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课 法国大革命和拿破仑帝国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了解法国大革命的过程、《人权宣言》的内容和拿破仑帝国兴亡的基本情况;认识历史事件之间的内在联系,培养在具体的时空条件下分析、比较和评价历史人物、历史事件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识读《人权宣言》等材料,获取有效历史信息;说明法国大革命的历史作用和影响。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认识法国大革命是顺应历史发展潮流的,具有重大的历史意义;认识个人与社会的关系,确立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
【教学重难点】
重点:法国大革命爆发的根本原因、开始标志;《人权宣言》的内容与意义。
难点:法国大革命的世界意义;评价拿破仑的对外战争。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1.教师提问:本课讲述的是法国的历史,同学们还记得法国的发展历程吗?
提示:395年,罗马帝国分裂为东西两个帝国→476年,西罗马帝国灭亡,日耳曼人在西欧建立“蛮族王国”,其中最强大的就是481年建立的法兰克王国→800年,法兰克王国发展为查理曼帝国→843年,查理曼帝国分裂→987年,西法兰克王国的卡洛林王朝绝嗣,法兰西岛公爵雨果·卡佩被贵族推举为法兰克人的国王,建立卡佩王朝,历史学家视之为法兰西王国的开端。
2.教师讲解:整个王国共经历了四个王朝,分别是卡佩王朝、瓦卢瓦王朝、波旁王朝及奥尔良王朝。法兰西王国是欧洲最早发展封建制度的国家。其中,波旁王朝路易十四统治时期,法国的君主专制达到高峰,法兰西王国达到全盛时代。
3.材料展示:
法国王(路易十四)不但右文,亦且黩武。而其好大喜功之心远胜其修明内政之志。盖其军队精良,军官效命,久存思逞之心。而祸结兵连,卒召国库空虚之祸。诚法国之大不幸也。
——何炳松《欧洲大历史》
教师讲解:路易十四因为他使法国强大而受到尊敬,但他的无计量的战争使法国的国家经济破产,他不得不逐渐加强对农民的税收要求。这又会为法国带来怎样的命运呢?
这节课我们一起回眸法国历史上那段风云激荡的年代。
【新课讲授】
一、旧制度的危机——大革命爆发的原因
1.材料展示:
材料一:法国在一些工业较为发达的城市和地区,如里昂、奥尔良、阿尔萨斯—洛林等,出现了大量的资本主义性质的手工工场。经济的发展使资产阶级的财富超过了贵族的财产,成为社会上最富有的阶级,但在政治上仍处于无权地位。
材料二:法国工商业的发展面临制度的束缚。如专政王朝为解决财政危机,日益加重盘剥,动辄封闭银行;国内关卡林立,贸易垄断制度也很盛行。
教师提问:材料反映了怎样的历史信息?
提示:法国封建专治统治阻碍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教师总结:18世纪,法国资本主义经济已有相当发展,但是封建王朝的专制统治阻碍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这是法国大革命爆发的经济原因,也是根本原因。
2.图表展示:
教师提问:根据图表概括当时法国存在的社会问题。
提示:法国社会被分成三个等级,第一等级是教士,第二等级是贵族,他们占人口总数不到2%,但是却占有全国土地数量的1/3,并且不承担任何纳税义务。而广大的第三等级却承担着国家的赋税和其他封建义务,尤其是工人、城市贫民,生活困苦不堪,他们强烈要求改变生活状况。尖锐对立的阶级关系,使法国社会到处堆满了干柴,随时都有爆发革命的可能。
3.材料展示:
(启蒙运动)在宗教方面,主要口号是“砸烂可耻的东西”,即消灭宗教的狂热和不容异说……在政治方面,哲人们也有一个关键性的用语——“社会契约”……“行政权的受托人不是人民的主人,而是人民的办事员;它(人民)能如心所愿地使他们掌权和把他们拉下台;对受托人来说,不存在契约的问题。只有服从……”这些口号破坏了传统的制度和习俗。
——[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教师提问:根据材料,指出启蒙运动的性质和作用。
提示:启蒙运动是一场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为法国大革命作了重要的理论准备。
教师总结:启蒙运动中优秀的启蒙思想家用自己的理论和学说,促进了人们的思想解放,促进了欧洲的社会进步,为法国大革命作好了充分的思想舆论准备。这是法国大革命爆发的思想原因。
二、法国大革命
1.材料展示:
材料一:1788年3月的《财政预算报告》:财政收入为5.03亿锂,支出为6.29亿锂,赤字是1.26亿锂,国债45亿锂,应偿付的国债利息为3.18亿锂。
材料二:为了支持美国独立战争,法国付出了20亿里弗尔的巨额资金。
图片展示:“锁匠皇帝”国王路易十六和“赤字夫人”王后玛丽·安托瓦内特。
教师讲解:自路易十四时期,法国便开始了严重的财政危机,随后的路易十五对内致力于经济及基础建设的发展。但他仍然主张对外用兵,在七年战争后,法国被迫割让加拿大殖民地给英国,法国的声威也因此而滑落。到了路易十六统治时期,美国发生独立战争,法国为了夺回被英国抢去的土地,拨出一笔庞大的款项援助美国的独立革命,这使得法国濒临破产的边缘。面对严重的财政危机,他不得不召开三级议会寻求新兴资产阶级的援助。但三级会议能顺利召开吗?
