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一元二次函数、方程和不等式(基础培优卷)-新教材2021-2022学年高一数学单元测试卷(人教A版2019必修第一册)(含解析 )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二章 一元二次函数、方程和不等式(基础培优卷)-新教材2021-2022学年高一数学单元测试卷(人教A版2019必修第一册)(含解析 )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759.4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人教A版(2019)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21-07-22 13:51:04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二章
一元二次函数、方程和不等式
一、单选题
1.若,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
B.
C.
D.
2.不等式的解集是(

A.
B.
C.或
D.
3.已知,则“”是“”的(

A.充分不必要条件
B.必要不充分条件
C.充分必要条件
D.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
4.已知正数,是关于的方程的两根,则的最小值为(

A.8
B.4
C.9
D.6
5.已知不等式的解集为,的解集为,不等式的解集为,则(

A.-3
B.1
C.-1
D.3
6.已知,,且,则的最小值为(

A.2
B.3
C.4
D.8
7.古希腊科学家阿基米德在《论平面图形的平衡》一书中提出了杠杆原理,它是使用天平秤物品的理论基础,当天平平衡时,左臂长与左盘物品质量的乘积等于右臀长与右盘物品质量的乘积,某金店用一杆不准确的天平(两边臂不等长)称黄金,某顾客要购买黄金,售货员先将的砝码放在左盘,将黄金放于右盘使之平衡后给顾客;然后又将的砝码放入右盘,将另一黄金放于左盘使之平衡后又给顾客,则顾客实际所得黄金(

A.大于
B.小于
C.大于等于
D.小于等于
8.已知,,,,且,则下列不等式中,成立的个数有①,②,③,④(

A.1
B.2
C.3
D.4
二、多选题
9.若,则下列不等式恒成立的是(

A.
B.
C.
D.
10.若x>1,y>2,且满足xy﹣2x=y,则的值可以为(  )
A.
B.3
C.4
D.
11.若关于的不等式的解集为,则关于的不等式的解集为(

A.
B.
C.
D.
12.若不等式对恒成立,则实数的值可能为(

A.-2
B.-1
C.
D.2
三、填空题
13.能够说明“若a,b,m均为正数,则”是假命题的一组整数a,b的值依次为___________.
14.设,,且恒成立,则n的最大值为___________.
15.已知当时,不等式恒成立,则的取值范围为___________.
16.有一个体积为2的长方体,它的长、宽、高依次为a,b,1,现将它的长增加1,宽增加2,且体积不变,则所得长方体高的最大值为________;
四、解答题
17.设x与的大小.
18.已知是不全相等的三个正数,求证:.
19.已知不等式的解为或.
(1)求,的值;
(2)解关于的不等式:,其中是实数.
20.已知a>0,b>0,且a+b=1.
(1)求的最小值;
(2)证明:<.
21.已知关于x的不等式2kx2+kx﹣1<0.
(1)若不等式的解集为,求实数k的值;
(2)若不等式的解集为R,求实数k的取值范围.
22.集合A={x|},B={x|};
(1)用区间表示集合A;
(2)若a>0,b为(t>2)的最小值,求集合B;
(3)若b<0,A∩B=A,求a、b的取值范围.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二章
一元二次函数、方程和不等式
一、单选题
1.若,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
B.
C.
D.
【答案】D
【分析】
利用特殊值排除错误选项,利用差比较法证明正确选项.
【详解】
当时,ABC选项错误,
对于D选项,,
由于,所以,
所以,D选项正确.
故选:D
2.不等式的解集是(

A.
B.
C.或
D.
【答案】C
【分析】
直接解一元二次不等式即可
【详解】
不等式,即,解得或,
所以解集是或.
故选:C.
3.已知,则“”是“”的(

A.充分不必要条件
B.必要不充分条件
C.充分必要条件
D.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
【答案】A
【分析】
由可利用基本不等式得到,而当可得到或,由此可判断结论
【详解】
解:当时,,当且仅当,即时取等号,
当时,可得或,得或,
所以“”是“”的充分不必要条件,
故选:A
【点睛】
此题考查充分条件和必要条件的判断,考查了基本不等式,属于基础题.
4.已知正数,是关于的方程的两根,则的最小值为(

A.8
B.4
C.9
D.6
【答案】A
【分析】
由一元二次方程的根与系数的关系,求得,化简,结合基本不等式,即可求解.
【详解】
由题意,正数是关于的方程的两根,
,,则,当且仅当时等号成立,经检验知当时,方程有两个正实数解.
故选:A.
5.已知不等式的解集为,的解集为,不等式的解集为,则(

A.-3
B.1
C.-1
D.3
【答案】A
【分析】
根据题意先求出集合,然后求出,再根据三个二次之间的关系求出,可得答案.
【详解】
由不等式有,则.
由不等式有,则,则.
所以.
因为不等式的解集为,
所以方程的两个根为.
由韦达定理有:,即.
所以.
故选:A.
【点睛】
本题考查二次不等式的解法和三个二次之间的关系,属于中档题.
6.已知,,且,则的最小值为(

