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建筑的保护》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人教版美术六年级上册第13课
教学课型:欣赏 评述 造型 表现
教学目标:
了解古建筑的结构特征及文化内涵,认识保护古建筑的意义。
体验并掌握线描画建筑的基本方法,尝试创新表现建筑物的结构特征。
树立保护身边古建筑的意识,增强对传承民族文化责任感和使命感。
_??????_重难点:
重点:了解各种类型古建筑物的特征,并能用线描画表现亭子,或者设计一个亭子。
难点:在历史遗迹中探寻相关典故,感受到对古建筑、古文化保护和利用的重要性。
教法活动设计:
一、课题导入
1.展示古老牌坊受保护前后的照片,引导学生对比发现。
(1)发现:第一张照片,古老牌坊周围杂草从生,牌坊黑黑的,脏脏的,有些破损……;第二张照片,杂草已清除,地面铺了砖块,整洁美观,清洗、修辑后的牌坊变干净,变稳固了……。
(2)小结:这两张照片展现了牌坊受保护前与受保护后截然不同的情景,这说明,古建筑需要保护。今天我们学习新课:古建筑的保护。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对比古老牌坊受保护前后的照片,感知古建筑需要保护,自然引入课题。】
二、欣赏感知
(一)学生欣赏人教版教材《古建筑的保护》,了解古建筑的特点。
1.提问:书中介绍了几种古建筑,说一说古建筑给我们的感觉。(生:……)
2.欣赏感受《江南水乡》和一张表现江南水乡的水彩画:
(1)民居建筑精巧雅致,悬挂的红灯笼,“又一村酒楼旗帜”飘逸着一股浓郁的历史和文化气息。
(2)江南水乡是画家爱表现的题材,这幅水彩画,把小桥、流水、人家的独特水乡风情表现得淋漓尽致,让人仿佛置于美景之中。
3.欣赏《地坪风雨桥》和桥上长廊的彩绘图片
(1)提问:这座桥与平时见过的桥有何不同?为什么叫风雨桥?(生:……)
教师补充:建有长廊和造型美观的桥楼,青瓦覆盖,可挡风蔽雨,所以叫风雨桥。
(2)教师补充:地坪风雨桥至今有137年的历史了。俗称花桥,漫步于长廊,还能欣赏到柱子和横梁上精美的彩绘。是侗寨的标志性建筑,它制作工艺精湛,被誉为世界建筑艺术史上的奇葩。
4.北京四合院垂花门,作为四合院内最华丽的装饰门,它纹饰精美,色泽艳丽!
5.欣赏故宫主殿与故宫全景图,
(1)教师让学生感知明、清两代的皇宫,这个位于北京市中心的故宫,是世界现存最大、最完整的古建筑群。引导学生说出自己的感觉,如:非常的宏伟、壮观……
(2)联想:看了这群建筑,我们马上就会联想到皇帝在这里上朝的情景……
教师小结:看来,一座具有历史的城镇,不仅会将它的历史写在书上,还会将它的历史通过古建筑告诉世人,并流传后世。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在欣赏、评述古建筑中,感受这些建筑的艺术魅力和历史文化魅力。】
(二)欣赏校本教材《上杭瓦子街古建筑的保护》,了解上杭瓦子街古建筑的保护情况。
1.欣赏连环小故事了解瓦子街的起源,历史,重建的意义。
(1)启发引导:我们生活的上杭城,也有一群保护得比较完好的古建筑,它们在哪里?(生:……)它们集中在瓦子街,我们一起看连环小故事了解瓦子街:
(2)播放小故事:
上杭当地流传一句话“未有上杭城 先有“郭坊村”。明朝洪武至万历年间,一群从中原迁徙来到此地,这些人被称为“客家人”,他们烧砖烧瓦,筑房居住。当时,人们认为“断砖可用,碎瓦弃之”,人们将废弃的瓦片丢在地上,日久天长的踩着,瓦子街因此得名。原来的瓦子街破旧不堪,我们县委、县府高度重视客家文化的挖掘、传承,通过对古建筑、古文化的保护利用,使得瓦子街以崭新的形式出现在世人面前。走进瓦子街就是走进客家悠久的历史,走进客家祖地美好的明天。
(3)播放视频——瓦子街重建后的开街仪式的盛况,让学生感受我们的县委、县府很重视古建筑,古文化的保护和利用,所以瓦子街才得以重建,让瓦子街以崭新的面貌展现在世人面前。
2.欣赏瓦子街四种类型的建筑:丘氏总祠——围屋、孔庙——庙宇、流芳牌坊——牌坊、阳明亭——亭子,并探讨它们的造型特征和有关历史典故。(引导学生发现,教师后补充)
(1)丘氏总祠
a.发现:由众多房屋围在一起,所以叫围屋,对称,大门有气势,门前有进士牌坊和写着丘逢甲师范传习所旧址的石碑。
b.补充:有五百多年的历史,是县级保护的文物。它原来是一个“进士第”,它原是明朝曾任监察御史丘道隆的故宅;在一百多年前,爱国诗人丘逢甲的建议下,这里创办了一所“上杭师范传习所”,成为上杭第一个培养老师的学堂,为我们上杭的教育作了巨大的贡献。
流芳牌坊
a.发现:与众不同的造型,不同于房屋,更像大门,但有像宝塔一样渐变式三层屋檐,屋檐上翘,造型美观。牌坊上写了“恩荣”和“流芳”,所以叫流芳牌坊。
b.补充:经过五百多年的风雨,它依然坚挺,“恩荣”——皇帝“恩赐荣誉”;“流芳”——美名“流芳百世”;这是皇帝对考中进士的吴氏父子的奖赏,属于县级保护文物。
孔庙
发现:是纪念孔子的庙宇,屋顶两端飞檐上翘,给我们的感觉端庄、雄伟、壮观。
b.补充:孔庙有近800年历史,省级保护的文物,雕塑技艺也极为高超,仔细看,飞檐上还有会腾云驾雾的青龙和欲展翅高飞的凤凰体现了龙凤呈祥的寓意。
(4)阳明亭
a.思考:这个亭子为什么叫阳明亭?里面的石碑写了什么内容?