2.图片展示:法国三级会议的召开,法国社会等级制度。
教师提问:三级会议为何而开?会上出现怎样的摩擦?摩擦之后结果怎样?
提示:讨论征税问题。第三等级主张合并开会,实行一人一票的表决制度。第三等级自行成立“国民议会”,国王被迫让步,暗中调军。
教师总结:国王召开此会的目的只有一个,就是要第三等级拿出钱来,解决眼前的政治、经济危机,拒绝任何改革,并宣布三个等级分别开会,表决时一个等级只能投一票。此举激起了第三等级的愤怒,他们要求取消等级区分,按人数表决,合并开会,共同审查代表资格,遭到拒绝。第三等级于6月12日单独开会,6月17日单独组成国民议会。又于7月9日改组为制宪会议。国王密调军队准备镇压第三等级的反抗。7月14日巴黎爆发武装起义。三级会议的召开成为革命的导火线,揭开了法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序幕。
3.教师提问:阅读教材,概述法国大革命的过程。
提示:(1)1789年7月14日攻占巴士底狱(爆发):大资产阶级掌权;颁布《人权宣言》。
材料展示:
第一条:人生来就是而且始终是自由的,在权利方面一律平等。
第三条:整个主权的根本在于国民。任何团体或任何个人皆不得行使国民所未明白授予的权力。
第六条:法律是公共意志的表现。每一个公民皆有权亲自或由其代表去参与法律的制订。
第十七条:财产是不可侵犯与神圣的权利。
教师提问:根据《人权宣言》的部分内容,你可以获取哪些信息?
提示:①《人权宣言》体现了启蒙思想家提出的“自由”“平等”的口号,具有进步意义。
②《人权宣言》明确保障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体现了资产阶级的本质。
(2)制定新宪法。
材料展示:
第二条:一切权力只能来自国民,国民只得通过代表行使其权力。法国的宪政是代议制;代表就是立法议会和国王。
第四条:政府是君主制;行政权委托给国王,在他的统辖之下由部长和其他负责官员按照下面所定的方式行使之。
教师提问:根据新宪法关于国家权力的规定,可知法国的国家性质和体制是什么?
