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课 西欧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3课 西欧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教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121.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1-07-21 10:04:4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五单元 走向近代
第13课 西欧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了解西欧农村出现的垦殖运动,理解租地农场和手工工场建立的过程及其特点,知道富裕农民和市民阶层产生的原因以及他们对西欧社会发展产生的影响。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识读图片、阅读教材,加深对租地农场、手工工场等概念的理解。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西欧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学习,深刻认识近代欧洲文明是从中世纪欧洲的土壤中成长起来的。
【教学重难点】
重点:租地农场和手工工场的出现,富裕农民和市民阶层的出现。
难点:近代早期西欧社会经济的重要变化。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1.材料展示:
一个叫作克莱门特·帕斯顿的人居住在帕斯顿村(位于今天的英国),他是一个极为普通的庄稼汉,靠耕种帕斯顿村的土地为生。
…………
他在帕斯顿至多有5到6英亩地,而且多半是吉明翰家的领地,小河边有一个不大的水磨,就像旧时常见的那样。除此之外,他没有任何其他的生计或宅地,也没有任何其他地方的财产。
——《帕斯顿信札:一个望族的兴衰》
教师提问:克莱门特·帕斯顿处在怎样的时代背景下?
提示:庄园经济之下,生活单一,对领主依附性极强。
教师带领学生回顾庄园经济的相关知识,并用PPT展示庄园经济示意图。
2.材料展示:
克莱门特·帕斯顿有个儿子叫威廉……他在帕斯顿购置了大量田产,以及巴克顿庄园第五部分的一半,也就是多半在帕斯顿的拉蒂默斯、斯泰沃兹和亨廷菲尔德。他因此成为帕斯顿的地主。
——《帕斯顿信札:一个望族的兴衰》
教师提问:身为农民的儿子,威廉是如何获得大量田产的?
提示:购买获取。
教师讲述:中世纪晚期,欧洲社会处于转型时期,出现了新型的租地农场和手工工场,它们与庄园经济有何区别?对欧洲以后的发展有什么影响?带着这些问题,今天让我们共同学习第13课:西欧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了解这一段历史吧。
【新课讲授】
一、新的生产和经营方式
1.材料展示:
从11世纪至14世纪中叶,大约持续了三个半世纪的时间。垦殖面积如此之大,触动了西欧大部分土地……拓荒者是农村居民中的各个阶级,有领主,有修道院,有自治团体,更有成千上万的普通农民。他们被财产和自由所吸引,走向荒芜的田野,走向人迹罕至的森林、山地和沼泽,进行了一场史无前例的拓荒及移民。
——侯建新《圈地运动的先声:中世纪西欧大垦荒》
教师提问:11世纪后,西欧掀起了哪一运动?有何历史意义?
提示:垦殖运动。耕地面积增加;人口迁徙;自治区域增加。
教师提问:新开垦的土地如何管理?
提示:垦殖者成为这些新开发地区的主人,他们按照自己的方式耕种。这些新开发的地区也仿效自治城市,成为具有独立司法权和行政自治权的地区。
2.材料展示:
新垦区与旧庄园彼此不相干,就像两个不同的世界一样。居民几乎全部都是自由农民,新垦区的治理模式不是人的依附关系,不需要交纳捐税,他们只需缴纳一笔资金,尽可以获得耕地和获得房屋的居住权。
——亨利·皮朗《中世纪欧洲经济社会史》
教师提问:根据材料,你可以提取什么信息?这对庄园制度有何影响?
提示:垦殖运动下,自由劳动力增加,居民自治权得以实现。使得庄园制度进一步瓦解。
3.教师讲解:庄园制度之下,农奴的人身依附关系极强,随着庄园制度的衰落,农奴获得转变为自由民的机会。
(PPT展示农奴转换为自由农民的示意图)
4.教师讲解:14—15世纪是西欧经济剧烈变动的时期。商品货币关系更加发达,建立在自然经济基础上的庄园已不能适应发展需要。1348—1349年黑死病席卷西欧,造成人口锐减,劳力短缺,耕地荒芜,封建主难以经营庄园,纷纷把原来的自营地及已经死亡或逃亡的农奴的份地改行租佃制。至于农奴,只要他们交纳一笔赎金,即可宣布释放,许多农奴由此得到人身自由。于是,庄园经济逐渐瓦解。
5.PPT展示英国谚语:“最黑暗的时刻也是最接近光明的时刻。”
教师提问:面对庄园制度的瓦解,农奴积极寻找出路,获得人身自由。此时的庄园领主又是如何实现自救的呢?
