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届高考复习 小说文本特征题解题策略 课件(17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2022届高考复习 小说文本特征题解题策略 课件(17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3.9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通用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1-07-21 10:35:0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小说文本特征题解题策略
【学习目标】
1.认识小说文本的多种元素特征。
2.探究小说文本特征元素在文本中的应用,提高相关阅读题的解题能力。
3.提升小说阅读的审美鉴赏能力,感受小说文本特征的多样性艺术魅力。
【教学重难点】
1.理解小说文本多种特征元素。
2.掌握探究小说文本特征的解题方法。
一、高考真题中的小说文本特征题解读
   分析小说的文本特征是近几年高考出现的新型试题。它考查考生对文本的整体把握,同时还考查考生对文学理论的了解。考生首先要多了解一些与小说评论有关的理论知识,还要培养细读文本的习惯,真正读懂文本。能力层级为F(探究能力层级),分值为6分。
★下面审读相关高考真题
{5C22544A-7EE6-4342-B048-85BDC9FD1C3A}高考真题
参考答案
元素
【2019年Ⅰ卷《理水》】《理水》是鲁迅小说集《故事新编》中的一篇,请从“故事”与“新编”的角度简析本文的基本特征。
①从内容上说,这篇小说取材于大禹治水的传说故事,但是作者虚构了很多原故事中不存在的人物和情节,推陈出新。作品考查典籍博采文献,富有历史韵味;②“新编”表现为新的历史讲述方式,如细节虚构、现代词语掺入、杂文笔法使用,作品充满想象力及创造性;③这篇小说以传说为基础,以新编为手法,体现出一种创新思维。着眼于对历史与现实均作出关照,作品具有深刻的思想性。
故事与新编
【2018年Ⅰ卷《赵一曼女士》】小说中历史与现实交织穿插,这种叙述方式有哪些好处?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
①既能表现当代人对赵一曼女士的尊敬之情,又能表现赵一曼精神的当下意义,使主题内蕴更深刻;②可以拉开时间距离,更加全面地认识英雄,使人物形象更加立体;③灵活使用文献档案,与小说叙述相互印证,使艺术描写更真实。
历史与现实
【2018年Ⅲ卷《微纪元》】结合本文,谈谈科幻小说中“科学”与“幻想”的关系。
①科幻小说中的“科学”是“幻想”的基础。本文情节的基本框案,即地球灾难及文明重生,就是在宇宙科学基础上演绎的;而文中细节如宇宙飞船的星际航行、虚拟游戏、视频眼镜等,都已是或部分是科学事实。②科幻小说中的“幻想”虽然立足于“科学”,但更要突破具体科技的限制,充分发挥想象力,将人文关怀与科学意识融汇在一起。本文幻想出来的“宏纪元”与“微纪元”,有一定科学因素,主旨则是对人类文明的思考。
科学与幻想
〖小说文本特征题解题策略〗
1.审题思路:
⑴读懂“陌生”的文本元素
 ①理解“元素”内涵;②文中找到并概括元素对应的内容
⑵明确命题指向
2.题型类别与答题思路:
①文本特征角度题型:
 先分别解说文本各元素(文本呈现+效果),后总结各元素结合的主题意义
②文本特征作用题型:
 人物、情节(内容或结构)、环境、主题、艺术效果(读者)
③文本特征关系题型:
 双元素相互作用分开解说(作用+文本呈现+效果)
二、常见的小说文本特征元素解读▼
{5C22544A-7EE6-4342-B048-85BDC9FD1C3A}
文本元素
解 读
1
故事与新编
(历史与虚构)
关系:“故事(历史)”是“新编(虚构)”的基础,“新编(虚构)”是在“故事(历史)”之上的创新
效果:保留下的“故事(历史)”,富有历史韵味、传奇(神话)色彩或浪漫色彩等;“新编(虚构)”的方式(三要素及叙述方式),充满想象力、创造性,思想上赋予现实意义和深刻内涵
2
历史
(往事、回忆)
与现实
关系:一主一辅(依据两者内容决定);两个时空形成对接或穿插(注意对接方式及关联点)
效果:拓展(补充)情节,丰富(完善)内容;结构灵活,避免平铺直叙;多角度展现人物形象;烘托现实情怀,深化主题;拉近历史(等)与现实的距离,使 [历史(等,主)故事更具艺术真实,] 故事更具张力
3
梦境
(想象、幻觉)
与现实
关系:“梦境(或想象、幻觉)”为虚,“现实”为实;两者形成对接或穿插(注意对接方式及关联点)
效果:(参见2)(两结合)以虚衬实(虚实相生);增强抒情性,富有梦幻(浪漫/神秘/恐怖)色彩
4
科学与幻想
关系:“科学”是“幻想”的基础(富有真实性);“幻想”是“科学”的突破(富有想象力)
效果:(两结合)富有科学的真实性、科技的预见性和科幻的神奇性;体现作者的人文关怀与思考
1
2
{5C22544A-7EE6-4342-B048-85BDC9FD1C3A}
文本元素
解 读
5
科学幻想