b.补充:阳明亭内有一个有500多年历史的县级文物《时雨记》碑,《时雨记》是明代著名的哲学家、教育家王阳明所写。为纪念王阳明为我们上杭作出的贡献,把这个亭子被命名为阳明亭。
【设计意图:从瓦子街的起源,到走进重建的瓦子街,在历史遗迹中探寻相关典故,从而感受到对古建筑、古文化保护和利用的重要性。】
三、探究画法
1.分析阳明亭的结构特征。
提问:阳明亭有怎么样的特点呢?它由哪些部分组成?
——造型很美:飞檐上翘,形如飞鸟展翅。由屋顶,横梁,柱子,基座四部分组成。
2.探究阳明亭的线描画法。
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说画法,教师板画,边画边说注意事项。
(1)构图:适合横构图;定位:找到中点,先画屋顶;作画顺序:从上往下画。
(2)注意事项:用流畅、肯定的线条,画出屋檐往上翘的特点;尽量做到横梁、柱子、基座的横平竖直;前后的横梁和柱子,应画出近长远短和近大远小的简单的透视现象。
3.教师演示展示步骤图,师生再归纳绘画方法和步骤,
先画平面图,表现造型美。
再变立体图,注意透视现象。
描绘出细节,注意点、线、面装饰。
添加上背景,远去的路面和周围的景物。
(教师提醒,今天这节课完成第一第二步,细节和背景可以在第二节课再完成。)
5.引导学生创新:设计一个阳明亭。
(1)教师介绍阳明亭,它是一个仿古建筑,是2008年为保护《时雨记》碑这一县级文物而建。如果你是设计阳明亭的设计师,你喜欢设计怎么样的阳明亭?
(2)出示两种屋顶与如今的阳明亭不同的亭子样式,教师用电脑演示用组合的方法设计出二个新的阳明亭,其中还有一个是两层的屋顶。
【设计意图:建筑是劳动人民智慧和技术的结晶,从分析阳明亭的结构特征,探究画法步骤,再到设计创作,通过一步步地,循序渐进地引导,让学生学会自主学习,学会尝试创新。】
四、表现创新
1.激发表现:画阳明亭,还是当一回设计师,设计一个更美观实用的阳明亭呢?
2.作画要求:
(1)注意构图,把亭子画在画面适中的位置。
(2)用流畅、肯定的线条画出亭子结构特征,并画出简单的透视现象。
3.学生作画。
教师巡视指导,并提醒学生注意速度,比一比,看看谁画得又快又好。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画阳明亭的过程中更深刻地感受到建筑艺术魅力。或设计阳明亭的过程中,学生还能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为保护古文化而出一份力,学生能产生自豪感。】
五、评价总结
1.将学生作品展示在黑板上,教师引导学生对同学的作品进行评价。
(1)请同学选出自己最喜欢哪一个亭子,并说说为什么最喜欢它。
(2)教师引导,哪个亭子造型最有创意?或者画得最美观?发现哪一个部分画得特别好,对于不足之处,提出自己小建议。比如,画出简单的透视现象,体现亭子的立体感了吗?
2.教师小结:刚才,我们一起欣赏古建筑,感受它们的艺术魅力,并对它的历史和文化知识有了一些了解;还进行了画阳明亭或者设计阳明亭。我相信,同学们能通过画阳明亭的方法能举一反三,学会画自己喜欢的其它建筑。
【设计意图:作品展示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对同学的作品进行评价,能取长补短,相互学习,共同进步;在对作品的评述过程中还能培养学生说“画”的能力。】
六、拓展延伸
1.教师引导:今天我们学习了用线描方法画阳明亭,除此以外,我们还可以尝试用其它方法进行表现,谁能想到不同的方法?(生:……)引导学生说出国画,刮画,甚至用剪纸,泥塑等方法都能表现,在描绘或制作的过程中,我们更能感受到这些建筑的艺术魅力和文化内涵。
2.展示图片故事:在今年的4月15日,800多年历史古迹法国巴黎圣母院突发火灾,引起世界轰动,同时也给我们敲响了警钟,给我们思考,我们应该怎么做?
(1)教师引导应更深刻地认识到,我们必须珍惜、保护好古建筑,坚决做古建筑的守护人,保护和延续人类文明瑰宝。作为一名学生,我们具体应该怎么做?(生:……)
(2)根据学生回答进行引导,学生可能会说学好知识长大为保护古建筑、古文化而努力。此时,教师在肯定他们想法的同时,还应该告诉他们,我们应该从现在做起,从小事做起,比如,对一些不文明的,甚至破坏的行为进行及时制止;了解古建筑,学习相关历史知识,学会做一些宣传工作,呼吁大家一起来保护,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为保护古建筑出一份力。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除了用今天所学的线描画建筑物外,还可以用多种表现方式,在绘画或制作中感受这些建筑的艺术魅力和文化内涵,再通过法国巴黎圣母院的损毁,引发学生思考,探讨我们应该怎么做才能为保护古建筑出一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