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课 拜占庭帝国和《查士丁尼法典》同步练习(含答案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0课 拜占庭帝国和《查士丁尼法典》同步练习(含答案解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30.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1-07-21 09:44:2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10课
拜占庭帝国和《查士丁尼法典》
一、单选题
小明在一篇论文中罗列了如下关键词:“拜占庭,民法大全,圣索菲亚大教堂”,他论文研究的主要内容可能是()
A.
东罗马帝国
B.
西欧中世纪
C.
亚非古代文明
D.
基督教的兴起
拜占庭帝国曾经是世界上地跨三洲的大帝国,为欧洲抵挡住了来自东方的波斯和阿拉伯人的威胁,被誉为“西方文明的保护神”。这个帝国的“黄金时代”是(?
?

A.
克洛维统治时期
B.
查士丁尼统治时期
C.
君士坦丁大帝统治时期
D.
查理大帝统治时期
“从东罗马帝国内部来说,正处于一个新兴封建制度的兴起阶段;同时要想重建罗马奴隶制帝国,就更需要重新用罗马法恢复奴隶制的旧秩序。”推动这一进程的关键人物是(?
?

A.
伯里克利
B.
凯撒
C.
查士丁尼
D.
查理曼
查士丁尼是拜占庭帝国时期一位重要统治者,他在位时期组建了一个法典编纂委员会,收集法令。他组建该委员会的根本目的是(?
?

A.
维护自身统治
B.
维护平民利益
C.
扩大疆域需要
D.
镇压国内起义
529年,东罗马帝国法典编纂委员会把自2世纪初以来历任罗马皇帝颁布的法令收集在一起,剔除其中相互矛盾的条例,编成了(?
?

A.
《法理概要》
B.
《查士丁尼法典》
C.
《法学汇纂》
D.
《新法典》
查士丁尼是最后一位试图复兴古罗马帝国的皇帝,他留给后世的最大遗产是
A.
建立拜占庭帝国
B.
定都君士坦丁堡
C.
《十二铜表法》
D.
《查士丁尼法典》
2020年5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表决通过后,这部“人民权利宣言书”备受社会关注。回望历史,1400多年前的拜占庭帝国也曾编纂法典对财产、买卖、债务、契约关系等作出明确规定,奠定了欧洲民法的基础。该法典是
A.
《罗马民法大全》
B.
《人权宣言》
C.
《十二铜表法》
D.
《拿破仑法典》
“它仍然承认奴隶制,但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奴隶的地位,不再像以前那样把奴隶看着‘会说话的工具’,还对财产、买卖、债务、契约关系等作出明确规定。”材料中的“它”是()
A.
《罗马民法大全》
B.
《汉谟拉比法典》
C.
《查士丁尼法典》
D.
《十二铜表法》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在5至11世纪之间,与拜占庭帝国相比,西方是原始的、无足轻重的。但是,在这几个世纪中,西方正在为一个新文明奠定基础,而拜占庭却在靠其辉煌的、又令人无法忍受的遗产生存。直到其1453年声誉扫地、不可避免地灭亡为止。作者认为拜占庭文化的特点是
A.
兼收并蓄
B.
承前启后
C.
封闭保守
D.
野蛮落后
“君士坦丁堡陷落后,当初将古希腊学术保存下来并仔细研读的基督教学者,亲自带着这些珍贵手稿逃到了意大利。他们在此受到热烈欢迎,因为文艺复兴学者正四处搜寻古典文献。”上述材料说明
A.
拜占廷文化兼收并蓄了东方文化和西方文化
B.
拜占廷帝国灭亡是因为基督教学者逃到意大利
C.
拜占廷帝国保存的古希腊文献助推了文艺复兴
D.
闭关自守导致落后,开放宽容才会促进发展
当拜占庭末代皇帝即位时,拜占庭的领土只剩下孤城一座。富勒将军对于孤城落日的景象曾有令人不胜感慨的描述:这个国家已经毫无生气上则暴虐压榨,下则民怨沸腾。最后灭掉拜占庭的是(?