提示:资产阶级的君主立宪制国家。
(3)建立共和国:处死国王。
①法国一开始并没有废除国王,而是结束君主专制和等级制度,保留了君主统治;
②法国革命是一个前进的过程;
③人民群众是法国革命的主力军。
(4)巴黎人民起义(雅各宾派):法国大革命高潮。
①雅各宾派在革命危急关头掌握政权,采取一系列果断措施,稳定了法国的局势,把大革命推向了高潮。但其政策存在负面作用,用恐怖政策消除异己,成为最终垮台的原因。
②雅各宾派统治被推翻只代表了法国大革命高潮的结束,而不是资产阶级的失败。
(5)热月政变:推翻了雅各宾派的统治,宣告了法国大革命中市民革命的结束。在政变中建立了以热月党人为代表的政权。法国历史进入维护大革命成果时期。
时间轴呈现:法国大革命历程。
4.材料展示:
它被称为大革命不是没有道理的。这次革命给本阶级、给它服务的那个阶级、给资产阶级做了很多事情,以至在整个19世纪,即给予全人类以文明和文化的世纪,都是在法国革命的标志下度过的。
——列宁
它是直至把斗争进行到底,直至交战的一方即贵族被消灭而另一方即资产阶级完全胜利的首次起义。
——恩格斯
教师提问: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归纳法国大革命的历史意义。
提示:法国大革命摧毁了法国的君主统治,传播了资产阶级自由民主思想,具有世界性影响。
5.材料展示:
尽管法国大革命已经推翻了封建王朝的统治,但是……资产阶级力量整体并不强大。最好在我们开始谈判前,把那张椅子搬开,我看到高高在上的座位,总忍不住要坐上去,对强权政治的需要大于对民主的渴望。从当时的情况来看,法国国内保守势力严重,国外反法联盟步步紧逼,法国人民期待一位强有力的人出来带领他们走向强大。
教师提问:根据材料,分析大革命后法国出现了怎样的社会问题。
提示:资产阶级力量整体不强大,需要强权政治来维护自己的统治;法国封建势力强大;大革命以后法国面临内忧外患的局面。
6.教师过渡:法国大革命高潮结束后,资产阶级期望稳定统治秩序,但对外战争仍在进行,人民生活没有摆脱困境,政局依然动荡。在这种形势之下,军人出身的拿破仑登上了法国历史舞台。
三、拿破仑帝国
1.教师指导:整理拿破仑的活动及时间线。
2.教师提问:拿破仑建立新政府后,采取了怎样的措施治理国家?
提示:对内:①十分重视改善财政和发展经济,大力发展工商业和农业;②主持制定了《拿破仑法典》。对外:再次大败反法联盟,维护了革命成果,扩大了革命影响。
3.材料展示:
我真正的光荣并非打了四十次胜仗,滑铁卢之战抹去了关于这一切的记忆,但是有一样东西是不会被人忘记的,它将永垂不朽,那就是我的民法典。
——拿破仑
它是典型的资产阶级社会的法典。
——恩格斯
教师提问:根据材料,结合课本,思考《拿破仑法典》的作用和地位。
提示:作用:巩固了法国大革命的成果;打击封建势力,促进了法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地位:资本主义国家最早的一部民法法典。
4.地图展示:极盛时期的拿破仑帝国疆域图。
教师讲解:到1810年左右,欧洲大陆上已没有堪称法国敌手的国家,法兰西第一帝国控制了东至波兰,西到西班牙,北起荷兰,南到意大利的广大领土,帝国盛极一时。1812年拿破仑率军远征俄国失利,元气大伤。1815年,法兰西第一帝国覆灭。
5.材料展示:
拿破仑在动乱之中,戏剧性地让法国大革命的理念——人权、法治等传遍了欧洲。在这样的背景下,拿破仑对外战争真正传播了法国大革命的理念,并在历史中扮演了革命性的力量。
——摘编自约翰·芬德林等主编《世界大历史》
教师提问:你是否同意材料中评价拿破仑对外战争的观点?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理由。
提示:(学生自由讨论)
教师讲解:
在初期是具有正义性质的民族战争,解除了法国的外来威胁,打击了欧洲的封建势力,并传播了资产阶级革命思想;后期演变成为非正义的军事侵略战争,损害了被侵略国家人民的利益。
6.多媒体展示:《流放中的拿破仑》。
小组讨论:评价拿破仑。
教师小结:(1)拿破仑保留了大革命时期的革命成果,并通过战争的方式把法国革命的成果推广到欧洲其他地区,使资本主义文明得以在欧洲传播——沉重打击了欧洲的封建势力。
(2)拿破仑后期战争变成了侵略性质,损害了其他国家人民的利益,最终导致了自己的失败。
【课堂小结】
法国大革命是资产阶级革命时代一次规模大、范围广、比较彻底的资产阶级革命,从根本上摧毁了法国的封建制度,为法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扫清了道路,传播了资产阶级自由民主的进步思想,对世界历史的发展有很大影响。启蒙思想为法国大革命作了思想上的动员。《人权宣言》体现了资产阶级民主、平等等原则。拿破仑对外战争具有双重性质。
【板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