现实情怀
关系:“科学幻想”是“现实情怀”的载体(呈现方式),“现实情怀”是“科学幻想”的基础(科学幻想的目的是解决现实希望解决(情怀)却无法解决的问题)
效果:“科学幻想”体现作者的人文关怀与思考,“现实情怀”体现作者的美好愿景,突出主题
6
英雄主义

浪漫主义
关系:(“英雄主义”是信念坚定、行为英勇,“浪漫主义”是情怀美好、格调高雅)两者相辅相成
效果:(两结合)故事更生动感人,富有传奇色彩;人物形象更加完美高大;使作品焕发激情,鼓舞人心,深化主题
7
革命现实主义

革命浪漫主义
关系:(“革命现实主义”注重客观现实的阶级存在和革命实践,“革命浪漫主义”注重革命理想和革命气概)两者辩证统一
效果:(参见6,“传奇”改“浪漫”)

荒诞

真实
关系:[“荒诞”表面上(三要素)违背“真实”,实质上(思想意义)揭露“真实”]“真实”是“荒诞”的基础,“荒诞”是“真实”的突破
效果:极具夸张,富有荒诞性,具有深刻的(人性或社会)批判意义,深化主题
{5C22544A-7EE6-4342-B048-85BDC9FD1C3A}
文本元素
解 读
9
虚构与真实
关系:(“虚构”体现在典型形象的塑造、情节的编排、环境的描写或叙述方式,“真实”体现在人物类型、故事类型、环境类型或叙述方式)
“虚构”是对“生活真实”的提炼(而具有文学性),“文学真实”建立在“文学虚构”之上[而“真实”则由原来的“生活真实”转化为“文学真实(艺术真实)”]
效果:前者富有文学的艺术性,后者富有文学的真实性
10
散文化
表现:淡化情节,虚化人物,营造意境(参考古诗意境,如清新淡雅、迷离梦幻、幽伤沉郁等),语言抒情化(有诗情画意的韵味)
11
传奇性
表现:传奇人物、传奇情节和传奇环境
12
档案材料、新闻报道、地方志或访谈的穿插
效果:补充情节,使故事更加完整和真实,人物形象更加丰满立体;展现宏大的社会背景,升华主题
参考答案:①气泡长河的形成过程及空中调水工程的详细介绍涉及科学知识,增强了小说的科学的真实性。②“泡泡长城”是基于科学对未来的预见,体现了科技的预见性。③气泡到达丝路市上空,形成“月亮河”,优美、梦幻、浪漫,体现了科幻的神奇性。(每点2分)
三、小说文本特征训练作业点评
例一:《圆圆的肥皂泡》刘慈欣
1.小说第五部分,作者详细描绘空中调水工程,请结合科幻小说的特点赏析其艺术效果。(6分)
先分别解说文本各元素(文本呈现+效果),后总结各元素结合的主题意义
(单元素分析,不必总结后者)
王冰妍同学作业




+4
参考答案:①科学幻想是作者现实情怀的载体。如小说中“泡泡长城”空中调水工程是科学幻想的内容,表达了作者对西北干旱等问题的关注,体现了作者的人文关怀与思考。②作者的现实情怀是科学幻想的基础,本文中气泡长河等,是基于作者关注现实而进行的演绎,是作者对西北干旱等现实问题得以解决的美好祝愿。(每点3分)
三、小说文本特征训练作业点评
例一:《圆圆的肥皂泡》刘慈欣
2.作为一篇科幻小说,本文有科学幻想,也有现实情怀。请结合本文谈谈两者关系。(6分)
双元素相互作用分开解说(作用+文本呈现+效果)
涂玲玲同学作业


+6
三、小说文本特征训练作业点评
例二:《疯狂的仙人球》杨渡(2019·山东四校联考)
▲小说中梦境与现实交织,新闻报道与“我”的生活穿插,这种构思方式有哪些好处?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6分)
参考答案:①情节上,通过内容互补,呈现了爸爸离家八年深入沙漠研究仙人球,并终获成功的过程,使故事更加完整。②人物上,从不同角度表现了爸爸对科学的执着,献身事业舍弃小我,使人物形象更加全面立体。③主题上,一方面传达出儿子对爸爸的思念,一方面也刻画了科学家的当代形象,并表达了对他们的尊敬之情;使主题内蕴更加丰富。④艺术效果上,使小说描写更加真实,故事更具张力。(每点2分,答对任意三点满分)
人物、情节(内容或结构)、环境、主题、艺术效果(读者)
郭珺琦同学作业