?

A.
奥斯曼土耳其人
B.
阿拉伯人
C.
波斯人
D.
日耳曼人
历史事实是指历史的真实情况,历史观点是对历史事实的看法和态度。下列表述中属于历史观点的是()
A.
阿拉伯人把阿拉伯数字传到欧洲
B.
穆罕默德创立了伊斯兰教
C.
《查士丁尼法典》《法学汇纂》《法理概要》《新法典》统称为《罗马民法大全》
D.
拜占庭帝国为文艺复兴提供了丰富的精神营养
二、材料解析题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拜占庭帝国的商业和手工业相当繁荣,古代希腊、罗马的文化在这里保存下来,君士坦丁堡有许多雄伟辉煌的建筑,著名的圣索菲亚大教堂是拜占庭建筑和艺术的结晶。
材料二
亚历山大大帝的东征,罗马帝国的扩张,阿拉伯帝国的征服……无疑是古代史上突破相互孤立隔绝的重大事件。但横贯亚欧大陆丝绸古道上的商队来往,联系太平洋西海岸、印度洋、地中海……诸海航路的船只航行,对传播生产技术、文化知识于古代世界各地也许是更为重要的。
(1)根据材料一概括拜占庭帝国当时的社会状况。
(2)拜占庭帝国是被谁灭亡的?拜占庭文化有何特点?对世界文化产生了什么重要影响?
(3)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如何评价亚历山大东征的影响?
(4)亚历山大帝国、罗马帝国、拜占庭帝国在版图上有何共同点?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人民起义为查士丁尼敲响警钟。他不得不实行一些改革以缓和尖锐的阶级矛盾为总结古罗马的统治经验,特成立罗马法编纂委员会,由法学家特里波尼安领导。
——摘自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古代史编》
材料二?
西方人认为拜占庭帝国的文化带有明显的东方色彩,东方人却从拜占庭帝国的文化中看到古希腊罗马文化的身影。位于亚欧交界的拜占庭帝国的文明博大精深,灿烂辉煌。
材料三?
拜占庭帝国所起的作用是保守的它的命运注定它只是保存,而不是创新。它诞生在一个古老的国度,生活在过去的势力和荣誉的阴影之中,这种势力和荣誉正是它所试图维持和恢复的他们中真正有创造力的人却为数极少。
——摘编自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从史前史到21世纪》
(1)查士丁尼主政期间编制的法典有哪些?有何深远影响?
(2)拜占庭帝国文化的特点是什么?为什么具有这样的特点?
(3)材料三中“一个古老的国度”指的是什么?“命运注定它只是保存,而不是创新”,它“保存”的是什么?
(4)根据材料三,指出拜占庭帝国衰落的主要原因。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公元476年至公元1500年这一段时间就是欧洲中世纪时代,当时的日耳曼人野蛮而落后,对西罗马帝国的入侵导致了西罗马帝国的灭亡和文化的几近灭绝。日耳曼人在旧日罗马帝国的废墟上开始了自己的文明,基督教势力成为欧洲的主宰,在这个时期,领主土地问题、国家分裂、瘟疫和战争等此起彼伏,给欧洲无数生灵带来了几乎毁灭性的打击。这个时期没有文艺、没有科学、生活落后又愚昧、闭塞,故称中世纪为黑暗的时代。
(1)材料中“日耳曼人”建立的国家中最大的是哪个?依据材料回答,这一时期“主宰欧洲”的是什么势力?从材料可知,为什么这一时期被称为“黑暗的时代”?
材料二:拜占庭的作用是绝对保守的。命运注定它只是保存,而不是创新。它诞生在一个古老的国度,生活在过去的势力和荣誉的阴影之中,这种势力和荣誉正是它所试图维持和恢复的,他们很少有人具有创造力。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2)材料中“一个古老的国度”指的是哪一国家?它为后来西欧的哪一思想文化运动提供了丰富的精神营养?