A.2
B.3
C.4
D.8
【答案】C
【分析】
由题设,有,结合基本不等式即可最小值.
【详解】
∵,
∴,当且仅当,即时取等号.
∴的最小值为4.
故选:C.
7.古希腊科学家阿基米德在《论平面图形的平衡》一书中提出了杠杆原理,它是使用天平秤物品的理论基础,当天平平衡时,左臂长与左盘物品质量的乘积等于右臀长与右盘物品质量的乘积,某金店用一杆不准确的天平(两边臂不等长)称黄金,某顾客要购买黄金,售货员先将的砝码放在左盘,将黄金放于右盘使之平衡后给顾客;然后又将的砝码放入右盘,将另一黄金放于左盘使之平衡后又给顾客,则顾客实际所得黄金(

A.大于
B.小于
C.大于等于
D.小于等于
【答案】A
【分析】
设天平左臂长为,右臂长为(不妨设),先称得的黄金的实际质量为,后称得的黄金的实际质量为.根据天平平衡,列出等式,可得表达式,利用作差法比较与10的大小,即可得答案.
【详解】
解:由于天平的两臂不相等,故可设天平左臂长为,右臂长为(不妨设),
先称得的黄金的实际质量为,后称得的黄金的实际质量为.
由杠杆的平衡原理:,.解得,,
则.
下面比较与10的大小:(作差比较法)
因为,
因为,所以,即.
所以这样可知称出的黄金质量大于.
故选:A
8.已知,,,,且,则下列不等式中,成立的个数有①,②,③,④(

A.1
B.2
C.3
D.4
【答案】C
【分析】
分别利用二元、三元均值不等式可判断①和②的正确性;举特例可判断③是否正确;利用“1”的妙用可判断④的正确性.
【详解】
因,,,,且,于是有:
,当且仅当时取“=”,①正确;
,当且仅当时取“=”,②正确;
时成立,而,③不正确;
,当且仅当时取“=”,而,④正确,
综上得:①②④共三个正确.
故选:C
【点睛】
易错点睛:在应用基本不等式求最值时,要把握不等式成立的三个条件,就是“一正——各项均为正;二定——积或和为定值;三相等——等号能否取得”,若忽略了某个条件,就会出现错误.
二、多选题
9.若,则下列不等式恒成立的是(

A.
B.
C.
D.
【答案】AC
【分析】
根据作差法比较大小或者取特殊值举反例即可.
【详解】
对于A选项,
由于,故,所以,
即,故A选项正确;
对于B选项,
由于,故,
,故,故B选项错误;
对于C选项,
因为,故,所以,所以,故C选项正确;
对于D选项,令,则,所以不成立,故D选项错误;
故选:AC
【点睛】
本题考查不等式的性质,作差法比较大小,考查运算求解能力,是中档题.本题解题的关键在于利用不等式的性质或者作差法比较大小,进而判断.
10.若x>1,y>2,且满足xy﹣2x=y,则的值可以为(  )
A.
B.3
C.4
D.
【答案】CD
【分析】
由条件化简得,则,根据不等式的最小值,判断满足的选项即可.
【详解】
由xy﹣2x=y,知,

当且仅当,时,等号成立,
从选项可知,CD满足条件,
故选:CD
11.若关于的不等式的解集为,则关于的不等式的解集为(

A.
B.
C.
D.
【答案】AD
【分析】
由得出a的符号和a,b的比值,代入分式不等式即可解得.
【详解】
∵不等式的解集为,∴,
∴可化为
故选:AD.
12.若不等式对恒成立,则实数的值可能为(

A.-2
B.-1
C.
D.2
【答案】BC
【分析】
先求出不等式的解集为,根据不等式对恒成立,利用二次函数的性质,由?求解.
【详解】
不等式的解集是,
因为不等式对恒成立,
所以?,
所以,
解得

所以
实数的值可能为-1,
故选:BC
【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一元二次不等式的解法,二次函数的性质,集合的基本关系的应用以及恒成立问题,还考查了运算求解的能力,属于基础题.
第II卷(非选择题)
请点击修改第II卷的文字说明
三、填空题
13.能够说明“若a,b,m均为正数,则”是假命题的一组整数a,b的值依次为___________.
【答案】1,1(答案不唯一)
【分析】
若是假命题,可推出,故只需列举出满足条件的两个正整数即可.
【详解】
若是假命题,则,
又,,都是正数,,
,,
故当时,是假命题,
故答案为:1,1(答案不唯一).
14.设,,且恒成立,则n的最大值为___________.
【答案】4
【分析】
由题意可得原不等式等价为,将分成,由基本不等式可得其最小值,即可得到所求的最大值.
【详解】
解:由,可得,,,
由,可得,