提示:在一些地方,领主通过转让、联姻、继承、买卖等方式,将土地集中在一起,土地集中成为一种趋势。14世纪中叶以后,越来越多的领主出租自营地,他们依靠土地租金生活,不再参与生产管理。
6.材料展示:
材料一:由于生产力的发展以及商品货币关系的影响……自14世纪初起……庄园主纷纷放弃自营地,改为出租经营,货币地租流行,农奴也通过各种途径获得人身自由……庄园趋于瓦解,农村出现新的生产组织——租地农场。
——肖翠松《试析中世纪西欧庄园制瓦解的经济影响》
教师提问:根据材料一,写出农业生产组织方式的变化。
提示:租地农场出现。
教师讲述:租地农场主交纳给土地所有者的地租,是农业工人所创造的剩余价值的一部分。因此,租地农场主与土地所有者一起瓜分剩余价值,共同剥削雇佣工人。
(PPT呈现租地农场的关系示意图)
材料二:租地农场主成了这种农业工人的实际支配者,成了他们的剩余劳动的实际剥削者,而土地所有者现在只和这种资本主义租地农场主发生直接关系,而且是单纯的货币关系和契约关系。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5卷,第 901页)
教师提问:从材料二可以看出租地农场有何特点?
提示:资本主义性质的租地农场有两个突出的特征:为市场而生产,以及一定规模的雇佣劳动经营。租地农场有了雇主、雇工的不同,便产生了资本主义性质的剥削关系。
7.教师提问:庄园经济和租地农场到底有何不同呢?请完成以下表格。
项目 西欧庄园 租地农场
流行时间 9世纪开始 14世纪中叶以后
人员组成 领主、佃户 租地农场主、雇工
剥削方式 劳役地租为主 雇佣关系
性质 封建制度下独立的自给自足的经济和政治单位 近代资本主义性质
  8.教师过渡:在农业上,随着庄园经济的瓦解,出现了租地农场这一新的生产经营方式。随着农业上的新变化,手工业又会出现怎样的变化呢?
9.材料展示:
材料一:西欧到14世纪,城市成为贸易中心……罗伦萨市区有手工工场300家,年生产呢绒10万匹;1343年佛罗伦萨市中有九万余人,从事呢绒生产约3万人,占全城居民的1/3。
——《全球通史》
教师提问:材料可以看出,14世纪的西欧出现了哪一手工业生产方式?为何会出现这一新的生产方式?
提示:手工工场出现。随着剩余农产品的增多,手工业得到发展并逐渐脱离农业生产,更多的为市场而生产。
材料二:欧洲中世纪晚期,呢绒工场主亨利吩咐道:“80个人中,19人选料、染色和洗羊毛;35人纺纱、刷毛和梳毛;14人织呢和剪呢,剩下的人帮助别人干活。”
教师提问:材料反映手工工场有何特点?除此之外还有哪些特点?
提示:手工工场特点:分工细化。雇佣关系;面向市场。
教师提问:手工工场的发展经历了哪几个阶段呢?
提示:小型手工作坊→分散的手工工场→集中的手工工场
教师提问:商人与工人之间的关系如何?
提示:工人成为完全出卖劳动力的雇佣劳动者,与雇主形成彻底的雇佣关系。
教师提问:新的生产和经营方式的变化最终带来了什么历史影响呢?
提示:土地关系的变化和手工业的发展,推动农业和手工业生产组织逐渐资本主义化,开始改变中世纪欧洲社会的整体面貌。
二、富裕农民和市民阶层
1.材料展示:
有的富裕农民原先是某庄园的庄头,负责替领主管理庄园生产和其他事务。他们有较强的管理能力,有丰富的农业生产经验。由于农业发展、货币地租取代劳役地租,农民向领主缴纳货币的现象越来越普遍……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提高,在财富普遍积累的基础上,一批富裕农民脱颖而出,在法兰西,他们占有的土地达到总面积的1/5,有的地区甚至达到1/3。
教师提问:材料反映了农村社会结构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提示:13、14世纪,欧洲农村社会结构的变化。贵族将地产等抵押或变卖走向没落,富裕农民、骑士集中土地,还控制了乡村行政事务,成为农村中富有生气的阶级力量,也是现代农业的最早发起人。
2.材料展示:
法王腓力二世正是在市民的支持下,获得英国在法国的大部分领地,并将佛兰德尔地区置于法国控制之下,奠定了强大王权的基础。13、14世纪,英、法等国的市民阶层作为第三等级,出席国王召开的会议,不断提出自己的政治主张。
教师提问:“市民”由哪些人组成?材料反映了哪一问题?
提示:手工业者、商人成为城市居民。市民阶层政治地位的提高、政治权利的扩大。
3.教师讲解:伴随着市民阶层在政治、经济生活方面地位的提高,一种新的世俗生活观念逐渐形成,这为以后出现的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运动奠定了基础。
【课堂小结】
中世纪后期的欧洲发生了新的变化,随着垦殖运动开展、庄园逐渐衰落和瓦解,租地农场的建立,农村出现了雇佣关系。手工业由手工作坊向手工工场过渡,也出现了雇佣关系。土地关系的变化和手工业的发展,推动了农业和手工业生产组织逐渐资本主义化,同时,农村、城市的社会结构也发生了变化,富裕农民和市民阶层成为新的生产方式的代表,他们的出现,开始改变中世纪欧洲社会的整体面貌,欧洲逐渐向资本主义社会过渡。
【板书设计】