(3)结合材料概括拜占庭帝国衰落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答案和解析
1.【答案】A
【解析】依据题干“拜占庭,民法大全,圣索菲亚大教堂”可知,主要反映了东罗马帝国的发展、《民法大全》的编纂和拜占庭的建筑,故A符合题意。BCD三项与题干信息不符合,故排除。故选A。
2.【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拜占庭帝国的“黄金时代”。根据所学知识,西罗马帝国灭亡后,东罗马帝国则延续下来,527年,查士丁尼继任为东罗马帝国皇帝,帝国进入了一个“黄金时代”。故选B项。
3.【答案】C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查士丁尼法典》的相关知识,要求具备运用所学知识解读材料信息解决问题的能力。根据材料“要想重建罗马奴隶制帝国,就更需要重新用罗马法恢复奴隶制的旧秩序”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查士丁尼在位期间,为了稳固帝国的社会秩序,保证皇帝的专制权力,组建了一个法典编纂委员会,编成四部法律文献,统称为《罗马民法大全》。故选C。
4.【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查士丁尼制定法律的根本目的。联系教材知识可知,查士丁尼制定法律的根本目的是稳固帝国的社会秩序、保证皇帝的专制权力,故选A项。
5.【答案】B
【解析】527年,查士丁尼继任为东罗马帝国皇帝。为了稳固帝国的社会秩序、保证皇帝的专制权力,他组建了一个法典编纂委员会。从529年起,委员会历时6年,把自2世纪初以来历任罗马皇帝颁布的法令收集在一起,剔除其中相互矛盾的条例,编成《查士丁尼法典》,故B正确。查士丁尼时期,把历代罗马法学家有关法律问题的论文和著作汇编为《法学汇纂》,又编成指导学习法律文献的《法理概要》。后来,查士丁尼又命人将自己执政时期的法令编辑为《新法典》,故排除ACD。故选B。
6.【答案】D
【解析】结合所学可知,查士丁尼留给后世的最大遗产是《查士丁尼法典》。527年,查士丁尼继任东罗马帝国的皇帝。为了稳定帝国的社会秩序,保证皇帝的专制权力,他组建一个法典编纂委员会。529年起,历时六年,委员会编成《查士丁尼法典》《法学汇纂》《法理概要》《新法典》,统称为《罗马民法大全》,奠定了欧洲民法的基础,故D正确。AB两项不能是留给后世的最大遗产,排除。《十二铜表法》是公元前450年左右,罗马共和国时期颁布的成文法,C错误。故选D。
7.【答案】A
【解析】公元395年,罗马帝国分裂成东西两个帝国。527年,查士丁尼继任为东罗马帝国皇帝。为了稳固帝国的社会秩序、保证皇帝的专制权力,他组建了一个法典编纂委员会。从529年起,委员会历时6年,把自2世纪初以来历任罗马皇帝颁布的法令收集在一起,剔除其中相互矛盾的条例,编成《罗马民法大全》,罗马法体系最终完成。《罗马民法大全》是欧洲历史上第一部系统完备的法律文献,奠定了欧洲民法的基础。题干中的法典是《罗马民法大全》,故A正确。《人权宣言》是在法国大革命时期颁布的纲领性文件,故排除B。是古罗马国家立法的纪念碑,也是最早的罗马法文献,故排除C。《拿破仑法典》是法国的一部民法法典。破除了封建的立法原则,成为欧美各国资产阶级的立法规范,推动了资本主义的发展。故排除D。故选A。
8.【答案】A