当时,上式取得等号,
由题意可得,
即的最大值为4.
故答案为:4.
【点睛】
关键是拆项凑项思想:.
15.已知当时,不等式恒成立,则的取值范围为___________.
【答案】
【分析】
将问题转化成关于的函数,则对任意恒成立,只要区间端点的函数值均小于0即可;
【详解】
由题意,因为当时,不等式恒成立,
可转化为关于的函数,
则对任意恒成立,则满足
解得,即的取值范围为.
故答案为:.
16.有一个体积为2的长方体,它的长、宽、高依次为a,b,1,现将它的长增加1,宽增加2,且体积不变,则所得长方体高的最大值为________;
【答案】;
【分析】
由体积公式得,长宽高变化后体积公式为,这样可用表示,然后结合基本不等式求得最值.
【详解】
依题意,设新长方体高为,
则,
∴,当且仅当时等号成立.
∴的最大值为.
故答案为.
【点睛】
本题考查长方体体积,考查用基本不等式求最值,属于中档题型.
四、解答题
17.设x与的大小.
【答案】见解析
【分析】
两式相减
,判断的符号即可得结果.
【详解】
作差,
.
∵,
∴,,
∴,
∴.
【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作差法”比较两个数的大小,属于简单题.
比较两个数的大小主要有三种方法:(1)作差法;(2)作商法;(3)函数单调性法;(4)基本不等式法.
18.已知是不全相等的三个正数,求证:
【答案】证明见详解
【分析】
利用已知条件可得不全相等,利用基本不等式可得,,,三个不等式的等号不能同时成立,则三式相加得,整理即可证明结论.
【详解】

是不全相等的三个正数,

不全相等,

,,,
故三个不等式的等号不能同时成立,
则三式相加得,,


即.
【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了利用基本不等式证明不等式的问题.属于较易题.
19.已知不等式的解为或.
(1)求,的值;
(2)解关于的不等式:,其中是实数.
【答案】(1),;(2)答案见解析.
【分析】
(1)利用不等式的解集与方程解之间的关系,可求,的值;
(2)根据不等式对应方程的两根的大小,进行分类讨论即可.
【详解】
解:(1)依题意,
(2)原不等式为:,即
①当,即时,原不等式的解集为;
②当,即时,原不等式的解集为;
③当,即时,原不等式的解集为
20.已知a>0,b>0,且a+b=1.
(1)求的最小值;
(2)证明:<.
【答案】(1);(2)证明见解析.
【分析】
(1)利用基本不等式即可求得最小值;
(2)关键是配凑系数,进而利用基本不等式得证.
【详解】
(1),
当且仅当“”时取等号,
故的最小值为;
(2)证明:

当且仅当时取等号,此时a+b≠1.
故<.
【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利用基本不等式求和的最小值,以及利用基本不等式证明不等式,属基础题.
21.已知关于x的不等式2kx2+kx﹣1<0.
(1)若不等式的解集为,求实数k的值;
(2)若不等式的解集为R,求实数k的取值范围.
【答案】(1);(2)﹣8<k≤0.
【分析】
(1)由解集为,知和1是方程2kx2+kx﹣1=0的两个实数根,代入求k的值;
(2)讨论k是否为0,分别求得k的范围,求并集即为k的取值范围.
【详解】
(1)关于x的不等式2kx2+kx﹣1<0的解集为,
∴和1是方程2kx2+kx﹣1=0的两个实数根,代入x=1得2k+k﹣1=0,解得;
(2)若不等式2kx2+kx﹣1<0的解集为R,
∴当k=0时,不等式为﹣1<0,满足题意;
当k≠0时,应满足,解得﹣8<k<0;
综上知,实数k的取值范围是﹣8<k≤0.
【点睛】
关键点点睛:
1、一元二次不等式解集的端点值为对应一元二次方程的根,由根的性质求参数.
2、分类讨论参数的取值,分别求得符合题意的范围,整合结论取并即可.
22.集合A={x|},B={x|};
(1)用区间表示集合A;
(2)若a>0,b为(t>2)的最小值,求集合B;
(3)若b<0,A∩B=A,求a、b的取值范围.
【答案】(1);(2);(3),.
【分析】
(1)解分式不等式即可得集合A;(2)利用基本不等式求得b的最小值,将b代入并因式分解,即可得解;(3)由题意知A?B,对a分类讨论即求得范围
【详解】
解:(1)由,有,解得x≤﹣2或x>3
∴A=(-∞,
-2]∪(3,
+∞)
(2)t>2,
当且仅当t=5时取等号,故
即为:且a>0
∴,解得
故B={x|
}
(3)b<0,A∩B=A,有A?B,而
可得:
a=0时,化为:2x﹣b<0,解得但不满足A?B,舍去
a>0时,解得:或但不满足A?B,舍去
a<0时,解得或
∵A?B
∴,解得
∴a、b
的取值范围是a∈[,0),b∈
(-
4,0).
【点评】
本题考查了集合运算性质、不等式的解法、分类讨论方法,考查了推理能力与计算能力,属于中档题.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