气,只是向前走。”“锐气”不是低头欣赏“鸡脚印”,而是心有“雄鹰”向前走,低头攀登。
在生活中,我们也应不断追求、埋头苦干,点亮属于自己的人生,不应庸庸碌碌地游戏人生。把头低下去,埋头苦干,砥砺前行,当我们回首来路时,我们能当之无愧地说:我曾低首攀峰,我已登顶观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