【解析】根据题干“它仍然承认奴隶制,但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奴隶的地位,不再像以前那样把奴隶看作‘会说话的工具’,还对财产、买卖、债务、契约关系等作出明确规定”可知,反映的是《罗马民法大全》的内容。《罗马民法大全》仍然承认奴隶制,但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奴隶的地位,不再像以前那样把奴隶看作“会说话的工具”。《罗马民法大全》还对财产、买卖、债务、契约关系等作出明确规定,《罗马民法大全》被誉为欧洲民法的基础,故A正确。《汉谟拉比法典》将古巴比伦分为拥有公民权的自由民、无公民权的自由民和奴隶,法典中有许多关于租赁、雇佣、交换、借贷等方面的规定,不符合题意,故B错误。《查士丁尼法典》是把2世纪初以来历任罗马皇帝颁布的法令收集在一起,提出其中相互矛盾的条例,故C错误。《十二铜表法》涉及诉讼程序、所有权和债务权、宗教法等内容,与题干不符,故D错误。故选A。
9.【答案】C
【解析】由题干“拜占庭却在靠其辉煌的、又令人无法忍受的遗产生存。直到其1453年声誉扫地、不可避免地灭亡为止”可以看出,拜占庭文化的特点是守旧保守。拜占廷帝国陶醉于已有的辉煌成就,无视西方兴起的文明新因素;不屑于创新,封闭保守。拜占廷帝国告诉我们要虚心学习,积极进取,努力学习其他国家和民族的优点和长处,开放包容,积极创新。故C正确。ABD三项与题干“靠其辉煌的、又令人无法忍受的遗产生存”的信息不符合,故排除。故选C。
10.【答案】C
【解析】A在题干中没有体现,不符合题意。题干中没有体现拜占庭帝国的灭亡原因,B错误。题干中“君士坦丁堡陷落后,当初将古希腊学术保存下来并仔细研读的基督教学者,亲自带着这些珍贵手稿逃到了意大利。他们在此受到热烈欢迎,因为文艺复兴学者正四处搜寻古典文?献。”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体现了这些古代希腊文献对文艺复兴的发展起到重要作用,C正确。题干中没有体现拜占庭帝国落后的原因,故D错误。故选C。
11.【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拜占庭帝国的灭亡。依据所学知识可知,1453年,奥斯曼帝国攻破君士坦丁堡,
东罗马帝国(拜占庭帝国)最终灭亡。B、C、D与题意不符,A符合题意。
12.【答案】D
【解析】历史事实是对历史事件的客观陈述,不带有作者自己的感彩,而观点则是对某一历史事件的看法,带有明显的个人情感。D项是对拜占庭帝国历史影响的叙述,属于历史观点,故D正确。ABC三项属于历史事实,故排除。故选D。
13.【答案】(1)商业和手工业相当繁荣,建筑辉煌。
(2)奥斯曼帝国;特点:兼收并蓄;影响:古代希腊、罗马的文化在这里保存下来,对世界文化起到了重要影响(或它保存了大量的希腊罗马古籍,为后来西欧的文艺复兴提供了丰富的精神营养。
(3)伴随着亚历山大的东征,希腊的文化逐渐传播到了东方;东方文化也逐渐渗入到了希腊文化之中,促进了东西方文化的交流和融合。
(4)地跨欧亚非三洲。
14.【答案】(1)《查士丁尼法典》《法学汇纂》《法理概要》《新法典》,统称为《罗马民法大全》。《罗马民法大全》仍然承认奴隶制,但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奴隶的地位;《罗马民法大全》还对财产、买卖、债务、契约关系等作出明确规定,奠定了欧洲民法的基础。
(2)特点:兼容东西方文化。
原因:拜占庭帝国是一个地跨欧、亚、非三洲的大帝国;它对基督教、希腊罗马的古典文化传统,以及西亚、北非等地的东方文化因素兼收并蓄;它保存了大量的希腊、罗马古籍。
(3)罗马帝国。古希腊和罗马文化。
(4)主要原因:长期的对外战争导致财政枯竭;陶醉于已有的辉煌成就,封闭保守。
15.【答案】(1)法兰克王国。基督教势力。没有文艺、没有科学、生活落后愚昧、闭塞。
(2)罗马帝国。文艺复兴。
(3)保守,固守以往的辉煌,缺乏创新。
第8页,共8页
第7页,共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