+3
参考答案:①英雄主义的体现。一是秦山不惧牺牲,战争时期,他用双腿跑过汽车轮子,五次受伤;二是秦山勇于奉献,新中国垦荒建设中,不畏恶劣条件,独自深入沙漠。②浪漫主义的体现。一是歌声唤回生命,秦山几乎被风沙掩埋,没了心跳,方歌用歌声唤醒了他;二是歌声催生爱情,在共同的革命理想中,通过歌声他们产生了爱情。(每点3分)
(补:英雄主义与浪漫主义结合,使作品焕发激情,鼓舞人心,深化主题)
勇敢坚强
信念坚定
格调高雅
情怀美好
三、小说文本特征训练作业点评
例三:《永不掉队》谢志强(2019·福建莆田二模)
▲这篇小说洋溢着英雄主义和浪漫主义,结合作品,谈谈你的理解。(6分)
先分别解说文本各元素(文本呈现+效果),后总结各元素结合的主题意义
吕思楠同学作业


+4
参考答案: ①晓庄人舌头功能被刻意放大变形,沉默或者撒谎竟然会使舌头消失的情节设置更是违背社会现实,带有明显荒诞性。②小说刻画的人物源于现实。小说中“我”伙同乌木对二丙栽赃陷害,这些不公不义、欺软怕硬、埋没良知的人性弱点都符合生活真实。③小说正是通过舌头消失的荒诞情节,批判生活中的人性陋习,主旨深刻而发人警醒。(每点2分)
(第三小点可以理解为荒诞与真实结合的主题意义)
三、小说文本特征训练作业点评
例四:《消失的舌头》徐永辉
▲荒诞文学往往是通过对社会现实的变形来反映生活真实,请从“荒诞”与“真实”两个角度结合作品作简要分析。(6分)
先分别解说文本各元素(文本呈现+效果),后总结各元素结合的主题意义
陈代桂同学作业


+3
参考答案:①小说的虚构是对生活真实的提炼。作者对源于真实农村生活的人、事进行艺术加工,塑造了刘本省这个典型形象,表达了对劳动者以及劳动的赞美;②因为作者对农民和农村生活的深厚感情,小说超越了真实的生活经验,把辛苦的农村生活和劳动场景写得富有诗情画意。③小说的“文学真实”建立在“文学虚构”之上。作品采用第一人称叙事,增强小说的真实感和抒情性,引发读者的共鸣,实现小说真实和虚构的有机统一。
三、小说文本特征训练作业点评
例五:《爱器(节选)》刘庆邦
▲本文是刘庆邦“叔辈的故事”系列纪实小说中的一篇。小说的“虚构”与“真实”的关系在文中如何体现?请简要分析。
双元素相互作用分开解说(作用+文本呈现+效果)
徐馨雨同学作业


+2
三、小说文本特征训练作业点评
例六:《一个人的名字》刘亮程
▲有人称《虚土》为“散文化小说”,请根据节选部分分析其“散文化小说”的特点。(6分)
参考答案:①淡化情节。小说只有冯七大摆酒席,冯三自叫大名,王五爷细说原因等生活片段的叙写,没有引人入胜的故事,甚至没有完整的情节链。②虚化人物。小说主要人物是冯三,但缺少个性化的特征,除了大名叫冯得财外,与村中其他人并没有大不同。③营造意境。摆脱对人物生活现实的叙写,着力于对风土习俗的描绘以及人物精神世界的刻画,营造出一种迷蒙的氛围。④抒情性味浓。小说语言叙事性弱化,多人物心理描写和作家直接的议论,具有很强的抒情性。(每条2分,答对任意3条满分)
先分别解说文本各元素(文本呈现+效果),后总结各元素结合的主题意义
(单元素分析,不必总结后者)
蔡婷婷同学作业



+5
三、小说文本特征训练作业点评
例七:《磨面的老王》杨振声
▲请探究小说结尾的表达效果。(6分)
参考答案:①通过描写老王的幻觉,表达了老王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对天伦之乐的追求,揭示小说的主旨;②与上文写老王的梦境相呼应,使小说的结构完整;③老王的美好向往与所处境遇的悲惨形成强烈反差,增强小说的悲剧色彩。(每点2分)
(注意:第一小点将人物作用与主题作用结合起来)
人物、情节(内容或结构)、环境、主题、艺术效果(读者)
林莹如同学作业



+5
四、作业存在问题
1.题型理解错误。
2.文本元素没有基于文本解读。
3.文本内容结合不准确,甚至没有呈现。
【寄语】
   同学们,只要将《常见的小说文本元素解读》表和三种小说文本特征题型有机结合,在训练中反复理解,定能对小说文本特征题战无不胜。
   祝大家学习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